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530|回复: 3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对经络进行研究和探讨的几个重要问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5-14 23:21: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ADMINOPE=南京陈斌|哲医|威望由 1 增加至 2|有原创帖,学术质量高。|1147674781][ADMINOPE=南京陈斌|哲医|威望由 0 增加至 1|有原创帖,学术质量高。|1147674754][这个贴子最后由南京陈斌在 2006/05/22 06:56am 第 1 次编辑]

对经络进行探讨和研究的几个重要问题
非常好,本论坛对经络的探讨和研究很热烈,各抒已见,各有所长,特别值得学习和借鉴。为此,草拟如下几个问题,与各位同仁共磋。
一,对经络的探讨和研究,其结果,必须接受中医经典文献的检验。
《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乃至《脉经》、《针灸甲乙经》,对“经络”的记载、解释和应用,都是一致的,绝不矛盾。所以,对经络的探讨和研究,包括科学实验、解剖、个人见解、假说、以及文献研究等任何方法得出的结果,都必须能够接受中医经典文献的检验,否则,若与中医经典文献的记载、解释和具体应用不符,则不能成立。比如,〈灵枢经脉篇〉详细记载了十二经的循行路线,所以,若研究十二经的实体,必须符合十二经的循行路线。再如,〈难经〉说:“十二经皆有动脉”,并说:“脉有三部,部有四经”,所以,若把经络说成“固有结缔组织”,怎么解释“十二经皆有动脉”,又怎么解释寸口脉的每部有四经,还有,〈伤寒杂病论》的六经辨证,是十二经的简化,又怎么能用”固有结缔组织”来辨别六经证呢?因此,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应该说清这些问题。
二,对经络的探讨和研究,其结果,必须把基本概念解释清楚。
经络学说从古代传至现在,形成了相应的概念范畴,包括十二经、奇经八脉、十二经别、络脉、孙络、浮络、十二经筋、十二皮部、以及根结、标本、四街、四海等。因此,对经络的探讨和研究,其结果,必须能对这些基本概念,作出合理的、符合历史情节和临床实际情况的解释,否则,也是不能成立的。比如,若把经络说成神经或血管,怎样解释以上这些基本概念。
三,〈难经〉开创的独取寸口诊脉方法,诊左右寸、关、尺三部,合为六部脉。其中,心肺之脉俱浮,肝肾之脉俱沉,脾者中州,其脉在中,故曰每部四经。但实际上,寸口部位只分布着手太阴经。如果把经络说成人体内客观存在的结构,都要把这些与经络密切相关的学术的问题解释清楚,否则,也是不能成立的。
四,研究的目的,是充分发挥经络学说的作用,提高中医学的治疗效果。假如经络是神经、血管、或固有结缔组织,回头再看中医学的古典文献,古代医家对经络学说的应用:包括在经络学说指导下开创诊脉方法、辨证方法、经与腧穴的联系、子午流注、以及用经络阐释人体各种结构的复杂联系、阐释生理病理、乃至阐释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这能用“神经、血管、或固有结缔组织”解释通吗。我们在应用这些方法时,是把经络当成“神经、血管或结缔组织”了吗?因此,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应把这些问题解释清。否则,怎样象古代医家对经络的应用那样灵活呢?怎样提高经络学说的作用呢?
五,认为经络是人体客观存的,持这种观点的人,确实很多。但是,这种观点,有一个非常明显的问题,是说不清的。比如,在经络学说的理论中,手少阴经联系心,手厥阴经联系心包,心包古称心包络,是心脏的外膜,在“心”和“心的外膜上”,真有“经”吗?真有“固有结缔组织”吗?或许有人说:经络是看不见的。或者说,通过肉眼看不见,尸体解剖看不见,等等,等等。这合乎科学逻辑性吗。
六,以历史和中医学的经典文献为依据,把经络学说的基本概念彻底搞清,才是对经络进行研究和探讨的最好方法。若基本概念混淆不清,必然公有理,婆亦有理,相持不下,因为各有各的理由。半个世纪以来,对经络的研究始终没结论,未能统一,为什么不能冷静下来,从基本概念入手,到底看看:〈内经〉是怎么解释的,〈难经〉是怎么解释的,〈伤寒杂病论〉是怎么用的,〈针灸甲乙经〉是怎么用的,〈脉经〉是怎么用的,十四经是怎么和361个腧穴联系起来的,用了多少年,为什么《内经》和〈针灸甲乙经〉以及〈千金方〉都把腧穴归全身各经,但〈十四经发挥〉又把腧穴专归十四经,把这些问题综合起来,是可以弄清经络是什么的。


