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70|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中医的脏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6-4 17:30: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杨金峰 于 2014-6-4 17:53 编辑

      我们来看看,中医是怎么通过【现象】来认识人体的生理器官的。

      黄帝内经《灵枢·肠胃》篇对人体器官的认识和描述:【“唇至齿长九分,口广二寸半;齿以后至会厌,深三寸半,大容五合;舌重十两,长七寸,广二寸半;咽门重十两,广一寸半。至胃长一尺六寸,胃纡曲屈,伸之,长二尺六寸,大一尺五寸,径五寸,大容三斗五升。小肠后附脊,左环回日迭积,其注于回肠者,外附于脐上。回运环十六曲,大二寸半,径八分分之少半,长三丈三尺。回肠当脐左环,回周叶积而下,回运还反十六曲,大四寸,径一寸寸之少半,长二丈一尺。广肠传脊,以受回肠,左环叶脊上下,辟大八寸,径二寸寸之大半,长二尺八寸。肠胃所入至所出,长六丈四寸四分,回曲环反,三十二曲也。】,这是对生理器官的直观的认识,是一个器官外象的认识,没有具体的内在构成的物质构成元素认识。

     《黄帝内经》还说“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气之多少,十二经之多血少气,与其少血多气,与其皆多血气,与其皆少血气,皆有大数。”“黄帝曰:夫经脉之小大,血之多少,肤之厚薄,肉之坚脆,及帼之大小,可为量度乎?岐伯答曰:其可为度量者,取其中度也……”。这样的认识,看上去好像是对器官实体的认识比较的细致了,可他还是对生理器官的直观的认识,是一个器官外型的认识,没有具体的内在构成的物质元素认识。

     这样的解剖学虽然不够完备,不够精细,但是,我们从中不难发现,中医的解剖学,也就是对生理器官一个外在的、直观的现象、直观的象的认识。是没有内在构成的元素物质。就算是有物质认识,这样的物质也都是肉眼可见,人体可感知的物质,没有微观内在的构成元素。他就看现象,就是器官的一个可见的象和现象。

    所以,中医建立起来的是藏象学说,不是物质学说。什么是藏象?脏腑器官功能的表现现象,就是藏象。具体的现象,代表了具体的脏腑。现象确定了,就确定了具体的器官。不同的生理现象,代表了不同的脏腑。中医的藏象,不是以具体的物质构成确定了不同的生理器官为根据,而是以物质现象为根据的。具体的功能现象,决定了不同的脏腑器官。

     中西医对脏腑认识的根据是不同的,一个是以物质元素为根据,一个是以物质现象为根据,就如同对人的定义和认识,一个是从社会科学的角度来定义和认识人,一个是从物质科学的角度来定义人和认识人,虽然他们面对的都是人,但他们认识人的方法是不同的。

    有人说,中医的脏腑,不是解剖看到的那个脏腑。他们说,中医的心,不是西医在人体里看到的那个心,中医的肝也不是西医在人体里看到的那个肝。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这样的否定中医的脏腑的方法,就如同用物质元素定义人的方法,来否定以社会学定义人的方法一样,人都是那个人,只是认识角度不同而已。

    西医用不同的物质构成,区别脏腑,中医用不同的现象来区别不同的脏腑,但是,中医的脏腑,一定是事实的、可见的脏腑。只不过是,一个从现象上来确定他,一个从物质上来确定他。

    其实,中医的藏象学说,就是中医的生理学的一个部分。用象和现象来区别不同脏腑器官,用象和现象来代表不同器官,用象和现象来描述器官。有一个确定的象,就有一个确定的器官,有一个确定的器官,他就一定有一个具体的象和表现。象和器官是对应,特定的象,代表了特定的器官。但象和器官一定要对应正确,不能张冠李戴。

     今天的中医的藏象理论所认识的脏之象,之所以不被现代人认可,其实,还有第二个原因,那就是古中医藏象学说里,对脏和象的对应,有些是错误的认识,有时就是张冠李戴了,这也是中医饱受争议之苦的一个原因,也是中医被现代某些人反对的原因。就比如,中医的脾,和事实的脾之象,是不能吻合的,也就是说,【主升清,主运化】的功能之象,不是客观的、事实的脾之象。这些问题我们以后讨论。

