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024|回复: 7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伤寒论》取材于《汤液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2-22 17:19: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伤寒论》取材于《汤液经》
金栋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主任中医师
有学者考证认为,《伤寒论》乃取材于《汤液经》,与《内经》无渊源关系。如民国儒医杨绍伊大夫、当代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及其弟子冯世纶教授和著名中医文献训诂学大家、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钱超尘等学者。
据杨绍伊《考次汤液经序》考证,今本《伤寒论》包括《汤液经》、张仲景《论广》和王叔和撰次《仲景遗论》三部分组成。并认为王叔和并非张仲景的衣钵弟子,不属经方家学派,王叔和的学术思想属于岐黄学派,即医经家。王叔和在对仲景《论广汤液》的基础上,重新编次整理,从而加上了一些岐黄学说,结果误导中医界几千年,从而使中医界许多志士仁人误认为《伤寒论》的学术思想与《内经》有关。但亦有不同意此说者。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18-2-22 17:20: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河间金栋 于 2018-2-22 17:21 编辑

杨绍伊考次《汤液经·序》(节选)
医家典籍,向推仲景书为汤液家鼻祖。仲景之前,未有传书,惟皇甫士安《甲乙经·序》云:“伊尹以元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汉张仲景论广《汤液》为十数卷,用之多验。”据士安言,则仲景前尚有任圣创作之《汤液经》。仲景书本为《广汤液论》,乃就《汤液经》而论广之者。《汤液经》初无十数卷,仲景广之为十数卷,故云“论广《汤液》为十数卷”,非全十数卷尽出其手也。兹再即士安语而详之,夫仲景书,既称为论广《汤液》,是其所作,必为本平生经验,就任圣原经,依其篇节,广其未尽;据其义法,著其变通。所论广者,必即以之附于伊经各条之后。必非自为统纪,别立科门,而各自成书。以各自为书,非惟不得云“广”,且亦难见则柯,势又必将全经义法,重为敷说。而仲景书中,从未见称引一语,知是就《汤液经》而广附之者。若然,则《汤液经》全文,则在仲景书中,一字未遗矣。

仲景书读之,触目即见其有显然不同之处。即一以“六经”之名作条论之题首,一以“伤寒”二字作条论之题首。再读之,又得其有显然不同之处。即凡以“六经”名题首者,悉为书中主条;凡以“伤寒”二字题首者,悉属篇中广论,而仲景即自谓其所作为论“伤寒卒病”。于是知以“伤寒”二字题首者,为仲景所广,以“六经”名题首者为任圣之经。标帜分明,不相混窃。孰经孰传,读者自明。于以之士安之言,果不虚妄。

《汤液经》后世无传本,惟班固《汉书·艺文志》载“《汤液经法》三十二卷”,未著撰人姓名,今其书亦不传。然即其名以测其为书,知为汤液经家宪章,《汤液经》而作之者。汤液经家述论之著录者,莫古于此。其书名为《汤液经法》,知《汤液经》原文必悉具书中,无所抉择,于是知东汉时,《汤液经》尚岿然独存。