[color=#990000]-=-=-=-=- 以下内容由 哲医2006年05月15日 03:32am 时添加 -=-=-=-=-
《难经》说“脉有三部,部有四经”,是说左右寸部、左右关部、左右尺部合为三部,所谓“部有四经”,是说左右寸部分别主心经、小肠经和肺经、大肠经,合为四经。左右关部分别主肝经、胆经和脾经、胃经,合为四经。左右尺部皆主肾经、膀胱经,或右尺部主命门、子户,也是四经。但实际上,若把“经”说成固有结缔组织,或血管、神经,这是解释不通的。

[color=#990000]-=-=-=-=- 以下内容由 哲医2006年05月15日 03:37am 时添加 -=-=-=-=-
再有:眼部的传统归经理论是:内眦和外眦的血络都归心经,称“血轮”;眼的黑珠归肝经,称“风轮”;白珠归肺经,称“气轮”;瞳孔归肾经,称“水轮”;眼胞归脾经,称“肉轮”。若把经络说成是固有结缔组织或神经、血管,这也是解释不通的。

[color=#990000]-=-=-=-=- 以下内容由 哲医2006年05月15日 03:48am 时添加 -=-=-=-=-
还有:历史表明,在〈阴阳十一脉灸经》和《足臂十一脉灸经》中,只有十一条经,没有手厥阴经,也没有手厥阴经与心包的联系。那么,诸经阴阳相贯,如环无端,运行气血,怎么办呀!所以,必须根据历史和中医经典文献的解释,弄清经络是什么,这些问题才能解决。但是,弄清经络是什么,只有〈内经〉等经典文献能说清。靠某一个的某种观点或某种认识是不行的。必须尊重历史。

[color=#990000]-=-=-=-=- 以下内容由 哲医2006年05月15日 03:52am 时添加 -=-=-=-=-
还有,历史表明,〈阴阳十一脉灸经〉和〈足臂十一脉灸经〉中,只有十一经,没有手厥阴经,也没有手厥经和心的联系。那么。诸经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缺了一经,怎么运行气血呀,所以,必须根据历史和中医经典文献的解释,这些问题才能说清。对经络的研究,离开历史是不行的。


[color=#990000]-=-=-=-=- 以下内容由 哲医2006年05月15日 03:56am 时添加 -=-=-=-=-
更正:靠某一个人的某种观点。上文缺一“人”字,补。
2
发表于 2006-5-15 13:58:1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对经络进行研究和探讨的几个重要问题

有一个原则需明白与坚持:当理论、概念与客观实在或事实发生冲突时,需要让步、修改的,不是客观实在,而是既有的理论与概念。不是让客观实在或事实去完全符合既有的理论与概念,而是修改既有的理论与概念去符合客观实在与事实。
3
发表于 2006-5-15 18:27:4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对经络进行研究和探讨的几个重要问题

