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养生长寿治未病的《阴阳证治学》理论与临床研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8-19 20:36: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左占国  高翠枝

                          北京智康中医研究院

                            2016年10月20日

【摘要】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长寿,是相对寿命而言的,是指超越常人的生命历程,更是中国人民的生命祝祷;治未病的治,不单指医疗行为,更有管理、整理、治理、研究、统帅之意;未病者,未发之病也。治未病是中医药学科学真理努力追求的最高智慧与境界,是中医学中重要的防治思想,是中医学基础理论最具影响的学说之一,是独具战略思维的学术智慧,彰显着中医学的特色和精髓;《阴阳证治学》是关于防治内伤类自身损伤性疑难病慢性病老年病及其一体多病和指导养生长寿治未病的学问,是有效防治内伤类复杂性自身损伤性疾病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用中医药哲学思维智慧系统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理性维护人类健康的创立方法创立过程实现途径和目的价值的科学。《阴阳证治学》创新理论由上篇阴阳证治学总论、中篇阴阳证治学理论的临床应用和下篇养生长寿治未病的阴阳证治学理论与临床研究三部分组成。在养生长寿治未病的阴阳证治学理论与临床研究中特提出了“养生长寿之道,法尊乾坤阴阳”概念用于指导预防亚健康状态的形成、内伤类疑难病慢性病老年病及其一体多病如癌症、脑痴呆、脊髓炎、心脑血管病、骨骼退行性变等世界医学难题的发生。

【关键词】养生;长寿;治未病;阴阳证治学;创新理论方法与技术;内伤类疑难病慢性病老年病及其一体多病;防治研究

养生长寿治未病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学术概念,更是《阴阳证治学》理论与临床研究的重点领域,养生长寿治未病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的身心健康。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类具备了掌握健康的经济与认识能力,人们对健康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前所未有,使人类深刻感受到了预防疾病和维护健康的重要性。养生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长寿作为人类共同追求的美好愿望,从以秦始皇为代表的历代帝王将相到以彭祖为代表的千古布衣贫民都无不为此孜孜以求且经验著述颇丰;治未病是中医学提出的预防性概念,旨在未病先防、欲病防发、已病防变、瘥后防复。这是因为,中医学是用象思维科研路径系统探讨生命健康与疾病运动变化规律的学问,他所追求的哲学境界就是养生长寿,学术境界就是让人如何不得病,其价值境界就是大道至简,理论境界就是道法自然,道济天下的方法学宗旨就是药食同源,发展理念绿色天然,本质追求简便廉验。理论根据即《周易》的“与天地和其德,与日月和其明,与四时和其序”;根本方法就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而努力促进人与自然、人与情志、人与身体(形神)的和谐;重要手段就是调和阴阳既不断调补人体正气而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其价值目标是健康长寿,既通过调平阴阳---长寿健康而实现,阴阳证治学则用养生长寿之道---法尊乾坤阴阳进行概括,所用工具可辩证选用阴阳调节剂属性方药——融治调防养于一体。通过对阴阳证治学科学假说、理论框架、属性思维、概念体系和创新方法的系统研究系统回答了养生长寿之道为什么要法尊乾坤阴阳?如何法尊乾坤阴阳?法尊乾坤阴阳的主体原则、客观依据、实践方法和技术手段都是什么等养生长寿治未病的理论原点问题,并通过文化养生法尊乾坤阴阳、生活养生法尊乾坤阴阳、四时养生法尊乾坤阴阳、情志养生法尊乾坤阴阳、饮食养生法尊乾坤阴阳、性爱养生法尊乾坤阴阳、优生优育法尊乾坤阴阳等侧面来论证“养生长寿之道---法尊乾坤阴阳”概念内涵的科学真理性及其目的意义与价值,并从养生长寿治未病的阴阳证治学理论研究中的养生长寿治未病概念诠释、养生长寿治未病的科学内涵及其理论价值、养生长寿治未病的阴阳证学理论研究和养生长寿治未病的阴阳证治学临床研究等概念阐述中,系统回答了养生长寿治未病概念诠释、养生长寿治未病的科学内涵及其理论价值和养生长寿治未病的阴阳证治学理论与临床研究等相关问题,努力回答什么是养生长寿治未病?为什么要养生长寿治未病?如何养生长寿治未病?养生长寿治未病的方法、途径、目的、意义和目标都是什么?并对养生长寿治未病的内在本质规律进行系统揭示。旨在通过阴阳证治学养生长寿治未病理论与临床研究,产生科学系统且通俗易学的中医思维理念方法技术与手段,把现时代集中涌现的内伤类疾病及其一体多病调和出人体之外,并通过阴阳证治学养生长寿治未病理论方法与技术防治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最终实现健康长寿无疾而终。通过养生长寿治未病的阴阳证治学理论回顾、养生长寿治未病概念诠释、养生长寿治未病的科学内涵及其理论价值、养生长寿治未病的阴阳证治学理论研究、优生优育的阴阳证治学理论研究、美容健体的阴阳证治学理论研究等侧面进行了阐述。

