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733|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清代中医二奇人:高斗魁先生和王清任先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3-28 18:31: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高斗魁先生的《四明心法》和《四明医案》以及王清任先生的《医林改错》是很值得一读的名著,立论奇而不诡,希望大家也读一下,收获肯定不少!
2
匿名  发表于 2005-3-31 20:54:21

清代中医二奇人:高斗魁先生和王清任先生

高斗魁先生的《四明心法》和《四明医案》哪里能买到。
3
匿名  发表于 2005-4-1 21:32:37

清代中医二奇人:高斗魁先生和王清任先生

下面引用由guxuelin20032005/03/28 06:31pm 发表的内容:
高斗魁先生的《四明心法》和《四明医案》以及王清任先生的《医林改错》是很值得一读的名著,立论奇而不诡,希望大家也读一下,收获肯定不少!
奇在哪里?
4
 楼主| 发表于 2005-4-2 18:05:03 | 只看该作者

清代中医二奇人:高斗魁先生和王清任先生

王清任先生和高斗魁先生的著作都是自己数年的临床经验的结晶,二人对其他一般的辩证用药都没有提及,而是将自己的独特经验留诸后世,都是发前人之未发,或前人未阐明之处。王清任先生着重益气化淤,如通窍活血汤、血府逐淤汤、少腹逐淤汤、补阳还五汤等,高斗魁先生着重补肝肾,对六味地黄丸的阐述尤为精到,如滋肾生肝饮、滋肾疏肝饮、滋肾清肝饮等。章次公先生对清代的医家有如下的评价:”清代有二奇人,二贤人,二妄人。奇人者,王清任、高斗魁是也;贤人者,叶桂、徐洄溪是也;妄人者,黄元御、陆九芝是也“
5
匿名  发表于 2005-4-24 16:58:01

清代中医二奇人:高斗魁先生和王清任先生

章次公谓黄元御、陆九芝为二妄人,偏激也甚,陆九芝一代伤寒大家,何为妄人?近代名医张山雷即十分推崇陆氏学说,张山雷号称医林四大家之一,其言应有根柢。
6
发表于 2005-4-24 18:58:26 | 只看该作者

清代中医二奇人:高斗魁先生和王清任先生

黄元御、陆九芝狂人也,非妄人!
7
匿名  发表于 2005-5-8 18:21:22

清代中医二奇人:高斗魁先生和王清任先生

学海无涯说:“黄元御、陆九芝狂人也,非妄人! ”,狂妄也甚。两位先生不过其学说比较偏激一些,何为狂人?
8
匿名  发表于 2005-5-8 18:29:19

清代中医二奇人:高斗魁先生和王清任先生

今借《热病衡正》片段以征陆氏学说之价值,陆氏书,除《世补斋
医书》及《岭上白云集》十二卷外,据其子润庠云:“尚有《驳
评临证指南》一种,为先公未成之书”,惜未问世。《世补斋
医书》共前后两集,前集刊于光绪丁酉岁,为陆氏手定本,名
之日《世补斋医书前集》,盖以刊布者尚有多种故也。陆氏谢世
后“是书风行宇内,群以未得见后集为憾。”门人冯叔莹乃锐
然助其子任校雠之役,将所藏数种整理后于宣统二年付梓,名曰
《世补斋医书后集》,前后两集各分上下册。冯心鉴谓其书开前
贤之奥秘,创后学之津梁,足以流传不朽。又曰:综观其书,率
皆发人所未发,解人所难解,晦者显之,略者详之,凡有妄解妄
注,假名错简之处,不惮繁言辩驳而厘正之,大抵前集各种,
以明理为主,后集各种,以辨误为主,盖欲病者不为医所误,
医者不为书所误也。近人陈梦赉老亦谓其书绳前启后,颇堪矜
式。其中尤以文集十六卷及不谢方一卷,影响最大。
9
匿名  发表于 2005-5-8 18:35:16

