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344|回复: 3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解读子午流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2-21 13:16: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经过反复思考,上面提出的那个子午流注的难题终于搞明白了!
子午流注学说,实际上表述了两个相互关联的运行规律,但不能一一对应。

    第一个 是人体内气血循经络运行的规律,这个规律是:
    手少阴心——手太阳小肠——足太阳膀胱——足少阴肾——
    手厥阴心包——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足厥阴肝——
    手少阴肺——手阳明大肠——足阳明胃——足太阴脾——手少阴心
这就是子午流注的总体顺序,揭示了气血在人体十二条经络的循行规律。需要特别注意这样一些特点:
首先,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是人体动力和能量的来源,也是人体阳气始发之处。因此,心经阳气的隆盛必在大自然阳气最为隆盛之时,也就是一日当中的午时。
第二,气血在十二条经脉的总循环可以看作是由三个小的循环圈组成的,每个小的循环圈都是由 胸部——手前臂内侧——手前臂外侧——头部——背部——下肢后外侧——足部——下肢内侧——腹部——胸部。具体如下(可以在自己身上比划着理解):
第一圈:气血循心经走出,沿着人的前臂内侧到达指尖,交会于手太阳小肠经(因为两者互为表里,有络脉互通),然后在前臂外侧循手太阳小肠经到达头部,交会于足太阳膀胱经(两者同名而相邻),再沿膀胱经循背部、下肢后侧下行,抵达足部,交会于足少阴肾经(因为两者互为表里,有络脉互通),再在下肢内侧循足少阴肾经上行到达腹部,再从腹部上达胸部,交会于手厥阴心包经,完成第一个循环圈(心经的外围是心包,由心经走出的气血,完成循环后则传与心包)
第二圈:气血循手厥阴心包经走出,沿着人的前臂内侧到达指尖,交会于手少阳三焦经(因为两者互为表里,有络脉互通),然后在前臂外侧循手少阳三焦经到达头部,交会于足少阳胆经(两者同名而相邻),再沿胆经循体测、下肢外侧下行,抵达足部,交会于足厥阴肝经(因为两者互为表里,有络脉互通),再在下肢内侧循足厥阴肝经上行到达腹部,再从腹部上达胸部,交会于手少阴肺经,完成第二个循环圈(心包经的外围是肺,由心包经走出的气血,完成循环后则传与肺)
第三圈:气血循肺经走出,沿着人的前臂内侧到达指尖,交会于手阳明大肠经(因为两者互为表里,有络脉互通),然后在前臂外侧循手阳明大肠经到达头部,交会于足阳明胃经(两者同名而相邻),再沿胃经循下肢前外侧下行,抵达足部,交会于足太阴脾经(因为两者互为表里,有络脉互通),再在下肢内侧循足太阴脾经上行到达腹部,再从腹部上达胸部,交会于手少阴心经,完成第三个循环圈,也就是最后一个循环圈。
气血的循行有恒定的速度和节律,即每2个小时(1个时辰)走完1经。1日24小时正好走完十二经。如此循环往复,构成了人体最主要的生物节律。

    第二个 是大自然阳气的循行规律。
这个规律也很明显:即由阳气的潜藏状态(水)转化为阳气的升发状态(木),再由升发转为隆盛(火),再由隆盛转为敛降(金),最后由敛降转为潜藏(水)。而每个转化都有一个中间的过渡状态(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生、长、化、收、藏。再明确一些就是: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
以上两个规律,后者讲的是天时,前者讲的是人和。两者各循其律,在午时重叠。但不可能一一对应。
医者认为,古人创建的这个子午流注学说,不仅符合客观实际,而且是相当完美的。
仅供参考!
2
发表于 2015-12-21 13:57:48 | 只看该作者
由五行学说演绎出来的子午流注说的错误                             
                                                         青岛   仁海中西医   于殿生   


   
               

                                                          子 午 流 注 示 意 图

--------三焦---胆---肝------------
----------  --→---→--------------
------- ---亥---子---丑  -------------   
-- -----↗ ------------ ↘-----------
----------------------------
-心包络-戌  ------------ -寅--肺---
---↑------------------↓-----
------------------------------
-肾--酉---------------  卯--大肠---
------------------------------
---↑---------------- --↓-----
-膀胱--申--------------辰---胃---
------------------------------
-- --↖---------------↙---------
---------未----午--- 巳----------
------------←---←------------
---------小肠---心---脾----------


                                                         有关子午流注的说明:

      子午是指时辰,流是流动,注是灌注。子午流注理论是把一天24小时分为十二个时辰,对应十二地支,与人体十二脏腑的气血运行及五腧穴的开合进行结合,在一日十二时辰中人体气血的循环流注。

