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6|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药走向世界的两大障碍全部获得重大突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8-5 08:08: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医药走向世界的两大障碍全部获得重大突破

中医药走向世界面临一系列障碍,比较大的关键性障碍大致有四方面:一是中医药科学体系是否能够被世界理解和接受。二是中医科学体系是否能够得到检验实证。三是中医药名词的专业阐释与翻译。四是各国法律体系对中医药的认可接受程度。其中主观的或称技术层面的两个障碍,即立法和翻译问题,算是比较容易解决的障碍。而根本的两大障碍,即中医药科学体系是否能够被世界理解和接受和中医科学体系是否能够得到检验实证,是目前和以往阻碍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根本性障碍,这两大障碍今天都已经有了重大突破,使我们看到了这两个问题得到彻底解决的曙光——一是中医药科学体系的背景科学暨中华民族传统科学或自然国学的现代化数量化阐释获得重大突破;二是数字红外成像技术打开了中医“黑箱”,使中医理论体系的可视化研究获得重大突破。记者为此分别走访了自然国学首倡者北京中医药大学的袁自然教授和解放军总医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原所长袁云娥教授。

一、中医是科学——阴阳五行实现量化,为中医药得到世界理解认同去除了理论障碍

袁自然教授是自然国学暨中华传统自然科学的首倡者,他认为自然国学暨中华传统自然科学是与世界盛行的现代西方科学平行的中华民族科学体系,也是中医药应用科学的背景科学,如果想让中医药走向世界,就应该首先使自然国学暨中华传统自然科学实现现代化表达,现代化很大程度上就是逻辑化和数量化——如此才能被世界其他民族理解和承认,例如作为自然国学体系的核心也是中医药科学的根本的阴阳五行体系,这个体系的量化表达就是民族科学包括中医药现代化的良好开端。其次就是教育问题——即迅速传播普及民族科学暨中医药科学最新成果问题。再次就是中医药的世界性立法问题。这三个问题是衔接的连续的,解决前一个问题才能给后一个问题的解决带来突破性进展。

袁自然教授首先说:中医是科学,作为中医理论基础的阴阳五行模型必须得到数学和逻辑的统一。他继而说,为建立中医从业者的自尊心自信心,中医教学必须阐明阴阳五行的本质和二者间的换算模型。                                 

中医在当代面临着实现以我为主的科学化现代化的历史使命,这就要求中医教育必须明确阐述阴阳五行起源以及五行八卦间的数理逻辑关系——阴阳五行八卦间的换算公式。另外,还必须使中医从业者懂得阴阳五行的自然科学起源,这有益于确立科学的中医观,并建立自己对从事中医药工作的自尊心自信心。他主要谈到了四个问题。

A 阴阳五行是中医诊病治病的根本基础,其原理必须在教材和教学中彻底阐明

袁自然教授认为:五行是中国医学科学的根本基础,五行在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作用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因为中医是现行主流学术体系和教育体系中唯一较完整保留了中华传统自然科学的思想方法、自然观和实验实证方法的唯一学科,而阴阳五行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内容,中医药教材和教学中必须揭示其起源本质和相互关系,才可能使新一代中医药从业者建立起在彻底理解中医药基本理论基础上的自尊心自信心,投身祖国医药科学事业。

中医主要是以号脉为手段诊断病情。中医的所谓健康,一是指以五脏为核心的人体内五行能量是否平衡,二是指人体的总体能量是否充足。

病情诊断完成以后就是开处方治病。传统中医开处方也必以五行为基础,即以药方的五行能量,平抑调节五脏的能量失衡。五脏的能量平衡了,五官和五体的病变自然消失。只有在五脏平衡的基础上,人体才能全面受补;能够全面受补,才能最终达到能量充足——得到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身体。

五行严格对应人体的五脏,即水木火土金严格对应肾肝心脾肺。五脏之间的关系也严格遵循五行的生克乘侮制化抑扶规律。不仅如此,人体进入与自然界的同频共振状态后,敏感者还能够直接感受到体内五行与体外自然界五行的共鸣效应——这就是中医处方治病的基础。服药就是借助体外物质的五行归类,调节人体内脏腑的五行平衡。