清代中医二奇人:高斗魁先生和王清任先生

    陆九芝及其《世补斋医书》
    陆氏名懋修(1815-1887),字九芝,元和人(今江苏吴
县)。为清代著名医家。初业儒,湛深经术,以文学著名。祖
上世代知医。中年后,不乐仕进,承家学之渊源,窥灵素之堂
奥,致力歧黄,博览群书,精内经、伤寒之学。治病主宗仲景
方,常奏良效。所著《世补斋医书》,探幽抉微,刊误订谬,
发挥运气学说,阐释内经奥旨,批评叶吴诸家,推崇仲景伤
寒,说理精深,文笔犀利,对后世影响至巨。在中国医学史
上,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由于他开抨击叶吴学说之风,深为
叶派中人所不满,备受诟议,致被人误认为是一个因循守旧,
影响中医学发展的复古保守派。笔者认为,这种评价,有失公
允,现本着争鸣目的,对其人其著,略作述评如下:
    一、擅治温热,善用经方  这是可证陆氏临床经验十分丰
富的一个方面。对陆氏的活人之术,潘蔚曾十分佩服地说:病
人遇到他,轻病,不知怎么一下就没有了;重病,不知怎么一
下就救活了。当时人评价陆氏之医术如斯。从一些有关医案来
看,陆氏治温热病,经验确实相当丰富。如同治辛未,青浦吴
海霞明经,患温热病,呃逆频危,飞棹延治,至则医已连进丁
香等药,且议投肉桂矣。九芝谓此证必见五臭全,方可活,谓
臭汗、臭痰、臭尿、臭屎及放空亦臭也。乃予以芩连丹栀,少
佐玄明粉,而未及三日,五臭已全,其病若失。从这一治案来
看,陆氏若非历险有得,遏克臻此。如果说,矜已德,夸治
效,为医之通病,陆氏之言,不足深信。那么,我们从别人谈
到的几则治验来看,仍然认为,陆氏治疗温热病,医术相当高
明,这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发掘。现举数案以证之:
    1·咸丰已未,泾阳张文毅公督兵皖江,军事旁午,以湿热
遘疾,群医震惊不能疗,九芝故出公门下,飞骑千里,招致军中,
进数剂,立瘥,文毅德之。准斯以观,即置治效不论,单凭群医震
惊不能疗而飞骑千里邀陆氏这一点,就可想见陆氏当时之声望。
如无丰富的临床经验,要达到这样声望,是难以想象的;
    2·光绪丙戍春,其侄崇保病温,群医束手,陆氏诊之,主
予大承气,众虑保年已七十,栀芩苦寒,朴黄峻下,谓不便
用,陆氏力排众议,毅然下之,一药而霍然。从此论之,陆氏
若无丰富的临床经验,见定不惑,就不可能有这样的胆识。
    3·壬午夏,受业濮贤慈之父病热,喜立日中,且恶凉饮,
脉则皆伏。群医咸谓为三阴证。慈叩问于陆氏。陆氏曰,此温
热之大证,阳极似阴者也,误用辛热必殆。乃迭进芩连膏黄辈
十余剂,而热象大显。石膏用至数斤,病乃渐退。就此案而
论,陆氏经慈一问即知是温热大证,迭进苦寒,石膏用至数
斤,这就是因为陆氏对温热病的治疗,学验二丰,已有定识于
平时,乃克有定力于片刻。
    4,太康刘中丞,于辛酋令上海时,得结胸证,以时方玄参
麦地,频于危,九芝视之,贡以枳朴辈,数服即解。此案亦说
明:陆九芝以经方拯危救急,手段老到,确是活人有术。
    上述类案,说明陆氏擅治温热,善用经方,是无可置疑
的。亦正是为此,我们应克服门户之见,认真继承发掘其学术
思想和温热病的治疗经验,以求古为今用,达到繁荣学术,提
高疗效之目的。
    陆氏之世,时医不重视继承发掘前人治病之经验,动曰
“时有古今之异,古方不治今病,”  “一遇温热病,无不力辟
伤寒方,”然按轻清、滋阴诸法治疗,又常防其东而东,防其
西而西,陆氏深不满于此,故大力宣扬,伤寒论并没有过时,
伤寒方也并不难用,他作《伤寒有五论》、《伤寒方论》等
文,并抨击叶派药法之弊病,就是为此。陆氏尝云:如仲景方
而不可用,则病人岂容我以尝试者,何以用之一人而效,用之
人人而无不效,且何以彼之不用仲景方者,曾不闻一效也,吾
既用之而效矣,用之而屡效矣,则吾岂能舍吾效者不用,而用
彼之不效者耶,夫病者何所求,不过求其效耳,然不用仲景方
