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48|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再谈《内经》与河图洛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2-7 03:39: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再谈《内经》与河图洛书
金栋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

2
 楼主| 发表于 2016-2-7 03:45:05 | 只看该作者
同道网友王锡民先生在互联网《中医药论坛》(2013-7-23)发文说:
“古中医学理论《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等中医经典中只有精气、阴阳、五行学说,没有太极图、河图、洛书等概念。太极图、河图、洛书等概念始于宋代道教陈抟,不是中医的内容。所以,把太极图、河图、洛书等概念及后人炮制的太极图、河图、洛书等图,硬性塞进中医理论中,是毫无根据的,是对中医理论的篡改。应当引起中医界专家学者的高度警惕。”
就上述内容,我曾撰写了一篇文章“《内经》中河图洛书之象数”予以反驳,并撰写了“图书之数进《内经》”“《周易》与中医关系浅识”等相关文章予以探讨交流,发表在中医相关论坛。经过近年来的反复学习,查阅相关书籍后,发现自己早些时候撰写的文章有不当之处,愚见王先生上述说法有道理。故再谈《内经》与河图洛书如下。

3
 楼主| 发表于 2016-2-7 03:46:27 | 只看该作者
今本《内经》中有后世宋人所谓“河图洛书”内容。《素问·金匮真言论》有所谓“河图”之数,《灵枢·九宫八风》篇有所谓“洛书”之图与数,但《内经》时代并未有这样的名称。《金匮真言论》所谓“河图”之数(八、七、五、九、六)是五行生成数。这一套数字还见于《吕氏春秋·十二纪》、《礼记·月令》及《淮南子·时则训》等古籍,明显汉代时的烙印,是汉人的附会。“河图”原型即《管子·幼官图》,“洛书”原型即汉代郑玄注《易纬·乾凿度》九宫图,出土文物(1977年,在阜阳县双古堆发掘了西汉汝阴侯墓,有一面“太乙九宫占盘”)亦证明了“洛书”早在汉代或之前就有。说明在汉代或之前就有后世所谓“河图洛书”,当初并未有这样的名称。

4
 楼主| 发表于 2016-2-7 03:47:35 | 只看该作者
今本《周易》(经与传)原本与“河图洛书”无关系。汉人虽有始创之说,但并未见有此类《易》图。河图洛书,乃“宋初,华山道士陈抟推阐《易》理,衍为诸图,传者务神其说,遂归其图于伏羲,谓《易》由图而作。又因《系辞》‘河图’、‘洛书’之文,取大衍之数作五十五点之图,以当‘河图’;取《乾凿度》太乙行九宫法,造四十五点之图,以当‘洛书’”,[1]是当时宋人附会前人《易》注而发明出来的《易》图,[2]即宋人治《易》,附会前人《易》注推演而成。“河图洛书”这两个图,首见于宋代朱熹《周易本义》卷首,云:“《系辞传》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又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此河图之数也。洛书盖取龟象,故其数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3]一直流传至今而成定论。

5
 楼主| 发表于 2016-2-7 03:49:06 | 只看该作者
《金匮真言论》这几个数字,是五行生成数。五行是汉代的思想律,汉人用这几个数字推演天地阴阳的变化以附会当时的统治,是汉人的附会,《礼记·月令》及《淮南子·时则训》等汉初古籍则是例证。在宋代之前并不名“河图”。如杨上善《太素·卷三·阴阳杂说》:“其数八”杨注“成数八”,“其数七”杨注“成数七也”,“其数五”杨注“其数五,谓生数”,“其数九”杨注“九为成数”,“其数六”杨注“六为成数”。王冰注:“其数八:木生数三,成数八。《尚书·洪范》曰:‘三曰木。’……其数七:火生数二,成数七。《尚书·洪范》曰:‘二曰火。’……其数五:土数五。《尚书·洪范》曰:‘五曰土。’……其数九:金生数四,成数九。《尚书·洪范》曰:‘四曰金。’……其数六:水生数一,成数六。《尚书·洪范》曰:‘一曰水。’”则用生成数来解释。宋以后“河图”出世,《内经》注家这时则用“河图”来解释。如张介宾《类经三卷·藏象类四》注:“其数八:河图数,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其数七: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其数九: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其数六: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类经图翼·运气上·气数统论》云:“《河图》以天一生水,一得五而六,故地以六成之而居北;地二生火,二得五而七,故天以七成之而居南;天三生木,三得五而八,故地以八成之而居东;地四生金,四得五而九,故天以九成之而居西;天以五生土,五得五为十,故地以十成之而居中。生数为主而居内,成数为配而居外,此则《河图》之定数也。”

