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783|回复: 3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再致王锡民教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2-18 10:35: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再致王锡民教授
王锡民教授在他的《关于阴阳擂台“人体阴阳对立统一与平衡”话题的答复 》中,滥竽充数、信口开河、并大言不惭的宣称是:阴阳平衡的擂主。当翟鉴对他的谬论提出问题时,王锡民教授拿出了两个逃避的理由说:(1)我从未在本论坛立过阴阳擂台赛……;(2)那是几年前的事,早已结束,你今天提不仅已过时了,而且不是本论坛的事。不须再提。
这位为人师表的大教授,在没有对手时,唱着擂主的高调,当有人驳谬时,他找任何借口拒绝答辩。这种高调做人,低调做事的态度,实在太不可取。为了揭穿王教授信口开河的荒谬论点,我把拙作《中西医理论求真》的书稿发过来,并欢迎同仁理性讨论,谢谢!

点评

既然王教授与兴趣与您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您就别再盯住人家不放了。无果。  发表于 2016-2-19 15:18
无理污蔑,真是一个胡说八道的混蛋。你爹就这样教育你做人的?  发表于 2016-2-18 21:00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16-2-18 10:36:12 | 只看该作者
擂题五十五、揭开“阴阳平衡”的面纱
    阴阳平衡一词乃中医的口头禅,当真正的了解了阴阳时,才茅塞顿开!原来“阴阳平衡”之说纯属于谬论!
导致这一谬论的原因有二:一是传统的阴阳“器”“道”不合(日为阳,月为阴等),因为日月不能阴阳相交及相互转化,最终不能自圆其说;二是无事生非(阳热、升等;阴寒、降等),阳升的“升”指什么升?阴降的“降”指什么降?
这是中医学术界回答不了的。
无事生非即没有理论根据,也就是说,阴阳在“器”“道”不合及无事生非的前提,导致了大部分中医包括中医教材任意的信口开河!也就是说,传统的阴阳是谬论,阴阳平衡是传统阴阳的重叠之谬论。
《揭开“阴阳平衡”的面纱》这一命题在中医论坛与我辩论的网友很多,李静先生的辩论强于其他人(并非李静先生的理由强于他人,而是提供了数据便于对方审核而已)。
李静先生的答辩如下:“现代医学不讲阴阳,因为现代医学是微观的,直观的,数据医学。现代医学检测人的体温,若在36.5℃,便认定是常温,若为40℃便是发高热了。而中医则认为高热是阳偏盛了,阳盛阴必虚。反之,36℃以下即阴盛则寒,寒则阳虚。那么,36.5℃便是常温,便是一种相对的平衡”。
对此,翟鉴反驳说:阴和阳是代表不同事物的两种符号,我们讨论阴阳,如果没有阴阳的具体事物为依托,则无理可言。这里的关键词是:阴和阳是共同存在的(即阴阳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李静先生把36.5℃为数字的一个平衡点,把40℃为阳,把36℃以下为阴。
这个定义阴阳的致命点是:有阳则无阴,有阴则无阳,如高烧40℃时,则不可能同时出现35℃;在35℃时,就没有40℃,乃致命一也;只有病理时才有独阴和独阳,而正常人则无阴阳(36.5℃即不是阴也不是阳),乃致命二也。
李静先生提供的三个数据36℃、40℃、35℃,不能同时存在,也就没有两者对比可言,没有病时是36.5℃是一个绝对的数字,因为它没有对照系;高烧40℃度同样还是个绝对的数字,因为没有对照系;35℃也如此;先生的数据没有对照系,又用什么谈“阴阳”平衡与否呢?
这个问号是李静先生回答不了的。
我的新观点是:人体内38℃左右为阳,体表36℃左右为阴,这两个数字同时存在、并可以两者相对比,所以,对比的结果是:阴阳是不平衡的。
我与李静先生观点不同的是:李静先生的数据是绝对的阴阳(绝对的即非阴阳);而我提供的数据(人体内38℃左右为阳,体表36℃左右为阴)才是相对的阴阳。
有些网友着重于“平衡”一词的概念与我对质,有代表性的吕鸣先生认为:“平衡这个词实际上来源于古之衡具,现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衡具大概就是天平了,我们就以天平为例,当天平两端放上相同重量的物质时,天平的杠杆倾向于与重力线相垂直,这就是天平所达到的平衡状态”。
对此,翟鉴反驳说:吕鸣先生已经偷换概念跑题了,因为阴阳是不能用天平衡量的。我衡量阴阳是否平衡的不是天平,而是温度计及尺度。
我这样说的理由是:表为阴(36度左右寒),里为阳(38度左右热),所以,计量寒热是温度计,而不是天平;蒸汽(阳)向高空升,雨(阴)水向地面低处流,所以,测量高低的是尺度,而不是天平。虽然蒸汽与雨有轻重之分,但这个轻重是显而易见的,也用不着用天平来区分。
所以,在讨论阴阳平衡与否,扯到天平已经偷换概念跑题了。
吕鸣先生荒唐的用天平衡量阴阳是否平衡,其错误的原因在于:没有自圆其说的阴阳。所以,怎么说都不靠谱。吕鸣先生是没有阴阳的论据还是不敢拿出来呢?
