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0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健康状态人群如何生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3-17 16:29: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健康状态人群如何生病
平和质的特点是禀赋充足,体质无偏。在某教授《中医体质学》2008版(286页)对平和体质类型有以下的描述:“平和质(A型)定义:先天禀赋良好,后天调养得当,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脏腑功能强健壮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体质状态。成因;先天禀赋良好,后天调养得当。特征:1型态特征:体型匀称健壮。2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3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红润,嗅觉通利,味觉正常,唇色红润,精力充沛,不易疲劳,耐受风寒,睡眠安和,胃纳良好,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有神。4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5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他的平和质类型人群就是健康状态人群,某教授认为他的平和质人群占国人的32.14%。这部分人群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平素患病较少。但患病少不等于不患病,这个健康人群中,如果有人患了病,又是怎样的一种情形?也还需要我们来讨论一下。
平和质的人患病之后,既然是生了病,肯定要产生一些症状,并形成一定的证候。证候是疾病在某一阶段的病理表现,是疾病的临床分类。要对疾病进行辨证,按照某教授的辨体—辨病—辨证的诊疗模式,第一步辨体,原来是平和质,现在得病了,不可能还是体质无偏,那怕是暂时的,也必须产生阴阳气血的失调,也必须有阳虚、阴虚、气虚、痰湿、湿热、气郁、血瘀等不同的失调情况,不然就构不成疾病。第二步辨病,不管西医的病还是中医的病都得确定出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病来。第三步具体到病的辨证,仍然离不开中医的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最后的结果则是一致的,必须辨出一个中医的证候,可能还有兼证来,在这上面大家不会有什么分岐。问题是这时候的证候与某教授体质学中的证候概念是不相同的,平和质生了病产生的证候,通过治疗和休息,是容易痊愈恢复到平和质健康状态的,而病理体质类所产生的疾病证候,则不会这样简单,因为它的先天禀赋的潜在因素决定了这一点,先天禀赋是不容易改变或者就根本改变不了。
某教授在《解密中国人的九种体质》一书(59页)说:“要注意区别的是,我们说气虚体质,一定是说人体气的功能长期低下的一种状态,这才是气虚体质。常见的表现就是面色㿠白,短气乏力,不爱说话,容易疲乏、感冒……也就是说,气虚体质是一个长期‘气’不足的状态。但是气虚与气虚体质有什么不同呢?气虚,是中医的一个证型。可能你这段时间因为生病或者太累了,也会出现气虚的症状,等你病好了或者休息一段时间,这个‘气虚’状态就没有了”。这个中医证型的气虚是从哪儿产生的呢?肯定是不会从占国人近70%的某教授的八种病理体质类型中来,因为八种体质类型中的气虚是先天就有的,在后天又得到了加强,按教授的说法,不生病它就存在,又是由气虚的中医证型“久而久之”、“长此以往”才形成的,论轻重程度肯定比气虚的中医证型为重,所以不能用产生这个词来形容它,那么只有平和质人群生病才有可能产生。平和质健康人群一但生了病所产生的证候,某教授不叫证候,而叫做中医的证型,这种证型是暂时的,这种证型必须“久而久之”,“长此以往”才能形成某教授的病理体质类型。中医证型比病理体质类型要轻得多,也好治得多。但中医的证型是平和质健康人群生病的结果,生了病所产生的证型,就是疾病的证候,它既是病理表现,也是疾病的临床分类,与在病理体质类型基础上产生的疾病所形成的证候,它们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是证候的轻重不同而已。疾病的证候不可能有两种不同的标准,位于这两种证候之间的病理体质类型肯定也是中医疾病的证候。还是我们原来的观点,某教授的病理体质类型本身就是中医的证候,他的病理体质类型是不存在的。它是把中医的证候、中医的病证、中医的对疾病的病理性分类、中医八纲辨证的虚实辨证当成了中医的体质。把体质的生理性概念变成了病理性概念。
