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92|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真正的中西医融合绝对不是李同宪先生的中西医理论的混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10 06:45: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6-1-10 17:28 编辑

       真正的中西医融合绝对不是李同宪先生的中西医理论的混合                     ——实是本人首次提出的《中西医统一学理论》

      真正的中西医融合是什么?其实我在论坛上已多次谈过。
      具体方法就是先将中医理论、西医理论融会贯通之后,再将中西医理论之间进行融会贯通,然后进行中医理论与西医理论的相互诠释。我几十年就是这么做的,目前在中医基础理论和部分临床理论方面已经完成,其余仍在进行中。我的观点是,真正的中西医融合,就是中西医理论的实质性融合,也就是我在《现代科学破解元气阴阳千古之谜》一书中提出的“中西医统一学理论”。详见该书的封面(见图)。请注意书封面上的“创立中西医统一学理论”字样。
          `         
         
         
      要融会贯通,就要先将中医理论和西医理论都要磨碎,这样才能融合,不磨碎就如同石头与砖头一样,放在一起也不能融合,一眼就分得清。
      但李同宪先生的《中西医融合观》不是真正的中西医理论融合,而是将伤寒论的病证与西医的部分传染病的阶段性临床表现进行混合,并没有理论实质的突破,等于将中西医结合界普遍应用的方法整理出了一个应用表格而已。所以,不是真正的中西医融合。相当于小石头与碎砖头掺在一起,是融合不了的。


     “融合”,见百度词典:指熔成或如熔化那样融成一体。
   “融合”是一个中国人的汉语词汇。与外国人的“不可通约”没有一点关系。中医学是中国人的学问,应当应用汉语的词义。没必要拿外国人的理解来解汉语的词义,硬往中医上套,那样做不仅是画蛇添足,更重要的是“失真”,造成了“南辕北辙”,离开了本义,不伦不类。

    可见“融合”的含义,不是两掺和,而是二者都要熔化了才能融为一体。

       特别提醒:封底面上的一句“中医理论是超越时代的先进科学理论”,专指本书中所论的中医“元气”和“阴阳”。没指其它理论。其它中医学说的科学价值,另有专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
 楼主| 发表于 2016-1-10 06:45: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6-1-10 16:40 编辑

       中医作为实用科学,完全能够驾驭生命科学的认知,不管生命科学认知到什么程度,生命科学只有发展到相当深刻的程度才能解释中医的哲学认知,这儿没有西医什么事儿。中西医结合只能在理论上结合,中医与生命科学结合。至于目前的临床,只有把西医的病肢解成病理状态,才能进行结合,这就是李同宪的《中西医融合观》和张有和的《状态应对医学》。
————————————————————————————————
          我不同意于先生(太白侠)的上述意见。
       1、生命科学是西医学的基础理论,西医学正是建立在生命科学的基础之上的。但于先生应当清楚,生命科学仅是指生理状态,不包括疾病状态的诊治,缺此方面也是解释不了中医的哲学认知的。例如,阴阳失调,五行乘侮等,如何解释?所以,不应当没有西医的事儿。
       2、我在《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7月曾在健康报上以《中西医融合创出新医学体系》为题发文,指出中西医结合“只有理论上的结合才是真正的结合”,这种结合就是中西医融合,并在文指出“揭示中医理论本质是关键”。这个观点与于先生上述所说有所不同。西医的病本来就处于很细的状态,外感伤寒病范围的发展的几个阶段是相对的,中医辨证施治与辨病结合的原则是以辨当下之证为准,要比李同宪说的几个阶段更加准确,但事实是,包括李同宪先生在内,至今并没有做到真正的融合。李先生的《中西医融合观》没有真正搞清中医理论内各概念的关系,也没有把西医理论搞清楚,就想融合,这种省懒事的做法,是不可能实现的。真正的中西医融合是把中医理论、西医理论都要融会贯通,还要把中西医两套理论融会贯通,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到真正的融合。中医、西医都要磨碎才行,这个路便是我走的路子。
      中西医理论是相通的,不能用“不可通约”一词将其引向邪路。张有和先生的《《状态应对医学》只是明确了中医的“证”是一种状态,实际上是对中医“辨证”方法的定位于状态,但仅停留在定位,其实质问题仍没有解决。
我的以上观点,不知于先生可否理解?

3
发表于 2017-6-6 11:24:13 | 只看该作者
李同宪教授是当代有作为的《伤寒论》科学注经大家。他对伤寒论的注释达到了现代医学的新阶段。他耗费的精力是常人无法达到的,他所拥有的资源也是一般中医所不具备的。
我有幸得到了李同宪教授的大作三部,大致翻阅了一下。首先感到李教授治学严谨,思路缜密,病症对比正确无误。是一位难得的中西医结合专家。

然而,李同宪教授为什么又坚持认为中西医学不可通约,中西医理论无法统一呢?
李教授矛盾的思想,令坛不少友不得其解。

我经过反复思考,找到了李教授思想矛盾的根源。
李教授发奋40年有余,主要是把伤寒论中证、症状与西医病的症状及病理进行了详细对比,
但没有深入到医学治疗面层,给出的仍是张仲景的原始处方,没有做任何调整。
也就是说,中医治病的精髓,千变万化的处方,以及背后的中西医同一性原理,这一领域李教授没有发现。
张仲景伤寒论的经验处方,或称经典处方,不是可以直接套用的,
要针对具体的人,具体的证,具体的脉象,具体的症状,才能处方迁药,而不是把诊断出一个病,直接套一个古方。
由于中医临床治疗方法的千变万化,导致了李教授的望而生畏,不敢继续深入研究中西医临床技术背后医学科学理论的同一性。
这也就导致了他只能尊重原始医学的古老格调,而不敢大胆创新。
中西医理论的通约,也就成为李教授无法逾越的心理障碍。

我曾多次与李教授进行交流。但没有任何效果。
一个人一旦认定的东西,他是不会放弃的。即便是错误的东西也要坚持到底。
这也是中医界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



4
发表于 2017-6-6 19:15:39 | 只看该作者
      医学是对付疾病的,各种不同医学之间不管理论差异如何,只要对同一种疾病都存在疗效,就表明两者之间至少在药物的效应方面具有相似的共同点。
5
发表于 2017-6-6 22:29:28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9-22 06:40 , Processed in 0.05316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