《汤液经》为方技家言,不通行民间。惟《汤液经》家授受相承,非执业此经者,不能得有其书;医师而异派者,无从得睹其书。汉世岐黄家言最盛,汤液经学最微,以是传者盖寡。尝谓医学之有农尹、岐黄二派,犹道学之有羲孔、黄老二派。岐黄之说,不如农尹之学切实精纯;黄老之言,不及羲孔之道之本末一贯。岐黄学派,秦汉以来,流别甚多,著录亦广,《汉志》所载《五脏六腑痹十二病方》三十卷、《五脏六腑疝十六病方》四十卷、《五脏六腑瘅十二病方》四十卷、《风寒热十六病方》二十六卷、《五脏伤中十一病方》三十一卷、《客疾五脏狂颠病方》十七卷,胥属岐黄家言。知者以汤液家以六经统百病,岐黄家以五脏六腑统百病。而热病客疾,亦皆岐黄家之词。故知凡此诸属,皆岐黄家言也。农尹之学,则稽诸载记,汤液家外无别派,《汤液经法》外无二书,足证此学在当时孤微已极。幸仲景去班氏未远,得执业此经,而为之论广。任圣之经,赖之以弗坠。此其传经之功,实较论广之功,尤为殊重,而绝惠伟,可贵可谢者也!《名医录》云:“仲景受术于同郡张伯祖。”《医说》引《张仲景方论·序》云:“张伯祖,南阳人,性志深简,笃好方术,诊处精审,疗皆十全,为当时所重。同郡张仲景异而师之,因有大誉。”据此,则伯祖实为《汤液经》传经大师。
……
《广论》之惑已明,再辨叔和撰次。《甲乙经·序》又云:“近世太医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遗论甚精。”案今本仲景书卷端即题云:“王叔和撰次。”以士安言解之,所谓“撰次”者,即撰集仲景遗论,以之次入仲景书中是也。若然,则今本仲景书为任圣之《汤液经》、张仲景之《论广》、王叔和之《仲景遗论》,撰三种集合而成。
……
叔和非惟撰次“三阳三阴篇”已也,即仲景序中“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五句,与“若能寻余所集,则思过半矣”,至“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一节,悉出其撰次。知(智)者以此篇序文,读其前半,韵虽不高而清,调虽不古而雅,非骈非散,的是建安。“夫天布五行”与“省疾问病”二段,则笔调句律,节款声响,均属晋音。试以《伤寒例》中辞句,滴血验之,即知其是一家骨肉。更证以《千金方》序文中引“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至“彼何荣势之云哉”一节,称“张仲景曰”。而绪论中引“天布五行,以运万类”至“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一节,不称“张仲景曰”,即知其语,非出自仲景之口。再以文律格之,“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在文法中为浑说;“撰用《素问九卷》”等五句,在文法中为详举。凡浑说者不详举,详举者不浑说。原文当是:“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为《伤寒卒病论》,合十六卷。”此本辞自足而体且简。若欲详举,则当云:“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卒病论》,合十六卷。”不当浑说后,又详举。且仲景为医中之汤液家,汤液家举书,不举《汤液经》而举《素问》,不数伊尹而数岐黄,何异家乘中不系祖祢而谱牒东邻也!至其下之“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云云,殊不知三部九候乃针灸家脉法,非汤液家脉法。针家刺在全身,势不能不遍体考脉。汤液家重在现证,脉则但候其表里寒热、藏府虚实、荣卫盛衰,以决其治之可汗不可汗,可下不可下而已矣。故诊一部已可定,不必遍体摩挲,以汤液家而用针灸家骂汤液家之语骂人。仲景纵亦精于针灸脉法,何至遽愦眊而矛盾若是?

且《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三书,“三阳三阴篇”中无一语道及。《辨脉》、《平脉》之“答曰”、“师曰”类,又非仲景自作。其《伤寒例》一篇,为叔和之作,篇中已有明文。而《伤寒例》即首引《阴阳大论》,篇中之语,亦即悉出此三书。是三书乃叔和撰用之书,非仲景博采之书也。再以叔和撰次者证之:叔和撰次之篇,有《平脉法》一篇,此撰用之书,有《平脉辨证》一种。此撰用之《平脉辨证》,即《平脉法》出处之注脚。《平脉法》既为出于《平脉辨证》,则《平脉辨证》必非仲景所博采。又“三阳三阴篇”中,叔和撰次之可考者,除“问曰”、“答曰”之《辨脉法》类,与“问曰”、“答曰”之《平脉法》类外,无第三类。此撰用之书,除《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三书,为撰用《伤寒例》之书外,亦惟《胎胪药录》、《平脉辨证》二种。《平脉法》之“问曰”、“答曰”类,既为出于《平脉辨证》,则《辨脉法》之“问曰”、“答曰”类,必为出于《胎胪药录》无疑。由是言之,叔和之作伪,实欲自见其所撰用之书。下之二段,为自述其渊源所自而已。惟其如是,今遂得知叔和之学,是岐黄而不是农尹,决非仲景衣钵弟子。
……
虽然,叔和之学虽非出自仲景,然于仲景书致力颇勤。其生平与仲景《伤寒论》曾撰次三次,遗论、余论,亦撰次两次。其初撰之《伤寒论》载在《脉经》第七卷,遗论、余论载在《脉经》第八、第九两卷。今之《金匮要略》,遗论、余论之再撰本也。今之《伤寒论》,再撰、三撰合刻本也。其再撰本即“诸可不可”八篇是也,三撰本即“三阴三阳篇”是也。

