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4140|回复: 1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拒绝科学主义,维护中医的理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1-23 16:41: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凌志 于 2015-11-23 16:52 编辑

妙之门先生在他的《中医应该从哲理走向医理》一文中唯科学马首是瞻,不遗余力的主张中医的哲理要走向医理,简直是一个活脱脱的科学主义者。

妙先生在论坛上发表了多篇关于中医科学的文章,评心而论,他的文章有理有据,按说都是不可多得的好文章,然而遗憾的是他用纯科学的目光审视中医的博大精深,从而钻进了狭隘科学主义的牛角尖。其实妙先生也知道中医既有医理也有哲理,但他却把中医的哲理看做是中医初级阶段的产物,说什么哲理已经失去了“现实性”, 反而在目前成了中医走向进步的障碍。妙先生这种观点显然是非常错误的,他错就错在是他不大清楚中医的医理与哲理既不冲突也不对立,而是医哲交融,互相补充。妙先生为什么会犯这样低级的错误呢?究其原因是他,也包括他的同道人乃至他的王教授,没有认识到科学是感性认识的产物,哲学是理性认识的产物。

我们说科学是感性认识的产物,哲学是理性认识的产物,是由科学与哲学本身的特性决定的。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所谓感性认识是指人通过感觉器官直接认识客观事物,其中感觉、知觉和表象是感性认识的形式,属于认识的低级阶段,因此它具有片面性,只能认识事物表现出来的局部联系。理性认识则不同,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将感性材料进行分析,以判断事物的真伪,再通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推理,抽象出其中的共性,获得事物内在的本质上的整体联系,完成感性认识的飞跃。由此看来,感性认识是通过人的感觉器官对事物的直接认识,表现了认识的客观性。理性认识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人的理性思维进行的推理和判断,表现了认识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说,感性认识是对事物各个片段的映像,理性认识是在把握事物整体中关于本质的抽象。例如中医关于“证”的认识,就是从患者整体状态出发关于疾病本质的抽象,通俗地说,就是通过现象看本质。而科学是不会通过现象看本质的,它要看患者究竟得的是什么疾病,就必须通过化验、影像什么的。

我们了解了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就非常容易地认识到科学属于感性认识,哲学则属于理性认识。先说科学吧,按照妙先生的说法,科学来自于对客观事实的发现,既然是发现,它就用不着人的理性思维。例如我国的四大发明,它们依据的科学原理,都是我们的祖先在实践中通过感觉器官发现的,而不是通过现象看本质的理性思维感悟出来的。如指南针的发明就是由于我国古人发现了磁石有指示南北的特性,而磁石有指示南北的特性是通过感觉器官发现的,绝对不是通过理性思维获得的真理性认识。又如由于居里夫人的发现,镭和钋的放射性已经成为了科学知识,显然这一科学知识不是通过逻辑推理获得的,而是居里夫人在实验室通过感觉器官获得的,只不过居里夫人使用了仪器,而仪器的使用起到的是放大或延长人的感觉器官的作用,与人的理性认识毫无关系。由此看来,任何科学知识都不是理性认识的产物,而是感性认识的产物,原始人钻木取火运用的科学知识是这样,现代宇宙飞船上天运用的科学知识也是这样。总之科学知识的产生来自于感觉器官的发现,而不是由人的理性思维作出的判断。

科学与理性认识无关,那么什么与理性认识有关呢?当然是哲学。就拿阴阳五行学说来说吧,中医里有阴阳消长,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转化,五行生克,五行归类等,这些都不是对具体事物特性的发现,而是对事物普遍规律的概况和抽象。概况的过程,抽象的过程不是通过人的感觉器官发现的过程,而是由人的理性思维即主观意识完成的。总而言之,哲理是人类理性认识的产物,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道,它是通过理性认识抽象出来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律,它包罗万象,适应于天地之间万事万物。当然理性认识不一定都是真理,它正确与否还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只有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理性认识才可以成为真理,阴阳五行学说就是在中医的几千年的实践中屡试不爽,成为了永恒的真理。

我们有了以上认识,就可以正确而全面的认识中医了。我们的中医既有医理,也有哲理,医理就是妙先生说的中医药科学知识,这些都属于感性认识的产物。而中医的哲理就是阴阳说、五行说、元气论等中医的基础理论,它们是理性认识的产物。因此中医的哲理是医理的升华,是中医的根本。妙先生要中医的哲理走向医理,其实质是让中医放弃自己的理性认识,丢掉中医的根本,这是万万不能的。由此看来妙先生钻进了科学主义的牛角尖,是多么的幼稚和无知。相比之下,周先强先生提出的道物协同论是多么的伟大,道物协同就是主观与客观相协同,就是中医理性认识的哲理与感性认识的医理相协同,只有如此才能全面把握中医的实质。所谓哲理与医理相协同,就是两者都不能偏废,因为中医的医理是哲理的基础,偏废了医理就偏废了中医的基础,而哲理又是医理的升华,偏废了哲理就偏废了中医的理性认识。

