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1-5-29 22:52 编辑
一、温病者∶有风温、有温热、有温疫、有温毒、有暑温、有湿温、有秋燥、有冬温、有温疟。 此九条,见于王叔和《伤寒例》中居多,叔和又牵引《难经》之文以神其说。按时推病,实有是证,叔和治病时,亦实遇是证。但叔和不能别立治法,而叙于《伤寒例》中,实属蒙混,以《伤寒论》为治外感之妙法,遂将一切外感悉收入伤寒例中,而悉以治伤寒之法治之。后人亦不能打破此关,因仍苟简,千余年来,贻患无穷,皆叔和之作俑无怪见驳于方有执、喻嘉言诸公也。然诸公虽驳叔和,亦未曾另立方法,喻氏虽立治法,仍不能脱却伤寒圈子,弊与叔和无二,以致后人无所遵根据。本论详加考核,准古酌今,细立治法,除伤寒宗仲景法外,俾四时杂感,朗若列眉;未始非叔和有以肇其端,东垣、河间、安道、又可、嘉言、天士宏其议,而瑭得以善其后也。 风温者,初春阳气始开,厥阴行令,风夹温也。温热者,春末夏初,阳气弛张,温盛为热也。温疫者,厉气流行,多兼秽浊,家家如是,若役使然也。温毒者,诸温夹毒,秽浊太甚也。暑温者,正夏之时,暑病之偏于热者也。湿温者,长夏初秋,湿中生热,即暑病之偏于湿者也。秋燥者,秋金燥烈之气也。冬温者,冬应寒而反温,阳不潜藏,民病温也。温疟者,阴气先伤,又因于暑,阳气独发也。 按诸家论温,有顾此失彼之病,故是编首揭诸温之大纲,而名其书曰《温病条辨》。 ======================================================= 申景旺:
释文:《难经》将伤寒分为五种,其中就包括温病;而吴鞠通又将温病分为:风温、温热、温疫、温毒、暑温、湿温、秋燥、冬温、温疟共九种,这都是岐黄余论,将中医的病因信以为真了,并且以此为依据,思辨推测其治疗方法。其实中医治疗疾病,无所谓外感、内伤,方证对应才是关键;日本汉方学者吉益东洞就曾说:宋金以后的医学是“思辨医学”,可谓一言中的!致于《伤寒例》,其实与王叔和无关;王叔和只是将张仲景的“论广《汤液》”撰次为《伤寒论》了,宋·林亿辈才是“辨脉法”“平脉法”“伤寒例”的始作俑者,是林亿辈彻底搞乱了《内经》与《伤寒论》、张仲景与《金匮要略》、《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之间的关系,也是推助北宋以后思辨医学兴起的帮凶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