不是传统阴阳没有论据,只是不敢拿出来而已。
我这样说的理由是:中医基础理论有天为阳,地为阴;男为阳,女为阴的阴阳理论根据。既然有阴阳的论据为什么吕鸣先生不敢拿到桌面呢?
因为天地及男女阴阳不是用天平衡量的1);又因为天地、男女阴阳之谬论,所以,也没有衡量平衡与否的价值2)。这就是我多次要吕鸣先生拿出阴阳的论据,而吕鸣先生始终都没敢拿到桌面的主要原因。
3
 楼主| 发表于 2016-2-18 10:36:40 | 只看该作者
擂题五十六、阴阳平衡说法之由来
因为“阴阳平衡”一词是近代被纳入中医理论的,古典并没有这一词,对此,我们只能对“阴阳平衡”之由来试作推论:
(1)“太极图”显示的是阴阳各半。
(2)《周易*丰》的“……与时消息”,即现在中医基础理论的“阴阳的消长平衡”。
(3)根据对患者的阴阳盛衰的推断。客观地讲,中医可对患者的阴阳征象适当的调解,那么,调解阴阳征象的根据是什么呢?
一般来讲,对口中合(唾液多、不饮水)、面色苍白、多尿、脉迟无力等,则认为是阳虚,此时可用附子之类阳性药物调之;口舌干燥(饮水多)、面色红润、脉数有力等,则认为是阳盛,此时可用知母、石膏等阴性药物调之。
在以上基础,有人认为,这就是调解人体的阴阳平衡,逐渐“阴阳平衡”一词则成了中医的口头禅。
4
 楼主| 发表于 2016-2-18 10:37:03 | 只看该作者
擂题五十七、对阴阳平衡论点的质疑
(1)“太极图”显示的是阴阳各半。
质疑:现在已经彻底弄清了传统的太极图是一张废图,其细节在《翟鉴新太极图》,那么,第一个论点阴阳平衡的说法也就破灭了。
(2)《周易*丰》的“……与时消息”,《中医基础理论》解释为:“消长(消息)是指事物的盛衰变化”,还有《素问*生气通天论》的:“……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还有相关的说法:“阴平阳秘”、“阴阳匀平”等。
质疑:这些说法是以时间、气候和人体的关系来证明阴阳平衡的。但是,这些论点不但没有阐明阴阳平衡的理由,而且自己还否认了相对的阴阳。
我这样说的理由是:《中医基础理论》说:“阴阳的消长运动是绝对的……”。用绝对的阴阳来证明相对的阴阳平衡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所以,第二个论点阴阳平衡的说法也就成了泡影。
关于“阴平阳秘”、“阴阳匀平”的说法,因为没有具体的论据,所以,没有质疑的价值。
(3)根据对患者的阴阳盛衰的推断。
质疑:这个说法还是绝对的阴阳。
我这样说的理由是:因为患者寒盛脉微的同时就没有阳盛脉实有力……。
所以,这三个论点都不能支持阴阳平衡的说法。
另外,阴和阳代表着两种不同属性的事物,在理论上,只有找到指代阴阳的具体事物,然后再相互对照,才能确定两者平衡与否。事实表明,传统理论虽然有阴阳所指代的事物(男女、牛马等),但与理相违背。
也就是说,从古至今中医界还没有找到阴阳所指代的合理事物。在此基础谈阴阳平衡,纯属于无事生非。因此,这三点阴阳平衡论据的证据链条就彻底断裂了。
5
 楼主| 发表于 2016-2-18 10:37:29 | 只看该作者
擂题五十八、阴阳到底平衡与否
阴阳到底平衡与否?
