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95|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络探索》中医经络与自然相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26 18:50: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经络与自然相应《探索经络》。
2016-01-26 凤娘 沈阳健与养




关于中医的思维方式

读过《皇帝内经》的人或许都对某个词存在着疑惑和印象,大家知道,在《黄帝内经》中将〝心、肝、脾、肺、肾〞叫做〝五藏〞并不是当今西方医学解剖学中的〝五脏〞,而如今很多中医研究者以为是汉字问题故将此问题忽略,其实不然,《黄帝内经》以及中医中所指的〝五藏〞并不是西方解剖学中那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人体器官,而是〝藏〞在另外空间人类肉眼看不到的的一种象,也就是《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中所述的〝藏象〞,相反,将中医理论与现代科技探测到的种种现象结合来看,我们似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我们人类实际上有两套生理系统,即西医的解剖生理系统和中医的藏象生理系统,两套生理系统频率各不相同,存在不同空间,且会相互作用,人体病变最初是由藏象系统功能出问题而逐渐影响到解剖生理系统,这也是为何很多人身体出现了不正常状态,如失眠、便秘、乏力、脱发等,可是去医院用仪器检测西医大夫便会告诉你一切指标正常,没有任何疾病,事实上此时要是经一中医把脉便可得知身体已经出现严重问题了,但随着时间慢慢推移疾病才会显现到解剖生理系统上,一检测才发现为时已晚。


关于经络的探索

关于六经的命名


在命名人体经络的时候,古人分别使用“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这六个词,简称六经。那么,我们如何来解读这些名称和内涵呢?


祖国医学有一个叫做“取类比象”的好方法。它通过观察、归类和推理, 以”远取诸物,近取诸身”为手段,通过讲述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事物或约定俗成的道理,来推寻和认识宇宙万物的普遍规律,从而使很多高深原理变得浅显易懂,且有很强的画面感,特别容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


我们先来探讨一下阴阳。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感受最深的是白天和黑夜。白天有太阳,晚上有月亮,通过太阳和月亮指代白天和黑夜的同时也形成了“阳”和“阴”的概念。而同样在白天,太阳照耀的地方为“阳”,太阳晒不到的地方为“阴“。


太阳给予人的感受往往是光和热。初升的太阳主要以光明替代黑暗,让人感觉到朝气蓬勃,生机盎然,如人之少年,名为“少阳”。中午时的太阳光芒四射,光和热均极其壮观,称为“阳明”,犹如人之壮年,成语“如日中天“即含此意。傍晚的太阳给人的感觉是在为明天储蓄能量,虽彩霞满天,㶷烂之至而复归平淡,犹如老人抚育下一代,发挥余光余热。称为“太阳”,又名老阳。“太”者老也。


月亮给人的感觉是平静和冷清。运用取类比象的方法,月亮在夜晚出现,对应白天的阳而言,它代表了“阴”。而对于男性而言,女性代表了“阴”。根据月亮初升和朗照,以及下山时不同状态给予人的感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月亮有类似少女,中年妇女及老太太的某种形象。分别命名“少阴”、“厥阴”和“太阴“。


老祖宗道法自然,创立了经络系统,以显示人与环境息息相通,而经络就是沟通内外表里的通路。人居天地之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天气为阳,地气为阴。经络中的“阳经”代表其经气通于天气,而与地气相通的经络为“阴经“。


阳经更强调它与外界的密切联系,尤其是充盈其中的经气与自然界中太阳之间的关系。阳经表明了阳气可以通过经络来执行温煦和推动的任务,以及发挥固密和防卫的作用。借用“太阳”、“阳明”和“少阳”来命名,是用来表达和比较该经络拥有阳气的多与少。


“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相比较而言,阴气具有“主静、主内、主阖”的特质,古人把拥有此类经气的经络归属阴经。它充分体现了本经与内脏之间的相关联性。阴经具有滋润、承载和包容的功用。命名为“少阴”、“厥阴”、“太阴”用以表达该经络拥有阴气的多与少。


三阴三阳的命名既表达了经络在人体中所处的位置,并且体现了它所拥有的面积或体积,同时也已经阐释了它的功能。


六经之“门”


六经气血的分布,又常以“多气少血、多血少气、多血多气”来表达。


因为气血同源,均为精微物质化生而得。我们通常把其中以温煦和推动功能作为表达,活动度较大的以“气”作命名,强调其活性成分和速度。而活动度相对稍小的,以承载和滋润为表达的,以“血”作命名,强调其备用物质的数量及分配方向。


我个人观点,经络中所涵养的“气”是强调本经的表面部分与外界空间发生接触时的总面积。而此时的“血”指代本经所拥有精微物质的库存量,所以特别强调它的体积。


▪▫▪▫

现在,我们借用一栋房子的大门的画面感来认识“六经”。




大家知道,中国古代房子的大门一般都有两扇。通过观察这两扇门,并加以取类比象,则关于阴阳、动静、开阖这些概念已历历在目,简单明了。


你看,门板有向阳和背阳的两面,向阳则为阳,背阳为阴。门板阳面有正面和侧面,正面表皮为太阳,第二层为阳明,阳面侧方的部分为少阳。门板阴面的表皮为厥阴,第二层为太阴,门板的天地两头为少阴,上为阳,下为阴。


门能打开和关闭,则为开阖之义。不动为静,开阖之间称为动。每扇门可以独立开阖,而两扇门也可以同时开阖。门的开阖就要有能转动的纵轴,称之为“枢”。门的两个把手处为“纽”。假设两扇门关闭状态,处在同一平面时,两个阳面相接的部分称为“两阳合明“。阴面相挨着或相咬合的那部分称为“两阴交尽”。


