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867|回复: 19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漫谈中医“十二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1-16 19:29: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创】漫谈中医“十二官”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 金栋

点评

中医“十二官”,旨在形象生动地说明脏腑的功能,值得肯定。  发表于 2015-12-23 20:43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6 19:30:33 | 只看该作者
楔子
网友岐黄密室发帖子问:《灵兰秘典论》对十二藏的论述:“脾胃者,仓廪之官”,是否传写之误?疑问如下:
1、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泄也,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也,仓廪就是仓库,是物资中转站,即“传化物”的机构。脾为藏,主运化,与此功能不符。
2、十二藏中,其他十藏,都分别封了官,甚至心与心包都不例外,却唯独把脾胃合在一起,与文例不符。
《千金方》里脾为“谏议之官”,但其他各官都与《内经》不同,真相究竟是什么样子?请各位大家探讨。
就上述问题,探讨如下。
3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6 19:31:48 | 只看该作者
一、 官者何也?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官:官职,官位。《尚书·咸有一德》:‘任官惟贤材。’《荀子·正论》:‘量能而授官。’官员,官吏。王充《论衡·明雩》:‘百官共职于下。’感觉器官,耳、目、口、鼻身称五官。《庄子·养生主》:‘官知止而神欲行。’【辨】官,吏。古代,特别是西汉之前,‘官’通常是指行政机关或职务,‘吏’则专指官吏。荀子著作里多次提到‘官人’,意思是政府里的人。‘官’本身不是官员的意思。汉以后,‘官’有时指一般官员,而‘吏’则指低级官员,但‘官’字行政职务的意义仍旧沿用。”
汉·许慎《说文·阜部》:“官,吏事君也。”
《现代汉语词典》:“官:政府机关或军队中经过任命的、一定等级以上的公职人员。官员,武官,做官,外交官。器官:五官,感官。”
《汉语大字典·宀部》:“官职,职位。《字汇·宀部》:‘官,职也。’《书·皋陶谟》:‘九德咸事,俊乂在官。’……官员,官吏。《说文·阜部》:‘官,吏事君也。’《广韵·桓韵》:‘官,官宦。’《易·系辞下》:‘百官以治,万民以察。’……器官。《孟子·告子上》:‘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赵岐注:‘官,精神所在也,谓人有五官六府。’”
《辞海》:“官:在政府机关或军队中担任一定职务的人。《易·系辞下》:‘百官以治。’如:官员;军官;外交官。职责。《国语·晋语八》:‘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固医官也。’韦昭注:‘官,犹职也。’器官。如:五官;感官;官能。《孟子·告子上》:‘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
吕思勉《中国通史·第四十二章 官制》:“官制是政治制度中最繁复的一门。……然官制毕竟是政治的纲领。因为国家要达其目的,必须有人以行之。这行之之人,就是所谓官。”
4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6 19:32:42 | 只看该作者
《素问·灵兰秘典论》黄帝首问“愿闻十二脏之相使”,岐伯末答“凡此十二官者”,将十二脏亦名十二官。通篇之义,“官”本是“脏”之变文,即脏腑器官之官。而对于“官”之解释,历代《素问》注释有指官僚、官宦、官职之官称者,如森立之《素问考注》云:“心君,肾小君,肝武官,肺文官,脾货谷官,国家之官僚悉焉。”王洪图《王洪图内经讲稿》:“这是以一个封建王朝的官职设置来比喻人体中十二脏腑相互之间的关系。”这是为何?乃源于中医的象思维理论,即类比取象而已。以古代封建社会的官职名称比喻脏腑的功能。十二脏之官职,是如何比喻的呢?