五行在中国医学中的成功应用说明,五行的次序是科学的、客观的,五行的生克关系同样是科学的、客观的,因此是不能随意改变的。

今天的许多中医开的处方为什么不能很有效的治病?因为在这一代正值年富力强的医生的学生时代,即文革时期,所有中医院校都停止了五行教学,并把阴阳五行作为封建迷信的糟粕从中医课程中删除了,遂导致那一代医生多数只会背药方,背了几十个药方,就从中医院校毕业了。于是他们用基于几十个药方的经验开始行医。老中医们清楚,这些不懂五行原理的医生开出的处方,按照过去的话讲,每一个方子都是毒药——因其不可能有效地平抑五脏虚实症状,调节脏腑平衡。所以,文革后九十年代中期在老中医们的坚持下,各大中医院校全面恢复了五行教学。因此,现在的年轻一代医生已经懂得五行是中医治病的基础了。

B 五行能量肇始于天文,是一种类似于西方化学元素的自然发现

“现在虽然在课本中恢复了阴阳五行教学,但是五行的起源和性质以及阴阳与五行间关系却没有明确讲述。这种情况很不利于学生认识中医药的科学性,理应尽早改变。”袁自然教授继续说。

实际上,五行不过是五种能量,是类似于西方化学元素的自然发现。西方原子论认为原子是物质世界的基础;中华传统的元气论认为能量是物质的本源;元素是原子的种类,元气则是能量的种类。

现在,在古籍中和出土文物中发现了多种五行,但是,多数五行都可以对应统一为一个体系,如五味、五臭、五脏、五气、五谷、五调、五音、五果、五菜、五畜、五石、五药、五虫、五官、五色、五脉、五魂、五德、天干五行、地支五行等等。在此体系外的都不足采信,因其不是基于自然发现的五行说。也就是说,基于自然发现的五行说是唯一正确的。所谓唯一正确是指:一、五行肇始于天文,顺序不可变;二、五行间生克关系不可变。这一不可任意改变的五行说,不仅是中医学的基础,即中医诊病号脉和开处方治病的基础,而且也是整个中华自然科学体系的重要基础之一。

必须指出的一点是,说原始自然崇拜是五行的源头,后来“在四时五材和五方的基础上又创立了五行系统”,这不符合史实,是对中医科学理论的典型误解。这是近现代不懂五行自然发现起源的人文解释,是有害的。如果这种观点有一些历史上的根据,也是汉代董仲舒以后的儒家经学人文演绎的结果,并非懂得民族自然科学的道家及医家的观点,是不足采信的解释。中华学术的阴阳五行八卦全部肇始于天文!只有看清这一点,才能彻底理解民族自然科学,才能更好地认识中华科学与西方科学相比较的优越之处,才能得出中医是严谨的科学体系及国学的精髓是自然科学的结论。

五行源于天文——许多人不了解这一点,因为他们在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书中没有看到这种说法。但是,中华学术不同于西方学术,中华学术是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宗旨,按照“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治学顺序,把自然科学的成果,即各种自然发现和自然规律,直接应用于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等人文领域.而五行正是贯通这一从自然到人文的治学顺序的重要理论学术工具。

中华科学的核心学科是医学或说人体科学,中华科学的实验方法主要是体验。而且我们的科学决不象西方分科之学那样相互割裂开来,缺乏联系。所以,在天文书中没有的内容,完全可能在医学经典中找到。事实也正是如此——中医元典《黄帝内经》的《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中明确说:“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黅天之气,经于心尾已分;苍天之气,经于危室柳鬼;素天之气,经于亢氏昴毕;玄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所谓戊己分者,奎壁角轸,则天地之门户也。夫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不可不通也”。这段话清楚地说明了五行的天文起源。把这段描述画出来就是《五行经天图》。这张图说明,五行对地球的总体影响是均衡的,正是这种均衡导致了地球的万物健康生长。但五大行星在某一具体时刻具体位置对地球的影响又是有差异的,因为五大行星既不同时出现,且轨迹不同,这既是地球五行生成原因,也是人体各种病变的根源。

《中国古代思维模式与阴阳五行说探源》中说:“公元300年以前,五行说主要在天文、乐师、方士和贞人中间流行,此后才被哲学家所用”。也就是说,五行首先是一种先天自然发现,而后才被人文后天理论所理解和应用。顺便说一句,《内经》一般被当作医家元典,这是没错的,但国学向有“医道同源”、“道裂百家”之说,而道家的最根本著作《三玄》之一就是《内经》,因此,五行源于天文说不仅是医家的观点,也是包括了中华传统自然科学全部内容的道家学说的基本观点之一。