谈论这个话题,首先应该弄清“平衡”一词的概念:说的恳切一点,阴阳如果没有温度差别,没有高低差别等,就意味着两者事物的平衡。只要两者有差别就没有平衡可言。
我新的观点是:阴阳是不平衡的,只有阴阳的不平衡,才有阴阳的运动过程。
我这样说的理由如下:我新的阴阳定律是:蒸汽与雨(人体的动脉血和静脉血)。
我们把这两个论据相互对照一下:蒸汽在低处(阳、其质轻、热),轻则升;热则向低温(高空)区域扩散;云雨在高空(阴、其质重、寒),寒则沉降。两者一高一低、一轻一重、一热一寒、一升一降,两者对照的结论是:阴阳是不平衡的。
也就是说,阴阳两者运动要具备的条件即高低(空间)、轻重、温度等差别。阴阳两者在同等高度(持平)则失去运动的条件;阴阳两者的温度相同、重量相同(持平)则失去运动条件。我新的阴阳理论正是靠两者高低及温度、轻重等差别才能自然的升降运动。这就是我的新阴阳理论,阴阳是不平衡的理由所在。
只有阴阳不平衡为前提,才能具备阴阳运动过程的条件,最终才能走向平衡(生命终点),这就是自然阴阳不平衡的理由所在。
6
 楼主| 发表于 2016-2-18 10:37:49 | 只看该作者
擂题五十九、阴阳自然向往平衡
生命所以能生存,是因为他(它)对阴阳的平衡有永恒的对抗性能,直到生命结束。自然是公平的,不论两种因素差距有多大,它们总是向平衡方向迈进。如水为了找到一个平衡点,则向低处流;温度为了找到一个平衡点,高温向低温区域扩散;密集的气体为了找到一个平衡点,向气体稀疏处流动(高气压向低气压扩散)等,这都是不同的事物属性向平衡迈进,而不可否认的自然现象。
生命以阴阳不平衡为条件而生,再不断向平衡方向运动,一旦阴阳平衡了,生命将告结束。如果真的像中医书籍所说的“阴阳平衡”,那么, 就不可能有阴阳运动的过程,没有运动,也就没有内外物质交换的条件,生命也就终止了……。
7
 楼主| 发表于 2016-2-18 10:38:08 | 只看该作者
擂题六十、生命的阴阳抗衡
在以上已经交代清楚,生命所以能生存,是因为它对阴阳的平衡有永恒的对抗性能(不许阴阳平衡)。一旦阴阳平衡,生命即可告终。那么,是什么因素能使生命对阴阳平衡有永恒的对抗呢?
人体靠体内的热能永远向外发散,但是,体内的热能是有限的,就必须通过体外补充能源(食物),食物再在体内转化为热能,所以,体内的温度总是比外表热。内热自然向外发散,直到生命结束。
内热向外发散的条件是外界环境比内部凉。当外环境比体内部热(2003年热浪夺去了不少人的生命)时,生命为了抗衡会自然产生“应激”反应。比如:外环境超过了体内的温度,体内之热就不能向外散出了。这个现象用中医理论而言,内热不能散出称“郁”,郁而热自生。用物理的角度而言,把含有大量能量的粮食浸泡后封闭起来,必然会引起发酵而产生大量的热能量,此时,封闭的越严,产生的热能量就越大。
由于外环境的温度高于体内,此时汗孔即使张开,内在的热量也不能散出,相反,外热还会向体侵入。
现代医学证实:“人在激烈运动时,可使正常体温升高3℃。体温每升高1℃,可使基础代谢提高13%,心率每分钟平均增加10次”。
又由于内热散不出,体内温度不断升高,又增加了基础代谢,耗能量增多,使养分供不应求,为了满足组织细胞的供应,血流必须加快,从原来的血流变为射流,使血流加快。此时靠体内大血管收缩的压力,再加体内温度不断升高,汗孔张开,中医对此称“热迫津液为汗”。当然,内热也就随汗散出了,这就是“应激”反应。
这就是生命的阴阳抗衡。也可以这样说,阴阳抗衡是生命的天性。
外环境还可以人为的降温(空调、电扇等)这也是一种人为的“应激”。
8
 楼主| 发表于 2016-2-18 10:38:32 | 只看该作者
擂题六十一、阴阳、物理之有序
1、用中医角度论生命的有序
新阴阳理论是,内为阳,表为阴。生命就是靠内热与外寒的差别,“阳升(散),阴降(聚)”,这就是生命(阴阳)运动的“有序”。
2、用物理学的角度看待有序与无序
物理学的“热力第二定律”是从有序向无序转化。这个说法已经遭到多数人的反对。对此,我不作评论,只谈“无序”与“有序”的看法:
一般来讲,“无序”就是没有规律性的“混沌”状态。其实物理学所谓的“无序”而实际也是一种有序。如“布朗运动”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悬浮的花粉颗粒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一滴稀释的墨汁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小碳粒在做无规则的布朗运动,颗粒越小,运动就越明显。
对以上所述,至少有“运动”的有序,即使物理学不讲阴阳,而这种运动也是向平衡迈进的有序。因为毕竟颗粒向无颗粒处做扩散运动,即是向平衡的有序。至于无规则的布朗运动,很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在深水的大海中,无风三尺浪,一艘庞大的航空母舰即使在三尺浪中它的“动”是微乎其微的,甚至不晃荡。一只小舟在一尺浪中也会激烈的晃荡。浪的大小是与水的深浅和风密切相关,而风是不均匀的,所以,小舟的晃荡是不规则的。但是,这种晃荡从表面看是无规则的,而实际也是在配合浪的大小做有规律的晃动,实际还是有序的,因风大、浪大时,小舟的晃荡必然就激烈些,在风停浪静时,小舟的晃荡就稳定些。
“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悬浮的花粉颗粒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其实这种看上去无规则的运动就是“有序”的表现。
我这样说的理由是:水分子是根据寒热做有规律的运动,水越热水分子运动的就越激烈,当水沸腾时,水就滚动起来。如果到零度以下,水分子则会运动缓慢或停止运动。水分子运动即“有序”,直到结冰停止运动。
我们再回到布朗的观察上来,水中悬浮的小颗粒在水中无规则的运动。事实证明,有空气就有风,有水则有浪。在没有风时,水受空气的影响也有微浪。如观察时,人呼吸气的大小、燥烈和潮湿的气候(空气流动的快、慢)等可能是影响微浪的因素,这种因素可使悬浮的微粒偏离一侧运动。从布朗运动图象看,颗粒有缠在一起的,显得没有规格性。
大颗粒不做布朗运动,此时悬浮的大颗粒如同大海里的航空母舰、微颗粒如同大海里的小舟。虽然两者的大小有所不同,但是,其道理则是一致的。这就是以自然世界看问题,一切物质都有自己的规律和“有序”。
3、“系统论”之有序
“系统论”是怎样阐述“有序”的:“有序是指物质内部自我组织过程与方向的有序;是内部能量的释放与外部物质交换的有序。一个开放系统中‘熵’的变化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系统内部的‘熵’产生;一是从系统外部进来的熵流”。
对此,我认为,这个说法是不妥的,如果把“熵”为热能,只能是内部热能不断向外扩散,而外部进来的不是热能,应该是热原。
我这样说的理由是:热能与热原是有区别的,热原是没有活性的,等到了体内被激活后,才能转变为热能。如食物(米面等),在体外只能为热原,到体内经过催化等一系列的过程才能转变为热能。所以,应该是:内部为“熵”,外部为“熵原”。或者说,正熵为先天的(阳),负熵为后天的(阴)。
正负熵的有序是:正熵不断向外释放热量(如同人体的内热不断向外发散、输出),负熵不断从外向内补充能源(如同人体外寒包括饮食不断向内聚、输入),这种“有序”直到生命结束为止。
4、自然的有序
宇宙中的万物都是在遵循自然的有序。这种规律是永恒不变的,直到生命结束。生命所以能生存,关键在于阴阳不平衡之有序。
举例如下:
人体内部体温在38℃左右,体表的体温在36℃左右,正是靠这个温度差别,所以,体内外总是相互交换。交换的过程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呼吸把内热呼出去,再吸入外界的凉气;一是通过汗孔张开,使内热逐渐向外扩散,外环境之凉也逐渐渗入体内,这也称汗孔的自然呼吸;外源的饮食等在补充到体内转化为热能量,这种“有序”直到生命结束。
再以细胞为例:如红细胞(红血球)是载氧(养)的一种细胞,红细胞的载养实质是红细胞向外释放能量的一个过程(红细胞靠内热、外寒做有规律的运动),其细节在《对“阴阳”批判性的继承》已经阐述过,不再重复。