6
 楼主| 发表于 2016-2-7 03:50:20 | 只看该作者
现代有学者亦以“河图洛书”来阐述《内经》理论,无非是说明中医理论与《易》学有关系,医学源于《易》。其实满不是这么回事。感兴趣者可读读赵洪钧先生《内经时代》“医易答问”。实际上,今本《易经》完全与《内经》没有关系。《易·系辞传》虽有“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的神话传说,但汉人治《易》学家并没有见到《易》图。怎么能说中医经典《内经》与“河图洛书”有关系呢!?
刘大钧说:“这‘河图’到底是什么样子呢?当时却从来无人谈及。《系辞》虽说圣人作《易》则之‘河图’、‘洛书’,但历来讲《易》者,由西汉的施、孟、梁丘、京房、费直,到东汉的马融、荀爽、郑玄、虞翻、陆绩,及至魏晋时的王肃、王弼、姚信、王廙、张璠、干宝等,皆无人讲解‘河图’、‘洛书’是何等情形。唐人陆德明、孔颖达、李鼎祚等,在注《周易》时对‘河图’、‘洛书’也没有言及。汉人如刘歆、孔安国、扬雄、班固等,虽曾谈及,但在他们的书中也都是一言带过,且说法往往各有不同。另外,《竹书纪年》、《礼记》、《淮南子》、《易纬·乾凿度》、《论衡》、《白虎通义》等书中提到‘河图’‘洛书’,亦无非是泛泛之言。只有郑玄注《系辞》,称“河图”有九篇,“洛书”有六篇。若依郑注,则这‘河图’‘洛书’的内容,当有文字撰述,并非只是《易》图。何况郑玄此说,恐本之于纬书,纬书晚出,自然不可为据。”[2]

7
 楼主| 发表于 2016-2-7 03:52:36 | 只看该作者
上文说“河图”原型即《管子·幼官图》,是否如此呢?幼官图,是《管子》第九篇篇名。其次序即西方本图、西方副图、南方本图、中方本图、北方北图、南方副图、中方副图、北方副图、东方本图、东方副图共十图。如下:
  
  
  
二曰火
  
南方副图   南方本图(用七数)
  
  
  
  
东方副图  东方本图(用八数)
  
三曰木
  
  
中方副图   中方本图(用五数)
  
五曰土
  
  
西方副图  西方本图(用九数)
  
四曰金
  
  
  
  
北方副图   北方北图(用六数)
  
一曰水
  
  
  
黎翔凤说:“按:……篇中数字之意义即用《洪范》,其图为‘洛书’。各书有‘洛书图’,而不知即在《管子·幼官篇》中。可知图不仅是画像,即黑白点亦为图。本图、副图亦有分别者。杨忱本先西方、次南方、次中方、次北方、(次南副)、此中副、次北副、次东方、(次东副),由左而上中下,合乎绘画之顺序。”又说:“五数‘一与六共守,二与七为朋,三与八成交,四与九同道’,而五居中。杨雄窃之为《太玄·玄图》,即《幼官图》也。”[4]
据黎翔凤按语,比照《幼官图》绘画排列顺序及文字说明之数字,结合《尚书·洪范》五行之生数,发现与宋人“河图”(黎翔凤谓之“洛书”)吻合,所以说“河图”原型即《管子·幼官图》。与郑玄注《易·系辞上》天地数(五行生成数)亦相同。
《易·系辞上》:“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郑玄注:“天一生水于北,地二生火于南,天三生木于东,地四生金于西,天五生土于中。阳无偶,阴无配,未得相成。地六成水于北,与天一并(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天七成火于南,与地二并(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地八成木于东,与天三并(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天九成金于西,与地四并(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地十成土于中,与天五并(天五生土,地十成之)也。”[5]