一、养生长寿之道----法尊乾坤阴阳概念的理论原点阐述

1、养生长寿之道为什么要法尊乾坤阴阳        养生长寿之道----法尊乾坤阴阳简要的说就是道法自然。人有生长壮老已,物有生长化收藏,天人一理。中医讲天为乾、为阳,地为坤、为阴,养生长寿之道理就是要遵循天地自然的运动规律,正如《周易》所曰:“与天地和其德,与日月和其明,与四时和其序”。遵从《周易》的简易、变易与不易及其阴阳五行运动规律,“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要者,阴阳也。养生长寿之道即是中医药学努力探讨的学术境界,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哲学思维智慧,故养生长寿之道---法尊乾坤阴阳是脱胎于中国传统文化母体并启导于象思维科学体系,是对中医药学养生长寿治未病理论本质和学术思想的传承创新与发展。如《易经》言:“易以道阴阳”,《易传》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内经》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本即阴阳;明·张景岳《大宝论》曰:“为人不可不知医,以命为重也,而命之所系,惟阴与阳,不识阴阳,焉知医理?此阴阳之不可不论也。夫阴阳之体,曰乾与坤;阴阳之用,曰水与火;阴阳之化,曰形与气......阴阳二气,最不宜偏,不偏则气和而生物,偏则气乖而杀物。”并从养生长寿之道---法尊乾坤阴阳的理论基础来源于五千年中国传统文化、养生长寿之道---法尊乾坤阴阳的理论基础来源于三千年中医药理论著述、养生长寿之道---法尊乾坤阴阳的理论基础来源于阴阳证治学创新理论研究等几方面进行了阐述。

2、养生长寿之道如何法尊乾坤阴阳         物质世界是结构、关系和属性的三维整体。天人相应、道法自然是中医药学从物质世界及其事物的关系和属性层面切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关于生命健康与疾病问题的象思维医学知识体系。整个世界都是阴阳对立统一的矛盾体,作为物质世界重要组成部分的人体生命自然不能例外。通过中医体质学分类进行养生是王琦教授主持的国家973重点计划项目,《中医体质学》将人的体质分为九种,我们为了阴阳证治学养生长寿治未病理论与临床研究需要,又将九种体质进行了阴阳类分;前面亦提到,由于中国养生方法与内容的丰富多彩,必须从中提炼出大道至简的选择方法才能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养生长寿治未病需求与时代需要。再有,由于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方式的变革和养生长寿理论与技术进步,养生理念、养生手段及其养生价值都在向科学真理迈进,人们将会不断追寻怎样养生如何养生等理论原点问题,我们的回答是尊重中国养生文化传统、遵守中医养生理论原则、遵循天地自然运动变化规律、尊崇天人合一生命本质来法尊乾坤阴阳,实现身心健康。养生长寿之道---法尊乾坤阴阳的主体原则就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其价值目标是实现身心健康。

