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312|回复: 14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理化指标结合辨证施治 检验医学有助中医发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3-29 20:45: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内科学术带头人、西苑医院副院长 史大卓

  快速化、数字化、网络化、规范化等等,是检验医学现代化的趋势。每一个检验指标的产生都是现代社会发展的结果。西医用检验指标辨识疾病,现代中医同样也是如此。传统中医起源于5000年前的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当时,治疗疾病是用趋利避害的方法,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方法。当然,在古代不可能有我们现在的检验指标。

  其实我们古代关于人体的尿液的气味、粪便的气味等等的观察也是一种“检验”,是在2000年以前传统中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这些观察辨识结合疾病给病人带来的痛楚,形成一套“检验”方法。古代这些观察应当说不等于我们现代的检验,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具有检验的意义,我不知道大家认不认可我的观点。

  中医在不断发展。鸦片战争以后,西方科技对中国影响加剧以来,几个中医大家开始用理化指标去观察疾病的变化,观察中医的疗效,现代中医又是怎么看待理化指标的呢?

  检验数据评价医药临床治疗的效果

  大家都知道,评价医药临床治疗效果的时候有几个手段。一个层面是凭借主观意识的诊断,这里面也包括患者自我的感知——疼痛不疼痛,舒服不舒服。这是一个最初的临床的疗效评价方法,传统中医由于受诊断条件的限制,他们在评价疾病的时候主要是限于这样一个层面。第二个层面是体征,包括医生看到的一些临床诊相,包括查体的方法等等,这里面也包括我们现代体征检查所看到的一些现象。这个体征相应的比主观的诊断要客观一些,重复性也更强一些。第三个层面就是我们现代的理化指标,也就是理化指标所反映的一些物理现象、化学现象、生化现象等等。

  当然,大家都知道,疾病在发展过程当中,是不断变化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有时候临床的征兆、体征和理化的检验是一致的,但是很多情况下是不一致的。很多情况下,病人甚至可以完全没有症状,但是疾病已经到了晚期,这是我们经常遇到的现象。比如慢性肾衰竭的患者,他们往往到了透析的地步才来医院就诊,之前是没有任何症状的;还有一些恶性肿瘤患者,等到发现的时候肿瘤已经发展到了晚期;还有我们平时遇到的心力衰竭,在基本的代谢期也看不到症状。我是一个心血管的大夫,我看到很多心血管的病人前来就诊的时候,原来根本不知道自己患病,一经查体的时候才知道程度已经很严重,理化检查的时候BNP达到了2000多。虽然疾病已经到晚期了,但是他平时没有什么症状,甚至于说没有什么体征。

  那么,中医在用什么方法评价疗效呢?中医怎样把这些理化指标和自身评价疗效的方法结合起来呢?今天的中医基本上采用了现代医学的理化指标。包括从“六五”、“七五”,一直到“十五”计划,可以坦诚地告诉大家,中医临床的观察除了自身诊断需要的证候之外,普遍采用了现代的理化指标。我也恳切地希望检验医学的专家们,能够给中医的临床经验,为中医的临床研究提供更多的支持、更多的帮助!

  检验数据帮助现代中医认识疾病

  现代的理化指标已经达到了中医自身辨识疾病的范畴。什么意思呢?一说到中医大家就会想到望、闻、问、切。特别是“切”,靠三个手指头来感知患者的疾病,其实中医诊断远远不是这样的情况。在古代,望、闻、问、切也许已经很全面,可以观察病人内在的一些变化。但中医在它发展的过程当中,逐渐将现代科学的成果纳入到自己认识疾病的范畴当中去,从春秋战国开始,祖国医学的前辈就开始采用解剖的方法。近代,大家开始用理化的指标和中医的传统辨识结合起来。到了现代,很多有识之士开始把理化指标作为中医诊断中的一个“证”,这反映出中医始终不断地努力和现代科学相结合。

