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11|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阳虚高热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4-12 18:17: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验案赏析】呼吸内科医生治阳虚高热案
原创 2016-04-12 杨彦伟 中国中医药报

中医对发热疾病辨治传统分为外感、内伤。外感由于外邪侵袭,内伤多因于久病体虚、饮食劳倦、情志失调及外伤出血等。二者多从病程长久、热势高低等方面鉴别。一般认为内伤发热多为低热,或自感发热,见高热者极少。病机大体因虚、实两端。在虚者,因于气、血、阴、阳亏虚,因实者在气郁、湿阻、瘀血等。治疗总以调补虚实,平衡阴阳为大法。笔者从事呼吸系统疾病诊治为主,所见发热患者甚众,外感居多,内伤亦不罕见,兹举一阳虚高热验案并浅析之。


杨某,男,25岁,2011年8月12日初诊。


主诉:反复发热伴乏力半年。


现病史:半年前无诱因出现高热(T:40.0°C),伴乏力气短,活动后心慌,当地医院查血常规提示全血细胞减少(三系减少),先后行两次骨髓穿刺,诊断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予化疗两次,并输注红细胞悬液、血小板及抗感染等治疗,病情未见控制,经济原因出院,他医曾以归脾汤、白虎汤、柴葛解肌汤等亦无效,现每1~2周输红细胞悬液及血小板维持。刻下:每下午发热,体温最高可至40.0°C,肌注地塞米松针可暂退2天,乏力气短,活动则心慌,刷牙时牙龈出血,视物重影感,纳可寐差,口淡不渴,二便正常。舌淡暗齿痕,苔少,脉数而大。2天前查血常规:白细胞:2.4×109/L,红细胞:1.8×1012/L,血红蛋白:42.0g/L,血小板:9.0×109/L。


辨证治则方药:肾虚阳衰,阳虚不潜,治以补肾回阳为主,方用茯苓四逆汤加肾四味加减:制附子(先煎45分钟)20克,炮姜20克,炙甘草15克,黄芪30克,生晒参10克,肉桂6克,白芍20克,菟丝子30克,枸杞子30克,仙灵脾30克,补骨脂15克,仙鹤草60克,茯苓20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生姜15克,大枣10个。7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2011年8月20日):


乏力、气短及心慌稍减轻,仍隔日注射地塞米松针一支,体温最高39.2°C,口稍干,余症同前,复查血常规:白细胞:3.0×109/L,红细胞:2.8×1012/L,血红蛋白:62.0g/L,血小板:15.0×109/L,舌脉同前,守方改制附子(先煎1小时)30克,加熟地30克,7剂,水煎服,日1剂。


三诊(2011年8月28日):


近4天未注射地塞米松针,体温最高38.5°C,乏力已不明显,仍视物重影感,复查血常规:白细胞:2.9×109/L,红细胞:3.0×1012/L,血红蛋白:64.0g/L,血小板:18.0×109/L,舌脉同前,守二诊方加山萸肉15克,10剂,水煎服。日1剂。


四诊(2011年9月10日):


近3天来体温正常,除视物重影外,余症均不明显。


随访:


以上方加减治疗半年,体温正常,曾输血小板一次,后多次复查血常规示仍血小板偏低,但自感无明显不适,能简单操持家务。




本病患者发热已有半年之久,且无明显恶寒身痛等表证,属内伤发热无疑,然如此高热者,临床较为少见。


以温里药治疗发热疾病,可上溯仲景,如《伤寒论》353条:“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汗出而热不退,又出现四肢疼痛,下利肢冷,属虚阳上浮,急需回阳救逆。《景岳全书·火证》又言:“阳虚者,亦能发热,此以元阳败竭,火不归原也……若以阳虚发热,则治宜益火,益火之法,只宜温热,大忌清凉。”


结合前贤论述及笔者临床观察,阳虚发热病机因于肾阳衰败,阳气无根而浮越于外、于上的真寒假热证,治疗应以温补肾阳,引火归元为大法。


本例患者高热不退,赖激素暂缓,屡进归脾汤无效,且进食无碍,脾胃之气尚存,结合牙龈出血,视物重影,考虑属肾阳虚衰,虚阳外越所致,故以茯苓四逆汤回阳救逆,加龙骨,牡蛎潜阳下行,肉桂引火下行。枸杞子、菟丝子、补骨脂、仙灵脾为李可老中医所组“肾四味”,温阳而不燥,填精而不腻,与茯苓四逆汤合用,共凑温阳补肾之功。