而效不至,则人何乐乎不用仲景方哉。可见,陆氏之所以以表
彰仲景学说为己任,除了当时盲目蔑古,轻忽继承的风气,主
要还是因为他用经方治病,不但每用每效,而且屡以经方起温
热大病,活重危险证,陆氏深研经典,用仲景方治病,尝到了
甜头,故于此笃信而不疑。若不顾及此,仅为学术观点之不
同,便鄙薄其治温病之经验,是不够妥当的。
    陆氏还认为,治病不能墨守成规,应当从提高实效出发,
勤加探索。他在自序中说:一病有一病当用之药,即有一病不
当用之药,用不当用之药而无益于病,明明有当用药在,不知更
弦,因循旧习,仍用此药以治他人,一若舍此别无可用之药,
此固何为者耶。这些有慨举世盲从轻淡,墨守成规,不问治效
之医风而发的议论,反映了他治病注重从实效出发,勤加探索
的主张。而尤为可贵的是,陆氏不以能用经方拯危救急治大病
自满,认为“医以能治大病为上医,正以不使病大为能”,
“医之为道,莫要于不使病大”。故他手定文集十六卷之后,
又釆撷诸家经验,著《不谢方》一卷。陆氏知道世人好以焦头
烂额为上客,而曲突徙薪者,必无恩泽,但他“只问其病之愈
不愈,遑计人之知不知”,这种观点及《不谢方》的撰著,不
但说明他遵古不泥,并不象后人说的那样:拘守经方,以后世
方药,皆无足取。而且还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陆氏高尚的医
德。由此可见,陆氏只是反对蔑古,而并不曾食古不化。故近
代名医张山雷对其甚为服膺,谓“陆氏擅长温热,学识与梦隐
相等,而文词倜傥,笔锋锐利,尚非梦隐所能及。其最有功于
病家,而揭破近世陋习者,断以《不谢方》一卷及《世补斋》
十六卷,尤为救时之良药。”这一评价,是较为中肯的。
    二、抨击叶吴,表彰仲景    这是《世补斋医书》中一个
令人瞩目的内容。陆氏治学,学而能思,富有批判精神。文集
卷九至十一,专门评论诸家之得失,对叶吴学派及黄坤载,抨
击尤甚,其批评,有持论恰当的,也有失之偏激的,从总体上
看,是瑕不掩瑜。陆氏著中的驳评文字,说理精深,在学术上
很有参考价值,但后之学者,有时出于门户之见,竟攻其一而
不计其余,抓住他有失偏颇之处,强加以复古派、卫道土等大
帽子,若以此来一笔抹杀他对诸家的中肯批评,实无益于继承
发掘前哲学说之精华,来推动学术之发展。有鉴其对叶派之批
评,影响最大,争论亦多,故拟对此略述己见如次:
    陆氏之世,叶吴之学风行,用药轻淡,肺胃不分,滋阴泛
用,撤热不力之陋习,已无形中蔚为风气,时弊叠出,民受其
害,这种情况,陆氏著中有所记载,如《脉有力无力说》中录
有一案:  “里门某姓一独子,年才冠,新婚,病伤寒中之温
证,表热不追,里热已成,阳明之脉浮大而促,葛根芩连证
也,热再盛则白虎证也,医执病在上焦,不犯中下之见,用卒凉
轻剂,药不及病,越日更医,方且防其劫津,用滋润之玄参麦
地,谓是养阴退阳,或又防其昏厥,用疡科之脑麝珠黄,谓是
清官增液,药不中病,病不待也,未已大医来诊其脉,出语人
曰,迟矣迟矣,脉无力,而重按全无,明日即防脱矣,尚作何
等病观耶,病家习闻夹阴之说,病适留恋增重,适如所言,意
本以虚为疑,乃大叹服。参芪并进,手写熟地炭生地炭,口中
则议投姜附,临行诵盲左之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而明
日果然。”陆氏目击这种时弊,因奋笔著《续苏谈防其说》等
文,对此痛加驳斥。按陆氏经验,伤寒温病,凡其热已潮,而
又大烦大渴,昏沉谵妄,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或循衣摸床,
撮空理线,或扬手掷足,恶闻人声,或口噤(齿介)齿,背反张,卧
不着席,此时如不急用大承气下其燥屎,则阳实劫阴,滓枯液
洇,热极生风,危在旦夕。但由于当时医风,习用轻清,常杜
撰阴虚恋邪之名,泛用清官开窍,养阴退阳之法,  “置承气三
方于不问,始则以豆豉豆卷之不足以发表者,耽搁三日。继以