  这里,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我们中医科学院的两位院士,他们对检验研究获得了2003年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他们把血小板形成的情况,相应单位的情况,血脂相关的情况拿到中医当中去研究。上海的一位院士,他把丘脑垂体方面的激素、肾腺方面的激素等结合在一起,发现如果激素分泌量减少就是肾虚,失衡则是阴虚等等,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好的进展,对中医的检验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再就是我们目前用的BNP,它和心脏的气虚有一些关系。

  那么,逐渐地把现代科学检验到的成果,检验到的数据拿到中医诊疗当中去,而且形成中医的形态学辨证和微观学辨证这么两个系统,这方面应该说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医的发展,而且这几年来中医研究的很多成果都是在这方面取得的。

  利用检验数据指导中医治疗和用药

  我们看到理化指标对疾病的一些反映对中医治疗起到一定指导作用。当检验报告中血蛋白数值增高、血脂数值增高、雄性激素相关数值的减少,吃一些对症的中药,临床证明对症状还是有很好的缓解作用的。具体来说,当对肝炎的相关检验数值增高,目前中医用五味子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还有女同志更年期的相关数据变化时,用当归、枸杞等对她们的症状有一定的改善。这方面应该说检验对中医的发展,对提高中医用药的针对性有很大的帮助。

  总体来说,西医和中医方法学不同。西医从微观、生理学认识疾病,中医是从整体的证候,采用阴阳合一、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认识疾病。但是二者相同的是,它们面对的都是人体,目标是一致的。就目前医学发展的方向而言,现代医学也逐渐向整体化医学发展。尤其是现代生物学的兴起,强调不同器官的联系以及不同细胞之间的联系,而且大量研究发现,很多局部的变化是全身疾病的一个反映。

  在中医学发展中,我们也在利用微观的一些变化认识疾病。在这个前提之下,中西医两者是可以有一个良好的结合,两种医学的结合,我相信能够为病人健康提供更好的支持。

  最后要对检验医学界的老专家、老教授、老前辈说一句:我无比地崇敬你们!为什么呢?在医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你们都作出了卓越奉献。你们为科研人员提供了诊断疾病、观察疾病、分析疾病的科学依据,从艾滋病到SARS,我们检验界的专家、检验科的前辈敢为人先,作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一个临床医生、一个科研工作者,我向你们致敬!

http://scitech.people.com.cn/GB/10992560.html

点评

检验医学将会让中医家自废武功!让这位史学者去做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内科学术带头人,可想而知中国中医科学院已经伪化到什么程度!  发表于 2016-3-30 09:22
看来“中国中医科学院”应该改名为“中国中西医结合科学院”,这更符合这帮人现在正在干的事情!  发表于 2016-3-29 22:23
2
发表于 2016-3-29 22:09:28 | 只看该作者
           没有走到正路上!!!
3
发表于 2016-3-29 22:36: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国医大士 于 2016-3-29 15:05 编辑

检验医学将会给中医队伍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1、弱化中医思维,淡化中医四诊,助推中医院的中医对西医诊断产生严重的依赖性,并因此而进一步走向西化;
2、加重中医队伍辨病论治的乱象,见是病用是药,根据现代药理研究,组方毫无章法,误辨误治,走向歧途。
通天大道(四诊,简便廉验)尔不走,偏僻曲径(西医检验,误诊误治)尔乱投。今天的中医学界,已经让科学主义变得愚昧至极!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4
发表于 2016-3-29 22:51:30 | 只看该作者
就拿禽流感爆发为例,当西医还在实验室里对病毒进行各种理化指标检测和试验的时候,中医已经根据病人发病的体征,通过四诊对症状的收集和辨证,拟出有效的诊疗方案来。
中医四诊相对于西医检测的优势由此可见一斑!
5
发表于 2016-3-29 23:05:18 | 只看该作者
这就好比一个正常行走的人,某天拄着两只拐棍往前走觉得两腿可以省些力气,就再也不愿甩掉拐棍。别人问他:你有两条正常走路的腿,也没有瘫痪,为何还要拄着两只拐棍,这不有碍于行走吗?喜欢拄着两只拐棍的人义正词严地答到:我虽然能正常行走,但拄着两只拐棍不更稳当,而且能够防止摔跤吗?
6
 楼主| 发表于 2016-3-30 04:50:49 | 只看该作者
国医大士 发表于 2016-3-29 15:05
这就好比一个正常行走的人,某天拄着两只拐棍往前走觉得两腿可以省些力气,就再也不愿甩掉拐棍。别人问他: ...