二、治未病的科学内涵及其理论价值

1、治未病的科学内涵        “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早从事,则疾病可已,身可活也。”(《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淮南子》中有句名言:“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也。”治未病是中医学中重要的防治思想,是中医学基础理论最具影响的学说之一,是独具战略思维的学术智慧,代表着中医学的特色和精髓。它包含的未病先防、欲病防发、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等积极主动的健康医学思想和病未发防微杜渐、病既成把握进退、病痊愈慎防劳复的积极干预策略,是根据对客观事实及其发展趋势的正确把握与判断并通过医学主体主观能动性发挥而进行事前防范。治未病不仅是生命医学研究的核心命题,而且具有积极的社会与医学经济学意义,无论是对于人类的健康生存、生产力的发展还是降低卫生经济运作成本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早在中国文化渊源之《周易》中就有“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有人认为这是“预防”经典名词的最早出处;“未病”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中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原指没有疾病的健康状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这种欲望愈来愈强烈,健康的定义亦不再是仅仅指躯体的无病状态,而是包括躯体、心理、道德和社会的整体和谐,这种和谐完美的状态就是发育匀称、功能健全、精力充沛、情绪稳定、社会关系和谐、社会公德修养友善,这些是未病的前提;而“未病先防”则是达到健康长寿的一种战略思想,也是“治未病”理论的核心。“治未病”思想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和《难经》,发展于秦汉时期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经过历代医家充实提高而渐成体系,并将其奉为医工之最高境界,即《内经》所曰:“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1]。《内经》更是阐述治未病理论的经典之作,如《素问·上古天真论第一》所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又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景岳全书·传忠录·求本论》亦曰:“医有慧眼,眼在局外;医有慧心,心在兆前”。只有那些能预知、预见、预测、预防和减少疾病发生并能够寓防于治的医生,才能称得上是良医。

2、治未病的理论价值        治未病就是预先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传变,包括未病先防,欲病防发,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等内容。养生长寿治未病是未来医学研究的重点领域,医事活动是医学主体和客体共同从事的公共行为,是主客双方共同实践的结果。低成本高效率的医事活动不仅需要系统的科学理论为指导,更需要建立完整的原则与价值体系和合理的范式来规范运行。所以,养生长寿治未病理论及其价值研究需要从医学主体和客体全方位探讨。医学主体如果在医疗活动、医学研究、法规制定和行业政策的出台中系统融入养生长寿治未病思维理念,可有效降低卫生经济运行成本和百姓的健康维护成本;医学客体如果通过政策引导,医学科学渗透和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能够不断提高养生长寿治未病的理性认知和科学维护水平,可有效减少疾病降低疾病风险和机体伤害,不仅为健康长寿奠定基础,更可节省巨额医疗费用而转用于提高生存质量和家庭发展。医学的目的意义和价值不外乎消灭疾病增进健康最终实现无医世界,这和养生长寿治未病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价值追求是一致的。正因为中医养生长寿治未病的理论价值追求和医学目的的一致性,才更能够使引领和推动治疗医学向健康医学转变并努力向养生长寿治未病方向发展,这不仅是未来医学的发展趋势,更是医学哲学化的时代选择与历史必然。用中国传统文化、思维、哲学、人文和中医学理论为指导,系统探讨和研究内伤类疑难病慢性病老年病及其一体多病和养生长寿治未病等领域的相关内容及其规律进行系统化理论化整理,对有效进行医学人力资源管理,解放医学生产力,降低卫生经济运作成本,促进医学转型升级,努力实现从治疗医学向健康医学转变,提高国民健康长寿意识和水平,预防疾病均具有重要理论价值。所以说,养生长寿治未病及其理论创新是实现医学目的的重要途径,是健康中国与健康医学的本质要求,是降低卫生经济运作成本、疾病防治成本和人类健康维护成本的有效手段,是实现健康长寿愿望构建无医世界美好未来的必要前提。《黄帝内经》作为中医文化史上的传世之作,又是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更是中华民族的养生宝典,是关于生命健康与疾病问题的百科全书,他所提出的“治未病”健康医学先进思想至今才刚刚揭开面纱被人们所重视。

