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符合先进的医学模式 (原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0-25 18:01: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4-10-25 18:05 编辑

                                    中医符合先进的医学模式
                                                            王锡民
                                                                                   中国中医药报  2011年7月25日
                                                                  
      医学的宗旨是防治疾病,评价医学的标准是临床疗效。临床疗效受医学模式的制约,医学的发展和临床实践都离不开医学模式的指导。因而,医学应追求先进、完美的医学模式。
  笔者从多学科理论和疾病防治战略角度对医学模式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入探讨,认为“自然-生物-心理-社会系统医学模式”就是最佳的医学模式。当笔者将中医学模式与该模式进行全方位对照时发现,中医学模式完全符合这一模式,具有超越时代的先进性。
  提出“自然-生物-心理-社会系统”最佳医学模式
医学遗传学研究表明,除先天遗传性疾病之外,所有后天获得性疾病都是由于环境因素(包括自然与社会环境)异常变化所引起的。而且,两种因素经常交织在一起,共同促进疾病的发展。同时,医学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心)与生理(身)的确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心身疾病是交织在一起相伴而存在的。笔者根据上述理论,推导出如下关系式:自然因素→身体疾病←→心理疾病←社会因素。
  从这个关系式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疾病防治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全部内容,其中的三个箭头准确地表达了两大环境因素与人体心、身疾病之间的程序关系,它完全符合现代系统论思想。例如,心理与身体是人体系统,而人体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又分别构成两个更大的系统。此关系式表达了3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人类的环境致病因素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类;第二,人体后天所患疾病也相应分为躯体疾病和心因性疾病两大类,二者既相联系又不等同;第三,心理疾病与躯体疾病可相互传导、相伴而存在。
  笔者认为,据此关系式我们就可制订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疾病防治措施。如果将这个关系式纳入疾病防治体系之中,就形成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四位一体的系统医学模式。
  不难看出,这个医学模式既科学又全面,而且机理清楚、逻辑关系明确。更重要的是,它完全符合当今最前沿的系统科学思想。而当今时代,疾病的防治离不开系统科学的指导,否则就会顾此失彼,难收最佳效果。
  该模式蕴含的疾病防治原则
  笔者认为,“自然-生物-心理-社会系统医学模式”应包括如下疾病防治原则:
  躯体病预防:人体既要适应自然变化规律,同时还须预防异常自然因素对人体的侵袭。心理病预防:心理既要适应社会变化,同时还要对社会突发事件有心理应对措施。
  躯体病治疗:既要从人体整体系统角度进行“标本兼治”,同时又要考虑到自然、社会因素对治病效果的干扰。心理疾病治疗:在对个体进行心理、药物、非药物系统治疗的同时,应考虑到自然、社会因素对于治病效果的干扰。
  由此说,该模式具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它强调疾病防治体系的完整性,总揽全局,兼顾疾病防治的每一个环节,高度概括了两大环境致病因素引发人体后天心、身疾病的途径、发病机制及其逻辑关系,并理清了躯体病与心理病之间的相互传导关系。二是它属于系统科学思想指导下的先进医学模式,重点强调人体心身的高度和谐统一,以及人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高度和谐统一。
  据此,我们就可制订出身、心疾病防治的双能措施,建立更加科学的疾病防治体系。可以说,该模式兼顾了科学与先进,是一个既完美全面又切实可行的系统医学模式。
  中医完全符合“自然-生物-心理-社会系统医学模式”
  中医疾病观符合现代系统科学思想
  中医理论中充满了整体系统观思想。它虽然没有明确使用系统论这个词,也没有把系统思想剥离出来作为一门科学,但它却对系统方法运用自如。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应用系统方法成功解决人体健康和疾病实际问题的光辉范例。所以,中医学实际上就是系统医学。
  例如,中医强调“形神合一”,就是前面所说的“心身”统一。中医学强调,医生应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提倡“天人合一”思想。这是说医生,要了解自然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还要懂得人与社会的关系。
  中医疾病观符合医学遗传学证明的环境致病规律
  中医认为,自然环境因素是导致人体疾病的最主要因素。早在战国时期,《黄帝内经》就论述了六淫(风寒暑湿燥火)致病以及地理环境致病的理论及治病方法。汉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就是重点论述自然因素所致各种疾病及其治病方法的经典论著。该书对于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施治和具体用药等方面都有详细论述,至今仍然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其后,历代医家都有进一步发展,至明清时期已形成完整的疾病防治体系。
  中医对于社会因素所致心因性疾病也同样有大量论述,既有七情致病理论,又有治疗心理疾病的方法。据有人统计,在《黄帝内经》162篇文章中,从篇名讨论到主要内容,讨论心理学问题的竟达32篇,约占20%,而涉及此内容的篇幅高达90%以上。从理论上可概括为阴阳整体论、心主神明论、脏象五志论以及七情学说等,内容极其丰富。
  以七情学说为例,它贯穿于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养生各个环节。例如,在情志致病方面,具有喜伤心、怒伤肝等心理致病学说;在情志治疗方面,有“以情胜情”方法,如怒胜思、思胜恐等学说。此外,中医还具有治疗各种心理疾病的方剂,如泻火、理气、补气、活血、疏肝、解郁等方法均有良好疗效。总之,中医学在防治心因性疾病同样具备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据此可知,中医模式完全具备“自然-生物-心理-社会系统医学模式”的两大特征,实为先进的医学模式。
  中医学模式为现代医学发展提供了借鉴
  “自然-生物-心理-社会系统医学模式”的提出,为现代医学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只有以系统的思维方式和全方位的视角审视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防治规律,才能使现代医学水平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该模式向我们昭示:作为一个完美的医学模式,必须具备系统科学思想,兼备对心、身两大类疾病既能预防、又能治疗的双能措施。既可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方面进行同时预防,以防患于未然;又可从心病和身病两方面进行治疗,以提高临床疗效。这样才能收到防治双赢的最佳效果。
  笔者认为:既然中医学模式是先进的医学模式,那么,作为医学观和医学方法论,中医学中所蕴藏的大量宝藏,也定能为现代医学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借鉴。对于现代医学而言,也只有从中医学模式中学习先进经验,才有希望走出目前的困境,真正实现治病水平的跨越式提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15:36 , Processed in 0.04889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