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249|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拔罐治病漫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4-21 12:46: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泰然居士在 2007/04/21 00:54pm 第 2 次编辑]

[color=#000000]拔罐治病漫谈
[color=#000000]
[color=#000000]泰然居士
[color=#000000][color=#000000]    拔罐治病已经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了,最早见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历代医著也多有论述。古代多以兽角或竹筒为工具,故又称为“角法”或“竹筒法”。俗话说:“扎针拔罐,病去一半”,在治疗各种颈、肩、腰、腿痛方面,拔罐有其独特的治疗作用,也被广泛应用于感冒、哮喘、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痛经等各种疾病。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拔罐以其不方便、易烧伤等缺点,已逐渐被各种新式拔罐所代替。新式拔罐易使用、损伤小,市面上种类繁多,但具体不过两类,即抽吸式和旋拧式。新式拔罐的优点具体表现在
[color=#000000]    (1)大、小、平、异结合。新式拔罐往往设计出许多直径大小不同的拔罐,可以针对身体的不同部位进行拔罐,即使面积较小的部位,如太阳穴、合谷穴等处亦能拔罐。且有异型罐(即罐口有一定弧度),可在身体不平整的部位拔罐。
[color=#000000]    (2)力度可调整。新式拔罐可根据患者的不同耐受能力调整拔罐力度,在这一方面,旋拧式较抽吸式更为突出。
[color=#000000]    (3)磁疗及其他作用。新式拔罐大多在罐体内部装有磁铁,可在拔罐的同时起到磁疗的作用。另外,还有的配合药水外抹,还可以起到药疗的作用。这些都大大提高了拔罐的治疗效果。
[color=#000000]虽然新式拔罐具有以上优点,但目前此类拔罐大多面向普通家庭,作为一种保健用品。多主张拔罐力度宜轻,拔罐时间宜短。还由于许多患者掌握不好要领,虽然也治好了很多疾病,但它的治疗周期很长,用于临床则不甚切合实际。比如肩周炎患者,家庭拔罐需要3个月至半年才能治愈,而临床只需10~30天,大多于20天之内即能治愈。笔者将新式拔罐应用于临床已经有七八年之久了,为广大患者治愈了很多疾病,现将自己的点滴经验奉献给大家,供大家参考试用。
[color=#000000]
[color=#000000]    拔罐治病机理浅释
[color=#000000]
[color=#000000]    拔罐的治病原理,目前尚缺乏系统、明确的理论来解释,我根据自己的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
[color=#000000]   (1)祛瘀通络。拔罐治疗的患者大多以颈、肩、腰、腿痛为主。这些患者大多由于长期劳累或受凉等因素导致局部代谢废物瘀积(如二氧化碳、乳酸、组织胺等),造成血液循环减慢甚或闭塞,产生疼痛、胀、麻、功能障碍等病变。即所谓“不通则痛”。拔罐可通过发泡疗法和瘀血疗法等将其中的病理产物抽出,使瘀阻的血管血流得以通畅,即“通则不痛”,从而恢复机体的正常生理状态。
[color=#000000]拔罐的这一治疗作用是拔罐的主要特点,也是与针灸、按摩等治疗方法的主要区别之处。针灸、按摩及贴膏药等治疗方法是将上述病理产物消散、融解,而拔罐则将其直接抽出,其作用更直接、彻底。
[color=#000000]对于得病时间较短,尚未形成瘀滞者,拔罐可通过其机械负压作用,促进血液循环,血流畅通,疾病治愈。对于急性腰扭伤(即肌肉拉伤和小关节错位),拔罐可重新调整其关节、肌肉力学改变,临床疗效卓著。对于许多重症腰扭伤患者(行走、活动不便),经用外贴膏药、按摩等方法效果不好,用拔罐均能起到快速明显的效果。
[color=#000000]   (2)散寒祛湿。中医理论中的许多无形之邪,如寒邪、湿邪等致病因素都可通过拔罐将其拔出。临床发现:寒邪、湿邪经常通过机体的薄弱部位如膝盖、肩部等处侵袭人体。“寒凝”、“湿滞”,造成血行缓慢,引发疼痛。通过直接在受寒部位拔罐,可起到拔除病邪的目的。许多“老寒腿”患者在拔罐时都感到局部发热,这都是血液循环加速,驱邪外出的表现。
[color=#000000]感冒患者在服药的同时,在大椎、风池等处配合拔罐,对于祛除风寒,效果更佳。
[color=#000000]夏季由于腹部受凉或饮食生冷导致的急性肠胃炎,表现为腹痛、腹泻。经用拔罐在神阙穴及上下左右排罐,能迅速止痛,拔罐后局部发热,寒邪得出。其负压作用还能迅速缓解肠痉挛。
[color=#000000]   (3)其他:拔罐的穴位刺激作用,也可使经络畅通,达到治病的目的。
[color=#000000]
[color=#000000]    如何确定拔罐部位
[color=#000000]
[color=#000000]    我在临床上主要根据以下几点确定拔罐部位:
[color=#000000]   (1)疼痛局部排罐法。疼痛局部往往就是病邪聚集的地方。因此在局部拔罐即可起到拔除病理产物的作用。患者感觉疗效明显。
[color=#000000]   (2)穴位拔罐。按穴位拔罐疗效更好。一般需分析病因,辨证取穴。可参考针灸选穴。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畏寒肢冷可在督脉排罐治疗,以生阳祛寒。需要注意的是:穴位是点,拔罐是面,拔罐以面覆点,较针灸更为灵活。
[color=#000000]   (3)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如坐骨神经痛可配合拔腰部,手臂麻痛考虑颈椎病者,同时在颈臂等处拔罐效果更好。
[color=#000000]一般拔罐数量宜多,每次拔10~20个罐为宜,拔罐少则其疗效相应降低。拔罐每次15~30分钟,根据病情可每天1~2次,10天为一疗程。
[color=#000000]
[color=#000000]    拔罐过程中常见的几种情况
[color=#000000]
[color=#000000]    在拔罐过程中,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color=#000000]   (1)青紫:拔罐后可见有的拔罐部位青紫,有的殷红,有的则不变色。青紫及发红部位往往病情较重,瘀阻较重。有时这些部位并非是疼痛最重的部位,只要坚持在原处拔罐,青紫就会慢慢消退,疾病也能治愈。
[color=#000000]   (2)发泡:这种情况比较多见。有的一日起泡,有的则至三五日甚至十余日起泡。所起的泡有较为清亮的水泡,也有紫红的血泡等。发泡现象多为局部病情的反映,一般受病情轻重(一般瘀阻较重的发泡较快)、季节(夏天较易发泡而冬季则较慢,这也是拔罐治疗提倡“冬病夏治”的一个原因)、皮肤疏密(一般皮肤细嫩的易发泡,如青年女性,而壮年男性则发泡较慢)等因素影响。正常生理条件下,血管内渗透压和血管壁通透性处在一较恒定的水平,拔罐的抽吸很难将其改变,不易起泡。
[color=#000000]发泡后可用消毒针灸针将较大的泡刺破,放出其中的液体。对于发泡后的创面如何处理,如今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观点:一种是为防止感染,用无菌纱布覆盖,按时换药,直至愈合;另一种观点则是继续在发泡部位拔罐,以抽吸其中的病理产物。笔者比较倾向于后一种。大家都知道,以前有“血罐”的治疗方法,即在拔罐前先用三棱针或梅花针点刺拔罐部位,可以抽吸出一些暗紫色的血液凝块,疗效比较明显。但缺点是如何确定被拔罐部位是瘀血瘀阻的部位呢?如果确定准确,能够抽出瘀血,症状明显减轻,如果确定不准,将会拔出红色血液,症状也不能减轻。现在拔罐发泡已经证明局部有病,所以更应该在发泡处继续拔罐以抽吸出病理产物。实践发现,在发泡处继续拔罐,的确可抽吸出不同的病理产物,主要有以下几种:
[color=#000000]    ①暗紫色瘀血:大多病程较长,瘀滞日久,多因劳累引起。
[color=#000000]    ②黄色粘稠胶冻样物:多因感受寒湿引起。
[color=#000000]    ③无色清稀水样物:多因受凉引起。
[color=#000000]    如果病程较长,瘀阻较重,则这一阶段历时较长,一般10天左右病理产物出净,出净后拔罐处即结痂愈合。
[color=#000000]    在拔出病理产物的过程中,尚可见“类炎症反应”,即发泡部出现红肿,根部发硬,按之疼痛,这是病理产物聚集导致,一般只需在原处拔,待病理产物抽吸净后,类炎症反应即可消退,根部自然柔软,触之如同正常肌肤,结痂愈合,疾病治愈。如发泡后不在原处拔罐,则拔罐出不易结痂,愈合亦慢。
[color=#000000]    愈合后皮肤可留有黑疤,,也可慢慢恢复至正常皮肤的颜色。
[color=#000000]传统的“走罐”疗法,用新式拔罐更为方便。方法:在拔罐口涂适量润滑油(用红霉素或以凡士林和甘油按适当比例调和),拔住,不宜太紧,缓慢移动罐体,可同时起到拔罐和刮痧的双重作用。适用于面积较大且平滑的部位,如颈、肩部及腿部等,皮肤有破溃者不宜用此法。
[color=#000000]    拔罐的注意事项
[color=#000000]   (1)空腹及饭后半小时不宜拔罐,以免“晕罐”。晕罐的主要症状:出汗、恶心、头晕、乏力等。
[color=#000000]   (2)孕妇腹部、腰部等处不宜拔罐,以免造成流产。
[color=#000000]   (3)糖尿病下肢不宜拔罐,以免破溃后不易愈合。
2
发表于 2007-4-22 12:11:4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拔罐治病漫谈

