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736|回复: 3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内经》的体系和方法-《<内经>时代》补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5-14 10:14: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内经>时代》补注


    赵洪钧著  金栋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补注


《内经》的体系和方法

      -作者研究《内经》的最后见解
2
 楼主| 发表于 2015-5-14 10:18:00 | 只看该作者

上图《内经时代》补注-作者金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您真是个书虫啊!向先生致敬!  发表于 2015-5-14 18:37
3
 楼主| 发表于 2015-5-14 10:20:20 | 只看该作者
笔者研读《内经》30多年,常常思考《内经》的体系和方法,希望给同好一个最简明的纲领。现在,自觉比较清楚了。相信这一纲领有助于一切和《内经》打交道的人更快、更好地读懂《内经》。谨把拙见用一句话表达如下:

《内经》的体系是天人相应体系,《内经》的方法是比类取象方法。

金栋按天人相应,《汉典》云:“指人体与大自然有相似的方面或相似的变化。《灵枢·邪客》∶‘此人与天地相应者也。’其主要精神揭示在预防疾病及诊治疾病时,应注意自然环境及阴阳四时气候等诸因素对健康与疾病的关系及其影响。例如在辩证论治时,必须注意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等。”

体系,《汉典》云:“若干有关事物或思想意识互相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整体。”

比类取象,语出《周易》,是易学五行学说的一个重大研究方法。即按照事物的不同性质、作用与形态,分别归属于木火土金水无形的项目之中,借以阐述人体脏腑组织之间的生理、病理复杂关系,以及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对这种事物属性的归纳方法,称为比类取象。(百度百科

百度百科谓之“语出《周易》”,然未见有此“比类取象”之语,当为受《易·系辞下》“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等之启发,后人给予提炼为“比类取象”者。

潘毅《寻回中医失落的元神·象之篇》:“这里,类为类别,反应属性;比为比附、比喻、类比、模拟;取象、立象为取观察事物的形象或征象,甚至意象;比类则是将‘象’作比较而归类。
取象的目的是为什么呢?是为了比类!
而比类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推断同象、类象、拟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说明其作用原理,甚至进一步印证所取象的应用合理性!”

《周易·系辞下》:“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易·同人卦》:“《象》曰: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王弼注:“天体在上,而火炎上,同人之义也。君子小人,各得所同。”孔《疏》:“天体在上,火又炎上,取其性同,故云‘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者,族,聚也。言君子法此同人,以类而聚也。‘辨物’谓分辨事物,各同其党,使自相同,不间杂也。”郭扬《易经求正解·同人卦》:“按:天指乾卦,其性刚健,为阳。火指离卦,其类相同,其用相近,故曰同人。‘方以类聚,物以群分’。类聚则成同人,群分则同中有别。辨物,分辨同中之别。王弼以为君子小人,各得所同,是在同外(或同之先),已有类别,已有君子小人之分,不妥。”

比类,《素问·示从容论》谓之“援物比类”。


下面逐步说明拙见。

点评

黑字体乃赵先生原文,仿宋体乃金栋按语-《补注》内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5-14 10:23
4
 楼主| 发表于 2015-5-14 10:23:02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5-5-14 10:20
笔者研读《内经》30多年,常常思考《内经》的体系和方法,希望给同好一个最简明的纲领。现在,自觉比较清楚 ...

黑字体乃赵先生原文仿宋体乃金栋按语-《补注》内容。
5
 楼主| 发表于 2015-5-14 10:37:44 | 只看该作者
一、理论体系和逻辑起点

任何理论体系都是一个逻辑体系。

金栋按:逻辑,《汉典》云:“一门研究思维和论证有效性的规范和准则的科学,传统上包括定义、分类和正确使用词项的原则,正确云谓的原则,以及推理和论证的原则。”

理论体系都要有逻辑起点,即该体系推理的出发点。起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几个或更多。
逻辑起点是什么意思呢?