C 五行八卦均不过是阴阳这两种基本能量最经常的排列组合模型

袁自然教授对阴阳五行的本质给与了清晰揭示:五行是阴阳这两种能量的五种组合模型,八卦是阴阳这两种能量的八种排列模型。万事万物的八卦五行属性均可以在阴阳这一层面实现统一。过去许多外国人认为八卦五行无法统一,并据此认为八卦五行不是科学。实际上这完全是由于他们只读易写易而不演易所致。八卦又称大衍,五行又称小衍,所谓大衍小衍不过是对同一事物对象的详细分析和简要分析。分析对象相同,分析方法又同出于河图洛书,大小衍当然可以统一。这也是义理必须依赖象数才能得到正确发展的根本原因。

二者统一的关键在于爻象。八卦比五行多出三个,就是说,土行在八卦中有两卦,即尘土为坤,硬土石头为艮;木行也在八卦中站两卦,即树木为震卦,草木为巽卦;金行也在八卦中站两卦,即硬金属乾和软金属兑。我们看一下五行的八卦爻象会发现,金行阳爻与阴爻之比为5:1,硬金属为百分百纯阳,即阳阴比例为3:0,所以真金不怕火炼;软金属阳爻与阴爻之比为2:1,与火行阴阳之比例相同,所以软金属很容易被置换为火的形象,即软金属易燃,实际上水银、钾、钠等确实易燃;木行的总阳阴比例为1:1,即树木震阳阴比例为1:2,草木巽阳阴比例为2:1,草木之所以比树木易燃就是因为草木阴阳比例与火相同,很容易被置换为火的形象;土行阳阴总比例为1:5,即石头阳阴比例为1:2,尘土阳阴比例为0:3;火行刚才说了,阳阴比例为2:1;水行阳阴比例为1:2。五行阳阴比例的顺序为金行5>火行2>木行1>水行1/2>土行1/5;八卦阴阳比例为坤>艮2=坎2=震2>巽1/2=离1/2=兑1/2>乾。

D 阴阳五行是中国的逻辑体系

袁自然教授引经据典的讲,阴阳五行是中国人的逻辑学体系。

梁启超先生说:阴阳五行“二千年蟠据全国人之心理且支配全国人之行事” 。

顾颉刚先生说,五行“是中国人的思想律,是中国人对宇宙系统的信仰,二千余年来,它有极强固的势力” 。

庞朴说:“五四以前的中国固有文化,是以阴阳五行作为骨架的,阴阳消长,五行生克的思想,迷漫于意识的各个领域,深嵌到生活的一切方面,如果不明白阴阳五行图式,几乎就无法理解中国的文化体系。”

我认为,阴阳五行蟠据全国人之心理且支配全国人之行事恐怕远不止二千年,因为五行肇始于天文,天学和中国天学独特的研究方法几乎是所有国学的基础。而五行被应用于人文领域就已经不少于二千年。实际上,五行从它被发现起就占据着中华学术的支配地位。

那么为何五行被当成了宗教崇拜甚至封建迷信,我认为,这与汉武帝以来,不重视自然科学的儒家人文经学的昌盛有很大关系。

在汉武帝和董仲书之前,汉朝象以往各朝代一样,都是以道家自然学说作为立国之本。包括武帝刘彻本人在内,从小受的都是道学教育,且是比老庄道学更原始因而也更重视自然科学的黄老道学教育。即使武帝亲政以后,道家对他的影响依然胜过其他各家。这除了可以由董仲书的《天人三策》必须借助道家的天人合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学说立论之外,还可以由武帝对五行的尊崇来证明。武帝一次召集五行、阴阳、风水、堪舆、星相等各家方士到宫中占卜吉凶,对于最后的结果却下了一道圣旨:凡不与五行家结果相同者,一律以五行家结果为准。

鲁迅先生曾经说,“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诚哉斯言!我须加一句——道家的根柢全在阴阳、五行、八卦。

五行除在中医学、预测学等具体学科领域的应用之外,它还有一个被更广泛应用的抽象身份——这就是作为中国的形式逻辑体系。如果说今天许多中外学者已经承认运数比类是中国的数理逻辑,那么现今及不久的将来也必然有许多人承认取象比类是中国的形式逻辑。而五行正是取象比类的最一般形式。

