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络学说的真面目》连载——30——哲医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1-29 20:00: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铁骨铮铮2002 于 2013-11-29 12:13 编辑

五,十二经筋
       十二经筋是把全身诸筋分别归属于“十二经”,等于把全身诸筋分为十二个系统,这是以“经络”为论理工具对人体进行研究的系统方法之一。据此,可以把全身诸筋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都归属于“十二经”,便于进行系统分析,有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分述如下:
       【1】手太阴经筋
       《灵枢•经筋篇》:手太阴之筋,起于大指之上,循指上行,结于鱼后,行寸口外侧,上循臂,结肘中,上臑内廉,入腋下,出缺盆,结肩前髃,上结缺盆,下结胸里,散贯贲,合贲下,抵季胁。
       [注释]:
(1)鱼后:指手掌大鱼际之后。
(2)髃:指肩前的髃骨,即肩胛冈之肩峰突。
(3)贲:指膈肌。
       [语译]:
       手太阴经之筋,起于大拇指上,沿大指上行,结于手掌大鱼际的后方,循行于寸口动脉的外侧,上行沿前臂,结于肘中,向上经过上臂内侧,进入腋下,出于缺盆部,结于肩前的髃骨部,其上方结于缺盆,自腋部下行,结于胸里,分散通过横膈,与手厥阴经之筋在膈下会合,达于季胁。
       【2】手阳明经筋
       《灵枢•经筋篇》:手阳明经筋,起于大指次指之端,结于腕,上循臂,上结于肘外,上臑,结于髃;其支者,绕肩胛,挟脊;其直者,从肩髃上颈;其支者,上颊,结于();直者上出于手太阳之前,上左角,络头,下右颔。
       [注释]:
(1)颊:指面颊。
(2)():()内鼻旁之间。
(3)颔:指下颔。
       [语译]:
       手阳明经之筋,起于第二手指桡侧端,结于腕背部,向上沿前臂,结于肘外侧,上经臑外侧,结于肩髃;其分支,绕肩胛处,挟脊柱两旁;直行的经筋,从肩髃上颈;其分支,走向面颊,结于()内鼻旁之间;直上行的经筋行于手太阳经筋的前方,上左侧额角,络于头部,向下至右侧下颔。
       【3】足阳明经筋
       《灵枢•经筋篇》:足阳明之筋,起于中三指,结于跗上,邪外加于辅骨,上结于膝外廉,直上结于髀枢,上循胁,属脊;其直者,上循骭,结于膝;其支者,结于外辅骨,合少阳;其直者,上循伏兔,上结于髀,聚于阴器,上腹而布,至缺盆而结,上颈,上挟口,合于(),下结于鼻,上合于太阳;太阳为目上纲,阳明为目下纲;其支者,从颊结于耳前。
       [校勘]:
1,“纲”原作“网”。据《针灸甲乙经》、《太素》改。
       [注释]:
(1)中三指:指足次趾、足中趾和足无名趾。
(2)邪:通“斜”。
(3)辅骨:指腓骨。
(4)属:读shu(暑)音。附着的意思。
       [语译]:
       足阳明经之筋,起于足次趾、足中趾和足无名趾,结于足背,斜向外加附于腓骨,上结于膝外侧,直上结于髀枢,又向上沿胁部附着于脊;其直行的上沿胫骨,结于膝部,分支结于外辅骨部,与足少阳经筋会合;直行的沿伏兔上行结于大腿(髀)部,聚会于阴器,再向上分布到腹部,至缺盆处结集,再向上至颈,夹口旁,合于()内鼻两旁,下结于鼻,在鼻旁与足太阳经筋会合;太阳经筋为目上纲(上睑),阳明经筋为目下纲(下睑)。另一分支从面颊结于耳前部。
       【4】足太阴经筋
       《灵枢•经筋篇》:足太阴之筋,起于大指之端内侧,上结于内踝;其直者,结于膝内辅骨,上循阴股结于髀,聚于阴器;上腹,结于脐,循腹里,结于肋,散于胸中;其内着于脊。
       [校勘]:
1,“结”原作“络”。据《太素》改。
       [注释]:
(1)辅骨:指胫骨内踝。
(2)阴股:指股内侧。
(3)着:附着的意思。
       [语译]:
       足太阴经之筋,起于足大趾内侧端,上行结于内踝,直行向上结于膝内辅骨(胫骨内踝)部,向上沿大腿内侧,结于股前,会聚于阴器部,向上至腹部,结于脐,再沿腹内结于肋骨,散布于胸中,在内的经筋附着于脊旁。
       【5】手少阴经筋
       《灵枢•经筋篇》:手少阴之筋,起于小指之内侧,结于锐骨,上结于肘后廉,上入腋,交太阴,伏乳里,结于胸中,循贲,下系于脐。
       [校勘]:
1,“伏”原作“挟”。据《太素》改。
2,“贲”原作“臂”。据《针灸甲乙经》、《太素》改。
       [注释]:
(1)锐骨:指腕后豌豆骨。
(2)交太阴:与太阴经筋相交。
(3)贲:指横膈。
       [语译]:
       手少阴经之筋,起于手小指内侧,结于腕后豌豆骨处,向上结于肘内侧,上入腋内,与手太阴经筋相交,循行于乳里,结于胸部,沿横膈向下,联系脐部。
       【6】手太阳经筋
       《灵枢•经筋篇》:手太阳经筋,起于小指之上,结于腕,上循臂内廉,结于肘内锐骨之后,弹之应小指之上,上结于腑入;其支者,后走腑后廉,上绕肩胛,循颈,出足太阳之筋前,结于耳后完;其支者,入耳中;直者出耳上,下结于颔,上属目外眦;……上颔,结于角。
       [校勘]:
1,“足”原作“走”。据《针灸甲乙经》、《太素》改。
2,“筋”原脱。据《太素》补。
3,“上”前原有“本支者,上曲牙,循耳前,属目外眦”十三字,因与手少阳经筋重复,故删。
       [注释]:
(1)锐骨:指肱骨内上踝。
(2)颔:指下颔部。
(3)颔:指颞前颔厌穴处。
(4)角:指额角。
       [语译]:
       手太阳经之筋,起于手小指上,结于腕部,沿前臂内侧,结于肱骨内上踝后,以手弹该骨处有感传可及于小指之上,上入结于腋下;其分支行于腋后侧,向上绕肩胛部,沿颈旁出走足太阳经筋的前方,结于耳后乳突部;其分支进入耳中;直行的出于耳上,上方的连属于眼外眦,向下的结于下颔部,从眼眦向上至颞部颔厌穴处,结于额角。
       【7】足太阳经筋
       《灵枢•经筋篇》:足太阳之筋,起于足小指,一结于踝,邪上结于膝,其下循足外踝,结于踵,上循跟,结于腘;其别者,结于()外,上腘中内廉,与腘中并,上结于臀,上挟脊上项;其支者,别入结于舌本;其直者,结于枕骨,上头下颜,结于鼻;其支者,为目上纲,下结于();其支者,从腋后外廉,结于肩髃;其支者,入腋下,上出缺盆,上结于完骨;其支者,出缺盆,邪结于()。
       [校勘]:
1,“()”原作“踹”。据《针灸甲乙经》、《太素》改。
2,“纲”原作“网”。据《针灸甲乙经》改。
       [注释]:
(1)邪:与“斜”通。
(2)颜:指额中间,亦称“天庭”。
       [语译]:
       足太阳经之筋,起于足小趾,上结于踝,斜上结于膝部,下方沿足外侧结于足跟,向上沿跟腱结于腘部,其分支结于小腿肚,上向腘内侧,与腘部一支并行上结于臀;向上夹脊两旁,上后项,分支入结于舌根,直行者结于枕骨,上向头项,由头的前方下行到颜面,结于鼻部;分支形成“目上纲”,下边结于鼻旁;背部的分支,从腋后外侧结于肩髃部位,一支进入腋下,向上出缺盆,上方结于完骨(耳后乳突),再有分支从缺盆出来,斜结于鼻旁。
       【8】足少阴经筋
       《灵枢•经筋篇》:足少阴之筋,起于小指之下,入足心,并太阴之经,邪走内踝之下,结于踵,与足太阳之筋合,而上结于内辅骨之下,并太阴之经而上,循阴股,结于阴器,循膂内挟脊,上至项,结于枕骨,与足太阳之筋合。
       [校勘]:
1,“入足心”三字原无。据《针灸甲乙经》补。
2,“足太阳”三字原为“太阳”二字。据《太素》改。
3,“循膂内挟脊”原作“循脊内挟膂”。据《针灸甲乙经》改。
       [注释]:
(1)内辅骨:指胫骨内踝。
(2)太阴:指足太阴。
       [语译]:
       足少阴经之筋,起于足小趾下,入足心部,同足太阴经筋斜走内踝下方,结于足跟,与足太阳经筋会合,向上结于胫骨内踝下,同足太阳经筋一起向上,沿大腿内侧,结于阴部,沿膂(脊旁肌肉)夹脊,上后项,结于枕骨,与足太阳经筋会合。
       【9】手厥阴经筋