8
 楼主| 发表于 2016-2-7 03:55:25 | 只看该作者
上文说“洛书”原型即汉代郑玄注《易纬·乾凿度》九宫图。《易纬·乾凿度》云:“太一取其数以行九宫,四正四维,皆合于十五。”郑注:“太一者,北辰之神名也,居其所曰太一…… 四正四维,以八卦神所居,故亦名之曰宫。……太一下行八卦之宫,每四乃还于中央。中央者,北神之所居,故因谓之九宫。天数大分,以阳出,以阴入。阳起于子,阴起于午。是以太一下九宫从坎宫始。坎中男,始亦言无偏也。自此而从于坤宫,坤母也。又自此而从震宫,震长男也。又自此而巽宫,巽长女也。所行者半矣。还息于中央之宫。既又自此而从乾宫,乾父也。自此而从兑宫,兑少女也。又自此从于艮宫,艮少男也。又自此从于离宫,离中女也,行则周矣。上游息于太一、天一之宫,而反于紫宫。行从坎宫始,终于离宫。数自太一行之,坎为名耳”。[6]如下图:
清人胡渭按八卦方位,参照郑玄这段注文,在其《易图明辨》卷二列图如下:                
  
巽四
  
离九
坤二
震三
中五
兑七
艮八
坎一
乾六
胡渭依郑玄注文而作成的此图,明白地向我们揭示出宋人“洛书”四十五个黑白圆圈的出处。所谓“洛书盖取龟象”,无非是“载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是袭《乾凿度》中郑玄这段注文而造出的。[2]
东汉郑注九宫图,不正是《灵枢·九宫八风》篇的两个首图合二为一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9
 楼主| 发表于 2016-2-7 03:56:15 | 只看该作者
宋人治《易》,附会前人《易》注推演而成的《易》图,“除了增加《周易》的神秘色彩外,对阐释《周易》原旨,并无积极作用,且易于被后人附会发挥,使其更加玄妙怪诞。……更反映了宋人对《周易》经传的错误理解。”[2]所以,清儒如黄宗羲《易学象数论》、毛奇龄《毛奇龄易著四种》、胡渭《易图明辨》等早已否定其说。据近人高亨推测,河图洛书是先秦时代之神话,天赐之祥瑞,此皆汉人始创之说,可能是古代地理书。[7]与宋人“河图洛书”又有不同。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2-7 03:58: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河间金栋 于 2016-2-7 04:20 编辑

综上所述,汉代早有后世所谓“河图洛书”,《内经》就有例证,只不过当时并未名“河图洛书”这种称谓。《金匮真言论》五行生成数当是宋人河图数,其原型即《管子·幼官图》;《九宫八风》篇卷首两个首图当是宋人“后天八卦图”与“洛书”,“洛书”其原型即郑注九宫图。《内经》的内容在先,宋人的“河图洛书”在后,王先生所说有道理,即“后人炮制的太极图、河图、洛书等图,硬性塞进中医理论中”。宋以后之人若用“河图洛书”解《内经》之医理,显属附会《易》学发挥,非但没有使《内经》医理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反而使《内经》医理陷入更加玄妙幽深、神乎其神,有玄妙怪诞之嫌,其目的无外乎抬高自己而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9-22 13:38 , Processed in 0.13658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