    再看内经五藏别论篇第十一,【黄帝问曰:余闻方士,或以脑髓为藏,或以肠胃为藏,或以为府,敢问更相反,皆自谓是,不知其道,愿闻其说。  岐伯对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像于地,故藏而不写,名曰奇恒之府。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写而不藏,此受五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魄门亦为五藏使,水谷不得久藏。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写也,故满而不能实。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这也是对生理器官的直观的认识,用取类比象来定义和认识脏腑,这样认识的脏腑,是一个器官功能外象的认识,这里对器官的认识,不是从物质上来认识,来定义的,而是用表现之功能之象来认识、来确定的,他没有具体的内在构成的物质认识。

    中医对【脑髓骨脉胆女子胞】这些器官的【藏而不泻】的认识,是从象的角度来认识的,是从功能之象来认识器官和描述器官的,不是用不同的物质构成,来认识器官,而是用,器官的具体的生理现象来认识器官,来区别器官的。对脏腑解剖的认识,也只是大小和形状的外表认识。

     什么是【象】?【象】就是器官的外在功能表象,是可见的,可感知的,是功能表现上对器官的认定,是肉眼就可见的,不是对构成器官内在物质元素的微观认识。从象来认识物质,定义物质的方法,是从哪里学来的?是从哲学上来的,虽然,那时,还没有明确的哲学这个学科,但前人,事实上已经在用这个哲学的思想了。

    哲学是怎么来认识物质的?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这说明了哲学看物质,是通过人的本能感觉感知的,是靠感知来认识和定义物质的,只要人类还有本能,人类就可以认识物质,这是哲学认识物质的方法,不是内在元素构成的物质科学的认识物质的方法。中医是怎么看待和认识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物质的?中医说,阳胜则热,阴胜则寒。中医又说,阳虚则寒,阴虚则热。中医的脏腑是什么,是脾升胃降,是肺主宣发,是肝主疏泄。中医的生理器官,是用功能现象来看待,来认定,来区别的。

     这些都说明了,中医是通过人的本能感知和观察外在现象,来认识和区别脏腑,来认识物质的。这是哲学认识物质的方法。通过人类本能来认识世界,研究本能认识世界的方法,是哲学的认识方法,不是元素物质科学的认识方法。这样的认识方法,这不是不科学的,他一样是科学的认识方法,只不过这个科学是现象科学而不是物质科学。【摘自新中医之生理学】

2
发表于 2014-6-4 18:44:44 | 只看该作者
要火的节奏
火前留名
3
 楼主| 发表于 2014-6-4 18:51:07 | 只看该作者
无名小卒3号 发表于 2014-6-4 18:44
要火的节奏
火前留名

,欢迎光临。
4
发表于 2014-6-4 20:46:06 | 只看该作者
藏象学说,中医教材里面应该都有。
5
发表于 2014-6-5 06:15:56 | 只看该作者
摘自新中医之生理学

     请把原文重复一遍,谢谢。
6
 楼主| 发表于 2014-6-5 17:07: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杨金峰 于 2014-6-5 17:10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4-6-5 06:15
摘自新中医之生理学

     请把原文重复一遍,谢谢。

谢谢先生的关注。

【新中医】,是我正在写的一本书,目前还没全面完稿,所以,全文还暂时没有,不好意思。
7
 楼主| 发表于 2014-6-5 17:09:19 | 只看该作者
gl0101 发表于 2014-6-4 20:46
藏象学说,中医教材里面应该都有。

期待110,给我损有余  补不足。谢谢指教。
8
发表于 2014-6-5 20:26:46 | 只看该作者
杨金峰 发表于 2014-6-5 17:09
期待110,给我损有余  补不足。谢谢指教。

如果不涉及解剖,这个问题还小一点,一涉及解剖这个问题就大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8 02:42 , Processed in 0.05263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