本帖最后由 水滴石穿 于 2023-11-5 21:38 编辑
作者:黄子牧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国人别再纠结中医了,这个起源于巫术,类似玄学的东东,已经被改造的不像样了。现在去中医院,有几个会“望闻问切”,都是叫你拍片子,最多一些治疗方法和药物上还有中医药的影子,但实际上国际上日韩都已经占据中药的绝大部分市场的标准。我曾发过一篇对中医药的观点,再发一次
许多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意识强烈的人认为其他民族没有传统医学,存在了数千年的中医是最古老的、甚至是唯一的传统医学,更有人认为传统医学是中国人独特的发现和创造。其实,这是一个非常狭隘的认识。如果把视野放得开阔些就不难发现,并非只有中华民族才知道与疾病抗争,人类很多民族都曾拥有过传统医学。而现代医学也不是横空出世的,而是在传统医学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在各种传统医学中,无论其历史的悠久、还是理论的完备以及成就的斐然,中医都不是出类拔萃的。考古学证据表明,早在远古时代人类就可以治疗骨折和脱臼,植物、动物和矿物被全人类普遍用作药物。放血和外科手术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出土的木乃伊证明包皮环切手术更是源远流长。古代医书还记载了人们使用肌腱制成的线来缝合伤口,最奇妙的是古代非洲和美洲的外科医生会利用蚂蚁咬合伤口,并使蚁腭残留在伤口处成为“缝合器”。
即便是那些没有文字的土著部落,也大都掌握了一些原始的医疗技术,如针刺、放血、按摩、接骨、草药等。这说明人类在最初认识自然、抵抗疾病的过程中存在着相似的朴素思想和实践体验。以现代医学的眼光来看,传统医学的理论和方法显得愚昧可笑,疗效也乏善可陈,但正是各种传统医学的不断融合与发展,才造就了现代医学的辉煌。
美索不达米亚的医学
美索不达米亚指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域,大约以现伊拉克南部地区为中心。这一地区最早的文明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左右的楔形文字记载了肝脏是血液的中心,疾病分为热病、中风、精神症状、眼病、耳病、黄疸病等,此外还有对风湿病、心脏病、肿瘤、脓肿、血吸虫病、痢疾、肺炎、皮肤病及性病的记载。有些描述与现代医学已十分接近。
在楔形文中还记载了几百种药物,如罂粟、曼陀罗、没药、大麻、甘草、肉桂、阿魏、芫荽、大蒜、莨菪等;还有动物的各种脏器及矿物药,如明矾、硝石、铜盐和铁等。所使用的剂型有丸剂、散剂、涂敷剂和灌肠剂。经验治疗方法则有按摩、冷敷、热敷、灌肠和绷带包扎法,并且知道用葡萄酒处理伤口来避免感染。
美索不达米亚医学在理论上把人体比做“小宇宙”,认为一切自然现象都会影响人体,人体构造与天体运行对应,星体的运行与吉凶祸福和疾病健康有关。这种“取象比类”的解释人体的方法与中医的“天人合一”观点几乎完全一致,但是比中医早了几千年。
公元前1792年,汉莫拉比在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创立了巴比伦帝国。被称为人类第一部成文法典的《汉莫拉比法典》就诞生在这一时期,其中涉及医疗活动的内容很多,显示出当时医生已是一种职业,并有了内、外科医生的分工,青铜手术刀具已在医疗中广泛使用。《汉莫拉比法典》条文中包括医疗费用的收取、治疗失败的处罚等,其中眼科手术的费用是治疗骨折或扭伤的2倍以上,说明当时人们已经掌握了较为复杂和精细外科手术。
美索不达米亚人开创了人类早期医学,认识到不同疾病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应采取不同的方法予以治疗,如手术或药物。同时也试图用人与自然的“整体观”来解释疾病和健康的原因,中医在几千年后才形成类似的认识和观念。
埃及传统医学
在埃及公元前2500年的雕塑中,就可以看到当时外科医生实施手术的情形。古埃及最早的医学专著是纸草文医书,成书时间约为公元前1900~前1500年,其内容涉及公元前3000~前2500年的记载。现在发现的有康氏纸草医书、史密斯纸草医书和埃伯斯纸草医书。