3
 楼主| 发表于 2018-2-22 17:23: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4
 楼主| 发表于 2018-2-22 17:23: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5
发表于 2018-2-22 17:42:09 | 只看该作者
   作为学术讨论,考证无可非议。
   《伤寒论》无论是哪个人的作品,无论是哪个时代的作品,无论他的前身来源于哪里,我们今天拿到的《伤寒论》是一部完整的书。无论怎么考证,这本书是真的。不能考证出《伤寒论》是伪书。
     《伤寒论》历经1800多年,注家大约1000家,至今许多处方原封不动,效如桴鼓,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现在的科学主义者,借考证,来否定《伤寒论》,或者借考证,在《内经》与《伤寒论》之间故意制造矛盾,得出中医理论相互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结论。他们既不读伤寒论,也不看内经,自己说自己不是中医界的人,却在中医理论之中制造矛盾,唯恐天下不乱,从内部瓦解中医理论。这是我们应该注意的大问题。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6
发表于 2018-2-22 17:50:00 | 只看该作者
王叔和的学术思想属于岐黄学派,即医经家。王叔和在对仲景《论广汤液》的基础上,重新编次整理,
-------------------------------如果以上所传为真,医圣应是王叔和。因为后人是以伤寒论英雄,不是以人论英雄,谁著伤寒,谁就是医圣。《论广汤液》有六经吗?伤寒的伟大贡献在于把众方同六经之病相对应,从而使众方发生了脱胎换骨的作用。
7
发表于 2018-2-22 18:22:41 | 只看该作者
         《伤寒论》取材于《汤液经》,是真的,但是不能得出与《内经》无关的结论。
           我们的知识总是从祖先哪里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张仲景一个人不可能创造出《伤寒论》,他是接受了上几代的学术成绩综合而成的,他不可能不接受《内经》的学术思想。不管张仲景如何,《伤寒论》这本书是真实的客观存在,我们就事论事以我们拿到的《伤寒论》,我们学习他,评价他就行了。看看是不是能够指导后世的临床实践。后世的医学家,各学各派引用这本书的大有人在,注家1000多家,是影响最大的一部著作。
         考证,训诂,这是一种研究方法,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差之分毫谬之千里。
8
发表于 2018-2-22 18:34:56 | 只看该作者
        王叔和在对仲景《论广汤液》的基础上,重新编次整理,从而加上了一些岐黄学说,结果误导中医界几千年,从而使中医界许多志士仁人误认为《伤寒论》的学术思想与《内经》有关。
=============================================================
       古代中医界的人就那么傻?误导几千年???可能吗?历代中医临床大家是用临床实践来检验《伤寒论》的!他们大都是《内经》的粉丝,他们不去思考《伤寒论》与《内经》的关系?
      先生看看熊曼琪 编著的伤寒论,浏览一下就可以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8-2-22 18:47:12 | 只看该作者
      误导中医界几千年?世界上有这么牛气的书吗?恐怕只有圣经了吧。
10
发表于 2018-2-22 18:49:17 | 只看该作者
   我们只看伤寒论的现代意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15:02 , Processed in 0.15477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