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01|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培养名中医从基本功抓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3-15 17:39: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杏林之声 | 培养名医应从中医基本功抓起
原创 2016-03-15 万兰清 黄海龙 中国中医药报

万兰清 黄海龙

广州省深圳市万众国医馆


1981年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了一套极富医史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的书——《名老中医之路》1~3辑。书中收集了我国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一代名医的成长经历、学术成就、临床特点,记载了他们为上世纪我国中医事业发展的奋斗史,为中医后学展开了一幅生动活泼、真实感人的历史画卷,对启迪后辈,促进一代新的名医成长,居功甚伟。



书中所收集的95位医家,最早的包括京城“四大名医”(1870年出生的肖龙友、1881年出生的施今墨、1884年出生的孔伯华、汪逢春),直至1981年以前的国内知名老中医(大多是1915年前后出生的),基本上形成了一次世纪名医大聚会。更难得的是,当年他们大都健在,绝大多数文章都是名医亲自动笔写的,其真实、准确、可靠性,无庸置疑,而且他们大多有深厚的国学根基,诗、文并茂,故文章读来赏心悦目,如沐春风,确是值得千遍读的好书。


炼成一代名医的根基是什么?笔者带着这样一个问题,对其中49位名医的从医年龄等信息作了一个大略的统计,显示出一个共同的特点:扎实、深厚的国学根基以及中医基本功,很多人都是从幼年起即接受中医的熏陶。尤其是26位中医世家出身的中医,几乎从懂事起就与国学基础学习结缘,并开始诵读中医课本。因此他们于中医经典(《伤寒论》《内经》《脉经》等)和中医基础知识(如药性赋、汤头歌诀、医学三字经、脉经或针灸歌赋等)是“顽石记忆”,“童子功”,在到用的时候,便随手拈来,十分熟练。他们的医学启蒙年龄平均在14岁左右(11位在13岁以前,20位在14岁以前);16~17岁入学的共18位。


他们阅读中医经典与读四书五经等私塾课程没有界限,毫无隔碍,无缝连接,能深入理解,得其义趣。特别是他们那时以师承教育为主,上午侍诊抄方,下午听课,早晚自修,边读书边临床,理论结合实际,很快就能领悟中医,因此大多学三年,20岁左右就能独立应诊或开业行医,30岁左右便名噪一方,而且全部在40岁之前成名成家,现今第一、二届国医大师几乎全是他们中当时健在者。


反观当今培养中医人才的主体——全国各大中医药院校。中医入门时学生大多是高中毕业生,都在18岁上下,由于前期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与高中三年教育都是以科学知识为主,国学基础较薄,传统文化教育都很缺少,因此进入中医基础理论学习时,学生对阴阳五行、藏象经络和古代的哲学思想、古汉语等,隔碍很大,理解力很差,学得很别扭,觉得中学的数理化白学了,特别是高考成绩好的,委屈情绪更大。因而入校后专业思想不稳固,学习缺乏热情,有不少学生直至五年毕业,都不愿做中医,有不少改行的。既虚掷了宝贵的青春年华,又浪费了国家有限的教育资源。


纵观当今国内,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的指引下,大力提倡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国民学习中医药的热情空前高涨,不少家长,把孩子送进国学幼儿园、民办私塾,希望孩子能学习中医这门专业。其中有些孩子正值十二三岁的黄金年龄,国学根柢深厚,正是与中医基础无缝对接的好苗子,因此我们要努力营造培养一代名医的环境。



新媒体编辑:朱蕗鋆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16-3-15 21:01:51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心悟感言》
前  言

前贤教导:立德,立功,立言,谓之三不朽。立言垂世,功在千秋,至善大德。何为立言?言为心声,语出心悟,有感而发,有悟而言。
《中医心悟感言》汇集古今中医名言、格言、感言,展示古今中医名句、佳句、警句,启迪智慧,激励心志,众志成城,推进中医事业,惠及大千世界,造福亿万民众。
本书不仅博采精选古今医著的名言警句,而且放眼海内外,征集精言妙语。作者中,既有国医大师,也有民间医师;既有院士、博士,也有硕士、学士;既有专家学者,也有中医爱好者。只要感言有继承、有创意、有新见、有文釆,一视同仁,都选用收录。既收名人格言,也收平人佳言;既收前辈名言,也收后辈感言。
古往今来的中医人精心思考、潜心感悟提炼而成的心悟感言,现精选分类归入忠诚中医、特色优势、继承创新、中医文化、人才教育、读书治学、医论医话、医德医风、医误药误、养生保健、辨证论治、理法方药、方针政策栏目,再加医方一百、药对五十,形成了本书启发性、实用性、艺术性、资料性并重的特色。
本书对从事写文著书、授课讲座、科研科普、养生保健、临床治病等领域的学者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中医药院校学生尤有引领激励作用,促进中医学子热爱中医、献身中医、传承中医、发展中医!医方一百,药对五十,则意在发挥实用手册的作用。中医药院校见习实习的学生、诊病处方的年轻中医和基层中医、带教学生处方用药的临床中医,他们都要掌握常用的医方和药对,把这两个板块放入书末,便于查找,随时翻阅。
值此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成立60周年大庆之际,推出《中医心悟感言》,意义深远。中医事业,以人为本,教育为根。院校教育结硕果,师承教育开红花,两者结合效更佳。长江后浪推前浪,代代新人催前人,中医后继有人,中医后继有术。
我们坚信,一代又一代中医人,一定会热情弘扬中医智慧之学,努力践行中医灵验之术,精心浇灌中医文化之花。
我们坚信,中医之路,尽管坎坷不平,也无法阻挡中医人前进的步伐,代代中医人,一定会挺起胸,昂起头,大步往前走,中医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马有度
                                                                        2016  年  3月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6-3-15 21:53:36 | 只看该作者
中医要成才,练好基本功,走好中医路是关键。
4
发表于 2016-3-15 22:31:13 | 只看该作者
中医不是一朝一夕,不管学中医的起点,在于有没有认真的去学习,中医基础虽然重要,可是学会应用,在回理解基础的意外好多
5
 楼主| 发表于 2016-3-16 12:16:21 | 只看该作者
学中医基本功重要,同时必须从事临床实践。跟师学也是不可缺少重要一环。学中医,热爱中医很重要,《中医心悟感言》将忠诚中医放在第一版块,很说明问题。
6
发表于 2016-3-16 21:20:24 | 只看该作者
一定要先学会用念五行组合出来的数字治病的方法,否则,一定不是真中医。
7
 楼主| 发表于 2016-3-16 21:50:31 | 只看该作者
唉!学了点西医,就横竖看中医不顺眼,有前途吗?
8
发表于 2016-3-16 21:53:34 | 只看该作者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6-3-16 17:50
唉!学了点西医,就横竖看中医不顺眼,有前途吗?

一定要先学会用念五行组合出来的数字治病的方法,否则,一定不是真中医,一定不会有前途。
9
 楼主| 发表于 2016-3-18 08:47:15 | 只看该作者
仁海中西医从此堕落了。因为对中医的东西什么都反对,一切以西医为标准。所学知识越来越少,才思枯竭,走向中医对立面是必然的。
10
发表于 2016-3-30 16:48:18 | 只看该作者
我说培养名医从他爸开始,上爬做官,做到市级,儿子学医,不论学得如何,一定是名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1 05:30 , Processed in 0.05344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