生地、石斛、麦冬、元参之滋腻留邪者,又三日。而后犀角,
珠黄、至宝、紫雪之类,将未入心包之邪,一举而送入心包,
迨心包洞开,燥屎仍在,阴之将竭,事不可为,终之以一服去
五味之生脉散,或一服去姜桂之复脉汤。”章巨膺说陆氏这样
“描写时医黔驴之技,皆系实录。”因章氏亦亲身经历了此种
时弊,故与陆氏,虽不同时,但具同感,叶派药法末流之弊之
久,于斯已见一斑。陆氏认为:这种时弊出产生,是仲景之学
不明于世所造成,故他一生以表彰仲景学说为己任,认为必须
澄清当时歪曲仲景学说,说仲景偏于辛温,《伤寒论》只论狭
义伤寒,古方不适治今病,学伤寒是学屠龙之技等种种蔑古诬
圣的错误观点,认真发掘仲景治热病之经验,来匡正时弊,古
为今用,以求变革医风,提高疗效,有所发展。陆氏之所以崇
张(仲景)排叶(香岩),正是出于不满当时之现状,如不顾
这一明显的事实,将革新之要求,说成为复古之主张,这是值
得商榷的。推崇仲景,并不等于踏倒后世之一切,如果陆氏真
认为汉以后的治法方药无一可取,他就不会再著《不谢方》
了。我们现在也常说:将“(仲景)尊为医圣是当之无愧的”①,
因为张仲景,李时珍等医家,对中国医学贡献极大,后人出于
崇敬,有时就称他们为医圣,这并不就意味着主张复古蔑今,
若对此抓住不放,加以抨击,这在学术论争中,有挑剔之嫌而
并不具有说服力。潘蔚说;  “治病之法,泥古者非,蔑古者尤
非。”内经伤寒之学,为中医之根本,知人必论世,当时有蔑
古诬圣,忽视继承发扬之风气,又有人对仲景学说阳奉阴违,
所以陆氏尊经崇古,表彰仲景,不违心随俗,敢抨击诸家,即
偶有偏激之言,实亦不足以深责。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看,
陆氏之排击叶吴,对掀起寒温之争,促使百家争鸣,起了很好
的推动作用,在中国医史上,是具有积极意义的。谢诵穆说:
“逊清医坛,为叶香岩所宰据者,垂百年之久,一代英杰,皆
不能自拔,迨元和陆九芝先生出,始起一绝大之变化,先生以
犀利之文词,抒独得之精义,读其书者,无不为之神移色动。”
陆氏学说之影响后人者如此!陆氏对宰据当时医坛统治地位之
叶派学说,敢于进行猛烈的抨击,这种精神,决非附和通论,
弹唱老调,因循守旧,随俗沉浮,违言过失,不求进步者之
比。孔蔼如说陆氏在当时医界中,有鹤立鸡群之气概。张山雷
说陆氏独树一帜,颇能纠近世之恶习。恽铁樵说陆氏抨击叶
吴,其心公而非私。如谓这都是伤寒派的褊袒之见,则近贤陈
梦费老先生,彼专研医史,并不属于寒温之争中的任何一派,
他亦谓九芝之痛诋香岩,盖因目睹叶氏学说轻描淡写,敷衍塞
责之流弊,非仅以私人意气,攻讦先贤者。足见评论持平者,
竟不属少许。又《中医大辞典·医史文献分册》,对医史人
物,  “随其贡献大小,而有杰出医学家,著名医学家,医学家
及医生之分”而天士、九芝,并列为清代之著名医学家,这样
评价,较之叶派中人,常过分的捧高叶氏,过分的贬诋陆氏,
就公允的多了。
    三、发挥运气,阐释内经    这是陆氏之一大贡献,也值
得一提。陆氏认为:  “治病之法,不出内经,内经之治,不外
六气,白天元正纪以下六篇,百病之治皆在其间,岂可因其所
论皆运气,而忘其为治法之所从出者。”他“慨世之医绝不从
事于斯,诡言素问古书,不治今病,而医学遂以大坏。”又有
鉴马元素程德斋之徒,于运气之学,索隐行怪,流入异端,致
六经病之生于气交者,无人能道,故在发挥王朴庄岁运循环
说,作《六元大司天上篇》,《六元大司天下篇》,《大司天
三元甲子考》之后,复著《内经运气病释》九卷,《内经运气
表》一卷,着重阐释七篇大论,以求六经病所由来,六经之何
由病,以及病之何由治,其目的是“既可以内经之言,明仲景
之法,并可以知今人之病,无一不出于内经之言。”  “并非古
人别有古病。”这对纠正当时古方不治今病,古书不适今用的
偏面认识,无疑有一定的作用。
    对运气与疾病的关系,陆氏的见解是:气候六十年一循