所有的人群分为健康状态人群、中间状态人群即亚健康状态人群、疾病状态人群。健康状态人群只有经过亚健康状态过渡,才有可能成为疾病状态人群。某教授的八种病理体质类型被他定义为亚健康状态,健康状态人群要产生疾病必须要先形成病理体质类型的亚健康状态,这是形成疾病必须走的一步。而病理体质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需要很长时间的。某教授在《中医体质学》2008版(283页)说:“一种体质类型的形成从先天基础到后天影响,整个过程需要经历很长时间,是贯穿于生命全过程的,包括健康到疾病的过程,因此,体质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同书(239页)说:“一般情况下个体体质一旦形成,在一定时间内不易发生太大的改变,所以体质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同书在(12页)又说:“体质是在遗传禀赋基础上,在缓慢的、潜在的环境因素作用下,在人体生长壮老过程中渐进地形成的个体特殊性,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他的以上论述说明了一点,即病理体质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缓慢地、长期地过程。因此,健康状态人群要生病是很不容易的。他们必须先形成病理体质类型才可能进一步发展成疾病,从他的体质理论上讲,中间状态是不能逾越的。问题是某教授说的“因为生病或者累了”形成的“中医证型”诸如气虚、阴虚、阳虚、痰湿、湿热、血瘀、气郁等证又如何来定位呢?生了病自然要算疾病,那些中医证型自然就是疾病的证候,这与他的体质学是格格格不入的,因为这些证型需要“久而久之”“长此以往”才能形成中间状态、亚健康状态、病理体质类型状态,然后才是疾病。中医证型与疾病证候的距离还相距甚远,是不可能成为中医疾病的证候的。生了病形成的证型不是证候,那就不能说它是生了病,而某教授则认为中医证型是由生病所形成的,这该如何自圆其说呢?
如果不承认病理体质形成前的中医证型是中疾病的证候,就是不承认具有中医证型的人是生了病,而某教授明确指出中医证型是由生了病所引起的。生了病却没有产生证候,在中医学理论里这是不可能的。
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里,判定体质类型所要收集的信息,某教授提出的时空概念是“根据近一年的感受和感觉”一年在人生历史的长河里,实在算不上“长期”,“久而久之”,“长此以往”,但对于很多疾病来说,一年的时间才能形成病理体质类型、亚健康状态,健康与疾病的中间状态,却是太长了。西医的一些疾病,如各种流行性感冒、急性气管炎、急性胃肠炎、急性菌痢,流行型大脑炎、乙型脑炎等等,不可能先用一年的时间去形成亚健康状态,再去形成疾病;中医的外感病是中医相对内伤病的疾病,要中医的外感病用一年的时间先去形成亚健康状态,再去形成疾病,也是不可能的。某教授体质学的疾病形成过程,是完全脱离实际情况的。平和质健康状态的人群,不可能永远不生病,更不可能不生急性病,但在某教授体质学理论里,他们是无法生病特别是无法生急性病的
健康状态人群如何生成疾病,在某教授的体质学里,就成了一个不容易解决的难题。

2
发表于 2021-4-4 17:25:15 | 只看该作者
不同体质,应该是正常人的不同状态。什么因素容易是某一体质类人群致病,患病后容易出现哪类证候。
如果气虚体质表现为“面色㿠白,短气乏力,不爱说话,容易疲乏、感冒”,那已经是疾病态了。

点评

用科学检测技术测症状受体构象变化个数,是何种症状受体有构象变化。 变化症状受体个数越多,用的药物分子个数也应越多。 而中药简单技术是不能确定症状受体构象变化个数,也很难准确知道是何种症状受体构象有了变   发表于 2021-4-4 17:38
相同症状应用现代药只是根据症状不同用不同药。 因为现代药是与症状生理系统正常生理构象受体结合。 中药是与症状生理系统结构构象变化受体结合。 而这种受体结构构象变化对于不同症状者并不是预先可以知道的是随   发表于 2021-4-4 17:3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6 21:31 , Processed in 0.05162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