笔者临床发现内伤发热中因于气虚、湿阻、阴虚较多,血瘀、气郁相对少见,阳虚较少,阳虚高热尤为罕见。阳虚发热之证,临床除发热外,表现可有常有变。常者可见畏寒肢冷、口淡下利,舌淡苔白,脉沉细等虚寒表现,变者可见心烦急躁,口干而渴,舌红苔黄,脉数等一派热象,需仔细结合病史,舌脉,方可减少误诊、漏诊。


作者:杨彦伟  河南省郑州市中医院

新媒体编辑:朱蕗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6-4-12 18:47:51 | 只看该作者
拜读了,很好的病例。谢谢分享。
3
发表于 2016-4-12 19:19:15 | 只看该作者
引火汤更好吧
4
发表于 2016-4-13 08:48:07 | 只看该作者
阳虚发热,虽不多见,确实有之。
5
发表于 2016-4-13 08:49:15 | 只看该作者
阳虚发热,虽不多见,确实有之。
6
发表于 2016-4-13 11:14:15 | 只看该作者
溪流 发表于 2016-4-13 00:49
阳虚发热,虽不多见,确实有之。


     但现在在增多,不知先生注意白血病了没有!
7
发表于 2016-4-13 13:37:42 | 只看该作者
治过几个阳虚发热,但不是白血病。
8
发表于 2016-4-14 17:46:44 | 只看该作者
昨天与一朋友讨论这个案例,他的意见是,对于这样的阳气外泄之高烧,当用纯阳之四逆辈药,不加白芍,龙骨,牡蛎,一加阴药,不利于外阳内收, 此以纯阳之热来治热,急症者急治之,才能取效迅速。
9
发表于 2016-4-14 20:38:12 | 只看该作者
大光明云 发表于 2016-4-14 09:46
昨天与一朋友讨论这个案例,他的意见是,对于这样的阳气外泄之高烧,当用纯阳之四逆辈药,不加白芍,龙骨, ...

所谓“对于这样的阳气外泄之高烧,当用纯阳之四逆辈药,不加白芍,龙骨,牡蛎,一加阴药,不利于外阳内收, 此以纯阳之热来治热,急症者急治之,才能取效迅速。”-------此言不当。越是此种情况下,越不能用纯阳剂,而必须配以一定的滋阴剂,否则欲速则不达也!

点评

从发表的治疗过程看。 此人用药:从八月14日,至八月28日,两星期,体温从 40度降至38.5度,几乎没什么变化;从八月28日至九月10日, 体温降至正常,一共用了24天来治疗阳虚高热急症, 由此看来 建议用纯阳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4-15 06:29
10
发表于 2016-4-15 06:29: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大光明云 于 2016-4-15 06:31 编辑
千秋雪 发表于 2016-4-14 20:38
所谓“对于这样的阳气外泄之高烧,当用纯阳之四逆辈药,不加白芍,龙骨,牡蛎,一加阴药,不利于外阳内收 ...

从发表的治疗过程看。 此人用药:从八月14日,至八月28日,两星期,体温从 40度降至38.5度,几乎没什么变化;从八月28日至九月10日, 体温降至正常,一共用了24天来治疗阳虚高热急症, 这个治疗,显然不能用快速来说明,所以后面说的用阳药,自然也就不存在“欲速则不达”的问题,因为他的治疗也不快。

由此看来 建议用纯阳药,也不失为一种方法,把这个药方 ------:制附子(先煎45分钟)20克,炮姜20克,炙甘草15克,黄芪30克,生晒参10克,肉桂6克,白芍20克,菟丝子30克,枸杞子30克,仙灵脾30克,补骨脂15克,仙鹤草60克,茯苓20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生姜15克,大枣10个--------改变成:  制附子(先煎45分钟)20克,炮姜20克,炙甘草15克,黄芪30克,生晒参10克,肉桂6克,仙灵脾30克,补骨脂15克,仙鹤草60克,茯苓20克,生姜15克,大枣10个。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但阅历不深者,恐不敢这样去用尔。 惟有这样才能取效迅速。 曾治疗一老人70多岁,男,阳虚高热40度,唯见大便干燥硬结,方药用的是四逆辈阳药+大黄5克;而龙骨牡蛎,白芍收潜阳药皆不用, 服药两剂,浑身冷如冰,阴症显,续服七剂而愈。 这是此位中医的一个医案简说。 供大家参考。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14 01:51 , Processed in 0.08493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