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楼
楼主 |
发表于 2016-3-27 17:01:36
|
只看该作者
补阳还五汤
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剂量为:黄芪50~100 克,当归 10 克,赤芍 7.5 克,地龙 5 克,川芎 7 克,桃仁 5 克,红花 5 克,同样用于中风(ct 诊断 脑血栓形成) ,中老年体质较好而无其它器质性病变的病人连用两周却不显效.通过剂量改 良为:黄芪 500 克,当归 20 克,赤芍 20 克,地龙 25 克,川芎 20 克,桃仁 20 克,红花 50 克,陈皮 20 克,用药 5 剂后大有成效.
补阳还五汤第二次改良:通过大量的(近 100 例同类病人)临床应用,经改良后的补阳还五汤尚有不足之处.中医认为脑血栓形成,脑梗塞和脑血管痉挛病人,均属中风的中经络范畴,中风病因是风痰入络而致瘀血阻滞.所以,又改良为:黄芪 500 克,当归 20 克,赤 芍 20 克,地龙 25 克,川芎 20 克,桃仁 20 克,红花 50 克,陈皮 20 克,僵蚕 20 克,蝉衣 50 克,防风 10 克,荆芥 10 克,半夏 10 克,而后又用于临床,效果更加显著,甚至无后遗 症.补阳还五汤功用是补气,活血,祛瘀通络,生用黄芪大剂量则力专而行走,周行全身, 大补元气而起痿废.配其它六味活血,祛瘀之药不在于逐瘀,而在于活血通络,所以,用大剂量黄芪为主药的目的,就是用补气来行血通络,第二次改良再加上搜风祛痰之药,效果更是显著.笔者仅仅把补阳还五场的个人应用体会介绍给大家,目的在于抛砖引玉,启迪广大医务人员能研究出更多更好的妙方,服务于广大患者.
我在临床治疗基本是每一个月都要用到补阳还五汤,因为,这几年我的只要治疗的病人大部分是心血管有毛病的。我现在谈两三个病例大家指点。一个是出家人,男 65岁,左手整个发褐不灵活,三剂有效,八剂痊愈。第二个,是我们这里公安局长的父亲68岁,中风八年,三个月可以下地,自己照顾自己。第三个是现在治疗的一个南下干部是北方的人,在我们南昌工作。女70多岁,用了七剂效果好,现在改地黄引子加减,还在治疗中。我说这些就是将我临床的经验告诉大家,只要是症符合,就可以大胆用,用我父亲的一句土话来说:“黄芪。葛根等是饭药”话糙理不糙,哈哈,见笑了!另外,前几天我还有用在一个福建老干部出现中风预兆,手麻,眼睛花,走路不稳定。三剂就好,这个这是电话开方。另外告诉大家的是黄芪是先煮代水煎其它的药。
关于补阳还五汤结合针灸治疗中风临床操作:
1.中经络
[治则] 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处方] 内关、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
[加减] 肝阳暴亢加太冲、太溪;风痰阻络加丰隆、合谷;痰热腑实加曲池、内庭、丰隆;气虚血瘀加足三里、气海;阴虚风动加太溪、风池;口角歪斜加颊车、地仓;上肢不遂加肩髃、手三里、合谷;下肢不遂加环跳、阳陵泉、足三里、风市;头晕加风池、完骨、天柱;足内翻加丘墟透照海;便秘加水道、归来、丰隆、支沟;复视加风池、天柱、睛明、球后;尿失禁、尿潴留加中极、曲骨、关元。
[操作] 内关用捻转泻法,持续运针1~3分钟;刺三阴交时,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成45°角,使针尖刺到三阴交穴,用提插补法;刺极泉时,在原穴位置下两寸心经上取穴,避开腋毛,直刺进针,用提插泻法,以患者上肢有麻胀和抽动感为度;尺泽、委中直刺,提插泻法,使肢体有抽动感。
2.中脏腑
[治则] 醒脑开窍,兼开窍启闭,回阳固脱。
[处方] 水沟、内关。
[加减] 闭证加十二井穴、合谷、太冲;脱证加关元、气海、神阙;呼吸衰竭加气舍。
