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1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392~398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7-1 08:41: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392     伤寒阴阳易之为病,其人身体重,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膝胫拘急者,烧(诨)散主之。
    烧浑散方
     妇人中(浑)近隐处,取烧作灰。
    右一味,水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即利,阴头微肿,此为愈也。妇人病,取男子(浑)烧服。
    词解
     引阴中拘挛:牵引阴部拘急痉挛。
     中(浑):内裤的裤裆处。是最接近外生殖器的地方。
     解读     中医对“阴阳易”这类疾病的认识,历来就有分歧,对于烧浑散的治疗作用抱怀疑态度。一种认识是:伤寒之后,大病新愈,进行性交,将病传染给对方;另一种认识是:男女通过性交传染疾病。显而易见,这是一类通过性交而传播的疾病,例如泌尿道感染、淋病、梅毒等。梅毒据认为是由非洲传入或者由哥伦布从新大陆带入欧洲,引起16世纪在欧洲的大流行,并随着殖民主义的扩张,将梅毒传播到全世界。在中国汉代以前可能没有梅毒这种病。在当时卫生条件很差的情况下,泌尿道感染可能比较多,“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与膀胱炎、尿道炎引起的刺激症状一致;播散性淋球菌感染常累及膝肘等关节,也可累及结膜囊,出现“眼中生花,膝胫拘急”等症状。因为当时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推理用最接近外生殖器的内裤处烧灰口服治疗。因为内裤很脏,所以烧灰以后口服。后代医学家有人主张本病的治疗不必拘泥原方,应当辨证施治,是很有道理的。
     “阴阳易”另辟一章放到《伤寒论》的最后,是因为这种病的临床表现与伤寒一致,但是其病因并非外邪风、寒、暑、湿、燥、火,其病因是男女性生活不当;另外与“差后劳复”放在一起,都是要求病人愈后的注意事宜。
     393     大病差后,劳复者,枳实栀子豉汤主之。
     枳实三枚(炙)        栀子十四个(擘)        香豉一升(绵裹)
     右三味,以清浆水七升,空煮取四升,内枳实、栀子,煮取二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滓,温分再服。复令微似汗。若有宿食者,内大黄如博棋子大五六枚,服之愈。
     词解
     大病:中国古代把中医的伤寒病称为大病。刘河间说:“古以百病皆为杂病,惟伤寒为大病”
     差后:指临床症状消失,病情初愈而正气未复,身体虚弱,机体的抵抗力还没有完全恢复。
    劳复:大病新愈,因为劳累过度而引起疾病复发。有两种情况,一是原来的疾病复发,如肝炎,当临床症状消失后,由于劳累肝炎复发;二是肝炎后由于身体虚弱而感染其它疾病如上感、肺炎等,与原来的疾病不同的感染。所以劳复与复发是有区别的。
    清浆水:即北方民间的“浆水”,泡菜或者酸菜的汁液。清朝,吴仪洛说:“清浆水,一名酸浆水。炊粟米熟,投冷水中,浸五六日,味酢生花,色类浆,故名。若浸之败者,害人。其性凉善走,能调中气,通关开胃、解烦渴,化滞物。”清浆水的制法很多,在制作过程中要防止杂菌污染,如果污染就会腐败发臭,不能食用(若浸之败者,害人)。 清浆水呈酸性,北方夏季天气干燥炎热,出汗多饮水多,胃酸降低,引起食欲下降、消化不良及其他不适,北方人多喜用清浆水作汤或者面条实用。清浆水有增加胃酸的作用。
    解读     大病是指伤寒这类疾病,既现代的感染病,当临床症状消失,机体的抵抗力还没有完全恢复的时候,病人应当注意休息,如果过度劳累原来的疾病可能复发,也可能引起其它的疾病。在古代对于感染病因为没有抗菌素等特异性的治疗措施,虽然临床症状消失了,但是病原体并没有完全被清除,所以复发的机会比现代要多的多,再感染其它病原体的可能性也比现代要多的多,劳复确实是一个大问题。以下小柴胡汤、牡蛎泽泻散、理中丸、竹叶石膏汤以及它们的加减方都是举例而已,应当根据出现的临床症状辨证施治。
     栀子豉汤的药理作用前面已经论及,不赘述。
    394   伤寒差后,更发热,小柴胡汤主之;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实者,以下解之。      
    解读      已如上述,  应当根据出现的临床症状辨证施治。
    395    大病差后,从腰以下有水气者,牡蛎泽泻散主之。
    牡蛎(熬)    泽泻       蜀漆(暖水洗去腥)    葶苈子(熬)      商陆根(熬)   海藻(洗去碱)                    栝楼根各等份
    右七味,异捣,下筛为散,更于臼中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利,止后服。
     解读    从腰以下有水气者,是指腰以下凹陷性水肿。最常见于心性水肿,肾性、肝病性、营养不良性水肿都会发生下肢凹陷性水肿。必须辨证施治,不是一个方剂能解决的问题,牡蛎泽泻散因为蜀漆使用的人很少,商陆根水煮毒性较大,现代中医用此方者不多,复方研究的成果尚未见报道。
    396     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
    解读     参考霍乱病篇386条
    397     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
     竹叶二把    石膏一斤     半夏半斤(洗)     麦门冬一升(去心)   人参二两     甘草二两(炙)     粳米半升
     解读     现代中医用此方较多,大多用在外感热病(感染病)的恢复期,与“劳复”还有些不同。“伤寒解后”是指感染病急性期过后的恢复期,是该疾病的延续,与温病学后期的诸阴虚证是一个证态。 竹叶石膏汤是白虎加人参汤加减而成。
     398    病人脉已解,而日暮微烦,以病新差,人强与谷,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烦,损谷则愈。
    词解
    脉已解:指病脉已除,脉象平和的意思。说明病人已基本痊愈。
    损谷:即节制饮食。
    解读     病后要注意饮食调养。
2
发表于 2008-7-1 15:48:15 | 只看该作者

<伤寒论现代解读>392~398条

本病我没有看到过。不知道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03:57 , Processed in 0.04863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