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中医对系统医学的启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5-30 22:44: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医对系统医学的启示


06年05期
科苑
系统生物学不同于以往的实验生物学——仅关心个别的基因和蛋白质,它更加关注的是基因和基因之间、基因和蛋白质之间以及蛋白质和蛋白质之间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危重病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等多因素致病性疾病的研究中,系统一词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正如Seely[1]所指出的,创伤、休克、感染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病理过程是由同一套相互联系的复杂非线性自主网络系统引发的,涉及免疫、内分泌、代谢、神经和炎症等复杂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在这样的复杂系统中,单单抑制某一个单一组分,结果常常是无法预测的,因此需要把这个非线性防御系统当作一个整体来研究。对于这样复杂的动态系统,系统生物学的研究方法暂时还行不通,而中医却通过另一种方式,从整体的表现出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难题。
  《黄帝内经》中有五分之一强的篇幅论述营卫学说: “气”,“营卫”是中医气学说的核心,“卫”就是防卫系统,“营”就是营养代谢系统,而防卫系统的激活必然伴随着营养代谢的变化,营养代谢的失常反过来又会影响防卫系统的功能,营卫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所以研究防卫系统的时候就不能不连带着研究营养系统,两者既相对独立,又通过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整体。(因为“卫”激活的时候常常有发热的表现,类似于火(阳),而“营”主要功能是滋润营养,类似于水(阴),所以营卫又分别被称作“营阴”和“卫阳”, 故“阴”和“阳”在很多情况下实质上就是指的“营”和“卫”。可以说,营卫系统大致相当于今天非线性防御系统的范畴。
  任何疾病的发生,包括感染、情绪、饮食、气候的变化等等因素,都是通过损伤营卫这个非线性防御系统的和谐而致病的,在营卫的相互比较上,中医更重视“卫”的作用,《内经》上有句话:“卫气为百病母”,认为防卫系统的紊乱是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所以中医就自然而然的把防卫系统的考察和调控作为研究的重中之重,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非常独特的一套理论体系。
  除了细致的观察,中医还采取了主动刺激的方法来获取这个非线性防御系统更多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逐步确立调控的措施,如针、灸都是损伤性刺激,损伤性刺激能引起非线性防御系统的主动反应。
  此外,中医还成功的发展了“黑箱系统辨识”,即从整体的表现中选择合适的参量来刻画营卫这个非线性防御系统的状态,对这些状态中医是用“证”这个概念来表述的,“辩证论治”是中医诊断治疗的核心,中医常用的辩证方式有六经辩证、三焦辩证、卫气营血辩证、脏腑经络辩证、八纲辩证等,八纲辩证是从总体上讲的 ,阴阳是营卫的总纲,寒热是活性,表里言病位,虚实说的是态势,多用于非线性防御系统的静态分析;脏腑经络辩证则是从各个子系统对非线性防御系统整体影响的角度来谈的,多用于内伤杂病;六经辩证、三焦辩证和卫气营血辩证通常用于外感病,三者有相互重合的地方,但又各具特色,六经、卫气营血从外到内,三焦由上而下,分别从纵横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外感病中营卫状态的演变过程。中医对药物的研究也不是描述其中的具体成分,而是把它们的作用归结到对营卫系统的影响上。这样,通过长期的实践,终于摸索出了与营卫状态的调整一一对应的治疗方剂,在中医理论中,这叫做“方证相应”。
  但是,中医对这个非线性防御系统的研究是不完全的,营卫从几千年前就当作黑箱还处理,现在也还是黑箱,中医并没有再进一步打开它。
  目前,系统科学经过圣塔菲学派等的努力,已渐成熟,并能有效处理复杂系统的各种关系。利用系统方法整合西医数据来发展中医理论,就可以把营卫学说提升到现代水平,从而为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临床疑难杂症提供医疗方案。
  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对感染、创伤、休克以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到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一系列病理过程是由同一套的自主反应系统导致的,这套系统涉及神经、内分泌、代谢以及免疫炎症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只有把这套非线性防御系统作为 一个整体来研究,刻画它状态的变化,才能有效的调控它。
  [1]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Exploring the paradigm of complex nonlinear systems, Andrew J.E. seely,Crit Care Med 2000;28:2193~220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6 14:36 , Processed in 0.04884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