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677|回复: 2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黄帝内经从头阅之二(四气调神大论篇之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9-1 12:17: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color=#0000FF]杏林观秋注:发陈……生而勿杀……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发陈:发者,散也、升也、长也。陈者,陈也、旧也、腐也,在人之生理或可另引申为郁滞。发陈即推陈出新、条达郁滞。
人之精气经前一个四时寒暑,历春生夏长秋收,以及冬三月之闭藏。其产生如下四个方面的影响:1)其藏则四时之气、五谷之精华蕴化而成人身之精气,与人本身之精气相合而藏也。精气以从顺为性,所以其欲疏、舒也;2)随新生之出而伴旧陈之生也,新生之物需萌而渐长,陈腐须伐而推逐也;3)因寒闭则精气蜷而不舒、郁而不畅;4)精气经冬三月而禀冬寒之性。
人之形体经冬三月而“水冰地坼”,所以然者形体因寒凝而百节不利,经络之气因寒凝而迟滞不畅,肌肤腠理因寒凝而闭郁不张,气血津液因寒凝而泣滞不行……
天地之阴阳自冬至而始,则阳气伊生而阴气渐消,于立春之时,经九候之变,历三气之化,阳气渐盛而阴气渐衰,天地之冰坼渐解而万物渐次萌生,故春气立也。所以春三月天地万物伐陈出新也。
人身中相合而藏之精气,与天地之阴阳相应,随冬至而一阳生,至立春而春应之气、肝木之气始立也。所以然者随节气之变化而人身之阳气渐长,阴气渐消故。人形体之冰坼亦随阳气之渐盛而渐解。人身之精气自冬至而萌动于下内,随节气之变、阳气之升发、冰坼之渐解而渐疏、渐畅、渐长、渐从顺其性也。精气亦渐次而移,从而肝木之性渐次而彰。与之相随,人体之“陈”亦渐伐、渐推、渐逐,冬寒之性亦渐散、渐祛也。至立春人身之冰坼化极而冬三月之寒当急散也,人身真气其从顺、畅达之性极也,推陈出新之势盛也。

所以春三月,人之身、人之精,其需、其性、其势,当疏、舒、俞也,从而四时、五谷所蕴化之精气得以畅达,伴新而生之旧陈得以推逐,冬三月之陈寒得以散疏。
2
 楼主| 发表于 2006-9-1 12:20:13 | 只看该作者

黄帝内经从头阅之二(四气调神大论篇之一)


[color=#0000FF]生而勿杀……夏为寒变:所以让其“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者,使精气得舒也,旧陈得推也,陈寒得散也,冰坼得解也。反之则少阳之气受损而肝木之疏不畅也,所以肝伤。如是则精气不舒也,旧陈不推也,陈寒不散也,冰坼痼厩也。所以夏三月因此郁、此寒而病生焉。此寒、此郁不得舒散而在内,故《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云:春伤于风,夏生飧泄。
奉长者少:夏三月,天阳至盛,其阳德施化也,人之精气起而承也,阴阳相交而合使华英成秀。如是则阳因之而长,阴因之而化。所以夏三月精气当化而蕃秀于外也,然因其逆于春三月养生之道而精气不舒,陈寒在里,冰坼之痼在中,故其升散透达而不畅,泄而不继,当在外而郁在内,当化而华英成秀却不得也,所以阴气不化而泄,阳气无承而不长也——故“奉长者少”。
3
 楼主| 发表于 2006-9-1 12:24:04 | 只看该作者

黄帝内经从头阅之二(四气调神大论篇之一)

[color=#0000FF]杏林观秋注:春三月是“生长化收藏”一个新轮回的开始。在前一个轮回向新的轮回的转化中,人体之陈旧逐渐得以推逐,人体之新生得以化成而萌长——从四季的更替来看,似乎一切仅仅是简单地重复。
——但是从生命的发展来看,这却是人体生命运动中的一个明显的“肯定和否定”的环节。这个“否定”是包含了对新生事物之肯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与时间的结合构成了生命的螺旋式发展。这是生命运动的“否定之否定规律”。
也许这是一种臆断,也许这是生命科学跟哲学共同灿放的一种美丽。
从生命在生长化收藏,这个周期(轮回)中的现象来看,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推陈出新(肯定和否定)存在于生命的每个时刻,只不过在冬春交替这个环节中更明显地反映了“推陈出新”这一生命现象。
4
发表于 2006-9-1 16:18:40 | 只看该作者

黄帝内经从头阅之二(四气调神大论篇之一)

对<<伤寒论>>注解者多,而对<<内经>>注解者少之又少.
楼主此举很有益于初学者对<<内经>>的理解.期待继续
5
发表于 2006-9-1 17:00:23 | 只看该作者

黄帝内经从头阅之二(四气调神大论篇之一)

浑人又问,
既然是《四气调神大论篇》,那么就应当先做题解,为何作四气调神而不是神调四气?
6
 楼主| 发表于 2006-9-1 22:48:50 | 只看该作者

黄帝内经从头阅之二(四气调神大论篇之一)

下面引用由浑人读经2006/09/01 05:00pm 发表的内容:
浑人又问,
既然是《四气调神大论篇》,那么就应当先做题解,为何作四气调神而不是神调四气?
哈哈,浑人不浑!我真的还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不过这个问题非常好!
[color=&#35;0000FF]我的想法不是很成熟——所谓四气,从文章的内容来看,应该指的是四季,也可以说是“春夏秋冬”这四季的气候。所谓四气调神,就是讲四季的气候中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神——我的理解是“物质的运动规律”,在这里是指“生命的运动规律”。
由于我们“生于地,悬命于天”“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所以我们生命的运动规律是从属于天地之运动规律的。既然是从属,那么就应该是天地动之于前,而人随之于后。
我们通过我们的“调神”可以使我们生命的运动规律更好地从顺于天地之运动规律,从而以免“逆之则乱”“逆之则灾害生”,而达到从之以“苛疾不起”。此“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不治己乱、治未乱”之谓也。
7
发表于 2006-9-3 07:31:39 | 只看该作者

黄帝内经从头阅之二(四气调神大论篇之一)

下面引用由浑人读经2006/09/01 05:00pm 发表的内容:
浑人又问,
既然是《四气调神大论篇》,那么就应当先做题解,为何作四气调神而不是神调四气?



想知道-------为何作四气调神而不是神调四气?
那么,首先则最好要研究一下,为什么是------天人合一,
而不是-----人天合一!
8
 楼主| 发表于 2006-9-4 01:11:26 | 只看该作者

黄帝内经从头阅之二(四气调神大论篇之一)

提起来,与后面的合而为一
9
发表于 2006-9-5 00:39:23 | 只看该作者

黄帝内经从头阅之二(四气调神大论篇之一)

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杏林观秋先生费了不少心思对此作出注解,可否举例谈谈如何运用吗?
10
发表于 2006-9-5 09:34:18 | 只看该作者

黄帝内经从头阅之二(四气调神大论篇之一)

道家講"順天應人"
道家的前人觀察到自然的現象
應用到個人養生"順天"基本上就沒錯
"逆之"則與整個大環境作對
在人類還未演化出高等智慧之前
人類的祖先已經以"順天"的方式在地球上生存千萬年
這些古老的記憶都留在基因裡
人類有歷史不過數千年
內經成書距今不過二千多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8 02:43 , Processed in 0.05202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