[这个贴子最后由南京陈斌在 2006/05/15 06:32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哲医2006/05/14 11:21pm 发表的内容:
四,研究的目的,是充分发挥经络学说的作用,提高中医学的治疗效果。假如经络是神经、血管、或固有结缔组织,回头再看中医学的古典文献,古代医家对经络学说的应用:包括在经络学说指导下开创诊脉方法、辨证方法、经与腧穴的联系、子午流注、以及用经络阐释人体各种结构的复杂联系、阐释生理病理、乃至阐释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这能用“神经、血管、或固有结缔组织”解释通吗。我们在应用这些方法时,是把经络当成“神经、血管或结缔组织”了吗?因此,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应把这些问题解释清。否则,怎样象古代医家对经络的应用那样灵活呢?怎样提高经络学说的作用呢?
下面引用由yuanqilun2006/02/05 11:53pm 发表的内容:
3  经络科学本质是运动观中的主要物质基础IG(
万事万物在不断变化、消长,这是大自然的客观规律。我国古代医家还认识到了人体内的许多变化规律,这种运动观不仅体现在经络系统可以运行全身气血及传导感应方面,而且在病理情况下对病邪的感受、传递,以及疾病的转归等方面都有深刻的认识。后者正是中医辨证施治特长的基本原因,现分述如下。
3.1  经络可以运行气血Nk
前面已说经脉是气血运行的物质基础,经脉以此运行和调控气血,也是古人多有论述的。例如《灵枢》中说:“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劲强,关节冲利矣。”“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这些经文说明了经脉在生理病理情况下的重要调节作用。
经络的这些作用和功能,即使按照现代理解的血管及其交感性神经复合结构的作用,也是完全符合的。血管系统输送了身体内外必需的氧气、各种营养物质、激素,以及新陈代谢产物等,真是无时无刻不可不通。交感性神经及其脑中枢(下丘脑)在反射性调节机体状态和对付疾病等方面都是首当其冲的;特别是在应急状态下,交感神经系统在提高机体防御机能方面,研究证明都有重要的和必不可少的作用。现代神经-体液理论的研究,恰好反映了经络在我国古代医学已说、但尚未说清楚的方方面面。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中医学现代化也是有许多有利条件的,关键是研究者们的思路转变到正确的方向来了没有?
3.2  经络可以传导多种感应
由于经络是人体内的一种正常生理结构,因此具有正常的生理功能。按照古代记述,经络对于来自于机体内外的多种变化和刺激,还有感应功能和传导功能,这也体现了一种运动观。例如《灵枢》说:“五脏之有疾也,应出十二原……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这种通过经络由内向外传导的感应常用于诊断方面。又如《素问》说:“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这种由外向内的传导可能不被人的意识所感知,但仍被古代医家总结出来了,并可归入现代所称的“隐性循经感传现象”。在《灵枢》中也有“显性循经感传现象”的生动描述:“百姓之气血各不同形,或神动而气先针行,或气与针相逢,或针已出气独行,或数刺乃知,或发针而气逆……”在《三国志》中还记述了名医华佗对针感传导现象的应用:“当引某许”,“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应该说这些记载对后人研究经络本质是很有启发的。
笔者提出的“血管及其神经”学说认为,血管系统是有感觉现象的,这在人们静脉推注热生理盐水时,会沿脉管产生一股热感时体会得到的。这种感知的物质基础,就是沿血管壁分布的与交感神经相对应的交感性传入神经。进一步的资料说明,后者作为内脏性传入神经,其特点就是在一般情况下它的传入冲动不被意识所感知,即所谓感觉的“阈下冲动”;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使冲动达到感觉阈值之上时,人们的意识才能感知。其中原因是大脑皮层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这种排挤内感受性冲动,以保证外感受性冲动能及时在皮层信号化的作用[6]。因此,当风雨伤人等外邪客于络脉再注于经脉时,这种传导可能不会被感知。但在针刺穴位的强烈刺激下,穴位内的躯体性神经和交感性神经都能被激活而产生兴奋,所以针感可以被认为是两者的复合感觉。但在“某些特殊的针感,即当交感性传入神经冲动起主导作用时的那些针感才可能出现循经感传”[2]。前述静推所产生沿该静脉径路所产生的热感也被学术界认为是一种循经感传现象。由此不仅合理地区分了一般针感与循经感传,而且也阐述了经络科学本质在诊治疾病中的基础作用。
在此顺便提及感传的速度问题。循经感传的速度经测查一般较慢,约10-20厘米/秒,甚至更慢达0.1厘米/秒左右。学术界为此的解释大伤脑筋。然而许多人对感传的认识都犯了一个概念的错误:即感传是对感觉现象的传导,而不是神经纤维本身的传导!循经感传时是血管壁内外的交感性传入神经对动(静)脉血流速度以及组织液流动速度的感知!后者的生理学速度就约在0.1-20厘米/秒。这也就进一步说明了交感性神经在经络中的实质作用。
4  经络科学本质是整体观的主要物质基础