3、《阴阳证治学》治未病研究成果——阴阳调节剂属性方药寓防于治融治调防养于一体在《阴阳证治学》创新理论与临床研究中,系统创制了用于防治内伤类疑难病慢性病老年病及其一体多病和养生长寿治未病的劳动工具——阴阳调节剂属性方药,阴阳调节剂属性方药寓防于治融治调防养于一体。现代科学的根本任务就是探索揭示和掌握物质世界的质量、结构、联系、运动、变化、发展的总特征及其唯物论哲学关于联系与发展的三大基本规律和五大环节中所蕴含的各种信息为人类服务。人类知识的增长,就是不断认识事物之间质量、结构、联系、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并不断产生新认识、引发新思考、掌握新规律、产生新理论、制造新工具、解决新问题、促进新发展进而增强改造客观世界的新能力的过程。在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过程中,阴阳是生命、健康与疾病相互转化的内在变化根据,是健康与疾病外在观察的象思维科学方法,阴阳失衡---自身损伤是内伤病及其一体多病的本质病机。阴阳证治是对体质状态功能运动变化改变及其改变方式的规律性总结,是对生命体物质能量信息相互转化及其紊乱与否的高度概括,更是对健康维护及其养生长寿治未病规律的系统归纳,而调平阴阳就自然成为了防治疾病趋向健康及其养生长寿治未病的根本法则。正如《内经》所言:“阴阳者,天地之道也”“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景岳全书·传忠录(上)·阴阳篇》曰:“凡诊病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为医道之纲领,阴阳无谬,治焉有差。医道虽繁,而可以一言蔽之者,曰阴阳而已。故证有阴阳,脉有阴阳,药有阴阳”。用阴阳证治学创新理论所物化的阴阳调节剂属性方药融治调防养于一体,“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内经》)。中国的古文化认为,世界的基本构成要素是“阴”和“阳”,构成世界的过程大致是“气化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继而用阴阳的相互吸引与排斥来解释万事万物。伴随着时代发展与人类科技进步,西方人按照自己的文化思维与哲学特点总结出新的三要素说,即“物质,能量,信息”。在唯物论哲学思想基础上形成的物质能量信息系统不仅有效解释宇宙自然运动变化的联系与发展,更是对人体复杂巨系统生理病理运动变化规律的概括和总结。人体物质能量信息的阴阳转化运动,必然引起形态结构与功能变化和影响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以及其它生命网络的生理与病理变化,用阴阳证治学理论、阴阳证治思维、平衡阴阳方法和阴阳调节剂防治手段用于内伤类复杂性疑难病慢性病老年病及其一体多病的诊疗防治和养生长寿治未病调护,其象思维科学方法可谓大道至简[2]。

4、中医治未病的低成本养生智慧        文化是哲学成长的沃土,哲学是思维的摇篮,思维是客观现实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中医学是用象思维构建的,属象思维科学体系。象思维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反映,也是对东方思维方式的概括,中医药学诞生于两千多年前生产力极其落后的远古农耕时代,突出特点是成本低廉、大道至简。中国古人在尊重客观事实和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当时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极其有限的条件下,从物质的关系和属性层面切入,集中文化思维哲学医学智慧、思辨能力和其它自然科学研究成果,以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为指导,以象思维科学为研究路径,以思维模型为研究方法,以人—七情—社会---自然—环境为医学模式,道器合一且精于气化而略于形质,通过观察演绎推理与综合而创立的中医药理论体系。以其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司外揣内(思维模型)的方法论、四诊合参的诊疗技术、就地取材的防治手段、药食同源的防治工具、简便廉验的价值观、见微知著的治未病策略、燮理阴阳的健康原则、平调阴阳的养生智慧和低成本健康维护理念,经两千多年的历史时间与实践检验而历久弥新,在人类医学史上竖起了一座丰碑。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广泛渗透力、象思维科学影响力、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感召力、中医药学自身特色与魅力和解决复杂性医学难题的超凡能力,借鉴和利用天人合一、道器合一、主客合一、体用合一、形神合一、医药合一、以人为本、大道至简、简便廉验、药食同源、节能环保、绿色天然的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观,结合现代医学认识和其它自然科学发展成果,为推动节约型社会发展,降低人类健康维护成本,用中医哲学思维智慧系统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理性维护人类健康。用中医药学的象思维科学优势、整体系统辩证恒动的哲学思维优势、司外揣内的低成本方法学优势、药食同源的绿色医疗优势、见微知著的治未病优势和调平阴阳长寿健康的养生学优势必将引领医学发展的方向和未来。

