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1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活血、破血与抗血小板、抗凝、溶栓药之关系[中西医结合病理生理学讨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7-2 11:55: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4-7-2 03:56 编辑

活血:流畅血行的一种治法,常用药物有桃仁、当归、红花、川芎、丹参等;

破血:活血法之一,祛瘀药中比较峻烈的药物,有大黄、水蛭、虻虫等;

抗血小板药:抑制血小板活化从而阻止血小板参与血栓形成,理想的抗血小板药具有:1,在体外及体内均有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和释放的作用;2,能抑制血小板血栓形成;3,能延长病理状态下寿命缩短的血小板的生存时间;4,能延长出血时间但不引起过度出血。常用药物有阿司匹林、潘生丁、氯吡格雷等;

抗凝药(广义的抗凝药包括抗血小板药、阻止纤维蛋白形成药、溶栓药,狭义的则仅指阻止纤维蛋白形成药,此处指狭义):主要作用于凝血因子,阻止纤维蛋白形成,药物有肝素、华法令等;

溶栓药:促进纤维蛋白溶解,药物有尿激酶、链激酶等。

——中医的活血药,似更多的接近于抗血小板药,相对比较安全,既有改善微循环,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作用,又较少引发机体出血倾向(破血);而抗凝药与溶栓药,则比较接近于中医的破血范畴,易引发出血倾向。
2
发表于 2014-7-3 09:38:21 | 只看该作者
即能活血又能止血,在治疗某些因为瘀血造成的疾病如DIC证,西医西药有类似的药物吗?
3
 楼主| 发表于 2014-7-3 18:08:21 | 只看该作者
溪流 发表于 2014-7-3 01:38
即能活血又能止血,在治疗某些因为瘀血造成的疾病如DIC证,西医西药有类似的药物吗?

中医止血药中的三七、茜草、蒲黄等既有促进血凝的一面,也有促使血块溶解作用,其功能兼具止血与活血祛瘀功能。

西医活血(广义的)有抗血小板药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有抗凝药如肝素、华法令,有溶栓药如链激酶、尿激酶;止血药则有促凝血因子药如维生素K,抗纤维蛋白溶解药如氯甲苯酸等。但同时兼有活血和止血功效的,似乎还没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19 17:13 , Processed in 0.04889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