子午流注针法有两种,
一、为按天干开穴,又称纳干法,也称纳甲法,或称日干子午流注;
       这是根据每日气血输注十二经的天干时辰,进行配穴针刺治病的方法。首先推算患者来诊的年、月、日、时干支,再以经脉五输穴的五行相生规律而顺次开穴。
1、为按值日经的天干,每日分配一经,在该日内开取该经的任何腧穴,都可治疗该经病症。
2、是按时的天干,在这个天干时辰内开取该经的任何一个五俞穴,都治疗该经的病症。
二、为按地支开穴,又称纳支法,也称纳子法,或称时支子午流注。  
    这是根据每日气血输注十二经的地支时辰,病症之虚实,配合五行生克穴位,取穴治病的方法。
1、按一天十二时辰,每个时辰各配一经,在这个时辰内,该经从起点到终点的任何腧穴都可以选用。例如,肺经病,每日寅时都可取肺经从中府到少商的任何腧穴针刺治疗。此方简便易行。
2、根据气血流注到某经的时辰,再结合五俞穴,用补母或泻子的取穴方法进行针刺治疗。
       纳子法是依据"日周期",用本经的井、荥、俞、经、合五俞穴配属木火土金水五行,根据气血流注本经的时间,在每日的十二个地支时辰按时开穴。
开穴的原则:
       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在气血流经本经的时辰,本经气血最虚,取母穴用补法,可以扶正补虚,使气血通畅。若本经为实证,则取子穴以泻之。 
——————————————————————————————————————————————

                                                                我的论据:   
       一、首先说,每个脏器并不是代表一个时辰,或者说,并不是旺于一个时辰。人体的生理功能是诸多脏器相互协调、共同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每个脏器每时每刻都在发挥着作用,只有大小之分。
       二、如果说十二经相互顺接、四季配属五行、昼夜十二时配属五行都正确的话,那么,寅、卯、辰三时就应该相当于四季之“春”、五行之“木”;巳、午、未三时就应该相当于四季之“夏”、五行之“火”;申、酉、戌,三时就应该相当于四季之“秋”、五行之“金”;亥、子、丑三时就理应相当于四季之“冬”、五行之“水”。既然心属“火”为阳中之阳,旺在“午时”,那么,肾属“水”为阴中之阴,就该旺于“子时”;肝属“木”为阳中之阴,就应该从寅、卯、辰三个时段中找某时对应,而不应在相当于四季的冬天、属水的夜间“丑”时;肺属“金”,为阴中之阳,就应该旺于相当于四季之秋的申、酉、戌三个时段中的某一个时间。因此,子午流注说是错误的。
      三、通过上几场辩论,我们已经知道五行配属脏腑、由五行演绎出来的十二经循行路线是错误的,五行配属井荥俞原经合自然也是错误的,所以这种在错误的基础上,构建的错误公式,自然是不能成立的。
      四、心包只是为了减少心搏时摩擦的囊,胆只是给肝脏贮存胆汁的囊,膀胱只是为肾脏存贮尿液的囊,三焦又是虚拟脏器,她们显然不能与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相提并论。况且人身体中最重要的器官——大脑,在十二经中竟然还没有位置。因此,十二经尚且不能成立,从十二经循行路线中强硬套出来的子午流注,又有什么理由存在?

                                                                  结  论
      综上所述,子午流注说是在五行配属脏腑演绎出来的十二经循环理论、五行配季节、五行配昼夜时辰、五行配穴位等错误理论下形成,自然是错误的。但古人能通过探索、猜测,创造出这些理论来,以抛弃、冲破迷信的思想,崇尚科学的精神,无疑是非常珍贵的。
      因为人体是一个相对密闭的有机整体,其气血的运行,是周而复始、循环不止的。所以只要是实证,不管泻什么部位,都有泻火作用。只要是虚证,同样不管补什么部位,都能起到扶助正气,行气血、有益于新陈代谢的作用。只是部位不同,效果的大小有所不同。
      可以认为,子午流注所选穴位都在四肢远端,即使在针灸时出些许差错,也不会对人体产生比较严重的影响。而对于一些无病呻吟者,及对患重病已回天乏术者,作为一种安慰剂,也是可以运用的,而且对于相信这些理论者,自会有一定镇静安慰“作用”的。
3
发表于 2015-12-21 22:02:53 | 只看该作者
董建军 发表于 2015-12-21 17:01
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仁海,什么是虚实?

你说来着?
4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2 04:49:44 | 只看该作者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5-12-21 05:57
由五行学说演绎出来的子午流注说的错误                             
                                  ...

有些人对中医理论横挑鼻子竖挑脸,已经习惯成癖,不管自己懂不懂,都敢于自以为是地进行指责和反对。人体器官的代谢不同时间有不同的特点和规律,这个举世共知的规律和道理,居然也因为中医有类似说法而大肆反对。对于种病态现象,我们除了叹息,还能说什么呢!!
5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2 04:54:23 | 只看该作者
董建军 发表于 2015-12-21 13:14
楼主,请明确指出气血是什么东东?