我们知道了医理与哲理的关系,也就明白了曹东义院长所主张的医哲交融的深刻意义。如果像妙先生说的那样中医的哲理走向了医理,那将不是中医的进步,而是中医的倒退。

点评

阴阳五行光神色是物质运动,在光电子层面分阴阳。  发表于 2015-12-29 13:57
没有感性,何来理性?理性是感性的生华!中医理论的哲理又是如何从感性知识生华为理性哲学?  发表于 2015-11-30 10:18
科学和哲学并不是对立而排他的,而是对立统一的。它们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发表于 2015-11-29 20:34
概念不清,逻辑混乱,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发表于 2015-11-25 07:00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5-11-24 11:33:3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3
发表于 2015-11-25 16:15:43 | 只看该作者
又一个可爱的大仙

点评

这个坛子里哪有什么大仙,小小的半仙罢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30 09:45
4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8 20:38:46 | 只看该作者
董建军 发表于 2015-11-25 16:24
我们说科学是感性认识的产物,哲学是理性认识的产物,是由科学与哲学本身的特性决定的。为了说明这个问题, ...

哲学是科学的升华,怎么就成了“哲学成了凌驾于科学之上的科学”呢?
“科研知识”是个什么玩意?它是怎么“出错”的?怎么“一错再错”的?望董老兄明示!

点评

阴阳五行光神色是物质运动,在光电子层面分阴阳。  发表于 2015-12-29 13:58
复习一下哲学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常识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30 11:36
5
发表于 2015-11-29 09:36:29 | 只看该作者
岳毅科 发表于 2015-11-24 11:33
如果传统中医非常优秀,就不会产生余云柚,也不会产生张锡纯。更不会产生后来的科学主义。正因为中医两千年 ...

阴阳理论是类比思维吗?四诊八纲是类比思维吗?
类比思维怎么不是理性思维?你空喊不是就不是?

点评

先生问的好!中医就是理性思维的产物,它与西医的感性形成了鲜明对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29 20:03
6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9 20:03:27 | 只看该作者
理论求真 发表于 2015-11-29 09:36
阴阳理论是类比思维吗?四诊八纲是类比思维吗?
类比思维怎么不是理性思维?你空喊不是就不是?

先生问的好!中医就是理性思维的产物,它与西医的感性形成了鲜明对照。

点评

赞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2-24 10:30
7
发表于 2015-11-29 20:32: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5-12-24 05:41 编辑

具体科学与哲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1,哲学与科学的区别:①研究对象不同:哲学是以整体的世界为研究对象,而科学研究的则是自然或社会领域中的具体问题。②研究中心不同:哲学是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总体把握,不仅要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还要探求人与世界的关系,而科学只研究那些可以实证的知识。


2,哲学与科学的联系:哲学与科学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哲学为科学的发展提供方法论指导,科学的成果反过来又作为哲学的基础丰富了哲学的内涵,科学与哲学是辩证统一的。

点评

阴阳五行光神色是物质运动,在光电子层面分阴阳。  发表于 2015-12-29 13:58
赞同。看此论坛上的发言,哲学常识不容乐观,此乃不少人看问题只视现象不见本质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2-23 16:33
“ 哲学与科学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非常同意版主这个观点!哲学讲的是一般道理,科学讲的是事物的具体原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2-3 21:05
哲学与科学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非常同意版主这个观点!哲学讲的是一般道理,科学讲的是事物的具体原理。  发表于 2015-12-3 21:03
8
发表于 2015-11-29 20:41:31 | 只看该作者
岳毅科 发表于 2015-11-24 03:33
如果传统中医非常优秀,就不会产生余云柚,也不会产生张锡纯。更不会产生后来的科学主义。正因为中医两千年 ...

“现代的空气都是“科学空气”(即汽车尾气)”,这样看问题真是太偏激和乖张了!像这样信口开河,逻辑混乱的人,居然还自称是修高铁的!如果修高铁的都是如此人物,中国还会有高铁吗?

点评

阴阳五行光神色是物质运动,在光电子层面分阴阳。  发表于 2015-12-29 13:58
9
发表于 2015-11-30 09:45:27 | 只看该作者
罗鸿声 发表于 2015-11-25 16:15
又一个可爱的大仙

这个坛子里哪有什么大仙,小小的半仙罢了。
10
发表于 2015-11-30 11:36:00 | 只看该作者
凌志 发表于 2015-11-28 20:38
哲学是科学的升华,怎么就成了“哲学成了凌驾于科学之上的科学”呢?
“科研知识”是个什么玩意?它是怎 ...

复习一下哲学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常识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11-4 04:25 , Processed in 0.33707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