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行相生间接补法古代应用规律研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0-5 17:08: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五行相生间接补法古代应用规律研究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1年 金海浩  
【摘要】:本论文的研究范围包括培土生金法、金水相生法、滋水涵木法、益火补土法等间接补法,统称为五行相生间接补法。收集用以上治法治疗的古代医案817例,主要应用粗糙集重要度分析、数据关联挖掘和因子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如下。 培土生金法治疗的主要症候以有痰、气短喘促、纳差、咳血咯血、便溏泄泻、乏力、咳嗽,脉虚、软、细、数为其表现,病机上包括肺脾气虚、肺胃阴虚和肺脾(胃)阳虚等方面(其中,肺脾气虚是主要方面)。用药上,茯苓、陈皮、白术、人参、黄芪、麦冬、半夏、甘草、五味子、杏仁、大枣、贝母、山药、当归、党参、白芍、生姜等药物的重要度超过0.6。药物归经上,基本以肺、脾经为主(在最主要因子f1中,肺经的载荷是0.950,脾经载荷是0.919,两经因子载荷基本接近)。本法使用时常配合辛开理气化痰之品,补而不腻,祛邪而不伤气。 金水相生法治疗的症候以咳嗽、喘促、有痰、咳血咯血、舌红无苔或燥或黄、脉细数为主要表现,病机上以肺肾阴虚为主。用药上,麦冬、山药、茯苓、贝母、陈皮、熟地、甘草、五味子、生地、沙参、山茱萸、牡丹皮、杏仁、牛膝、当归等的重要度超过0.6,药物归经上,肾经载荷(0.952)高于肺经载荷(0.775)。本法应用时应注重先天之本肾,滋肾以补肺(即水生金),滋肾养肾处于核心地位。 滋水涵木法:头晕和视物不清是滋水涵木法应用的最主要症状,弦、细、数脉等是最主要脉象,同时常伴有虚、软等虚损不足的脉象。使用药物上,熟地、白芍、麦冬、当归、生地、菊花、茯神、牡蛎、枸杞子、山茱萸、茯苓、牡丹皮、山药、五味子、阿胶、酸枣仁、牛膝、石斛、石决明、龟板等的重要度超过0.6。从用药归经看肾经载荷0.892,肝经载荷0.891,肾经载荷略高于肝经。 益火补土法治疗的症候以泄泻、腹胀痞满、腹痛、纳差、呕吐恶心、舌淡红、苔白或腻、脉细、沉、虚、大、微为主要表现。病机上,属于脾肾阳虚或心脾阳虚或脾气(阳)虚。治疗上,以温补命门以生脾土为主,但也包括补心火以温脾土,但后者并不占主导地位。茯苓、白术、附子、肉桂、山药、人参、熟地、甘草、陈皮、山茱萸、炮姜等是其高重要度药物(重要度超过0.6)。归经上,脾经因子重要性肾经因子重要性心经因子重要性。 在粗糙集和因子分析基础上,以五行相生法为一个整体,分析症候、药物、治法之间的支持度、作用度和双关联置信度,即分析症(?)药关联、药(?)药关联、药(?)法,深入研究五行相生法用药的内在机理。 根据症(?)药的作用度大于1的原则,研究常用药物与症状之间相关性。发现与药物正相关的症状大部分是药物自身功效范围内的症状,但也有一部分正相关的症状是与药物自身功效无关的所累及的母脏或子脏的间接症状。符合药(?)药双向强关联规则的药对组合中,综合归经以肾经和脾经为主,在肾经(或脾经)药物与非肾经(或脾经)药物的配伍中,肾、脾经药物处于主导地位(处在主导地位的药物置信度低)。从症状与药对之间关联来看,与药对自身功效直接对应的高置信度症候比单味药增多,而间接对应症候减少。母病及子或子病及母出现的相关脏腑同时受损的症候表现和病机是使用五行相生间接补法的依据。 多味药组的药物间强关联规则分析结果表明,肾经和脾经药物的置信度比其他药物低,处在主导地位。根据药(?)药双向强关联分析得出两个基本方,一个是补肾的基础方剂——六味地黄丸,另一个是健脾益气基本方剂——异功散。 药物(?)治法的关联规则分析结果与粗糙集的重要度分析结果基本接近。 从五行相生法各主要脏腑的常用剂量分布看,肾经一般在32.79g-38.02g之间,脾经一般在30.99-35.10g之间,肺经一般在20.87g-24.09g之间,心经一般在15.48g-18.81g之间,肝经一般在20.08g-23.03g之间,胃经一般在15.48g-18.81g之间,肾经和脾经用量多于其他各经。One Way ANOVA—SNK法进行各经药量的均数间比较结果,肾经和脾经药量与其他各经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肾经和脾经两者之间并无显著性差异。主成分因子分析结果,重要性最高的因子f1中归肾经药物的载荷是0.882,高于其他归经药物的载荷;第二成分因子f2中归脾经药物的载荷是0.808,高于其他归经的药物,说明肾和脾是五行相生法补益的核心脏腑。 粗糙集理论和数据关联分析方法是方剂治法中数据分析的有效方法,可以分析模糊的、边界域不清的、潜在的数据资料。因子分析研究原始变量的内部关系,简化原变量的协方差结构,分析变量中存在的复杂关系。数据挖掘和分析结果显示,应用五行相生间接补法,我们必须遵循两大原则:一是根据母病及子或子病及母的相关脏腑表现和病机来确定治法和选择用药;二是不管用哪种五行相生法,都应注重补益先天之本——肾和后天之本——脾,这也是其他补益方法应该遵循的原则。 人体是五脏为中心的有机体,各个脏腑自身的功能和五脏之间的生理、病理关系是应用五行相生法的物质基础。五行理论是哲学理论,我们可以用它去阐释脏腑功能特性和相互间关系,也可以从中得到某种启发,但不可用定格化的五行生克理论去套脏腑关系。
【关键词】:五行相生法 粗糙集理论 数据关联分析 因子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243