把一个人作为一个整体,让某一局部与整个机体联系起来,这是符合唯物辩证法的。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医家就有了这种正确的认识,并且以经络为主要物质基础,还对生理功能的协调、疾病的发生及转归变化等有了系统的认识,从而使传统医学繁荣发展至今。随着经络物质基础的论证和明了,其中原因也就昭然若揭了。
4.1  经络在人体平衡调节中的作用
从一个完整的机体来说,人体平衡是头等重要之事。中医学不仅早就有这方面的论述,而且认定调节人体平衡的重要物质基础就是经络系统。例如“阴平阳秘”可以反映人体的正常状态;“阳胜则热,阴胜则寒”可以反映人体的病理状态;“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可以反映体内平衡的崩溃,生命现象不能维持等等。又例如“经脉者,行血气,通阴阳,以荣于身者也”(《难经》),针灸激发经络就能“泻其有余,补其不足,阴阳平复”(《灵枢》)等等。
根据经络本质的“血管及其神经”学说,古代的经络系统包括了现代的脉管系统、交感神经系统及其中枢结构——下丘脑。脉管通过导行和舒缩功能来调节体温,是调节人体平衡中最为常见的功能活动,但是这种调节是被动的,即要在交感神经的支配下进行。神经生理学认为,交感神经系统不仅具有对外环境变化的适应性,适应过程的选择性,动员机体各种功能的广泛性等生理属性,而且它在与中枢的密切联系、与内分泌系统的同步变化、与血管系统和内脏器官的互动关系、与副交感神经系统相辅相成等联系功能方面,对机体在生理或病理状态下维持机体平衡方面有着最为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作为也具有血管-神经结构的下丘脑,通过它的整合作用可以调节内脏功能和激素分泌,参与痛反应和痛觉的控制,从而在体温、心血管功能、胃酸分泌、垂体分泌以及情绪活动等方面,成为了机体内环境稳定机制的实际控制者[6]。
4.2  经络在诊治疾病方面的整体作用
正因为经络系统的整体性联系,所以使中医学在诊治过程中就有了整体性的特点,也给辨证施治提供了整体基础,这在古籍记载中多有论述。例如:“终始者,经脉为纪,持其脉口人迎,以知阴阳有余不足,平与不平,天道毕矣”(《灵枢》) 。“凡刺之理,经脉为始,营其所行,知其度量,内刺五脏,外刺六腑”(《灵枢》) 。“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灵枢》)等等。
在诊断方面,就传统中医学来说强调了望、闻、问、切的四诊法,现代针灸学已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了五诊法,即望、问、切、按、检[7],后者就是以经络的科学而实现的结构加以认识和总结的。例如望诊中的精神和形色等方面,无不与交感神经系统和血管系统的整体机能相关。问诊中的冷热、出汗和疼痛方面,尽管可能有局部病症,但还是交感神经系统和血管系统的整体机能的一部分。切诊中目前常取桡动脉处的寸口脉法,但实际上也反映了整个机体心血管和血流动力学的机能状态,以及处于支配地位的交感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按诊中局部形态和感觉变化可以说大都与局部血管的充血与缺血、炎症,以及交感神经的敏钝和营养性改变等密切相关。在吸收先进科技的检诊中,如皮肤或穴位的温度和电阻的变化,实际上也是检测血管及其交感神经的机能状态。常言道:“管中窥豹,见一点而知其全貌。”中医学的诊断方法就充分的体现了这一哲理。其科学含义也如上分析所述。
在治疗方面,中医学也讲究整体论治,绝非西医学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目前的研究已经揭示了阴阳、表里、虚实、寒热都与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亢进与低下有关,并且可用针灸或药物作相应的调节或治疗疾病。例如现代针灸学指出:尽管孔最穴与命门穴与肺和气管在交感性神经节段方面分别是相关和不相关的,在调节机理方面分别是特异和非特异调节机理,但同时取孔最和命门以治疗哮喘和气管炎却很有效验。由此也体现了整体性治疗这一中国医学的一大特点。
进一步说,现代针灸学更是根据作为经络科学本质的血管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的枢纽作用,总结出了与它们密切相关的血液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递质系统、中枢痛觉调制系统(包括下丘脑等)、内脏系统等七个部分共同组成了生理应激系统[2]。这个系统从整体上保证了机体在生理病理状态下,以及诊治疾病过程中的整体性或系统性调节作用。例如针灸针麻原理也就可以归结为生理应激原理[6]。这些全新的认识,也是研究经络科学本质的又一重大意义之所在。
详文参阅袁其伦先生之——
现代针灸学系列之三:纵横谈经络科学本质在中国医学特色中的作用及意义(上)
http://cntcmorg.w37.leoboard.com/cgi-bin/topic.cgi?forum=2&topic=6332&show=0
现代针灸学系列之三:纵横谈经络科学本质在中国医学特色中的作用及意义(下)
http://cntcmorg.w37.leoboard.com/cgi-bin/topic.cgi?forum=2&topic=6333&show=0
4
发表于 2006-5-15 18:31:1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对经络进行研究和探讨的几个重要问题