五行是一种五元立体形式逻辑体系,它不同于西方从几何论证演绎中抽象出来的一维线性形式逻辑,即具有大、小两个前提必然得出一个结论的两点决定一线的逻辑。五行逻辑是一种五元共轭逻辑,它以肯定性继承过去、否定性继承过去和未来对现在的肯定性继承、未来对现在的否定性继承为四大前提。只有具有齐全的四大前提,才能决定现在这一点的必然性。

西方只有到了后现代才出现多元立体逻辑,而且几元不固定,各元之间联系不固定,可以说很不完善。而中国传统的五元形式逻辑体系中,各元之间关系平衡,五元不变。与西方现代不成熟的多元逻辑相较,五行逻辑是一种十分成熟完善的形式逻辑体系。

因此,对于当代前沿科学、复杂巨系统科学和后现代主义学术来说,中国人理应做出比西方更大的贡献。中医中药也会在中华科学文化复兴当中获得世界的全面认可。

自然国学暨中华传统自然科学体系的复兴和现代化数量化表达,可以说使中医药走向世界的科学背景问题即理论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但是,中医理论的另一个问题——检验和实证问题还需要同时得到解决,为此,记者又走访了为中医可视化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的解放军总医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原所长袁云峨教授,袁云峨教授是通过研究红外数字成像技术打开中医理论“黑箱”之谜的。

二、数字红外成像技术使中医可视化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为中医药走向世界去除了检验实证障碍

经络、穴位、阴阳、虚实、寒热…… 这些曾被认为“很玄”的中医理论,如今实现了影像化与可视化。在数字红外成像仪下,人体脏腑能量分布、经络穴位阻滞、寒热虚实等证候清晰可见,“肺与大肠相表里”、“心与小肠相表里”、“肾与膀耽相表里”等中医理论得到证实,中医理论的“黑箱”被打开,中医可视化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解放军总医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原所长袁云峨教授带领科研团队,以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的人体复杂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将医学数字红外技术与中医理论和临床研究相结合,对人体代谢的能量分布进行定位定量分析,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经过十余年的探索,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学数字红外热成像自动分析系统。这一原创性成果为中医诊断的数字化、标准化、客观化提供了依据,在中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为中医走向世界莫定了基础。

目前,袁云娥团队已经出版了专著《 医学数字红外热成像技术概论》 ,并掌握了数字红外成像技术的核心数据,建立了中国人体健康评佑标准体系。但是,由于资金严重短缺,很多有重大临床价值的研究课题无法深入开展。同时,国内医学数字红外热成像仪设备生产商为数甚少,设备精度也有待提高。因此,亚须国家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并开辟医疗器械审批的“绿色通道”,使其科技成果尽快实现产业化。

A 该技术为慢性疾病的早期预测、预知、预警、预防提供了无创性检测手段,可以对癌症、心脑血管等疾病进行早期筛查

目前,国内外临床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只限于局部有无病灶的检测,如用于头部、颈部、胃肠等组织部位病变的诊断。袁云娥团队开发的医学数字红外热成像分析系统,在机体仅有代谢功能改变而没发生组织形态改变时,就能够早期发现疾病。十多年来,他们采集了数万人的红外辐射图像,掌握了不同体质人群全身热能的动态分布特点,建立了较为系统完整的健康检测评估标准。研究结果显示,健康人热态分布规律是以躯干中线为轴左右对称、背部热态分布高于胸腹部、腹部热态分布高于胸部、并呈均匀渐进分布,如果偏离了这一规律,就意味着亚健康或疾病状态。

该技术是一种无创性的功能影像学技术,可以提前3-5年或更早预测疾病风险,对于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预警、早期预防具有重要意义,从而真正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理念。该技术能够从整体到局部判断早期恶性肿瘤发生的风险及肿瘤转移;对心脑血管病变可提前诊断和早期预测,准确率可达85%以上;对甲状腺、乳腺、前列腺以及妇科疾病可以进行快速检测和初筛。

B 该技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证明了中医的科学性,有利于提升中医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中医的阴阳平衡、五行学说、脏腑理论是一种虚无缥缈、无法客观表述的学说,因此得出“中医不科学”的结论。该技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证明了中医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实现了中医理论的影像化和可视化,这是中国人对世界医学的重要贡献。