三、用《阴阳证治学》创新理论方法与技术系统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理性维护人类健康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养生长寿治未病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健康,中医药学见微知著未病先防平衡阴阳的治未病策略是实现低成本健康长寿的智慧选择。中医认为生命是阴阳运动的结果,故《素问·保命全形论》曰:“人生有形,不离阴阳”。人体一切组织结构既是有机联系的,又可以划分为相互对立的阴阳两部分并用阴阳两大属性进行归纳。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的物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阴阳时空运动的平衡与失衡是健康或疾病的决定因素。阴阳平衡是人体生命的重要稳态机制,阴阳失衡是内伤类自身损伤性疾病的属性病机,调平阴阳自然就成了中医治疗学的终极目标,而燮理阴阳自然也就成了养生长寿治未病的根本任务。所以修正好、维护好、调控好阴阳平衡是养生长寿治未病的重要保证。阴阳越平衡人体就越健康长寿。阴阳失衡的时间属性决定着病理的深浅、变化的方向、病程的久暂与治疗的难易。阴阳失衡的空间结构可造成人体物质能量信息、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整体紊乱,进而造成功能形态与结构全方位损伤;可引起脏腑经络与气血功能多层级失调;可导致多系统发病、多病位损伤、一体多病和多维治疗靶标。面对内伤类疑难病慢性病老年病及其一体多病的集中涌现和久、慢、杂、难、缠的病理特点,在阴阳证治学理论与临床研究的基础上创造性的提出了“阴阳平秘,精神乃治;阴阳失衡,疾病丛生;阴阳可调,疾病可治;调平阴阳,长寿健康”的科学假说、“一元两极三维全息实象中医理论思维模型”理论框架和“一元两极三维四时五脏生命功能律动体”生命运动规律概括,使阴阳平衡---协调有序生理功能和阴阳失衡—-自身损伤病理变化的内伤病共性病机规律被揭示,并用阴阳证治学概念进行了高度概括。本书根据对阴阳证治学产生形成与发展的文化思维哲学人文医学与时代背景、阴阳证治学在指导内伤病防治和养生长寿治未病中的理论价值、阴阳证治学概论、科学假说、理论框架、概念体系诠释、阴阳失衡---自身损伤的内伤病病因病机辩证及其病机属性辩证、内伤类自身损伤性疾病“阴阳--体病因机脉证治药”创新辨证体系研究和养生长寿治未病的阴阳证治学理论与临床研究等章节的概念及其内涵的展开讨论,系统提出了阴阳和合生命,失和生病、整合效应---阴阳承制调平、阴阳失衡---自身损伤的内伤病属性病机、阴阳---体病因机脉证治药辩证思维模型、属性方药---治调防养、全息疗法——内服外贴、阴阳证治---调和治平、养生长寿之道---法尊乾坤阴阳、全息实象---远程诊疗等学术概念并进行科学诠释。通过科学假说的系统求证、理论框架的系统阐述、概念体系的系统诠释、辩证模型的系统建立、全息诊疗的系统创新、阴阳调节剂属性方药的系统创制和养生长寿治未病指导思想的系统形成,使阴阳证治思维体系初步建立,为建立阴阳证治学科、低成本医学范式、智慧医疗阴阳证治体系、阴阳调节剂属性方药产业化实施和全息实象远程诊疗及其象诊仪器的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阴阳是体内客观存在的即消长转化又对立统一的象模型系统,属象思维概念,既是对生命健康与疾病内在运动规律的高度概括,更是用象思维综合四诊资料进行辨证论治的外在观察方法。通过两千多年的医学实践观察充分证明:体内阴阳运动变化的时间节律和空间分布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根据阴阳失衡的时空变化使用阴阳调节剂来调平阴阳治愈疾病是简便有效的,历代医家均有阐发总结和临床求证。中医主体如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面对内伤类自身损伤性疾病及其一体多病的集中涌现,根据时间节律变化确定或预测生命健康与疾病,根据空间分布确定病因病机与病位,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为整体辨病与辨证提供了时空全息客观资料,更为创立观物取象、司外踹内的中医理论体系和低成本四诊技术提供了象思维科学理论支撑。面对内伤类复杂性疾病及其一体多病的集中涌现,运用阴阳证治思维,举阴阳之纲,张体、病、因、机、脉、证、症百象之目,全息诊疗、纵横思考,可有效容纳解释和说明现时代集中涌现的,并让中西医现有理论均难以突破的内伤类自身损伤性疾病及其一体多病的相关信息资料和各种问题[3]。