人体经络中的“太阳经”主一身之表,位于体表向阳面的最外层。因为本经与太阳光接触面积最大,所以命名“太阳经”,指代它与自然界太阳之间的关系。本经示意整个人体表层与周遭环境是完全融合的,强调人体表面积与阳光接触面之广大。


太阳经之气充盈时呈现笼罩状态,如同自然界的各种水液经过阳光普照后的气状蒸腾,象征着太阳经主气化及卫外的功能,称为“阳秘”。太阳经气的作用是固摄、温煦和推动力,经文“卫出于下焦“亦是表达了此意。太阳经分为两个部分,其中手太阳小肠经通于火气,足太阳膀胱经通于水气。


小肠经承心火以温暖膀胱,而肾与膀胱相表里,肾阳助膀胱以资气化。“太阳寒水”的画面感就是大门对着屋外的那一层表面经常被雾气、湿气或者凄风冷雨所侵袭。取类比象对应于人体,则是寒气,湿气易伤阳气,首先侵犯人体的太阳经。古人认为本经多血少气,是因为“血为气母”,“阳在外,阴之使也”,血足才能气旺,只有强大的综合国力,才有强大的国防力量;厚积薄发,才能有效发挥卫外功能。


同一扇门板,扣除向阳面的表皮(太阳),及扣除面阴的表皮(厥阴)之后,第二层为阳明经所拥有的体积,第三层是太阴所拥有的体积;因为门板既有厚度又有宽度,体积可观,所以象征阳明经和太阴经多气多血。


“少阳经”类似门的纵轴,动则为阳,所以门轴为阳。因为门轴与阳光接触面积小而称之“少阳”。静则为阴,门板的天地两端相对固定为阴,而面积较小,故名“少阴”。门板的两头一面朝天,一面朝地,一阳一阴,象征少阴之阳者承天气,少阴之阴者接地气。少阳为轴,同时支撑着门板的上端和下端,静极生动,则天气沿少阳下降,地气缘少阳上升,故曰天地之门。


少阳是少阴的使者,所以故少阳属肾,因此少阳亦主骨病。少阴经分为手少阴心经和足少阴肾经,先天之元阳赖少阳经上传,后天之心火赖少阳经下传,君火相火均由少阳所司,主明则下安,故“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也”。古人认为少阳经多气少血,而恐伤肾,乃少阳之气上升不及也。

古人认为厥阴为多气少血,厥阴为“两阴交尽”,可以看作两扇大门关闭时相衔接的地方,对应于人体的是腔内所藏内脏的表皮与体腔的内表皮。




很多人想把经络搞明白,到底怎么走,在经络里转来转去。还有一些修行人,静坐,打坐,入定,看见的经络状态和运动轨迹也是模模糊糊的,随着入定的深浅所看的现象都不一样。要想更深入的了解经络,就要先明白中医所讲的神、气、形,是探索经络的不二法门!

因为经络循行已经落到很实的一个层次,并不是很高,越高的层次越虚,越不定。所以说大家靠体悟,用经络来了解生命实质的路还很远。

2
发表于 2016-1-26 20:59:36 | 只看该作者
很好的文章。脚踏实地地,实事求是地,认真的学习和研究经络,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义不容辞的课题和使命。现代科技虽然还不能证实和发现实体的经络,但是不表示经络不存在。因为物质的存在和表现形式并不是单一的,或都是可见的。该文所涉及的是可取的态度和思路,谢谢分享。
3
 楼主| 发表于 2016-1-26 21:48:03 | 只看该作者
千总确实是做学问的人,对中医理论评价能实事求是,不像刘亦之、仁海中西医,凡是不合自己口味的,就随便全盘否定。
4
 楼主| 发表于 2016-1-27 09:02:09 | 只看该作者
小董怎么都想不出来!这就是差别,刘亦之看到的是神经,仁海中西医认为看不见的就没。
5
发表于 2016-1-27 14:33:53 | 只看该作者
既然《经络探索》中承认中医经络是与自然相应的,那么,这就证明作者承认“十二经络循行路线”事实上是不存在的。

点评

人体的运动轨迹不存在,你是睁着眼睛说胡话。  发表于 2016-1-27 14:46
6
 楼主| 发表于 2016-1-27 15:12:39 | 只看该作者
小董有进步!仁海搞中医西化有个特点,他不读书,凡是不知道的都一概否定。这样做学问就很轻松了。

点评

老铁啊,你连不读书的都辩不过,还敢炫耀自己读书多——丢人啊  发表于 2016-1-27 15:24
7
发表于 2016-1-27 15:22:39 | 只看该作者
董建军 发表于 2016-1-27 10:46
“十二经络循行路线”是什么?循行路线就是运动轨迹,你用什么证明运动轨迹不存在?

小懂这照片,是不是该换换了?

点评

你先说一说人体的运动轨迹是如何不存在的  发表于 2016-1-27 19:26
8
 楼主| 发表于 2016-1-28 12:47:04 | 只看该作者
问得好,仁海无言以对。刘亦之说经络就是西医的神经,可见这种人根本就不是学中医的料!
9
 楼主| 发表于 2016-1-28 12:49:08 | 只看该作者
仁海差矣,连不读书的都辩不过?辩得过就有水平?您那是诡辩知道不???
10
发表于 2016-1-28 12:58:04 | 只看该作者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6-1-28 08:49
仁海差矣,连不读书的都辩不过?辩得过就有水平?您那是诡辩知道不???

原来老铁辩过对手的时候,都是在诡辩?——实在是高!

点评

你用西医技术证明'五行学说的错误‘就是诡辩。  发表于 2016-1-28 13:18
用另外理论产生的事实证明中医理论的对错就是诡辩。  发表于 2016-1-28 13:1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9-23 07:25 , Processed in 0.05230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