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8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五百味歌决与释义 经典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5-6 23:23: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理气药
  气贵周流,逆滞则病。
  气逆宜降,气滞宜行。
  郁金理气活血,
  香附解郁调经。
  乌药顺气调中并可理疝。
  木香调气行滞尤善治痢。
  陈皮行气以健脾,青皮破气而疏肝。
  厚朴除满兼降逆,枳实消痞而宽肠。
  行气活血止痛以延胡索,
  健脾和胃止呕以春砂仁。
  川楝子泄肝气以止痛,
  大腹皮散水气而宽中。
  行气降逆也伤元,调气使平勿太过。
  消食药QQ :903719079
  饮食不节,肠胃乃伤。
  气滞食停,治宜消食。
  山楂能消肉食之积,活血而化瘀滞;
  神曲能消痰湿之滞,消食又解时邪。
  谷芽消谷和胃功力缓,麦芽消麦宽中回乳汁。
  积滞日久便成疳,及时消导应注意。
  止血药
  血行脉中,以滋养百骸。
  离经妄行,则流溢于外。
  仙鹤草止血功捷,侧柏叶涩血效良。
  茜根行瘀滞以止血,茅根治吐衄而通淋。
  槐花清肠热、内治脏毒。
  地榆疗血痢、外敷烫伤。
  三七祛瘀止血尤善止痛,白及收敛止血又疗损伤。
  须辨出血证之寒热虚实,再施止血药以温清补通。
  活血祛瘀药
  血属于阴,随气而行。
  滞留脏腑经络,瘀血诸证由生。
  丹参微寒,泄热而行瘀滞。
  川芎温散,活血并去头风。
  疗痈疮伤痛以乳香,治心腹瘀痛用灵脂。
  桃仁偏于祛瘀并润肠,红花长于活血而通经。
  益母草调经活血以利水,牛膝根引血下行而通脉。
  祛瘀之品,性究攻伐,孕妇经多,不宜施用。
  清热药
  里热之证,用药当清.
  苦寒.甘寒.咸寒.药性有别.
  泻火.救津.解毒.治证不同
  石膏清胃经高热烦渴,
  知母清肺经燥火烦蒸.
  黄连泻心,苦燥湿而寒胜热.
  黄芩泻肺,上凉膈而下清肠.
  栀子泻三焦湿热之蕴结,
  黄檗泻肝肾壮火之有余.
  元参咸寒,软坚增液,
  生地甘寒,凉血救津.
  赤芍药.牡丹皮,凉血热以祛瘀,
  白薇草.地骨皮,
  退虚热而除蒸.
  清热解毒银花为先,
  透热散结连翘为良.
  毛冬青活血通脉宜首选,
  穿心莲清热燥湿用为先.
  解暑湿以莲叶,
  透暑风用青蒿.
  察热邪之所在.审津气之盛衰,
  才能切合兵器,药皆中肯.
  温里药QQ :903719079
  温热之药,用治里寒.
  辨上中下三焦之寒,
  别肺脾肾三经之治.
  附子温肾回阳以救脱,
  肉桂补命门火而祛寒.
  治脾寒腹痛呕逆,以干生姜.
  疗肝寒头痛吐沫,以吴茱萸.
  小茴香治寒疝痛经脘腹胀.
  高良姜疗脘痛呕吐胃中寒.
  花椒温中杀虫,止骚痒;
  丁香温中降逆,助肾阳.
  荜荠温中散寒,降胃止呕逆,
  胡椒温中止痛,消痰治癫痫.
  辛温祛寒皆耗液,
  阴虚阳亢总非宜.
  化痰止咳平喘药
  痰之为患,随证求因.