[这个贴子最后由南京陈斌在 2006/05/15 06:33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哲医2006/05/14 11:21pm 发表的内容:
一,对经络的探讨和研究,其结果,必须接受中医经典文献的检验。
《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乃至《脉经》、《针灸甲乙经》,对“经络”的记载、解释和应用,都是一致的,绝不矛盾。所以,对经络的探讨和研究,包括科学实验、解剖、个人见解、假说、以及文献研究等任何方法得出的结果,都必须能够接受中医经典文献的检验,否则,若与中医经典文献的记载、解释和具体应用不符,则不能成立。比如,〈灵枢经脉篇〉详细记载了十二经的循行路线,所以,若研究十二经的实体,必须符合十二经的循行路线。再如,〈难经〉说:“十二经皆有动脉”,并说:“脉有三部,部有四经”,所以,若把经络说成“固有结缔组织”,怎么解释“十二经皆有动脉”,又怎么解释寸口脉的每部有四经,还有,〈伤寒杂病论》的六经辨证,是十二经的简化,又怎么能用”固有结缔组织”来辨别六经证呢?因此,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应该说清这些问题。
二,对经络的探讨和研究,其结果,必须把基本概念解释清楚。
经络学说从古代传至现在,形成了相应的概念范畴,包括十二经、奇经八脉、十二经别、络脉、孙络、浮络、十二经筋、十二皮部、以及根结、标本、四街、四海等。因此,对经络的探讨和研究,其结果,必须能对这些基本概念,作出合理的、符合历史情节和临床实际情况的解释,否则,也是不能成立的。比如,若把经络说成神经或血管,怎样解释以上这些基本概念。
三,〈难经〉开创的独取寸口诊脉方法,诊左右寸、关、尺三部,合为六部脉。其中,心肺之脉俱浮,肝肾之脉俱沉,脾者中州,其脉在中,故曰每部四经。但实际上,寸口部位只分布着手太阴经。如果把经络说成人体内客观存在的结构,都要把这些与经络密切相关的学术的问题解释清楚,否则,也是不能成立的。
四,……
这些问题请赵洪钧、袁其伦二位先生来谈为好。
5
发表于 2006-5-15 19:30:2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对经络进行研究和探讨的几个重要问题

