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食疗、药膳莫混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5-6 16:24: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川耗子 于 2014-5-6 08:28 编辑

 四川省遂宁市中医院  张毅   
 近年来,随着“治未病”思想深入人心,“能食不药”,“食疗不愈然后用药”的预防手段也越来越成为人们的时尚,食疗也自然而然地成了保健养生的新宠。但是,在医疗实践过程中,时常有病人询问:食疗与药膳是不是一回事,而事实是包括一些中医师在内的很多人往往把食疗和药膳混为一谈,不仅误导了食疗的正确使用,还使中医这一特殊防病治病技术出现了低俗化趋向。
   1.从逻辑上讲食疗与药膳的关系是上位与下位的关系。食疗是上位概念,它是指在中医师运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使食物药化后来预防、治疗疾病的一种中医治疗方法。药膳则是在食疗过程中,中医师根据病变情况对药化后的食物进行合理搭配,依制化裁而成的防治疾病的特殊膳剂。言食疗,必然包括药膳,言药膳则只指食疗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膳剂。
   2.“食疗”在中医学里与“药疗”是一个对应的概念。这两个“疗”字不管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是完全一致的。也就是说食疗之“疗”与药疗之“疗”在临床上都有一个诊断、辨证、施治、遣膳(方)、用食(药)的完整过程。药膳则仅仅是在食疗的施治过程中被中医师依制调剂的膳剂,相当药疗中的方剂,它可以是固定的,也可根据病情变化进行加减化裁。
   3.由药化食物组成的膳才能称为“药膳”,而食物的药化是食疗的重要环节。为什么百姓用生姜时是调料而没有治疗功能,医师用它就成产生了治疗作用呢?有人说他是“药食两用”之品,如果这种说法成立的话,那么,粳米、苦瓜之类的纯食物在食疗中显现的治疗作用又如何解释呢?之所以医师能用生姜、粳米、苦瓜之类食物治病,是因为中医师对这些食物进行了药化处理使之具备了药物的特性。什么是“食物的药化处理”呢?简而言之就是,中医师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四气五味、升降浮沉、药物归经等中药特有的药理检测方式,对食物的功能、性质进行转换归纳,使其具有药物的功能、性质,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用于防病治病。而没有经过药化处理的食物不具备理论上的治疗作用的,组成的“膳”也只能是没有治疗目的的“饮膳”而不能称其为“药膳”。有时食物和饮膳的确能产生一些治疗后果,但它是毫无目的的歪打正着,正因如此,这种“正着”有时也因此成了副作用,与有治病针对性的药膳相比完全是两码事。
   综上所述,食疗是中医师诊治疾病时,采用理、法、膳、食来施治的一套完整过程,药膳是这个过程中对食物药化处理后,针对病情加减化裁组成的膳剂,相当于药治过程中形成的方剂。因此,食疗与药膳的关系应该是:食疗是防治疾病的完整动态过程,只有在食疗过程中,药膳才能显现其防治疾病的功能,没有经过食疗过程所使用的所谓“药膳”,只能是一般的“饮膳”,没有针对性的防病治病功能。(原载《中国中医药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6 07:17 , Processed in 0.10680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