  辨寒热湿燥风之痰,
  别温清燥润散之治。
  半夏燥湿痰以降逆,
  白前降肺气而止咳。
  苏子降气化痰以平喘,
  前胡清宣肺气而除痰。
  竹茹清化热痰而止呕,
  桔梗开提肺气以排痰。
  久咳阴虚,
  宜川贝母之清润;
  痰火痈肿,
  宜浙贝母之苦寒。
  杏仁泄肺气以平喘,
  杷叶降肺气而和胃。
  紫苑润肺止咳,化痰力胜;
  款冬温肺化痰,宁嗽功多。
  治痰知其性质,
  用药便可不差。
  治风药(祛风湿、平肝息风药)
  风分内外,药治不同。
  外风宜散,内风宜息。
  五加皮祛风湿以壮筋骨,
  威灵仙宣经络而散风寒。
  防己利关节,治热痹水肿。
  木瓜舒筋络,疗湿痹拘挛。
  独活胜湿祛风,并治腰膝痹痛;
  秦九宣络疏风,兼除劳热骨蒸。
  治风痹化湿浊以蚕沙,
  疗热痹利关节用桑枝。
  藁本治颠顶风痛,
  白芷散头风肿疡。
  白蒺藜散风热以止痒,
  白附子祛风痰而解痉。
  治抽掣痉挛以全蝎,
  疗脐风口噤用蜈蚣。
  双钩藤并疏肝经风热,
  羚羊角长于镇痉息风。
  白芍平肝养血以缓挛痛,
  天麻柔润息风而止眩晕。
  察风 病证候之因,
  明风药性能之异。
  化湿、利水渗湿药
  水湿停聚,见证多端。
  或为肿满吐泻,或为黄疸浊淋。
  热化宜苦泄淡渗,寒化宜辛散温行。
  佩兰消暑,化脾湿而辟浊;
  藿香解表,止吐泻而和中。
  茅苍术燥湿运脾兼发汗,
  白豆蔻化湿行气而宽胸。
  猪苓通水道以治淋浊,
  茯苓导水气而益心脾。
  木通导心火,并通乳汁。
  车前清肝热,善明眼目。
  泽泻渗湿热以利水,
  薏仁除湿痹而排脓。
  滑石解暑湿并善收湿,
  茵陈清湿热以治发黄。
  如果脾肾既弱,渗利应当慎施。
  安神药
  心神不宁,恍惚怔忡。
  取质重以镇怯,用滋养以安神。
  龙骨镇惊兼固脱,
  牡蛎益阴并软坚。
  酸枣仁治肝虚不寐,
  柏子仁宁心悸怔忡。
  凡此安神诸药,
  临证分别选用。
  收涩药
  药有收涩,滑脱所宜。
  精滑尿频宜固肾,
  泻多痢久要固脾。
  五味子敛肺气而止喘咳,
  山茱萸敛精气以补肝肾。
  肉豆蔻固脾以止久泻,
  诃子肉敛肠以治失音。
  浮小麦养心而安神,
  麻黄根止汗而力专。
  桑螵蛸涩精止遗,固肾效著;
  乌贼骨止带调经,胃痛能医。
  如无实邪存在,收涩之药可投。
  泻下药
  实热可下,
  实水可功.
  便秘津枯,
  只宜润滑.
  大黄苦寒泻热,
  泄气血而推陈致新.
  芒硝咸寒软坚,
  攻燥实而逐积清肠.
  郁李仁通便利水,
  火麻仁滋养润肠.
  甘遂泻水逐饮而解毒.
  牵牛峻利二便兼杀虫.
  用毒药以攻邪.
  药量必须谨慎.
  补虚药
  虚证宜补,先辨阴阳。
  阴虚补之以甘润,
  阳虚补之以甘温。
  女贞子平补肝肾,
  旱莲草凉血滋阴。
  补气重在肺,
  补血重在肝。
  先天不足宜补肾,
  后天不足宜补脾。
  黄芪固表升阳,内托疮溃;
  人参扶元益气,并补阴阳。
  山药养脾阴而止泻,
  白术温脾阳而安胎。
  地黄生凉血而熟滋肾。
  甘草生清热而炙补中。
  何首乌养血益精以乌须发,
  菟丝子养肝补肾且安胎元。
  血虚宜当归之温补,
  阴虚宜阿胶之滋养。
  金狗脊壮腰健肾以祛湿,
  肉苁蓉补益精血而润肠。
  杜仲补肝肾而强腰膝,
  断续续筋骨并治骨伤。
  补肾强腰而祛风湿,可选巴戟;
  大补精血以壮肾阳,首推鹿茸。
  沙参清肺润燥,
  麦冬清心除烦。
  除劳热、益肾阴,
  龟板效著。
  祛骨蒸、通肝络,
  鳖甲功良。
  补药性味各不同,
  温清作用应区分。
  药性赋--第一章寒性药
  诸药赋性,此类最寒。
  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
