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要有一种包容的态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2-24 10:54: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要有一种包容的态度
某教授在《解密中国人的九种体质》一书(193页)说:“今天,我们翻开高等医学院校的教材,就会发现所有医学概念的基础,都建立在一个‘病’字上,要认识病理,比如细菌的构造,什么化学物质能杀死细菌;认识人体生理,也是要搞清楚细菌是怎样危害人体的……总之就是要知道病是怎样‘进入’人体的,又该怎样来消灭它。在这样的视野中,人的病既是出发点,也是目的地。因此就头痛医痛,脚痛医脚。只需要用药物或其它什么手段,将捣乱的细菌杀死、病毒清除、肿瘤割掉就万事大吉了……举个例子:一个得了肺炎的病人,到了医院以后,医生先用听诊器听肺部罗音,然后从医生手中接过检查单,到放射室照X光,排除其它疾病后,开出抗生素,用来消炎退热,再有一些稀释痰液和止咳的药物,直到临床痊愈。整个治疗过程中,医生的目的很清楚,哪儿有问题就治哪儿,治疗肺炎时,肺就是主体,所有治疗和用药都是针对它而言的。这个时候,病人,仍然是作为生物体来接收治疗的。而你为什么得肺炎?他为什么不得肺炎?得病之前经过了怎样的前期?或者说这个患者的身体究竟是怎样一种体质?这一切医生不需要知道,更准确一点说,即使了解了、知道了,对他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把这些‘了解’放在哪一个治疗程序里面呢?而得过肺炎的成年人或者孩子,在病间及愈后,出现意志消沉、情绪低落等诸多心理感受等预后情况,还将带来哪些新的问题等等,更是和治疗没有了干系,和医生没有了干系。”
上面的一段议论,实际是对现代医学的一种评价。这种评价是很不公正的。现代医学由于它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的,它有它自己的理论体系和认知思维。在几百年的实践中对保障人类健康、消除疾病,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在对多种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在一些急危病人的抢救方面、对一些重大疾病的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方面,其成就是有目共睹的。正因为如此,现代医学是世界公认的主流医学。说现代医学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错误的和片面的。现代医学群体化治疗的倾向大一些,但并不是说它没有个体化的治疗。就以肺炎为例,除了群体化的抗炎治疗之外,对个体的病人还是要进行不同的对待,对电解质失衡的要调整电解质的紊乱;对贫血的病人要补血等等,不是像某教授说的除了抗炎就什么都不管了。现代医学在过去的时代里,是一种生物医学模式,随着联合国WHO提出的健康新定义:“它不仅仅是要求没有疾病或者不虚弱,而是指一种躯体、精神和社会适应完整良好的状态。”1977年美国医学家恩格尔教授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需要新的医学模式:对生物医学的挑战》的文章。他说:“今天占统治地位的疾病模式是生物医学模式,分子生物学是它的基本学科。这种模式认为疾病完全可以用偏离正常的,可测量的生物学(躯体)变量来说明。在它的框架内没有给病患的社会、心理和行为方面留下余地。”从而在医学界提出了一种新的医学模式——生物、心理和社会医学模式。这将大大促进现代医学的发展。说明现代医学在发展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
现代医学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和社会医学模式转移的过程式是艰难的,也是缓慢的。传统的阻力是非常大的,这主要表现在对疾病的定义上。在生物医学模式里疾病完全可以用偏离正常的,可测量的生物学(躯体)变量来说明。用某教授的话说:“患者有多种异常表现和体验,而通过常规的物理、化学检查方法不能检出阳性结果,而难以作出疾病的诊断。”没有常规的物理、化学检查方法的阳性结果,没有病理性的指标,你再痛苦,再难受也是不能诊断为疾病。某教授的本家叔叔呃逆了一辈子就是没有查出病理性指标来,某教授就不承认他有病,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对情志心理、社会环境等因素引起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整体协调失衡、功能紊乱所导致的躯体不适和痛苦,不能提高到疾病的格儿上来认识,医学模式的转移就只能是一句空话。“以人为本”也是一句空话。
中医学和现代医学是两种理论完全不同的医学体系,在近代现代医学的发展历史中,世界各国的传统医学几近灭绝,而中国的中医学仍能在中国存在,并且为国人乃至世界人民的健康发挥作用,并取得一定的发展,这应该说是一个奇迹。中医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维护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繁衍生息。虽然它没有所谓“现代科学”的基因,但其临床效果已经得到了充分验证。黑猫白猫论在医学上也是适用的。实践证明,人类未知的世界,远远大于已知的世界。现代科学无法解释的东西,未必就是“伪科学”。中西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医学体系,如果以“西医之履”适“中医之足”,难免会犯“削足适履”的错误。中医学它有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它的天人合一、形与神俱、阴平阳秘的整体观和它的辨证论治观点,代表的是一种先进的思维方法。在医疗实践中证明它是有生命力的。特别是心理情志、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躯体的影响上,应该说它是有先知的。与新的医学模式思维颇有似曾相识之处。在旧的医学模式向新的医学模式转移的过程中,中医理论的思维方法必将起到推动的作用。
某教授对现代医学的评价不公正,对中医学的评价:“较长时期以来,中医临床思维单一,阻碍了人们对临床复杂多元现象的认识,成为影响并制约中医疗效提高的重要因素。”又说:“近几十年来由于只强调辨证论治,忽略淡化辨体、辨病等重要因素,致使临床思维局限,理论覆盖不全,解释能力不足,诊疗水平下降。中医临床医学的发展必须遵循自身的规律,建立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发挥其综合优势,开辟新的前景。”同样也是不公正的。现代医学不好,中医也不好,只有我的体质学才能“承载两千年古老命题,引领新世纪健康医学。”(某教授语)这不是一种包容的态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0-5 05:17 , Processed in 4.81745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