纸草文医书记载了多种疾病,并分为肠道病、出血病、呼吸道病、皮肤病等不同类别。诊断上采用了脉诊、触诊、望诊等方式,治疗上采用了发汗、催吐、利尿药物和灌肠、刺络等方法,应用了脓肿切开、浅表肿块切除、包皮环切等外科手术,并已经使用高温消毒的方法。并提到了用夹板来固定骨折部位的方法。此外还有检测怀孕、预测胎儿性别以及避孕的方法。
纸草书中记载的药物达数百种之多,药物种类包括有动物药,如牛、驴、鹿、羚羊、老鼠、蝙蝠、昆虫、动物脏器甚至排泄物等;植物药如葱、蒜、乳香、芦荟、罂粟等;矿物药如盐、铜等。使用的剂型有丸剂、栓剂、软膏、悬液、灌肠液等。
在人体解剖知识方面,古埃及人认为血管系统始于心脏通向全身,并通过脉搏察知心脏搏动。采用观察和类比的方法把气候、河流及人体现象联系起来,建立了原始的体液病理学说。认为人体由土(固体)、水(液体)、火(体温)、气(呼吸)等构成,气与血应处于平衡状态,气血失衡就会产生疾病。这些观点与中医的五行及气血理论基本相同,而中医大约在1000年以后才形成类似的认识。
印度传统医学
自西汉时起,中印之间的文化交往渐多,在佛教输入中国的同时,印度医药学知识也随之而来,对中医体系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印度古典医学的主流体系是阿输吠陀医学,也译为阿育吠陀或生命吠陀,其起源于可追溯到公元前2500年。《阿输吠陀》分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毒理学、回春术、催欲术、邪魔病、头颈病八个章节。印度医学认为人的机体功能是由“气、胆、痰”这三个要素决定的,三者平衡即表现为健康,疾病是因为这三个要素失衡导致的。同时还认为机体是由地、水、火、风等元素组成,人体存在一定比例的“基本物质”,相当于中医的“元气”,调节机体的基本物质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是治疗的重要思路。
约公元前1000年左右的《阇罗迦集》是阿输吠陀医学体系的内科巨著,共120章,主要记载了以药物治疗疾病的方法。在诊断方法上,印度医学除了问诊、触诊和听诊外,还重视对病人排泄物和分泌物的检查,比如通过尝尿液来诊断“糖尿病”。《阇罗迦集》认为世间万物皆可入药,记录了大量的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植物药按根、皮、叶、花、实分成五类,动物药包括胆汁、骨髓、血液、尿便、精液、骨、角、爪、蹄、毛发等。其中常用药物50类,共计500种,功效分为滋养、助消化、促食欲、解毒、发汗、催乳、催精、消渴、平喘止咳、解热镇痛等。药性分为辛、甘、酸、苦、咸、涩六味, 其复杂与深奥比中医药物理论有过之而无不及。阿输吠陀医学共有5000多种单味药和复方,几乎所有的药材均需要炮制 。
在古印度医学发展了约2000年后,中国才出现《黄帝内经》,并提到药物“自西方来”。中医药物学形成独立的体系,即“本草”概念与著作的产生时间均不早于西汉末期,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成书大约在东汉时期。此后的《肘后百一方》、《本草经集注》、《诸病源候论》、孙思邀的《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 》、《外台秘要》、《证类本草》等均有大量印度医学的内容,如地水火风、百一病生等理论。当时流传甚广的“千金奢婆万病丸”和“奢婆汤”也是来自印度神医奢婆。
《妙闻集》则是外科经典著作,以手术治疗为主。记载了101种外科手术器械以及剖腹产、白内障摘除、结石摘除、截肢等手术方法,同时注意到了手术过程中的疼痛和感染问题。《妙闻集》还记载了“脉”是管道与通路,其功能是输送气态或液态的物质。与中医的经络学说基本类似,《妙闻集》中的“经络”有24条并进一步细分为诸多小的分支,“穴位”共107个,并有详细的刺络放血疗法,如Chakra针刺方法。比较常见的是鼻子整形术,由于印度刑罚中有割鼻的条例,整形术随之发达。医生在患者颊部或前额切下一块皮肉,但不完全分离,再划开鼻子的部位嵌入,待生长后再与原来的部位分离。
中医眼科手术是陇上道人(俗姓谢)从印度僧人处学来的,印度著名的眼科医生龙树所著的《龙树菩萨眼论》也被翻译成中文。其中金蓖决障术(用金针拔除白内障)最为知名,刘禹锡诗曰 “三秋伤望眼,终日哭途穷。两目今先暗,中年似老翁。看朱渐成碧,羞日不禁风。师有金蓖术,如何为发蒙”。白居易也有诗“人间方药应无益,争得金蓖试刮看”。