  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海藻散瘿破气而治疝何难。
  闻之菊花能明目清头风;射干疗咽闭而消痈毒;
  薏苡里脚气而除风湿;藕节消瘀血而止吐衄。
  瓜瘿子下气润肺喘兮,又且宽中,车前子止泻利小便兮,尤能明目。
  是以黄柏疮用,兜铃嗽医。
  地骨皮有退热除蒸之效,薄荷叶宜消风清肿之施。
  宽中下气,枳壳缓而枳实速也;疗肌解表,干葛先而柴胡次之。
  百部治肺热,咳嗽可止;栀子凉心肾,鼻衄最宜。
  玄参治结热毒痈,清利咽膈;升麻清风热肿毒,发散疮痍。
  尝闻腻粉抑肺而敛肛门;金箔镇心而安魂魄。
  茵陈主黄疸而利水;瞿麦治热淋之有血。
  朴硝通大肠,破血而止痰僻;石膏治头痛,解肌而消烦渴。
  前胡除内外之痰实;滑石利六腑之涩结。
  天门冬止嗽,补血涸而润心肝;麦门冬清心,解烦渴而除肺热。
  又闻治虚烦、除檅呕,须用竹茹;通秘结、导瘀血,必资大黄。
  宣黄连治泠热之痢,又厚肠胃而止泻;淫羊藿疗风寒之?,且补阴虚而助阳。
  茅根止血与吐衄;石苇通淋与小肠。
  熟地黄补血且疗虚损;生地黄宜血更医眼疮。
  赤芍药破血而疗腹痛,烦热亦解;白芍药补虚而生新血,温热尤良。
  若乃消肿满逐水于牵牛;除热毒杀虫于贯众。
  金铃子治疝气而补精血;萱草根治五淋而消乳肿。
  侧柏叶治血山崩漏之疾;香附子理气血妇人之用。
  地肤子利膀胱,可洗皮肤之风;山豆根解热毒,能止咽喉之痛。
  白藓皮去风治筋弱,而疗足顽痹;旋覆花明目治头风,而消痰嗽壅。
  又况荆芥穗清头目便血,疏风散疮之用;瓜蒌根疗黄疸毒痈,消渴解痰之忧。
  地榆疗崩漏,止血止痢;昆布破疝气,散瘿散瘤。
  疗伤寒、解虚烦,淡竹叶之功倍;除结气、破瘀血,牡丹皮之用同。
  知母止嗽而骨蒸退;牡蛎涩精而虚汗收。
  贝母清痰止咳嗽而利心肝;桔梗开肺利胸膈而治咽喉。
  若夫黄芩治诸热,兼主五淋;槐花治肠风,亦医痔痢。
  常山理痰结而治温疟;葶苈泻肺喘而通水气。
  此六十六种药性之寒者也。
  药性赋--第二章热性药
  药有温热,又当审详。
  欲温中以荜拨;用发散以生姜。
  五味子止嗽痰,且滋肾水;腽肭脐疗痨瘵,更壮元阳。
  原夫川芎怯风湿、补血清头;续断治崩漏、益筋强脚。
  麻黄表汗以疗咳逆;韭子壮阳而医白浊。
  川乌破积,有消痰治风痹之功;天雄散寒,为去湿助精阳之药。
  观夫川椒达下,干姜暖中。
  胡芦巴治虚泠之疝气;生卷柏破症葭而血通。
  白术消痰壅、温胃,兼止吐泻;菖蒲开心气、散泠,更治耳聋。
  丁香快脾胃而止吐逆;良姜止心气痛之攻冲。
  肉苁蓉填精益肾;石硫黄暖胃驱虫。
  胡椒主去痰而除泠;秦椒主攻痛而去风。
  吴茱萸疗心腹之泠气;灵砂定心脏之怔忡。
  盖夫散肾泠、助脾胃,须毕澄茄;疗心痛、破积聚,用蓬莪术。
  缩砂止吐泻安胎、化酒食之剂;附子疗虚寒反胃、壮元阳之方。
  白豆蔻治泠泻,疗痈止痛于乳香;红豆蔻止吐酸,消血杀虫于干漆。
  岂知鹿茸生精血,腰脊崩漏之均补;虎骨壮筋骨,寒湿毒风之并怯。
  檀香定霍乱,而心气之痛愈;鹿角秘精髓,而腰脊之痛除。
  消肿益血于米醋;下气散寒于紫苏。
  扁豆助脾,则酒有行药破结之用;麝香开窍,则葱为通中发汗之需。
  尝观五灵脂治崩漏,理血气之刺痛;麒麟竭止血出,疗金疮之伤折。
  糜茸壮阳以助肾;当归补虚而养血。
  乌贼骨止带下,且除崩漏目翳;鹿角胶住血崩,能补虚羸劳绝。
  白花蛇治瘫痪,疗风痒之癣疹;乌梢蛇疗不仁,去疮疡之风热。
  乌药有治泠气之理;禹余粮乃疗崩漏之因。
  巴豆利痰水,能破寒积;独活疗诸风,不论新久。
  山茱萸治头晕遗精之药;白石英医咳嗽吐脓之人。
  厚朴温胃而去呕胀,消痰亦验;肉桂行血而疗心痛,止汗如神。
  是则鲫鱼有温胃之功;代赭乃镇肝之剂。
  沉香下气补肾,定霍乱之心痛;橘皮开胃去痰,导壅滞之逆气。
  此六十六种药性之热者也。
  药性赋--第三章温性药
