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0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要以系统论指导中医的继承与发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6-29 20:00: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要以系统论指导中医的继承与发展
周东浩
  历史进入了新的世纪,然而对于星光璀璨了几千年的中医学来说,形势却不容乐观。西医飞速发展的严峻挑战、中医临床阵地的萎缩、基础理论研究的滞后,种种问题令每一个真正关心中医发展的人心急如焚。各种思想的交锋在各类媒体上展开,中医到底该怎么走?这已经成为众所瞩目的焦点。
  于是许多人强调中医研究要重视继承,学就要学四大经典,教就要教原汁原味,中医要纯之又纯,最近有人说中西医处方权也要“两权分离”,甚至有人主张中医要重视童子功,从小抓起。所有这些使得纯化中医的倾向越演越烈!
  但是这也带来一个问题:对于目前的中医来说,到底是继承重要还是发展重要呢?
  从现实来看,目前中医基础理论的继承确实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继承尚且不足,发展又从何谈起呢?
  可是这是不是就意味着只有在我们“充分继承”以后才能谈中医的发展呢?!是不是意味着强调继承就必须把研究划定在中医的圈子里而不能吸收现代医学的知识呢?!甚至古代通俗现代难懂的语言是否也要继承下来让现代人去通古人的“俗”呢?!
  有人说:“如果我们充分掌握了古人的学问,就不可能是停滞不前的,事物都在不断地变化,中医学也是同样的。”似乎中医只要继承好了,中医体系自身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发展了,而无须“跟在西方人(具有侵略性)后面”跑,去求助于西医学的知识。
  这样的说法确实能满足一部分人的民族自尊心,好则好矣,却并不实用。中医几千年的学术发展史,无数先贤大家著书立说,已经基本上穷尽了在中医体系内部发展的各种可能,不引入新的方法,在中医理论体系内部再求突破的可能性极小。现在的许多似是而非的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已经说明了这个问题。
  实际上,中医已经吃了不少这样的亏了。中医有一些理论大家都继承得很好,如“六腑以通为顺”、“胃宜降则和”等,对于调理胃肠气滞、气逆中医也很有一套,可是却一直在中医理论中打圈子,没有什么突破。等到西医研究出个胃肠动力学,才恍然大悟(也许现在有些人还没有醒悟吧),什么“胃实而肠虚”、“肠实而胃虚”、“泻而不藏”、“实而不满”,似乎很玄奥,其实说白了不就是强调了生命过程中保持正常胃肠动力的重要性么?!你看看现在消化系统的疾病,包括反流性食管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肠麻痹、便秘等等,哪一个不和胃肠动力紊乱有关,胃肠动力学的成绩应该由中医做出才对啊,中医不是就擅长从功能角度研究的么?况且上有先哲的垂训,下有诸贤的经验,中医在这方面的积累比西医要多得多,只要稍稍转变转变想法,这个成果就应该归中医所有了。胃肠动力学相对于“胃以降为和”的古朴陈述来说,无疑具有更加确定和明白的内容,可是这个发展却是西医做出的。再看看当前西医胃肠动力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相形之下,中药的胃肠动力研究似乎还处在蒙昧状态,这就是总在中医理论的小圈圈子里打转转而不求现代发展的恶果了。现在西医的尿动力学专著也出来了,还钻在古人的故纸堆里寻求中医“发展”、中医要“纯之又纯”的先生们,你们醒醒啊,难道你们要一直高唱着中医的赞歌把中医送进坟墓,你们才清醒么?!
  实践证明:如果只重视继承而不注意发展,那只能是低水平的重复,当然只重视发展而不注意必要的继承也会使发展走弯路、走错路,在实践中碰壁 。
  经络的研究就是忽视了必要的继承才陷入了困境。《内经》中从不同侧面对经络进行了非常明确的描述,如果有效地继承了这些理论,怎么也不会把经络和神经等同起来。当然他们也是继承了的,继承了几条线,几百个穴位,然后动用了一切可以动用的最先进的仪器和手段,反复地解剖、寻找,却不得其道,这是继承不得法的极好的例子。
  其实继承和发展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继承是发展的基础,发展是继承的提高,两者应该是相互促进的统一过程,不能割裂。
  中医目前既有继承不足的问题,也有发展乏力的危机,中医处在这两难的困境,问题的解决并不在于争论是继承重要还是发展重要,而是应该深入探讨怎么继承、怎样发展的问题,深刻反思过去中医研究的历史教训、适时调整中医今后的研究思路对于目前的中医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只强调继承而忽视发展,仍然陶醉在中医“博大精深”的梦幻中而不清醒,虽然爱中医之心可嘉,实际上却是一剂舒舒坦坦的慢性毒药。这种杀法我叫做“捧杀”,这些手持温柔小刀的人美其名曰“捧杀派”。