以上表明,不论是阴阳自然,还是物理自然都在做运动的“有序”,两者达到一个平衡点时,这种运动的“有序”也就停止了,生命也就结束了。所以,一系列的上述,都证明阴阳是不平衡的。
9
 楼主| 发表于 2016-2-18 10:39:00 | 只看该作者
擂题六十二、从阴阳的有序逐渐走向无序
生命只要有阴阳则有“有序”,阴阳之有序就是内热(阳)不断向外发散,外寒(阴)不断向内聚集。这种阴阳之有序类似一块充电的电瓶,只要不断充电,电瓶就永远有电,但是,电瓶的先天能源耗尽时,外源的充电就毫无意义了,这种现象则是从有序逐渐走向无序。
然而,人体之阴阳的有序到无序也是这个道理,比如,随着人体健康到亚健康,大约十年体温下降0.1度,个别患者下降的就更为显著,甚至每年就可下降0.1度,这是从阴阳之有序向无序迈进的一个过程,随着内外温度的温差缩小,最后内外温度达到一个平衡点(无序)的终点(生命告终)。而阴阳升降运动有序的条件是:阴阳的不平衡(温度差别),一旦这种温度差别消失,生命则结束。
需要说明的是:我所说的“有序和无序”是以阴阳为主题的,活人内热向外散,外寒向内降聚即阴阳之“有序”。人死亡后阴阳不能升降运动了,此由阴阳的有序到阴阳的“无序”,即死人没有阴阳了,阴阳的升降有序也就停止了。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2-18 10:39:23 | 只看该作者
擂题六十三、对教科书阴阳平衡的质疑
对教科书的反驳之一
中医基础理论特别强调“阴阳平衡”,每位中医都知道调解阴阳平衡。请问,中医界是怎么调解阴阳平衡的?
有的中医谈起阴阳平衡说的条条是道。但我敢肯定,这些中医拿不出任何阴阳平衡的根据来!因为他们调解阴阳平衡若干年了,但是,仍然没有把阴阳调解平衡,人体内仍然还是38℃左右,体表仍然还是36℃左右。我诚恳地告诉大家,只有生命结束,阴阳就真正的平衡了(人体内外温度持平),这时候,体内的热也就不散了,外环境的凉也不向内流了,因为阴阳已经平衡了。
我们再看中医教科书的一段原文:“人体的阴阳是相互对立制约着的,维持着相对的平衡”然而,又说:“从白昼与黑夜相比,阴阳之间是不平衡的,而从整个昼夜来看,还是趋于相对平衡的”。
对此的质疑是:到目前为止,中医界还没有在人体找到能自圆其说的阴阳,在这样的前提,所说的一切与阴阳有关的话题都是信口开河的。
昼夜相比至少夏天夜短而昼长,冬天夜长而昼短,请问,这是阴阳平衡吗?
白天热,夜间凉,这是阴阳平衡吗?
按传统理论(天为阳,地为阴)天大、地小这是阴阳平衡吗?
再按传统理论(乾为阳,坤为阴)乾是二百一十六策,坤是一百四十四策这是阴阳平衡吗?
以上的问号都是中医教育界回答不了的。
以上系列的比对,皆证实阴阳是不平衡的。
另外,从文字意义来讲,只要有“相对”就没有平衡可言,如果平衡,就没有“相对”之说。
总之,只因为自然中阴阳是不平衡的,只有阴阳的不平衡,才有阴阳运动的过程。阴阳才有向平衡迈进的条件。阴阳的不平衡也是生命生存的唯一条件。
对教科书的反驳之二
教科书说:“人体的阴阳是相互对立制约着的,维持着相对的平衡”。
反驳:关于人体的阴阳,人体的所有器官及组织单位,无一不是阴阳(脏腑、气血等等)的。但是,却无一能自圆其说。也就是说,人体能自圆其说的阴阳中医学术界还未找到,在这样的前提谈阴阳平衡,纯属于信口开河。
教科书说:“从白昼与黑夜相比,阴阳之间是不平衡的,而从整个昼夜来看,还是趋于相对平衡的”。
反驳:阴阳是一个生命体,这个完整的生命体的特点是:阴阳缺一不可,因为不论缺少了阴或阳的哪一个,阴阳周而复始的循环就终止了,生命就结束了。
然而,教科书错把时间(昼夜)当阴阳,但是,教科书并未弄明白这是绝对的阴阳,如白昼为阳就无有阴,夜间为阴就无有阳。绝对阴阳非阴阳也。也就是说,教科书用一个非阴阳的事物作为阴阳平衡的理论根据,纯属于信口开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9-29 02:15 , Processed in 0.05384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