理论产生技术。只有理论创新才可能催生技术革命,阴阳平衡调控生命的稳态作用是时空全方位的。可以维持人体物质能量信息的有序转化、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正常运行、形态结构功能正常维持、自身生物学机能与自稳态系统正常运转并实现健康长寿无疾而尽终其天年;阴阳失衡上述生理平衡被打破,阴阳失衡---自身损伤病机从局部影响到全身,从组织器官影响到网络系统,从时间到空间,使人体从健康---亚健康---疾病(包括疑难病、慢性病、老年病及其一体多病)---多系统发病多病位损伤向一体多病发展,至使治疗学面临着多维治疗靶标的艰难选择。阴阳失衡---自身损伤的时空运动既生长壮老已的不同阶段可出现与年龄特点相关的疾病,如孕育胎儿易出现先天不足性疾病,青少年多易得外感病,中老年多易患内伤病,骨骼退行性病变是中老年常见病,脑萎缩(脑痴呆)是老年特发疾病等均可引起阴阳俱盛与俱衰,或阴虚阳亢或阴盛阳衰等病理变化,我们用阴阳证治进行概括;阴阳失衡---自身损伤的时间变化引发内伤病从单系统发病、单病位损伤、单病种向多系统发病、多病位损伤及一体多病方向发展;阴阳失衡---自身损伤的空间变化可造成疾病的在表在里、在经在络、在脏在腑、在气在血等阴阳属性不同的疾病及其病机表现。阴与阳时空上的差异性决定了生理功能的亢抑、个异体质的不同和同一种疾病不同的病机表现,亦决定疾病的发展速度、规模、性质、位置与转归;阴阳具有对立统一、一分为二、彼此互藏、无限细分的特性;具有表里定位、虚实定态、寒热定性、阴阳定质、立象求道的学术特点,具有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属性特征、动态时空的规律性运动;具有明显的节律性,与时、日、月、年和生命周期节律相适应;阴阳通过整体作用、统帅作用、稳态作用、修复作用与损伤作用对人体生命产生建设性或破坏性的影响。阴阳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宇宙自然万物都可以用阴阳类分;人体的脏腑经络与气血亦可以用阴阳类分,这种阴阳属性思维为内伤类疾病及其一体多病的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提供了理论支持;从狭义上讲,脏分阴阳,腹分阴阳,气与血亦各分阴阳。这种阴阳互藏、无限可分性为同病异治、辨证论治以及个性化治疗提供了借鉴。实践证明,尽管内伤类疑难病慢性病老年病及其一体多病的病因病机复杂,临床表现多端,临床面临着辨证施术与多维治疗靶标的艰难选择,我们运用阴阳证治属性思维使辨证从具体症候、类症候、理论证候向阴阳理论证候境界跃升,从而实现对内伤类复杂性疾病及其一体多病进行异病同治、辨证论治的整合辨识调平目的。同一种疾病,由于每一个人的阴阳状态、体质类型、时间地点、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需要辩证施治,面对内伤类一体多病客体系统建立阴阳证治思维,用阴阳证治理论所物化的阴阳调节剂属性方药,既调阴的和调阳的两类方药“仅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内经》)。