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68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4-30 09:10: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68  三阳合病,脉浮大,上关上,但欲眠睡,目合则汗。
     词解
     上关上:指脉象浮大而长,溢出关部上至寸口的意思。
     解读  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都有三阳合病,其差别是以那一经为主,本条在少阳病中的 三阳合病,是以少阳病为主的 三阳合病。余类推。
    以下四条269条、270条、271条、272条是根据临床表现与时间来判断疾病的进退与痊愈。时间节律与疾病的关系,现代医学的研究证明感染病的发生、流行与季节有关;许多病毒感染性疾病都有自愈倾向,自愈的时间大约是七天;内毒素血症发热、谵语及其它神经系统症状大多在下午及前半夜加重,后半夜及上午病情比较平稳;这些规律不仅被临床实践所证实,而且逐渐被现代科学阐明其机理。
    季节与感染病的关系西医已经研究的非常明确,例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有严格的季节性,80~90%的病历集中在7、8、9三个月,但是由于地理环境与气候的不同,华南地区的流行高峰在6~7月,华北地区在7~8月,而东北地区则在7~8月,均与蚊虫密度相一致。胃肠道感染多发生在夏秋季、呼吸道感染多发生在冬春季、流行性出血热多发生在秋冬季等。季节与气候、地理环境、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不仅作用于病原体,同时作用于人体,使人体发生感染病。病原体单独不可能引起感染病,病原体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有着极其复杂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三者共同构成一个能使人体感染的外部致病体。中医认为,外感热病(包括温病在内的广义伤寒论)的病因是外邪,外邪有六种,称为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刘河间倡导“六气皆能化火”之说,也就是说,风、寒、暑、湿、燥、火都能引起热证,因此,伤寒六经传变皆是热证。《素问  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都是指的广义伤寒论。所以,外邪的概念概括了病原体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三者的关系及其对人体的致病作用。疟原虫引起疟疾病时,疟原虫是疟疾病的病因,是不确切的:首先,夏秋季节,蚊虫密度增高,疟原虫在蚊虫体内增殖,这是季节对于病原体的作用;其次,夏秋季节,天气炎热,衣被单薄甚至裸体而卧,蚊虫有机会叮咬人体,这是季节对于入体的作用;夏秋季节,各种劳作较多,增加了与蚊虫接触的机会,是发生疟疾的有利因素。如果室内有空调,没有蚊虫,或者在这一城市没有疟疾病人,具有这些社会因素,就不会发生疟疾,这是社会因素对于病原体及人体的作用。所以任何感染病的发病,都是由一个复合的致病体引起的。这个复合的致病体就是外邪,外邪本身就包含着季节时间因素在内。
    在《伤寒论》中,以“三日”为基数,三日的倍数包括五六日、六七日,以及六七日的倍数十二日至十五日,都是疾病的转折点。这些日数都是大约数,是经过无数次临床观察抽象出来的,疾病的发展不可能完全按照日数发展、传变,影响疾病发展的变数太多,但是疾病过程的发展是不均匀的,是有阶段性的,这个阶段性与三日、、六七日、十二日有没有必然的联系,有没有科学的根据,这才是至关重要的。西医也观察到,感冒发病后2~3日症状达到最高峰,病期一般不超过5~7天,体弱者不超过两周。流行性感冒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其潜伏期一般为1~3日(数小时至4天),临床表现为畏寒、发热(可达39~40度)、头痛、乏力、全身酸痛等,一般持续2~3天后渐退,全身症状逐渐好转,再没有出现其它器官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与5条“ 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以及270条、271条是一致的。186 条“伤寒三日,阳明脉大。”意思是从太阳病开始,到阳明病出现大约需要三天的时间,说明阳明病的潜伏期大约是三天。西医Deitch关于MODS临床特征的概述中有:(1)衰竭的器官通常并不来自直接的损伤;(2)从原发伤到发生器官衰竭在时间上有一大的间隔,一般为72小时,与伤寒三日,阳明脉大完全一致。当然三日与72小时都是说从疾病开始到极期的时间,这是临床观察的总结,并不是实验的结果,西医也是以临床观察为依据,并不完全是以实验为依据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2 23:15 , Processed in 0.04819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