袁云娥认为,中医的理论核心是注重整体辫证观和动态平衡观。医学数字红外热成像技术通过对人体多脏器进行能量空间分布的定位定量分析,可以连续、动态地观察到人体微观和宏观系统代谢的功能变化,用中医的阴阳五行、脏腑经脉学说来解读,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充分证明了中医的超前性和科学性。该技术还有利于提升中医教育水平,缩短中医培养周期,加快中医人才的成长。由于中医理论博大精深,很多中医院校学生一知半解,难以掌握其精髓,所以中医优秀人才的培养周期漫长。在数字红外技术的辅助下,医学生可以形象地理解中医理论,迅魂提高诊治水平。该技术还有利于提升中医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截至目前,全球共有近400所孔子学院;到2015年,孔子学院将达到500所;到2020年,孔子学院将在近500个世界大型城市设点,届时将基本实现全球布局。在众多孔子学院里,中医几乎是个空白,原因就在于中医理论的抽象性,既难讲解,也难理解。事实上,中医药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标志,体现了中华民族独有的原创性战略优势。如果在全球孔子学院推广此项重大成果,让中医展现其可视化的巨大魅力,必将对弘扬中医药文化、传播中华文明发挥不可佑量的作用。

C 该技术的推广有利于加强中西医融合,实现中西医之间的优势互补,大大提高疾病诊治水平

该技术根据中医的阴阳平衡理论,实现了人体疾病与健康信息的自动化识别,加深了人类对生命过程、健康状况、病变机理的认识,不仅有利于加强中西医融合、实现中西医之间的优势互补,而且可以大大提高中西医的疾病诊治水平。

几年前,解放军总医院收治了一位14岁患者,感胃后一直高烧不退。腋下43摄氏度,热爆了两个温度计,而舌下和肛门温度在37-38度之间。医生先后怀疑是肺炎、淋巴瘤、药物热等,但一一被排除了。面对这种“不明原因发烧”,袁云娥给患者做了红外成像检查,下焦热态分布极高,而中焦偏凉。根据中医“发现上焦和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学说,她认为是大肠热毒阻滞导致肺热。患者由于过量服用抗生素等药物,破坏了大肠内菌群正常分布,引起高热量聚集所致。中医开了一个方子,两付药服下,患者泻下大量黑色粪便,随即退烧了。这个典型病例说明,该技术为中西医诊治疑难重症提供了有力武器。

D 该技术可以提升中国医学影像设备的核心竞争力,使中国医学红外设备制造在未来几十年内占领全球制高点

医学影像技术是临床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目前,全世界使用的医学影像设备主要有X 光、CT 、MRI(磁共振成像)、PET以及超声波检查等,都属于组织形态结构性影像学范畴。尽管这些技术能够透视到人体内部的各个方位,但只能显现局部组织的部位、形状、大小,尚不能显现全身的健康状态,也无法显现组织、器官的功能状况。由于分辨率有限,器官、组织的早期功能改变及微小病理变化不易检查出来,很多癌变一旦被检查出来,就已经到了不可逆转的中晚期了。另外,这些技术对人体可能造成潜在的辐射伤害,检查过程比较复杂,医疗成本也很高。数字红外成像技术属于功能影像学范畴,不是向人体发射光线,而是接受人体发射的红外光。它能在几分钟内搜集到全身的红外信息,显现全身各部位、各脏腑的热能分布状况,看到被检者整体和各局部的健康状况。同时,它不是介入式检查,对人体没有任何损害,孕妇及患有各种疾病的人都可以连续使用、反复检查,具有高灵敏度、安全简便、节能环保、低成本等诸多优势,被称为“绿色体检”,符合世界医学发展方向。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我国医学数字红外热成像应用分析技术已经远远领先,占领了世界医学红外技术的制高点,西方很难在短时间内超越。因此,这将是中国占领医学影像设备制造业制高点的重大机遇,未来可以与CT 、核磁、PET等国外著名医疗器械企业同台竞争。(白剑峰 纪一峰)

http://bbs.gmw.cn/thread-3142690-1-1.html
2
发表于 2014-8-5 22:05:5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3
发表于 2014-8-6 07:32:33 | 只看该作者
    【   三是中医药名词的专业阐释与翻译。】
   
     回复:
     这是最重要的!文章中没有见到突破!泛泛而谈,没有实际内容。
     元气是能量?测一个出来,搞出个数据来?!
4
发表于 2014-8-6 07:39:46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5
发表于 2014-8-6 13:07:5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7 21:50 , Processed in 0.09373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