据我所知,对这个问题大体有两种看法。
6
 楼主| 发表于 2015-5-14 10:39:13 | 只看该作者
一种看法定型于黑格尔。


金栋按:黑格尔,1770-1831,德国哲学家,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杜宾根大学哲学博士。创立欧洲哲学史上最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并极大地发展了辩证法。他的哲学的基本出发点是唯心主义的思维与存在同一论(亦称“思有同一说”)、精神运动的辩证法以及发展过程的正反合三段式。认为思维和存在统一于绝对精神,绝对精神是一独立主体,是万事万物的本原与基础,它的辩证发展经历了逻辑、自然、精神三个阶段。他的哲学是对这三个阶段的描述,因而相应地由逻辑学、自然哲学与精神哲学三个部分组成。逻辑学是“研究观念(理念)自在自为的科学”,将质量互变、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当作思维的规律而加以阐明,在概念的辩证法中,他猜测到了客观事物本身的辩证法。自然哲学是“研究观念他在或外在化的科学”,他以幻想代替事实,发表了一些错误理论,但也提出了合理的思想。精神哲学是“研究观念由他在恢复到自身的科学”,他提出了社会政治、伦理、历史、美学等方面的观点和主张,并试图找出贯串在历史各方面的发展线索。……恩格斯指出:黑格尔“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即把它描写为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62页)。黑格尔哲学是马克思哲学的来源之一。但在他的哲学中,存在着体系和方法的矛盾,他的保守的唯心主义体系终于窒息了他的辩证法的革命精神。主要著作有《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书》、《法哲学原理》、《哲学史演讲录》、《历史哲学》、《美学》、《宗教哲学》等。 (《辞海》)

他认为,逻辑起点要具备以下三个要点。

①逻辑起点应是一门学科中最简单、最抽象的范畴。

②逻辑起点应揭示对象的最本质的规定,以此作为整个学科体系赖以建立的基础,而理论体系的全部发展都包含在这个胚芽中。

③逻辑起点应与它所反映的研究对象在历史上的起点相符合。即逻辑起点应与历史起点相同。


这种看法有助于人们理解或把握一些很成功的体系。
7
 楼主| 发表于 2015-5-14 10:40:24 | 只看该作者
比如,《资本论》就是从商品这个政治经济学中最简单、最抽象的范畴开始论证。商品与马克思的研究对象(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起点也确实相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发展也确实都包含在商品这个胚芽之中。

金栋按:《资本论》,马克思毕生研究政治经济学的主要成果和最重要的著作。共3卷。第1卷分析资本的生产过程;第2卷论述资本的流通过程;第3卷阐述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马克思在这本巨著中,运用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的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论证了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取代的历史必然性,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牢固的科学基础。《资本论》的主要基石是剩余价值理论。这个理论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揭示了资产阶级存在的基础是对工人阶级剩余价值的占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是两个在根本利益上互相对立的阶级,指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就是彻底推翻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资本论》实现了政治经济学的伟大变革,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诞生。 (《辞海》)


不过,不是所有的理论体系都像《资本论》这样。
8
 楼主| 发表于 2015-5-14 10:41:13 | 只看该作者
比如,《物种起源》这个非常成功的体系,就不是从讨论物种等生物学中最简单、最抽象的范畴开始的。


金栋按:《物种起源》,达尔文所著《通过自然选择的物种起源》的简称。旧译《物种原始》。奠定生物进化理论基础的最重要著作。1859年出版。达尔文根据二十余年积累的资料,以自然选择为中心,从变异性、遗传性、人工选择、生存竞争和适应等方面,论证了物种起源,即生物界进化的现象。尤其重要的是说明了生物是怎样进化的,即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所起的作用。给特创论、目的论和物种不变论以沉重的打击,对学术界产生很大影响,从而使正确的进化观点在科学上占了优势。 (《辞海》)
9
 楼主| 发表于 2015-5-14 10:42:15 | 只看该作者
达尔文在书中一开始就列举了生物进化论发展史和要点,而后才是从各个方面举了众多例子证明他的学说。

金栋按:达尔文,即查理·罗伯特·达尔文(1809-0882),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22岁从剑桥毕业后,以博物学家的身份乘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作历时五年的环球旅行,观察并搜集了动植物和地质等方面的大量资料,经归纳整理与综合分析,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于1859年出版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一书,成为生物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提出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进化学说。不仅说明了物种是可变的,对生物适应性也作了正确的解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特创论、目的论和物种不变论,使当时生物学各领域已形成的概念和观念发生根本的改变。随后又发表《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人类起源及性选择》等书,对人工选择作了系统的叙述,并提出性选择及人类起源的理论,进一步充实了进化学说的内容。恩格斯高度评价达尔文的进化论,指出这是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细胞学说、进化论)之一。 (《辞海》)

于是,一个理论体系亦可以它的最后结论或基本观念为逻辑起点。

这就是关于逻辑起点的第二种看法。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5-14 10:43:14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思想史上也有众多的类似体系。

如性善论、性恶论、道学(理学)和心学都各成体系。

近代自然科学中的不同学派,也都是因为他们的最后结论不同。

光学史上的粒子说和波动说,无疑可以看作最简单却很典型的例子。

本文考察《内经》体系,主要根据关于逻辑起点的第二种看法。

这样考察更容易一下子抓住一个理论体系的要害。


金栋按:赵先生使用了“最后结论或基本观念为逻辑起点”,即“《内经》的体系是天人相应体系,《内经》的方法是比类取象方法”。如果再补充一点的话,就是如赵先生所说,“阴阳五行学说为《内经》最高理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6 15:07 , Processed in 0.06377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