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0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论麻黄的临床应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4-12 04:10: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浅论麻黄的临床应用
首席医学网      2007年04月07日 19:54:57 Saturday     
作者:赵嫦玲 赵常宝

  麻黄为麻黄科草本状小灌木草麻黄、木贼麻黄和中麻黄干燥草质茎,其味辛微苦,性温,现代《中药学》教材,多认为麻黄“归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咳嗽气喘及风水水肿等病证[1]。但在临床实践中,麻黄的临床应用远远超出教科书所说,现总结如下。

  1   治疗慢性腹泻     

  中医理论认为“湿盛则泻”,麻黄宣肺利水,可利小便以实大便;散风发汗,使湿从表而散;麻黄味辛性升浮,升举清气,可防泄泻无度。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麻黄所含麻黄碱能显著抑制结肠分泌功能,松弛肠道平滑肌,抑制肠蠕动,延缓肠内容物的推进和排空,以达止泻目的。笔者在临床中重用麻黄治疗多种慢性腹泻,见效快且未发现明显副作用。例如:王某,女,16岁,学生。2004年4月21日就诊。自述近两个月来,反复发生左下腹胀痛,痛则欲泻,泻后痛减,日泻3次~5次,影响听课和学习。泻下物为不消化的食物及稀糊状便,饮食减少。曾服用补脾益气、温肾收涩等药物,疗效不显。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腻,脉弦滑。大便常规检查未见异常,结肠镜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灶,考虑为功能性腹泻。辨证为肝郁脾虚,湿浊内生而致泄泻,治以燥湿止泻。处方:生麻黄20 g,秦皮12 g,苦参12 g,防风10 g,白芍10 g,香附10 g。水煎服,每日一剂,3剂后,大便成型,腹痛减轻,共进12剂,痛消泻止,随访半年未复发。本方重用麻黄,并配伍防风以祛风胜湿止泻,秦皮与苦参燥湿止泻,白芍、香附柔肝舒肝,以利于脾之运化。麻黄辛散通阳且可利水,既能祛湿,又能促进水湿的运行,可用于治疗功能性腹泻、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等湿邪偏盛的慢性腹泻。

  2   治疗小儿遗尿     

  遗尿常因肺气虚寒或脾气下陷、肾虚失固等导致膀胱失约而引发。麻黄辛温,开宣肺气,宣上而制下,可使膀胱加强对津液的制约。同时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麻黄所含麻黄碱为拟肾上腺素药,有α、β受体兴奋作用,能提高大脑皮质的兴奋性,使睡眠深度减弱而易于觉醒,故可以用麻黄治疗小儿睡眠中遗尿者。笔者以麻黄为主治疗小儿遗尿症也取得较好疗效。如治某男10岁,遗尿1年余,白天欲尿时急迫难忍,常尿湿裤子,夜间手足心烫,每晚尿床1次~2次。患者情绪抑郁寡欢,沉闷少言,学习成绩较差。就诊时两颧发红,倦怠,舌红少苔。证属阴虚火旺,虚火上炎,气化失司,不能约束水道。治宜滋阴固摄。药用麻黄15 g,黄芪、生地、山萸肉、山药各12 g,黄柏、丹皮各10 g。服8剂而愈,继服3剂以巩固疗效,随访3月,未见复发。本方中黄芪补益肺气,麻黄开宣肺气,两者相配增强肺气宣发肃降、通调水道之功,生地、山萸肉、山药滋补肾阴,黄柏、丹皮清退虚火,诸药伍用,标本兼顾,使气通阳回,膀胱有制,遗尿乃愈。同样,麻黄也可用治肺肾虚寒,膀胱失约之遗尿。