由于过去我曾对“哲医 ”先生上本论坛的目的,有过《原来是广告之流辈》的影响,所以对其后来的帖子内容一直采取“不再看”的态度,结果差一点儿把这个帖子也“不看”。
我是《经络实质即现代医学“固有结缔组织”概念内容》的立论者,自然要认真解答任何人向《经络实质即现代医学“固有结缔组织”概念内容》质疑的问题!
请“哲医 ”先生将主题中有关向《经络实质即现代医学“固有结缔组织”概念内容》质疑的问题,分流出来逐条辩析好吗?
6
 楼主| 发表于 2006-5-15 19:41:0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对经络进行研究和探讨的几个重要问题

下面引用由荒城之月2006/05/15 01:58pm 发表的内容:
有一个原则需明白与坚持:当理论、概念与客观实在或事实发生冲突时,需要让步、修改的,不是客观实在,而是既有的理论与概念。不是让客观实在或事实去完全符合既有的理论与概念,而是修改既有的理论与概念去符合 ...
荒城之月先生:
你好!你说得很对,符合科学原则。但是,经络学说的理论、概念与客观实在或事实,并不冲突,且非常一致。只要根据〈内经〉和中医学其他经典文献的解释,从基本概念入手,完全可以弄清“经络”是什么。
其次,经络是中医学非常重要的概念,经络学说是中医学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既是不能误解的,也是不能随意修改的。中医学正是因为说不清经络是什么,有所误解,影响了发展,出现了落后局面,因此,弄清经络是什么,彻底摆脱经络学说的疑惑,对中医学的快速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你说呢?比如,在〈内经〉时期,古代医家知道经络是什么,中医学的发展很快,迅速形成了中医学的科学理论体系。〈伤寒杂病论〉知道经络是什么开创了六经辨证。〈难经〉知道经络是什么,开创了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后来,由于〈灵枢〉丢失,埋没了〈内经》对经络的解释,逐渐误解了经络的基本概念,所以,中医学由不落后变得落后了。历史不是一面很好的镜子吗?
7
 楼主| 发表于 2006-5-15 20:20:5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对经络进行研究和探讨的几个重要问题

下面引用由陈鑫剑2006/05/15 07:30pm 发表的内容:
由于过去我曾对“哲医 ”先生上本论坛的目的,有过《原来是广告之流辈》的影响,所以对其后来的帖子内容一直采取“不再看”的态度,结果差一点儿把这个帖子也“不看”。
我是《经络实质即现代医学“固有结缔组织 ...
陈先生你好:
经络实质即现代医学“固有结缔组织”的立论者,不仅是你,除你之外,还有人持这种观点。我所发的贴子,也不是我一个人的观点,更不是我发明创造的,除我之外,还有人持这种观点。学术争鸣,不是个人之争。学术探讨,不是个人攻击。所以,为了避免发生争执和误会,你可以发贴子,阐明观点,让大家探讨。至于我们之间,不搞个人攻击,还是别争,最好作朋友,别用流辈之类的词。目的只有一个,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对不起了。
8
发表于 2006-5-15 20:30:3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对经络进行研究和探讨的几个重要问题

下面引用由荒城之月2006/05/15 01:58pm 发表的内容:
有一个原则需明白与坚持:当理论、概念与客观实在或事实发生冲突时,需要让步、修改的,不是客观实在,而是既有的理论与概念。不是让客观实在或事实去完全符合既有的理论与概念,而是修改既有的理论与概念去符合 ...
赞同南京陈斌观点,支持
9
发表于 2006-5-15 23:20:1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对经络进行研究和探讨的几个重要问题

下面引用由哲医2006/05/15 08:20pm 发表的内容:
陈先生你好:
经络实质即现代医学“固有结缔组织”的立论者,不仅是你,除你之外,还有人持这种观点。我所发的贴子,也不是我一个人的观点,更不是我发明创造的,除我之外,还有人持这种观点。学术争鸣,不是个 ...对不起了。
如果仅是为个人喜好的话,我会为先生这句《对不起了》而对先生再度冷而远之的!(当然,先生能回此帖,也是突破了个人喜好才作出的)
为了使经络学能乘这次机会得到升华发展,希望先生抛弃个人恩怨之前嫌展开与我正常的辩驳。
10
发表于 2006-5-15 23:31:0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对经络进行研究和探讨的几个重要问题

下面引用由陈鑫剑2006/05/15 11:20pm 发表的内容:
如果仅是为个人喜好的话,我会为先生这句《对不起了》而对先生再度冷而远之的!(当然,先生能回此帖,也是突破了个人喜好才作出的)
为了使经络学能乘这次机会得到升华发展,希望先生抛弃个人恩怨之前嫌展开与 ...
陈兄知道为什么应用你的理论不能治湿疹吗?
如果在物质层次对于经络解释的理论是正确的,应该是可以对症治疗的,而事实是无能为力,结果只能证明该理论是不合适的,这算不算摆事实讲道理?可不要再说我一上来就说你的理论有问题而不给予摆事实讲道理了,呵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4 19:13 , Processed in 0.09459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