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161|回复: 5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伤寒论》三阴三阳六经的来源(二十年前研修经典的旧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6-9 22:53: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杏林童子 于 2018-7-14 02:43 编辑

[watermark]   1987年上半年,我参加了一次中医经典著作的研修学习,内容包括《周易》、《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和《医古文》等,那次学习收获不小,对后来临床技能的不断提高起了重要作用。研修中我写了多篇学习体会,得到了指导老师的高度赞许。《〈伤寒论〉三阴三阳六经的来源》就是其中之一,但时至今日,恐已为过时之论,现发于本论坛恭请指正。
           《伤寒论》三阴三阳六经的来源
    三阴三阳首先是作为一个哲学概念导源于《易经》。《易经》根据“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的原理,把宇宙间万事万物归纳为阴阳两大类,又根据阴阳的消长转化规律把阴阳分为老阴老阳、少阴少阳。少为物之初,老为物之极并将向相反方向转化之期。但又认识到阴阳双方从少至老必有一壮,总是经历着初生、壮盛、衰老的消长转化过程,单用老、少的概念不能说明事物的全部规律,于是在一分为二的前提下,又产生了一分为三,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因此用三爻组成八卦,以推演事物运动的规律。八卦相互重迭,变为六十四重卦,用来解释宇宙万事万物的变化规律。《易经》又将每卦分为初、二、三、四、五、上六个位次,六者又一分为二,二、四、上为阴位,初、三、五为阳位,阴阳各三,其中二为阴之中位,阴居之为大吉,为阴之兴盛之期。五为阳之中位,阳居之为大吉,为阳之顶盛(因数字中的九为最大的阳数,旧称皇帝为“九五之尊”也是将“九”与八卦这个“五为阳之顶盛”二者结合来称呼的)。这些均以说明事物具有初生、壮盛、衰老的规律。《易经》的太极图和先天八卦亦进一步揭示了三阴三阳的思想。太极图中以黑白二色组成的状如双魚、首尾相抱的图象,白色代表天属阳,黑色代表地属阴,阴阳两方都可划分出初生、壮盛、衰减,即少、壮、老的三个阶段(附图略)。先天八卦图中坎、离二卦居南北正中。中即极,极以东万物生是为阳仪,极以西万物终是为阴仪。阳少于子老于巳,阴少于午老于亥。坤之下一阳生震为少阳,二阳生兑为壮阳,三阳生乾则老阳;老阳之下一阴生巽为少阴,二阴生艮为壮阴,三阴生坤则老阴,六卦备矣。而坎离水火,横亘于中为极。水火为交接后的乾坤,竖则为天地,东阳西阴,横则为日月,南阳北阴。至此,三阴三阳的概念在《易经》中就已基本形成,主要是用来表述事物生长衰老运动规律的哲学理论。
   《内经》是最早接受《易经》哲学思想指导的医学理论巨著。作者把《易经》中三阴三阳的哲学概念引人医学领域,结合五行学说加以发挥充实。首先是确定三阴三阳的名称,在沿袭《易经》少阴、少阳之名的同时,又将老阴、老阳改为太阴、太阳,以太、少分别表示阴阳多少的阶段,并补充了阳明、厥阴分别作为太阳至少阳之间阳气隆盛的阶段和两阴交尽向阳方转化的阶段。《素问·至真要大论》说:“阳明何谓?”“两阳合明也。”“厥阴何也?”“两阴交尽也。”其次是确立三阴三阳的标准,如《素·阴阳类论篇》按照《易经》先天八卦图中一阳、二阳、三阳和一阴、二阴、三阴的概念分别将少阳、阳明、太阳和厥阴、少阴、太阴之名固定了下来。三阴三阳标准的确立,能更精确地区分阴阳能量的多少,如《素·天元纪大论》说:“阴阳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也”。
    《内经》运用三阴三阳,首先用来说明天体自然变化及其对人体的相应关系。如《天元纪大论》说:“寒暑湿燥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内经》以三阴三阳与十二地支和六气相配,以其主气客气、客主加临、司天在泉来讨论自然气候对于人群发病的关系,作为预防和治疗的依据,即后世所说的运气学说。二是用以衡量人体经脉气血的多少,确立经脉名称和脏腑经络系统。《内经》以三阴三阳阴阳气的多少来划分人体已经发现的经脉中气血的多少,并给予相应的命名。如《素·血气形志篇》说:“夫人之常数太阳常多血少气,少阳常少血多气,阳明常多气多血,少阴常少血多气,厥阴常多血少气,太阴常多气少血,此天之常数也。”即根据天地阴阳而推论到人,将人身的经脉用阴阳分之,再而三之,形成了六经。而正式提出“六经”之名则是《阴阳类论篇》,并用三阴三阳来说明人体六大经脉的功能作用及其排列顺序。《素·三部九候论》又用三阴三阳代表人体动脉在体表的若干搏动点。《阴阳类论》和《灵枢·三部九候论》都将三阴三阳六经以手足两分之,表里相配,则为十二经。《素·六节脏象论》用三阴三阳来划分五脏的属性:心为阳中之太阳,肺为阳中之太阴,肾为阴中之少阴,肝为阳中之少阳。《灵·经脉篇》则将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与脏腑相配,把散在的经脉与脏腑结合了起来,形成了以脏腑为中心的脏腑经络系统,由抽象的概念演变成具体的脏腑经络名称,并一直沿用至今。三是用以说明人体六大经脉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其论述见于《阴阳类论》和《阴阳离合论》。四是用于辨别热病的病位和传变规律。《素·热论》将外感热病各个阶段所表现的不同证候和阴阳属性的不同及其量的差异,用三阴三阳六经确立病位、划分病程阶段、说明其传变规律。认为热病是按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之序,日传一经,并提出“未满三日可汗而已,已满三日可泄而已”的治疗原则,为《伤寒论》六经辨证奠定了基础。
   从以上可知,《伤寒论》三阴三阳六经之名导源于《易经》,完善于《内经》。《伤寒论》是在《内经》将《易经》三阴三阳哲学概念引人医学领域,用以精确地区分阴阳能量的多少盛衰,分析自然界的种种气象变化,说明人体的许多生理和病理变化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成就的啟发下,并继承和发展了《内经》的上述成就,首次把三阴三阳应用到临床医学的。[/watermark]