[操作] 内关用捻转泻法,持续运针1~3分钟;水沟用雀啄法,以患者面部表情出现反应为度;十二井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太冲、合谷用泻法,强刺激。关元、气海用大艾炷灸法,神阙用隔盐灸法,直至四肢转温为止。
适宜技术
1.平衡针法
[取穴]
(1)上肢屈肌侧:极泉、尺泽、大陵。
(2)上肢伸肌侧:肩髃、天井、阳池。
(3)下肢伸肌侧:血海、梁丘、照海。
(4)下肢屈肌侧:髀关、曲泉、解溪、申脉。
[操作] 患者取仰卧位,患侧上肢置体旁,手臂伸直,掌心向躯干;患侧下肢自然伸直,腘窝处垫高15厘米左右,支撑踝关节保持中立位。
[手法]
弱化手法:先取上肢屈肌、下肢伸肌侧穴位,消毒穴位后,快速刺入各穴,得气后每穴行柔和均匀的捻转手法一分钟。技术标准:进针动作轻柔,快速刺入皮下,捻转角度为90°±,频率为60±次/分,以不出现肌肉抽动为度,出针轻慢。
强化手法:取上肢伸肌、下肌屈肌侧穴位,常规消毒,快速刺入各穴,得气后每穴行较强的提插捻转手法一分钟。技术标准:进针动作柔和,快速刺入皮下,根据肌肉丰厚度,提插幅度1~3厘米,频率为60次±/分,捻转角度为180°±,频率为60次/分,以出现较强针感为度,出针较快。
留针30分钟,出针前分别用上述手法运针一分钟,每日一次。10天为一疗程,疗程之间隔两天,连续治疗观察3~4疗程。
2.头穴透刺
[处方]
意识障碍较轻:神庭透上星、太阳。
精神症状:神庭透上星、曲差透五处、本神。
头痛:太阳透上关、风池。
尿便障碍:四神聪透百会。
失语:风府透哑门。
面瘫:地仓透颊车、下关。
吞咽困难:廉泉、金津、玉液、海泉、风府、风池、翳风等。
瘫痪:百会穴透太阳穴连线平均分4段,依次分别针4针。
感觉障碍:络却透承灵透悬厘。
眼球运动障碍:印堂、太阳。
[操作] 采用快速进出针、快速小捻转间断针刺方法。以28号1.5寸针灸针首先垂直刺入皮下或头皮帽状腱膜下后,以15°角的针刺方向沿头皮或皮肤轻微、快速、不捻转刺入一寸。太阳、风池、下关、廉泉、金津、玉液、海泉等穴位按选穴方向采用快速直刺或斜刺,刺入一寸。采用快速捻转实行针刺手法的同时,患者主动或被动地进行运动、语言、吞咽等神经功能锻炼。每日治疗一次,每周6次,每周停针一天,28天为一疗程。
其他疗法
1.头针
[取穴] 顶颞前斜线,顶旁1线,顶旁 2线。
[操作] 选毫针与头皮成30°角入头皮下,快速捻转2~3分钟,每次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反复捻转2~3次。行针后鼓励患者活动肢体。隔日一次,30次为一疗程。适用于恢复期或后遗症期。
2.穴位注射
[取穴] 风池、肩髃、臂臑、曲池、外关、肾俞、伏兔、足三里、飞扬、悬钟。
[操作] 每次选用2~3穴,诸穴交替使用。中药制剂可选当归、丹参、红花、黄芪、夏天无、徐长卿等;西药可选用三磷酸腺苷、烟酸胺、维生素B1、维生素B12、ATP、辅酶A等。每天或隔天一次,每穴注药0.5~2毫升。每天或隔天一次,5~7次为一疗程。
一.脑血管病
(1)急性闭塞性脑血管病
补阳还五汤+四藤汤(红藤.络石藤.海风藤.鸡血藤)+扩张血管药+抗凝剂。
(2)脑血栓
A.(补阳还五汤-赤芍+丹参.桂支.葛根.桑枝.川牛膝.鸡血藤.童便引为基础方)+针灸+低右
B. 脑血栓气虚血瘀型(中风中经络型)
( 补阳还五汤+牛膝.鸡血藤.甘草),而中风中脏腑禁用(扩血管强)
(3)中风后遗症
A .补阳还五汤+针灸.加减
1.语言不利.喉间痰鸣+陈胆星.天竺黄.广郁金.远志肉.水节菖蒲.
2.半身不遂+紫丹参.稀蔹草.怀牛膝.大活络丹
3.病肢轻冷不和+紫丹参.大白芍.川桂枝
4.口眼歪斜+白附子.炙全虫.炒僵蚕.
5.BP偏高+石决明.稀蔹草.车前子.桑寄生.治疗30例.1——2月.有效24例
B.脑血管意外后遗症:补阳还五汤+僵蚕.蜈蚣.甘草等.
C.脑出血恢复期(补阳还五汤+党参.生地.石决明..桑寄生)+针灸。
D.脑出血急性期:
> 补阳还五汤
E.脑出血清醒期:
F.SAH恢复期
G.认为2个月疗程比较合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