归纳内伤类自身损伤性疾病多因素致病、多病机复合、多系统发病、多病位损伤、一体多病、多维治疗靶标的发病学、病因病机学及其诊疗学特点,指出阴阳平衡生理功能和阴虚阳亢、阳虚阴盛、阴阳偏虚、阴阳偏盛、阴阳离决等多种病理变化和“非此即彼、非盛即衰、非合即离与久慢杂难缠”的病机特点,创立了阴阳证治辩证十法、阴阳失衡辨证六要、“阴阳证治---调和治平”、“属性方药---治调防养”和“养生长寿之道---法尊乾坤阴阳”等防治理论原则,创立了“阴阳---体、病、因、机、脉、证、治、药”内伤病辩证体系,提出了全息实象---远程诊疗智慧医学产业项目,将平衡阴阳的属性方药归纳为补阴的或补阳的两大类别并用“阴阳调节剂”将其概括,用于内伤类自身损伤性疑难病慢性病老年病及其一体多病的系统化研究与防治,用阴阳证治学创新理论方法与技术析病因、辨病机、测体质、定证候、组方药、判疗效、断疗程、促健康、益寿命,致力于低成本最优化医学范式的建立与临床实践研究,初步形成了阴阳证治体系。阴阳证治体系的建立过程与阴阳调节剂属性方药理论及其临床疗效观察同步进行。用阴阳证治学“属性方药---治调防养” 创新组方理论所物化的阴阳调节剂属性方药成果,通过对阴阳证治学理论指导下的内伤病防治和养生长寿治未病的广泛求证表明:阴阳证治学创新理论在内伤类疾病及其一体多病防治和指导养生长寿治未病方面具有很高的理论与临床指导价值。“属性方药---治调防养”的阴阳调节剂临床求证,充分显示出围绕内伤类复杂性疑难病慢性病老年病及其一体多病等不同疾病的相同病机和相同疾病的不同病机辨证的规律性、类属性和终极指向性以及共性病理层级与环节多病位、多系统、多途径、多靶点的整合调节优势。1、可有效整合调节人体物质能量信息、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紊乱秩序和充分调动功能形态与结构改变类疾病的自身生物学机能,从而使病体及其一体多病的身心整体趋向健康;2、阴阳证治---调和治平---属性方药---治调防养策略充分彰显了中医学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个性化理论智慧;3、发挥阴阳证治学理论方法与技术的创新力量和阴阳证治思维智慧,可充分调动中医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人体自身生物学机能与自然愈病力的利用,以大幅度削减物质与资源消耗并充分利用非物质手段,以四两拨千斤的哲学智慧,从而达到低成本医疗目标并实现节约与节能;4、系统阐述内伤类疑难病慢性病老年病及其一体多病的防治方法和养生长寿治未病的作用机制与阴阳调节剂属性方药融治调防养于一体的效应规律。符合复杂性科学、非线性科学要求和中医自身运动规律与象思维科学发展方向。“属性方药---治调防养”复方中药的有效干预并呈现出复杂系统特征性整合效应,同时调动自适应、自组织、自调节、自修复、自稳态、自愈病的生物学机能和人体自然愈病力的利用,充分体现了“整合效应---阴阳承制调平”的临床应用价值,并提高对内伤类自身损伤性疾病的整体认知和整合思维方法的运用。

