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7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孙思邈用药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匿名  发表于 2004-9-3 11:27:53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孙思邈用药论
孙思邈•《备急千金药方》——用药第六:
或曰:古人用药至少,分两亦轻,瘥病极多。观君处方非不烦重,分两亦多,而瘥病不及古人者,何也?
答曰:古者日月长远,药在土中,自养经久,气味真实,百姓少欲,禀气中和,感病轻微,易为医疗。今时日月短促,药力轻虚,人多巧诈,感病厚重,难以为医。病轻用药须少,疴重用药即多,此则医之一隅,何足怪也!又古之医,有自将采取,阴干曝干皆悉,如法用药必依土地,所以治十得九!今之医者,但知诊脉处方,不委采药时节,至于出处土地,新陈虚实,皆不悉,所以治十不得五六者,实有于此!夫处方者常须加意,重复用药,药乃有力,若学古人,徒自误耳!将来学者,须详熟之!!
汉代的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处方用药分两上,据今人王琦等人探究、验证,认为张仲景用药分两均比较汉以后至清代医家偏重,清代虽有陈士铎、徐大春、王清任等开辟了大剂量治疗某些疑难急怪症的先河,但后人却望尘莫及。近代的张锡纯、张山雷等衷中参西,丰富了大剂量用药的理论内涵和实验证据。现代部分医家发展了这一用药理论,并有所创新:据朱丹溪云“杂合之病,须用杂合之药”。这是针对疑难杂症提出的一条指导原则。但有人指出“有制之师不在多,无制之师少亦乱。”确有心得!有人认为大剂量用药,主要是量要大,要药专力宏,提出“冲击疗法”:药量超出常量几倍,十几倍,但均不含大毒、剧毒之品。并认为顽疾,量小只是杯水车薪,药力不胜病是姑息养奸,隔鞋瘙痒,贻误战机!
现代中药,既是人工栽培,又是化肥农药污染,不但降低了药力,而且增加了不必要的副作用,对中药的配伍与疗效,严重制约!既不利于中医的现代化发展趋向,又不利于人类自然健康保健的需求。既然如此,何以对之?笔者勤求古训,探索今论,博才众长,管窥之见,偶有心得,不忍隐私,赘述成文,铺陈于下。
2
匿名  发表于 2004-9-3 17:24:59

[原创]孙思邈用药论

如出己言。
3
匿名  发表于 2004-9-3 22:39:30

[原创]孙思邈用药论

你简短几句的评价,使我受宠若惊,我将进一步整理我对中医古籍的看法,不妥之处敬请指导
4
发表于 2005-12-8 04:52:4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孙思邈用药论

***** 版主模式 *****

该贴子是管理员从<a href=forums.cgi?forum=2>医理探源</a>转移过来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28 23:00 , Processed in 0.12444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