  温药总括,医家素谙。
  木香理乎气滞;半夏主于痰湿。
  苍术治目盲,燥脾去湿宜用;萝卜去膨胀,下气治面尤堪。
  况夫钟乳粉补肺气,兼疗肺虚;青盐治腹痛,且滋肾水。
  山药而腰湿能医;阿胶而痢嗽皆止。
  赤石脂治精浊而止泄,兼补崩中;阳起石暖子宫以壮阳,更疗阴痿。
  诚以紫苑治嗽,防风怯风,苍耳子透脑止涕,威灵仙宣风通气。
  细辛去头风,止嗽而疗齿痛;艾叶治崩漏、安胎而医痢红。
  羌活明目驱风,除湿毒肿痛;白芷止崩治肿,疗痔瘘疮痈。
  若乃红蓝花通经,治产后恶血之余;刘寄奴散血,疗烫火金疮之苦。
  减风湿之痛则茵芋叶;疗折伤之症责骨碎补。
  藿香叶辟恶气而定霍乱;草果仁温脾胃而止呕吐。
  巴戟天治阴疝白浊,补肾尤滋;元胡索理气痛血凝,调经有助。
  尝闻款冬花润肺,去痰嗽以定喘;肉豆蔻温中,止霍乱而助脾。
  抚芎走经络之痛;何首乌志疮疥之资。
  姜黄能下气、破恶血之积;防己宜消肿、去风湿之施。
  蒿本除风,主妇人阴痛之用;仙茅益肾,扶元气虚弱之衰。
  乃曰破故纸温肾,补精髓与劳伤;宣木瓜入肝,疗脚气并水肿。
  杏仁润肺燥止嗽之剂;茴香治疝气肾疼之用。
  诃子生精止渴,兼疗滑泄之疴;秦艽攻风逐水,又除肢节之痛。
  槟榔豁痰而逐水,杀刺白虫;杜仲益肾而添精,去腰膝重。
  当知紫石英疗惊悸崩中之疾,橘核仁治腰痛疝气之真。
  金樱子兮涩精;紫苏子兮下气涎。
  淡豆豉发伤寒之表;大小蓟除诸血之鲜。
  益智安神,治小便之频数;麻仁润肺,利六腑之燥坚。
  抑又闻补虚弱、排疮脓,莫若黄耆;强腰脚、壮筋骨,无如狗脊。
  菟丝子补肾以明目;马兰花治疝而有益。
  此五十四种药性之温者也。
  药性赋--第四章平性药
  详论药性,平和惟在。
  以磠砂而去积;用龙齿以安魂。
  青皮快膈除膨胀,且利脾胃;芡实益精治白浊,兼补真元。
  原夫木贼草去目翳,崩漏亦医;花蕊石治金疮,血行则却。
  决明和肝气,治眼之剂;天麻主头眩,怯风之药。
  甘草和诸药而解百毒,盖以气平;石斛平胃气而补肾虚,更医脚弱。
  观乎商陆治肿,覆盆益精。
  琥珀安神而散血;朱砂镇心而有灵。
  牛膝强足补精,兼疗腰痛;龙骨止汗住泄,更治血崩。
  甘松理风气而痛止;蒺藜疗风疮而目明。
  人参润肺宁心,开脾助胃;蒲黄止崩治衄,消痨调经。
  岂不以南星醒脾,去惊风痰吐之忧;三棱破积,除血块气滞之症。
  没食主泄泻而神效;皂角治风痰而响应。
  桑螵蛸疗遗精之泄;鸭头血医水肿之盛。
  蛤蚧治痨嗽,牛蒡子疏风壅之痰;全蝎主风瘫,酸枣仁去怔忡之病。
  尝闻桑寄生益血安胎,且止腰痛;大腹子去膨下气,亦令胃和。
  小草、远志,俱有宁心之妙;木通、猪苓,尤为利水之多。
  莲肉有清心醒脾之用;没药乃治疮散血之科。
  郁李仁润肠宣血,去浮肿之疾;茯神宁心益智,除惊悸之疴。
  白茯苓补虚劳,多在心脾之有眚;赤茯苓破结血,独利水道以无毒。
  因知麦芽有助脾化食之功;小麦有止汗养心之力。
  白附子去面风之游走;大腹皮治水肿之泛溢。
  桩根白皮主泻血;桑根白皮主喘息。
  桃仁破瘀血兼治腰痛;神?健脾胃而进饮食。
  五加皮坚筋骨以立行;柏子仁养心神而有益。
  抑又闻安息香辟恶,且止心腹之痛;冬瓜仁醒脾,实为饮食之资。
  僵蚕治诸风之喉闭;百合恋肺痨之嗽萎。
  赤小豆解热毒,疮肿宜用;枇杷叶下逆气,哕呕可医。
  连翘排疮脓与肿毒;石南叶利筋骨与毛皮。
  谷芽养脾,阿魏除邪气而破积;紫河车补血,大枣和药性以开脾。
  然而鳖甲治痨疟,兼破症葭;龟甲坚筋骨,更疗崩疾。
  乌梅主便血疟疾之用;竹沥治中风声音之失。
  此六十八种药性之平者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1 06:58 , Processed in 0.05114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