       《灵枢•经筋篇》:手心主之筋,起于中指,与太阴之筋并行,结于肘内廉,上臂阴,结腋下,下散前后挟胁;其支者,入腋,散胸中,结于贲。
       [校勘]:
1,“贲”原作“臂”。据《太素》改。
       [注释]:
(1)臂阴:指上肢内侧。
(2)贲:指横膈部。
       [语译]:
       手厥阴经之筋,起于中指,与手太阴经筋并行,结于肘部内侧,上经上臂内侧,结于腋下,从腋下前后布散挟在两胁;其分支,入于腋下,散布胸中,结于横膈部。
       【10】手少阳经筋
       《灵枢•经筋篇》:手少阳之筋,起于小指次指之端,结于腕;上循臂,结于肘,上绕臑外廉,上肩走颈,合手太阳。其支者,当曲颊入系舌本;其支者,上曲牙,循耳前,属目外眦,上乘颔,结于角。
       [校勘]:
1,“上”原作“中”。据《针灸甲乙经》、《太素》改。
       [注释]:
(1)曲颊:指下颌角耳曲下处。
(2)曲牙:腧穴名称。“颊车”穴别名。
(3)颔:指颞前颔厌部。
       [语译]:
       手少阳经之筋,起于第四指端,结于腕背,走向前臂外侧,结于肘尖部,向上绕行于上臂外侧,上循肩部,行至颈部会合手太阳经筋。其分支当下颌角耳下曲处进入联系舌根;一支上行颊车穴处,沿耳前属于目外眦;上达颞部,结于额角。
       【11】足少阳经筋
       《灵枢•经筋篇》:足少阳之筋,起于小指次指,上结外踝,上循胫外廉,对于膝外廉。其支者别起外辅骨,上走髀,前者结于伏兔之上,后者结于尻。其直者上()乘季胁,上走腋前廉,系于膺乳,结于缺盆。直者上出腋,贯缺盆,出太阳之前,循耳后,上额角,交巅上,下走颔,上结于()。支者结于目外,为外维。
       [校勘]:
1,“乘”字原在“()”之前。据《太素》、《千金要方》改。
2,“外”字原无。据《针灸甲乙经》、《太素》改。
       [注释]:
(1)():读miao(秒)音。指腹部季胁之下空软处。
(2)外维:“维”有联系、维系之义。意思是目外眦有维系目上纲和目下纲的作用。
       [语译]:
       足少阳经之筋,起于第四趾,上结于外踝,再向上沿着胫外侧,结于膝外侧。其分支另起于外辅骨,上走大腿外侧,前边结于伏兔之上,后边结于骶部。直行的经侧腹季胁,上走腋前方,联系于胸侧和乳部,结于缺盆。直行的上出腋部,通过缺盆,走向足少阳经筋的前面,沿耳后上绕至额角,交会于头项,从头顶侧面向下至颔部,又向上结于鼻旁。其分支结于目外眦成“外维”。
        【12】足厥阴经筋
       《灵枢•经筋篇》:足厥阴之筋,起于大指之上,结于内踝之前,上循胫,结内辅骨之下,上循阴股,结于阴器,络诸筋。
       [校勘]:
1,“上”字之下原有“上”字。据《针灸甲乙经》删。
       [语译]:
       足厥阴经之筋,起于足大趾上,向上结于内踝前方,沿胫骨内侧,结于胫骨内踝之下,再向下沿大腿内侧,结于阴器部位而与诸筋联络。
以上是二十经筋,可以看出,足三阳经筋均起于足趾,循股外上行,结于面部();足三阴经筋起于足趾,循股内上行,结于腹部(阴器);手三阴经筋起于手指,循臑内上行,结于胸部(贲);手三阳经筋起于手指,循臑外上行,结于头部(角)。各“经”的经筋皆起于四肢末端,而后上行躯干,过肌肉丰满处,结聚于大关节周围。十二经的经筋合起来,基本上概括了全身诸筋。
       从十二经筋的循行和分布情况看,所谓“经筋”,并不单指“筋”,还包括肌腱、韧带、神经等。比如,“手太阳经筋,起于小指之上,结于腕,上循臂内廉,结于肘内锐骨之后,弹之应小指之上”,所谓“弹之应小指之上”,实际是尺神经沟内的尺神经。这说明,手太阳经筋实际包括了尺神经的一部分。再如:“太阳为目上纲,阳明为目下纲”,所谓“目上纲和目下纲”,实际是眼球的上直肌和下直肌。因此,千万不能把十二经筋误认为是“经”或“络”的组成部分。
(112——116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2 13:01 , Processed in 0.05004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