气血是什么?作为中医,董先生连这个都不懂的吗?
6
发表于 2015-12-22 12:31:21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5-12-22 00:49
有些人对中医理论横挑鼻子竖挑脸,已经习惯成癖,不管自己懂不懂,都敢于自以为是地进行指责和反对。人体 ...

有些人对中医理论横挑鼻子竖挑脸,已经习惯成癖,不管自己懂不懂,都敢于自以为是地进行指责和反对。人体器官的代谢不同时间有不同的特点和规律,这个举世共知的规律和道理,居然也因为中医有类似说法而大肆反对。对于种病态现象,我们除了叹息,还能说什么呢!!
————————————————————————————————————
谢谢老先生的教诲!
请老先生对俺的质疑提出批评:


       一、首先说,每个脏器并不是代表一个时辰,或者说,并不是旺于一个时辰。人体的生理功能是诸多脏器相互协调、共同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每个脏器每时每刻都在发挥着作用,只有大小之分。
       二、如果说十二经相互顺接、四季配属五行、昼夜十二时配属五行都正确的话,那么,寅、卯、辰三时就应该相当于四季之“春”、五行之“木”;巳、午、未三时就应该相当于四季之“夏”、五行之“火”;申、酉、戌,三时就应该相当于四季之“秋”、五行之“金”;亥、子、丑三时就理应相当于四季之“冬”、五行之“水”。既然心属“火”为阳中之阳,旺在“午时”,那么,肾属“水”为阴中之阴,就该旺于“子时”;肝属“木”为阳中之阴,就应该从寅、卯、辰三个时段中找某时对应,而不应在相当于四季的冬天、属水的夜间“丑”时;肺属“金”,为阴中之阳,就应该旺于相当于四季之秋的申、酉、戌三个时段中的某一个时间。因此,子午流注说是错误的。
      三、通过上几场辩论,我们已经知道五行配属脏腑、由五行演绎出来的十二经循行路线是错误的,五行配属井荥俞原经合自然也是错误的,所以这种在错误的基础上,构建的错误公式,自然是不能成立的。
      四、心包只是为了减少心搏时摩擦的囊,胆只是给肝脏贮存胆汁的囊,膀胱只是为肾脏存贮尿液的囊,三焦又是虚拟脏器,她们显然不能与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相提并论。况且人身体中最重要的器官——大脑,在十二经中竟然还没有位置。因此,十二经尚且不能成立,从十二经循行路线中强硬套出来的子午流注,又有什么理由存在?


7
发表于 2015-12-23 18:39:09 | 只看该作者
子午流注是运气学说的变种。

在运气说当中,一切都是固定的套路,医家不用思考,不用检查病人,只要有了岁干支和节气(更精通的人再加日干支和时支),其余的一切如气候、病因、主病、脉象、脏腑标本虚实寒热、治疗法则就是现成的。它上自太古,下至无穷,天下万国,无所不适。可惜,只有一点不足:不问是否符合实际。故完全是一个先验的、机械的封闭体系,走到《内经》基本思想的反面去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8
发表于 2015-12-23 18:40:59 | 只看该作者
子午流注:古代关于针灸取穴方法的一种学说。它认为人体的气血在经脉中循行时,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有盛衰开阖的不同;因而主张以十二经的五输穴为基础,配合日、时的天干、地支变易,来决定某天某时治病应取的穴位。这种学说从总体来看,认识到人体经脉气血的变化受到自然界日、时变异的一定影响,有它合理的因素。但有些内容尚待今后在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加以整理提高。(《中医大辞典》)
9
发表于 2015-12-23 18:41:38 | 只看该作者
子午流注的名称,始见于金代阎明广《子午流注针经》(1153~1163),书中收载了金代何若愚《流注指微针赋》,并加以注解,全面具体阐述子午流注法。临床常用的有纳甲法和纳子法两种。此外,还有养子时刻法。则以24分钟为取穴的时间单位,每天轮遍六十六穴,又称为“一日取六十六穴法”。(《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医》)
10
发表于 2015-12-23 18:42:09 | 只看该作者
“子午”二字,具有时辰、阴阳和方位等含义。从时辰看,一天十二时辰,用子午以分昼夜,子夜是夜半,午时是日中;从一年看,子是一年中农历的十一月,为冬至节所在,代表一年的冬季,午是农历五月,是夏至节所在,代表一年的夏季。从阴阳变化来看,子时为阴盛时,阴极生阳,是一阳初生的夜半;午为阳盛之时,阳极生阴,是一阴初生的日中。从方位看,《灵枢·卫气行》中说:“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为经,卯酉为纬。”经指南北(上下),纬指东西(左右)。因此,子午所涉及的概念是比较广泛的。
“流注”两字,“流”指流动,“注”指输注。它的含义较广,而在子午流注针法中将人体的气血循环比喻做水流一样,在经脉中川流不息地循环输注。(新世纪第二版高校教材石学敏主编《针灸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4 03:43 , Processed in 0.07844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