请问先生,从北京到南京,你是遵循古人那样步行或骑马呢?还是像今人一样乘火车或坐飞机呢?

点评

就拿禽流感爆发为例,当西医还在实验室里用各种高精尖的现代设备仪器对病毒进行各种理化指标检测和试验的时候,中医已经根据病人发病的体征,通过四诊对症状的收集和辨证,拟出有效的诊疗方案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3-30 08:52
先生说的对,还拿禽流感爆发为例,你是等着用西医的高精尖的设备仪器检测能确定病人身上的病原体之后再去辨证治疗,还是直接通过中医四诊去辨证治疗?  发表于 2016-3-30 08:51
那就要看先生的目的了!如果是旅游,骑马未尝不可。如果具有这样的项目,骑马的人未必少。  发表于 2016-3-30 07:25
7
发表于 2016-3-30 08:52:39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6-3-29 20:50
请问先生,从北京到南京,你是遵循古人那样步行或骑马呢?还是像今人一样乘火车或坐飞机呢?

就拿禽流感爆发为例,当西医还在实验室里用各种高精尖的现代设备仪器对病毒进行各种理化指标检测和试验的时候,中医已经根据病人发病的体征,通过四诊对症状的收集和辨证,拟出有效的诊疗方案来。
8
 楼主| 发表于 2016-3-31 04:19:26 | 只看该作者
国医大士 发表于 2016-3-29 15:05
这就好比一个正常行走的人,某天拄着两只拐棍往前走觉得两腿可以省些力气,就再也不愿甩掉拐棍。别人问他: ...

感谢大士先生的赏贴。
先生说:“这就好比一个正常行走的人,某天拄着两只拐棍往前走觉得两腿可以省些力气,就再也不愿甩掉拐棍。别人问他:你有两条正常走路的腿,也没有瘫痪,为何还要拄着两只拐棍,这不有碍于行走吗?喜欢拄着两只拐棍的人义正词严地答到:我虽然能正常行走,但拄着两只拐棍不更稳当,而且能够防止摔跤吗?”
--------这段话的描写虽然很生动,但是却严重违背了现实。请问,天下会有人可以正常行走却要拄着两只拐棍往前走吗?人类使用工具是为了方便和提高效率。医学上使用显微镜和X光等工具,只是人体本身功能的延伸和扩大,并不是什么可以正常行走的人偏要拄着两只拐棍!先生比喻不切实际,切让人感到可笑。


点评

千总此言差矣!不是这个比喻荒唐,而是那些要求患者同时进行西医设备和仪器检测的伪中医们的医疗行为荒唐!完全用四诊就能解决的事情,为何还要让患者去进行驴头不对马嘴的昂贵的设备仪器检查?  发表于 2016-3-31 11:48
9
发表于 2016-3-31 09:19:24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应该学习一些西医知识,但是,这些西医知识,例如各种实验室检查,不能直接用于中医的辨证论治!需要一个转换,例如白细胞下降,不能直接用于辨证论治,即白细胞下降在辨证论治中没有任何意义!哪个人能够说明白:白细胞下降在辨证论治中的意义???白细胞下降用什么方剂治疗??

点评

赞同。这个转换应当是思维与信息转换,可能难在西化者不会。中医药也搞西医的这些检查,客观上增加了国家与患者的经济负担,我不赞成。中医的看家本领是“四诊”而非检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3-31 10:45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0
发表于 2016-3-31 10:45:26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3-31 09:19
中医应该学习一些西医知识,但是,这些西医知识,例如各种实验室检查,不能直接用于中医的辨证论治 ...

赞同。这个转换应当是思维与信息转换,可能难在西化者不会。中医药也搞西医的这些检查,客观上增加了国家与患者的经济负担,我不赞成。中医的看家本领是“四诊”而非检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19 17:17 , Processed in 0.05472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