正如佛教的传入一样,中医受印度传统医学的影响至深,从理论到药物都带有浓厚的印度医学色彩。季羡林先生曾就印度眼科手术传入中国做过详细的考证,可惜此后鲜有人再对此类问题加以深入研究,中医界对此更是闭口不提。或许,中医大体上只是印度医学的中国式翻版,这个问题只能期待有志者进一步的研究。
阿拉伯传统医学
公元750年以后的阿拔斯王朝时期,阿拉伯医生制造出了许多举世闻名的药品,如车前子散、天竺黄散、生沉散、大黄并子方、龙涎香、蔷薇水等。阿拉伯医学中有完善的复方理论和丰富的制剂,以主药、佐药、替代药巧妙搭配组合。常用的药物达1400余种,剂型有糖浆、软膏、擦剂、乳剂、油脂剂等,丸药的金、银箔衣也是阿拉伯医学的首创。
拉齐(公元865~925年)是著名的阿拉伯医学家,他所著的《曼苏尔医书》和《医学集成》被译成拉丁文广为流传,备受西方医学界推崇,堪称不朽的名著。直到公元17世纪,欧洲各国医学院还将《曼苏尔医书》作为主要的教科书。拉齐创造了一系列医学史上的第一,如第一个使用动物肠衣制线用来缝合伤口;第一个明确叙述了天花与麻疹的症状及两者的区别;第一个主张在病人服用新药前应先用动物做试验;第一个注意到疾病的遗传性。
伊本·西那(公元 980~1037年)是另一位伟大的阿拉伯医学家,其五卷巨著《医典》达上百万字。创新之处包括,区分了纵膈障炎和胸膜炎;确认了肺结核的接触性传染;明确了水和土壤是传播疾病的环节;断定钩虫病是由寄生虫造成的。突出的贡献是首创了皮下注射、从毒麦草中提炼出麻醉剂。《医典》中还包括760多种药物的性能。
此外,由于成吉思汗的蒙古军队中配备了大量的精通外伤科和骨科的阿拉伯医生,将这方面技术逐步传授给中国人,由此弥补了中医的巨大缺陷。
古希腊–罗马传统医学
约公元前500年,留下万古名言——“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的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创立了火、气、水、土四元素说,并认为火是宇宙万物变化的基础。提出了火变气、气变水、水变土、土生水、水生气、气生火的循环过程。认为这四种元素变化出世界万物,这些观点贯穿在古希腊医学理论中,也成为古代唯物辩证法的理论基础。
公元前400前后的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至今仍被尊称为“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文集》堪称人类医学史上的伟大经典作品。希波克拉底提出了“四体液”理论,认为人的健康是由于四种体液和谐平衡的结果,体液失衡就会导致疾病。希波克拉底还观察到了心房和心室,认为脑是感觉的中心,对骨骼的记载比较详细。对于血管的认识则较模糊,误认为动脉行气、静脉行血,这与晚些时候后的中医气血理论基本一致。此外,对心脏的循环功能也基本没有认识。《希波克拉底文集》之《空气、水和处所》强调了健康与环境的关系,提出了整体观和预防思想,《摄生法》则介绍了有益于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也即中医所谓的养生。
此后的古希腊医学家希洛菲利斯发现了大脑、脊髓和神经之间的联系,发现了人脑沟回的复杂性与人类高级智慧的联系,指出脑是智慧的中心,而不是像以往认为的心脏是智慧的中心。此外,还描述了小肠,命名了十二指肠,发现了前列腺。他还记述了眼的解剖,如睫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等。首次研究了女性生殖器官,对卵巢、输卵管等做过细致的描述和探讨。
公元1世纪,塞尔萨斯明确区分了食物治疗、药物治疗、外科手术等三类医疗方式。详细记载了整形术、摘除鼻中的息肉、摘除甲状腺、取结石、骨折等手术,特别是摘除扁桃体手术,与现代医学很相似。塞尔萨斯还详细地记述了当时使用的外科器械,有各式各样的解剖刀、杯、探子、钩、钳等100多种,在庞培城中出土、现存于意大利那不勒斯博物馆中的外科器械,与塞尔萨斯的描述完全符合。塞尔萨斯说:“医学是和理论相联系的,但是医学应当建立在可以看见原因的基础之上,模糊不清的原因不但应当从医学思想中摈弃出去,还应当从医学实践中摈弃出去。”