  可是也不能不理解这些捧杀派,谁也不会不希望中医发展,确实是现在的中医“现代化”研究寒了人的心。搞了这么多年,到头来弄得中不中,西不西,倒是为他人作嫁衣裳了,中医到底又得了什么好处呢?!无论是“冷思考”还是“三大背离”,都在反思这个问题。
  有人愤怒地指出:这不是中医现代化,这是中医西化,是要了中医命的中医西化。
  确实,大家都让中医西化给弄怕了,大有谈西色变之势。宁愿固守中医的一方净土,即使这已经是一叶岌岌可危的小舟,也不愿意任何西医学知识的渗透。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中西医学不可通约”、“中医要走自己的路”、“要按自身规律发展”,但这“自身规律”是什么,“自己的路”怎么走,却是不明朗的。
  也有些明智的人指出:中医要现代化,绕开现代医学,希望到高精尖的现代科学中去寻找完全不同于西医发展道路的想法是明显不切实际的。难道这种新的医学就能否认生命是由细胞构成的么?!这个说法显然也很有道理。
  一方面不能吸收西医学的知识,一方面又不能不吸收西医学的知识,中医就在这世纪之初,陷入到中医历史上最深刻的困惑中去了。
  然而我们已经不能再拖延了,已经没有多少时间留给我们困惑了。
  难道我们就这样在困惑中静静的看着中医消亡么?!
  这中间的矛盾到底是怎么产生的?这个结到底应该怎么解?笔者个人认为,中医的继承和发展必须以系统论为指导。
  以系统论的原则方法为指导,继承和借鉴中医已有的理论框架和成功经验,重新改造和整合现代医学的内容,从而最终建构中医学的理论框架,这实际上是继承和发展的辩证统一,并不是忽视继承只求发展,更不是单纯分析、还原的中医西化。
  简单地说,所谓“以系统论的原则方法为指导”,就是在研究中自觉地运用系统论的整体观、动态观、联系观等基本原则方法看问题,要时刻注意克服西医学过分重“分析”、“实验”、“实证”的割裂整体的还原论倾向,不只重视局部,更要重视整体;不只重实验,更要重视临床表现的细致观察;不只重实证,更要重视逻辑思维的理性演绎;不只重分析,更要重视分析的另一极——整合,就是说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是如何相互作用统一到一起的;不只重要素,更要重视研究要素和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联系,因为系统论的联系性原理告诉我们,要素和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才是系统呈现整体性的根源,要理解古人所发现的人和疾病这种系统的整体规律的实质,就必须从要素和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中去说明。在现代医学发展的过程中已经证明,细胞和细胞之间、器官和器官之间等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是由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承担的,所以要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着手研究和发展中医理论。同时,由于中医营、卫与内分泌、免疫的近似相关性,使得中西医学的对话有了桥梁,营卫学说也成为我们寻求已久的从现代意义上全面“破译”古老中医理论奥妙的突破口。系统论还要求我们要注意研究事物的动态的发展,不但要重视切面,更要重视整个过程;不但要重视生物性致病因素,更要从影响人体系统的一切层面去考虑问题等。
  总之,系统论给我们带来了新的视角,新的视角会带来新的发现,系统论与医学的结合,将大大改变人们对疾病和人体的认识,将引起医学的革命。B14
2
匿名  发表于 2004-6-29 23:32:22

[转帖]要以系统论指导中医的继承与发展

   五行学说本身就是中国特色的系统论,20世纪80~90年代初很多有识之士纷纷要求用系统论发展中医。本人觉得可以用系统论观点理解中医,单绝不应该用系统论取代中医理论。中西医研究方法不同就体现在一个是系统论方法,一个是还原论方法。当然最根本的还是两者的研究对象不同,因为研究对象决定了采用何种研究方法。
3
发表于 2004-7-1 12:14:29 | 只看该作者

[转帖]要以系统论指导中医的继承与发展

系统循环运动控制论才是中医的发展方向。一切都可看作是系统,一切系统都在作受其他系统制约和影响的循环运动。自然数从0到1,1-2,2-3,3-4,......9-10;10-20,20-30,30-40,....90-100........无穷。可见自然数的发展变化也遵循系统循环运动控制论。化学元素的排列也遵循系统的循环运动规律。甲乙丙丁戍己庚辛壬癸,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酋戌亥也在循环运动,阴阳五行,天地日月,万事万物都在循环运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6 10:04 , Processed in 0.06099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