谢谢泰然居士版主的分享,对“发泡罐”可有更多的体会?在下有一些困惑。
3
 楼主| 发表于 2007-4-22 12:18:3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拔罐治病漫谈

拔罐发泡后继续在原处拔,直至把里边的病理产物(瘀血等),抽吸净为止,自然结痂愈合,不必担心发炎。结痂后会留有疤痕,亦无大碍,多能慢慢恢复至正常皮肤颜色。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4
发表于 2009-1-13 12:39:4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拔罐治病漫谈

看了感触很深
5
发表于 2009-1-13 12:57:2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拔罐治病漫谈

方法药物对症,
健康长寿合心.
6
发表于 2009-10-24 11:08:4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拔罐治病漫谈

下面引用由泰然居士2007/04/22 00:18pm 发表的内容:
拔罐发泡后继续在原处拔,直至把里边的病理产物(瘀血等),抽吸净为止,自然结痂愈合,不必担心发炎。结痂后会留有疤痕,亦无大碍,多能慢慢恢复至正常皮肤颜色。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这种罐法也有人称为“根治型拔罐法”。
7
发表于 2009-10-30 23:20:2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拔罐治病漫谈

个人认为拔罐后起泡与否,和病变的部位没有必然的联系,以我的观察,拔罐后起泡与否与拔罐的力度(即负压的大小,或者有人说火之大小)和留罐的时间长短有一定的关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7 16:25 , Processed in 0.05252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