点评

追本溯源,陈说阴阳;有理有据,振聋发聩!  发表于 2018-7-14 11:18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07-6-10 00:11:1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伤寒论》三阴三阳六经的来源(二十年前研修经典的旧作)

不错,进行下去必有大和发现!!
3
发表于 2007-6-11 20:51:2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伤寒论》三阴三阳六经的来源(二十年前研修经典的旧作)

不错
4
发表于 2007-6-11 20:58:3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伤寒论》三阴三阳六经的来源(二十年前研修经典的旧作)

三两字一瞬间 内外进出不停
5
发表于 2007-6-12 12:13:1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伤寒论》三阴三阳六经的来源(二十年前研修经典的旧作)

好!
6
发表于 2007-6-14 09:55:3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伤寒论》三阴三阳六经的来源(二十年前研修经典的旧作)

三阴三阳破解之日,即是中医发扬光大之时。
7
发表于 2007-6-14 13:52:4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伤寒论》三阴三阳六经的来源(二十年前研修经典的旧作)

胡说八道!“三阴三阳”来自《易经》?不懂就不懂,全是枇耙拢耸!你等能破解?二世吧!
8
发表于 2007-6-15 05:51:1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伤寒论》三阴三阳六经的来源(二十年前研修经典的旧作)

不错
9
发表于 2007-6-16 13:52:0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伤寒论》三阴三阳六经的来源(二十年前研修经典的旧作)

三阴三阳者,六十四卦迭加演绎也.
这是医易同源的证据.
墨魂浓醇未入易门,少说废话.
10
发表于 2007-6-16 14:00:5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伤寒论》三阴三阳六经的来源(二十年前研修经典的旧作)

十二(经络)*五(行)=六十卦,表达微观生命多维拓扑结构集群被阴阳对立平衡电磁作用禁闭能量状态.
乾坤先天为体包含在其结构中矣, 坎离后天为用,就是维持生命现象的元阴精(气) 元阳精(气)的阴阳能量也.
易医合道,天衣无缝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15:31 , Processed in 0.05410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