公元100~200年,杰出的古罗马医学家盖伦出现了,其著作的一部分被大火焚毁,现存约150部。在古代医学史上,盖伦是可以和希波克拉底比肩的伟大而真实的医学大师。他极其强调解剖知识对于医学的重要,在盖伦的解剖学成就中,以骨骼、肌肉、脑神经等部分的解剖发现最为出色。
盖伦区分了骨端、骨干与骨骺,相当精确地描述了大约300块肌肉的形态、起止点和功能。区分了脑神经和脊神经,提出脑神经主感觉,脊神经司运动。在12对脑神经中他发现了7对,并记述了胼胝体、第四脑室、松果体、四叠体、垂体等相当多的脑组织。盖伦还记述了心脏的四个腔和四个孔及瓣膜;清楚地记述了卵圆孔和动脉导管;已知大多数静脉与动脉并行,并把由小肠到肝的静脉称为“门静脉”。
盖伦还是实验生理学研究的先驱,以前,人们普遍认为动脉行气不行血,盖伦做了一个简单的实验否定了这种错误观点。他从动物身体上分离出一段动脉,两端结扎,然后从中间剖开,结果流出了鲜红的血液。在神经生理学方面,盖伦的研究尤为出色,他所做的脊髓离断实验,不论在实验方法上或实验结论上,都与现代医学非常相似。
在治疗方法上,盖伦提出了饮食、药物、体操、按摩、放血等。盖伦记述了540种植物药、180种动物药、100多种矿物药,盖伦非常理性地摒弃了当时人们常用做药物的粪便、尿液等分泌物,并指出草药中含有效成分,也含有害成分。
现代医学主要是以古希腊-罗马的传统医学为基础不断发展而来的,用实证代替想象是古希腊-罗马人对全人类的伟大贡献。而这一时期的中医还没有真正的解剖学概念,刚刚知道靠想象和猜测来解释人体、疾病和使用药物。
其他民族的传统医学
泰国传统医学,泰国古医认为人体与风、土 、水、火四个因素密切相关,四要素处于平衡状态人体才能保持健康。泰国传统医学应用的药物近5000种,包括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剂型有24种,以散荆、蜜丸和煎剂为主。复方也很常见,个别大复方药材达百味。目前泰国政府禁止传统医生进入医疗保健体系。
俄罗斯诸民族也有丰富的传统药物,如首蒲、款冬、益母草、芦荟、药蜀葵、茵芹、睡菜、金龙胆、拳参、柞栋、伞埃蕾、甘兰、大尊麻、地榆、直立委陵菜、胡椒薄荷、理路柏、药蒲公英、大车前、洋艾、洋甘菊、沼泽鼠曲草、黄篙、欧著草、桦覃、欧越桔、艾菊、欧草苟等。
德国传统医学的植物疗法也同样使用了委陵草、一枝黄花、鼠曲草、山楂、龙胆、天门冬、薄荷、茜草等。非洲土著医生常用樟树治疗疟疾,其它如多叶甜舌草、斑鸡菊、小花风车子、铁青树等也是常见药物。
可见人类各民族虽不一定都有自己的完整医学体系,但实践性的探索却是相当一致的。用自然界中的植物、动物或矿物治疗疾病是所有人类本能的尝试,虽然多无效果但也聊胜于无,这里面没有任何深奥和神奇的因素。
中医仅仅是一种比较落后的传统医学
各民族传统医学的起源与发展固然有着不同的文化和社会印记,但同时也存在着共同的朴素认识和主观想象特征。传统医学在人体形态学知识方面都存在着将实际所见与想象结合并加以描述的普遍现象。在近代解剖学之前,所有的传统医学都只能以粗浅观察的方式来了解人体。在原始的认识基础上,人们只好借助想象来完成对人体解剖结构的描述和推测,并以猜测的方式对功能做出“合理”的解释。
由于中国古典文明的起源并不算早,中医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的时间也明显落后。中医在起源上比人类早期的传统医学要晚约2000年。所以,中医的历史并不悠久。在传统医学理论上,存在着人与自然、三要素、四元素、四体液、阴阳五行等类似的医学观点。起源不同但却非常相似,说明人类在认识人体和疾病的过程中具有相同的规律,是人类对客观世界普遍的朴素认识。同时,传统医学药物的起源同样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均取之于天然的植物、动物和矿物,这是别无选择的必然,不存在丝毫独到之处和神奇的原因。
由于普遍存在的认识误区,很多人误以为中医因其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屹立在东方,至今依然可与现代医学分庭抗礼。把传统医学中不能证实的含混理论喻为“博大精深”,并认为此类学问只存在于中国古代的看法是典型的井蛙之见。中医仅仅是传统医学的一种,不仅不具有与现代医学并列的地位,而且是比较落后的传统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