  3   治疗痛证     

  麻黄治疗痛证,可溯源于张仲景,除了《伤寒论》中用于治疗伤寒表实证头身疼痛外,在《金匮要略》中,还用麻黄治疗因寒湿郁阻经脉引起的多种杂病。如,麻黄加术汤治“湿家身烦痛”,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治疗“病者一身尽痛,发热,日晡所剧者”。另外,用于治疗风湿历节的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寒湿历节的乌头汤方,也都运用了麻黄,所治疗的病证均具有疼痛症状,因此在临证中也可利用麻黄治疗多种痛证。例如:某男,26岁,因搬重物用力不当而扭伤腰部,于2005年9月来诊,查腰部活动受限,第五腰椎右侧一寸处有明显压痛点,诊为急性腰扭伤。处方:麻黄15 g,牛膝12 g,白术12 g,甘草12 g。水煎服,3剂而愈。本证为瘀血性腰痛,麻黄辛苦性温,温通发散,气味轻清,外可宣透皮毛腠理,内可深入积痰凝血,配伍牛膝活血化瘀,白术“利腰脐间水气”,使气血畅达,疼痛可愈。利用此法还可治疗风湿痹痛、坐骨神经痛、腰痛、头痛等多种痛证。

  4   治疗中风后遗症     

  中风后遗症的病机关键在于痰瘀阻塞脑络,而麻黄温通经脉,经适当配伍可温通全身经络,扩张皮肤血管,对长期偏瘫的患者改善血供大有裨益。有报道以麻黄为主,配伍桂枝增强温通作用,配伍川芎行气活血,并以生甘草调和诸药,治疗中风后遗症36例,既明显改善了临床症状,又避免了大量使用麻黄可能带来的不良作用[2]。

  5   治疗耳鸣     

  耳鸣常因湿浊之气蒙蔽耳窍而引起。当肺气郁闭,清浊升降失司,清阳之气不能上注清窍之耳,浊气反升,即引起耳鸣。《日华子本草》曰:“麻黄通九窍,调血脉”,故重用麻黄可宣肺透表开窍。章氏以麻黄为主治疗耳鸣52例,有效率达92.3%[3]。     

  同样,当湿浊之气蒙蔽清窍,还可引起嗜睡、头晕等症,也可重用麻黄,加以适当配伍进行治疗。以上所述拓展了麻黄的临床应用。古今医书医案中麻黄的应用也是极为丰富,如《日华子本草》称麻黄“御山岚瘴气”;《本草正义》曰:“麻黄以轻扬之味,而兼辛温之性,故善达肌表,走经络,大能表散风邪,祛除寒毒。一应温疫、疟疾、瘴气、山岚,凡足三阳表实之证,必宜用之”;《疡科心得集》有“麻黄一剂饮”治疗霉疮初期,骨节酸楚,还有“麻黄膏”治牛皮癣、通体发痒,二方均以麻黄为君,透邪外出,使毒邪从汗而解。综之,充分探讨麻黄与不同药物配伍时的功效,将为临床更广泛地拓展麻黄的应用提供思路。
2
发表于 2017-8-23 13:35:47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3
发表于 2017-8-25 09:19:56 | 只看该作者
……麻黄味辛性升浮,升举清气,可防泄泻无度。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麻黄所含麻黄碱能显著抑制结肠分泌功能,松弛肠道平滑肌,抑制肠蠕动,延缓肠内容物的推进和排空,以达止泻目的


麻黄是最早用西方科学方法研究的中药,麻黄碱的发现说来快有(或已有?)百年了,但现行教科书或药典,都没有查到说麻黄可用于止泻,古方好像也没有此用,但麻黄碱确可舒缓或收缩管道类平滑肌、黏膜等功能,故也不是全无可能,只是不知作者所说的“药理学研究”根据何在。

麻黄用现代话讲本质上是兴奋剂,现代许多所谓“休闲性毒品”即以麻黄碱为原料。大家知道,仲景治表寒用桂枝汤和麻黄汤,两者最重要的分别是无汗为邪盛(实证)需用麻黄,药理上说就是通过[适度]兴奋人体的抗病机制去达到祛邪的目的。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邪盛本身说明机体本身不太虚,所以才经得起这“折腾”。

再看作者所举的此方此案,病家是个16岁青年,虽然受腹泻折磨近2月,身体机能应该还属旺盛时期,有经得起麻黄兴奋的条件。不过,这20克用量太大了,我研究我老师数百个医案,大约只有不到5%用上麻黄,主要是应用小青龙汤加减,但麻黄的量最大的只有6g,很多时只需3、4克就够了。所以,如果麻黄碱的主要作用是兴奋神经中枢,抑制大肠蠕动只是其副作用,此种大剂量用法似属牛刀杀鸡之举;尤其病家如果上了年纪有心脏病等严重虚证,应用此方恐怕会出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2 17:08 , Processed in 0.05554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