《灵兰秘典论》云:“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
从上内容看出,六脏六腑十二个脏腑器官,实际只有十一个官称,因系将脾胃合在一起论述之。不知何故少了一个?所以宋臣林亿等《新校正》云:“详此乃十一官,脾胃二脏共一官故也。”
5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6 19:33:34 | 只看该作者
金栋按:六脏六腑一词,语出元·葛雍《伤寒直格》。
《伤寒直格·卷上·阴阳脏腑》云:“属性:肝与胆(厥阴)风木也,心与小肠(少阴)君火暑热也,包络及三焦(少阳)相火也,此为阳之脏腑;脾与胃(太阴)湿土也,肺与大肠(阳明)燥金也,肾与膀胱(太阳)寒水也,此为阴之脏腑。脾、心、肝、肺、肾兼包络(一名命门),为六脏;胃、小肠、胆、大肠、膀胱兼三焦,为六腑。”
从上面十一个官称来说,是否皆是真正之官职呢?君主不可以称“官”,相傅、将军、中正、臣使、州都等,在历代官职中可以找到确切答案。仓廪、作强,变通一点的话,勉强可以说是一个官职,而传道、受盛、决渎则非官职也。
6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6 19:34:21 | 只看该作者
二、《千金方》未载《灵兰秘典论》十二官职
今本《黄帝内经》(《素问》、《灵枢》)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素问·灵兰秘典论》中的十二官称,成为中医理论正统权威的说法,一直流传至今。然若读读六朝、隋唐时期之医学典籍,则会发现“五脏六腑”尚有其他的官职称谓,同道又会怎么想,是否能接受非正统、非权威的说法?
7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6 19:35:00 | 只看该作者
先从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说起。
孙思邈(约581-682)历经隋唐两代,是一位知识渊博,医术精湛的医药学家。然而他不慕名利,唐太宗、高宗曾多次招他任国学博士、谏议大夫等职,均谢绝。以医生为终身职业,长期生活在民间,行医施药,治病救人。孙思邈在数十年的临床实践中,深感古代医方的散乱浩繁和难以检索,因而博取群经,勤求古训,并结合自己80余年医学经验,编著成《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较全面地总结了自上古至唐代的医疗经验和药物学知识,丰富了我国医学内容,在中国医学史上影响巨大。(摘引自《中国医学通史·古代卷》和《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医》)
8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6 19:35:27 | 只看该作者
又,孙思邈(541-682),隋唐著名医药学家。自号孙真人。世人尊称为“药王”。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孙家塬)人。孙思邈聪颖过人,勤奋诚笃,7岁就学,“日诵千余言”,被人们赞为“神童”。10多岁时崇尚医学典籍,博涉经史文献,20岁左右就能谈论庄老、佛典及百家学说,拥有丰富的文史哲方面的知识。《旧唐书》称其“善谈庄老及百家学说,兼好释典。”对于“一事长于己者,不远千里,伏膺取决”。一生博学多闻,对中医学的研究尤为精深,专心行医,为乡邻亲友治病,每多良效,在民间享有很高的声誉。他不为利禄所惑,将毕生精力献给了医学事业。临证之余,著述立说,将自己的见解和临证经验,撰写成《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注:二书简称《千金方》,然多指《备急千金要方》)两书,虽名为方书,实乃各科兼备、理法具备的医学巨著。
9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6 19:35:59 | 只看该作者
《备急千金要方》三十卷。主要包括医学总论、妇人、少儿婴孺、伤寒、解毒、养性、平脉、针灸等,计232门,共载方5300首,有纲有目,分门别类,内容博深,晖丽万有,具有许多独到、精辟的论述。首先,对医德方面作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同时,十分重视妇产科,以全书十分之一的篇幅论述妇人之胎、产、经、带诸病及围产期卫生和优生思想。在医理方面,博采群经,辑录了《内经》和扁鹊、仲景、华佗、王叔和、巢元方等各家论述,是研究魏、晋、隋、唐医药的重要文献;在方药方面,广泛裒集了前代医家的大量方剂,以及当时流传民间的许多有效方药,并参以己说,总结了用药经验,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是我国现存的最早一部医学类书。(张印生、韩学杰《孙思邈医学全书·内容提要》)
金栋按:以上所摘引孙思邈的卒年一样,生年各家有出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6 19:36:23 | 只看该作者
孙思邈在其著作《千金方·卷一序例·大医习业第一》说:“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侯、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靳邵等诸部经方。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如此乃得为大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2 09:39 , Processed in 0.05780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