【目录】: 中文摘要9-11Abstract11-14引言14-15第一部分 研究对象、方法及意义15-241.1 研究对象151.2 资料来源151.3 资料收集标准和排除标准15-161.4 数据标准化16-181.4.1 病名标准化161.4.2 症候标准化16-171.4.3 药物剂量标准化17-181.5 研究方法18-231.5.1 粗糙集属性重要度分析(Rough Set Significance Analysis)18-211.5.1.1 知识和分类181.5.1.2 粗糙集的定义和数字特征18-211.5.1.3 知识的约简和核211.5.1.4 本论文以粗糙集理论为主要分析方法的原因211.5.2 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21-221.5.3 两步聚类分析(Two Sped Cluster Analysis)22-231.5.4 数据关联分析(Data Association Analysis)231.6 研究意义23-24第二部分 基于粗糙集重要度和因子参数的数据分析——五行相生法各论24-682.1 培土生金法24-332.1.1 培土生金法一般情况242.1.2 培土生金法主治病重要度分析24-252.1.3 培土生金法症候重要度分析25-272.1.4 培土生金法方剂总览27-282.1.5 培土生金法药味分析28-332.1.5.1 药味重要度分析28-292.1.5.2 药味归经因子分析29-302.1.5.3 量证关系的两步聚类分析30-332.1.6 培土生金法小结332.2 金水相生法33-432.2.1 金水相生法一般情况33-342.2.2 金水相生法主治病重要度分析342.2.3 金水相生法症候重要度分析34-372.2.4 金水相生法方剂总览372.2.5 金水相生法药味分析37-432.2.6 金水相生法小结432.3 滋水涵木法43-572.3.1 滋水涵木法一般情况432.3.2 滋水涵木法主治病重要度分析43-442.3.3 滋水涵木法症候重要度分析44-472.3.4 滋水涵木法方剂总览472.3.5 滋水涵木法药味分析47-562.3.6 滋水涵木法小结56-572.4 益火补土法57-672.4.1 益火补土法一般情况572.4.2 益火补土法主治病重要度分析572.4.3 益火补土法症候重要度分析57-592.4.4 益火补土法方剂总览592.4.5 益火补土法药物分析59-662.4.6 益火补土法小结66-672.5 濡木益火法67-682.5.1 濡木益火法定义672.5.2 不对濡木益火法进行数据分析的原因67-68第三部分 基于关联规则的数据挖掘——症候、药物、治法相互间对应规律研究68-943.1 数据关联挖掘简介68-713.1.1 数据关联挖掘的意义68-693.1.2 数据关联的基本概念69-703.1.2.1 支持度(Support)693.1.2.2 置信度(Confidence)69-703.1.2.3 作用度(Lift)703.1.3 数据关联规则基本过程70-713.1.3.1 发现频繁项集703.1.3.2 生成关联规则70-713.2 五行相生法的症候和药物的总体分布71-763.2.1 五行相生法症候的总体概率分布71-723.2.2 五行相生法药物的总体概率分布723.2.3 主要归经的药量分布曲线72-763.2.3.1 肾经72-733.2.3.2 脾经73-743.2.3.3 肺经、肝经74-753.2.3.4 心经、胃经75-763.3 主要药物的症(?)药关联规则76-833.4 药对的强关联规则83-873.4.1 药对的药(?)药双向强关联规则83-853.4.2 症候(?)药对的关联解释85-873.5 多味药组的构成分析87-893.5.1 3—频繁项集:三味药组构成87-893.5.1.1 最小支持度5%的三味药组873.5.1.2 三味药组的强关联规则解释87-883.5.1.3 三味药组的置信度(症候(?)药组)解释88-893.5.2 4—频繁项集:四味药组构成893.6 症状(?)治法、药物(?)治法的关联规则89-943.6.1 症状(?)治法的置信度89-923.6.2 药物(?)治法的置信度92-94第四部分 药物归经的脏腑之间比较分析94-1004.1 五行相生法常用药物归经94-954.2 五行相生法的总体归经频率954.3 五行相生法各脏腑的药量比较95-984.3.1 主要脏腑总药量的描述性统计95-964.3.2 主要归经药量的均数间比较(SNK法)96-984.4 五行相生法归经总体的因子分析98-100第五部分 五行相生法的本质100-1055.1 母子相及的脏腑间的疾病传变是五行相生法的病机基础100-1015.2 肾和脾是五行相生间接补法补益的核心脏腑101-1035.2.1 肾为先天之本,是五行相生间接补法的第一要素101-1025.2.2 脾为后天之本,是五行相生间接补法的第二要素102-1035.3 五行之间的辩证关系及意义103-1055.3.1 中医五行理论1035.3.2 辩证的五行理论及其意义103-105结语105-106参考文献106-113附录113-114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114-115致谢115-11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9-22 11:40 , Processed in 0.05269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