环。六十年间的气候变化,对疾病很有影响。他根据大司天三
元甲子考,对历代名医进行细核,发觉寒凉派医家,如河间,
丹溪等,都值火运。而温补派医家,如东垣、景岳等,咸值寒
运。因此认为:凡寒,湿二气主运的中元甲子,病从寒化湿化
居多,治即以温燥补益见长,凡火、风、燥交替主运的上、下
元甲子,病从热化燥化居多,治即以寒泻清滋见长。后人疑前
贤用药,主寒主温,有失偏颇,而不知皆非偏也。陆氏之世,
所值之运为燥火,  “所遇时邪,莫非温热,大都以凉散以寒泻
愈之者多。”正由于理论上的研究与其亲身经历相一致,陆氏
感到“病之各随司天以变者,弥益显然。”故于此深信不疑。
但陆氏对此并不胶柱鼓瑟,他懂得六十年间的气候循环,也有未
至而至,至而不至等种种异常变化,故他又说:  “本不得常法
是拘”,  “况地形之南北有高下,人身之禀赋有强弱,且于抱
恙之久新,尤有分别,凡所以随机应变者,本非一言可竟。”
谜样子来看待运气学说,是十分辨证的。
    以上所述,而且还是陆氏驳斥“仲景详于治寒略于治温”
说的一个重要论据,因为按大司天三元甲子考,  “仲景当建安
中,乃中平甲子垂二十年,时亦属下元厥阴风火用事,当时习
用乌附辛热,正值风火运中,为治多误,故仲景以桂枝麻黄之
温,治中风伤寒之病,即以葛根芩连白虎承气柏皮栀豉之清治
温热湿热之病,凡遇温热即用寒凉,其谓仲景但知秋冬,不识
春夏者,不足与语仲景者也。”陆氏认为:芩连膏黄,皆以治
温,非以治寒,伤寒论中方,只除去起首桂麻二物,大半皆治;
温治热方,后人为论证已说,全不顾此,一若但见论中有桂枝
麻黄,不见论中有膏黄芩连,这是十分不妥的。近人拾喻昌余
唾,仍好为此说,殊不知早已见讥于陆氏。
    陆氏的观点,章巨膺极为推崇,他对岁运循环复加推论,
见“李东垣为张易水高弟,而反其师说,陆九芝为王朴庄外曾
孙,而不同祖道”,  “历代名贤论著,派别歧异,俱合符节。”
故谓“此真可贵之学说,伟大之发明”。章氏认为:  中医学
派,败于清代,流于平淡轻清之支,治术退化,若陆氏之发明
能提早三百年,就不致酿成大败缺。刘廷枚则认为:内经所言
病,莫不可从七篇大论推知之,《内经运气病释》“所释虽止
七篇,直不啻通一部内经而尽释之,厥功伟矣,若以为此七
篇,本言运气,即谓此书专为运气发,是岂君志哉。”后人对
陆氏发挥运气学说之评价,于斯可见一斑。
    《世补斋医书》中阐释内经之作,尚有《内经遗篇病释》
及《内经难宇音义》各一卷,亦俱以抉发奥旨,有裨世用为宗
旨,陆氏在这方面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
    结语:陆氏深研内经伤寒,根底扎实,加之文学基础好,
临证经验富,故其论医,才气纵横,极少作浮泛之谈,议论
多深刻而有见,虽然,对诺家的有些批评及谓人参不补气阳
等某些学术观点,不无可商,但究不同于老生之谈,尤其是文
集十六卷,文笔畅茂,见解独到,叙述每简洁而有条理,在医
学论说文中,允推上乘之作。惜其书现在社会上流传日少,叶
派中人又常肆加贬诋,致后之来者,对其人其著,产生了不应
有的误解,这很不利于发掘前哲学说之精华以推动学术之发
展,故余有此文之撰作。
    参考文献
    ①、郁文骏,坚持中医特色,提高中医水平,成都中医学
院学报,(1):9,1984   
10
发表于 2005-5-8 20:09:13 | 只看该作者

清代中医二奇人:高斗魁先生和王清任先生

下面引用由寒江雪2005/05/08 06:21pm 发表的内容:
学海无涯说:“黄元御、陆九芝狂人也,非妄人! ”,狂妄也甚。两位先生不过其学说比较偏激一些,何为狂人?
狂放不拘小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4 00:32 , Processed in 0.15659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