四、结论与展望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逆流探源,三千年中医药发展史是一部记录中国劳动人民同疾病抗争的奋斗史。人的认识具有终极指向性和现实局限性的矛盾,每一个具体时代,人们总会被新的疾病所困扰,旧的理论不可能对一切疾病给予容纳解释和说明,理论创新和科技进步势在必行。任何学说的产生都有其强烈的现实动因,人类进入21世纪,由于中医学外感病理论体系的发展与完善和西医学的崛起,使外感类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然而,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方式改变、社会老龄化和疾病谱变化,使内伤类自身损伤性疑难病慢性病老年病癌症和妇科杂症等集中涌现,排在死因前五位的几乎都是内伤类复杂性自身损伤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由于防治内伤病的中西医理论均明显滞后于临床,致使看病难看病贵成为了现时代的重要社会问题。对这些病因不明、靶点不清、多病机复合、多系统发病、多病位损伤、一体多病和多维治疗靶标的内伤类自身损伤性疾病及其一体多病来说,中西医临床均感棘手,现有的理论均不能对内伤类一体多病的相关资料进行充分的容纳解释和说明,大量的人财物力投入并没有与解决医学难题同步,远不能实现医学目的和目标。特别是卫生行业的过度市场化引发了医学的功利性膨胀,致使医学的福利性和公益性逐渐淡化,天价医药费屡见报端。从社会需要和人类健康需求出发,努力发展科学真理,打破行业既得利益与思维固化,用中医哲学思维智慧系统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理性维护人类健康并解放医学生产力是时代的选择历史的必然。这既是机遇更是挑战,笔者在20多年内科临床实践中始终不忘对生命健康与疾病内在运动变化规律的探索,发现了生命健康与疾病之间相互转化的内在运动规律源于阴阳的平衡与失衡运动并系统揭示,更用阴阳证治学概念进行高度概括并对其概念体系进行诠释,从而形成了系统的阴阳证治学理论体系,成为了防治内伤类复杂性疑难病慢性病老年病及其一体多病和指导养生长寿治未病的创新性理论,填补了中医药学内伤病辨证论治理论空白,发展和完善了中医药理论体系。用中医药防治内伤类复杂性疾病的阴阳证治学理论与临床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认知方法、临床疗效、防治能力和综合服务水平明显增强,引起了中医药学认识史上的又一次飞跃,从而使中医药理论体系从外感病到内伤病都有了系统的理论指导,并将迎来中医学发展史上的又一次理论研究高峰。是继《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温病学》之后的又一部关于内伤病诊疗与防治的理论专著,是中医学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从古代的阴阳文化、《黄帝内经》的阴阳学说、《景岳全书》的阴阳学术思想到当代的阴阳证治学创新理论,前后经历了三千年的阴阳文化思维哲学与医学的漫长发展历程,首次实现了从阴阳文化到阴阳科学的跨越,并成功指导内伤类复杂性疾病及其一体多病的有效防治和养生长寿治未病的临床实践,为广大内伤类疾病患者进行普适性最优化整体性低成本康复治疗带来了曙光,为人类彻底征服内伤类复杂性自身损伤性疾病及其一体多病对健康的威胁和预防此类疾病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方法学借鉴,更为养生长寿治未病提供了理论指导。有效解决了现时代内伤类自身损伤性疾病及其一体多病的集中涌现和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理论空白与临床乏术问题,并提出了养生长寿治未病等未病先防的原则与策略,可谓方法科学至简。临床求证证明,用《阴阳证治学》养生长寿治未病理论方法与技术研究成果,在指导预防亚健康状态的形成、内伤类疑难病慢性病老年病及其一体多病如癌症、脑痴呆、脊髓炎、心脑血管病、骨骼退行性变等世界医学难题的发生等方面优势凸显,并提出和系统开展用《阴阳证治学》养生长寿治未病理论方法与技术系统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理性维护人类健康。

参考文献

[1]、刘丽芳·中国世界长寿文化[M]·时事出版社,2007,1,1

[2]、左占国•《阴阳证治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5,10,

[3]、左占国•用中医哲学思维智慧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理性维护人类健康[J],百度文库,2016,1,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9-22 19:28 , Processed in 0.08120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