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9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有感于“二十年后方为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7-29 21:11: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感于“二十年后方为医”0psD
救死扶伤者,谓医技;传道授业者,为医艺;能兼通此二者,是谓医道也。     今幸得恩师《脉论》一书,如获至宝,细研读之,观其副题——谓“二十年后方为医”,不由深惑:古人言“医不三世,不服其药”,古人行医,出师三年,方可出世,现今医学如此之发达,又何谓二十年后才为医?CC$
静观其序,方知其义。学医难,行医难,成医道者更难!恩师谦称自己愚钝,云:二十年后方敢为医。细读《脉论》一书,殊不知其二十年间背后所付出之努力,怎叫“心血”二字了得……8@W}
     平素恩师示其脉诊为人诊病,惊乎其神,因其竟可达与现代医学诊断相合之妙。屡试屡验,未曾失手,真可谓二十年磨一剑,灵修脉法终成,便可“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u
    《脉论》一书,法古创新,在古代经典的基础上独树一帜,打破常规“浮中沉”三位,增加为“NO.1~NO.5"五位,将三部九侯进一步发展为三部十五侯,弥补了传统脉诊的粗略之处,细化了脉位;改写了古代脏腑在寸关尺三部分配上简单粗略的分属法,重新阐释了脏腑所属与脉位浮沉的对应关系;完成了左右手寸关尺三部脉与现代医学解剖生理的完整对应,扩大了脉诊的范围;并独创了豆实脉,尖峰脉,筋脉,颤脉,离脉,空脉,恶露脉等7个新脉象,填补了历史的空缺;发现了颈椎病,腰椎病,胃病,糖尿病,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脏扩大,胆囊炎,高脂血症,前列腺疾病,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疾病的具体脉位和与其相对应的特定脉象特征,可使医者见脉知病,结合基础理论,达到辩证与辨病的统一,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脉学理论体系。>M9h-b
     纵观中医学发展史,上下五千年,炎帝神农尝百草,黄帝歧伯论经纲;仲景伤寒,叔和脉经;士安甲乙,继洲大成;巢氏病源,药王千金;道人仙授,王焘外台;圣济局方,金元四家;时珍本草,景岳全书;天士温病,又可疫论,共同构成了我国中医事业璀璨的辉煌。然至近现代,自清以来,难见大家,名著鲜出,三百余年间几乎未曾发展,何也?当今之世,芸芸众医,专家教授甚多,著书甚伙,然未见一本可流传后世之巨著,何也?当知古人之著书,必穷其毕生精力与心血,即使穷困潦倒,也必潜心所学,几十年修为始成一书,只为传承。而现今之人,多以名、利当头,“聪慧”甚矣,剪刀加浆糊,几月即成一书,故而难见中医理论发展之新学说。呜呼哀哉!想至此,唯觉恩师教诲所言“二十年后方为医”实为至理,又实为当代中医的当头棒喝!Y/+PM
     恩师家族世代中医,自幼敏而好学,熟诵《药性赋》《四言脉决》等书,精读《时方歌括》《新方八略》等著,又于西医临床摸爬滚打八年有余,深谙中西医道之异同之理,于二十年前始,深入研究脉理,身处世间,心在世外,淡泊名利,潜心研究脉学之道,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二十年后乃有所成,著成《脉论》,用于临床,放之四海而皆准。g+d rj
     再看我国脉学之发展,虽《黄帝内经》、崔氏《脉决》、叔和《脉经》、时珍《濒湖》为脉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古人之言,往往晦涩难懂,今人习之尚难,抑或是古文功底深厚之人能解其述,但“心中易了,指下难明”。而《脉论》在古代脉学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观点,对脉理进行阐述,衷中参西,循循善诱,通俗易懂,学脉得法,解决了历史的难题,当是一本与时俱进的中医脉学基础理论白皮书,一座中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vs
     不由再叹“二十年后方为医”,方知恩师乃真医道中人也。望得《脉论》者,研读此书,增其医术
2
发表于 2009-11-4 09:40:53 | 只看该作者

有感于“二十年后方为医”

请问,怎能见到此人或者高人的书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4 16:18 , Processed in 0.04857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