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459|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现代针灸学系列之五:针灸针麻之花开英伦(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4-5 06:41: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笔者按:现将本人发表在英国最大的中文报纸--《英中时报》3.16上的本篇大部节选全文登载如下。此文不仅明白地阐释了针灸疗法和针灸针麻的科学机理,而且不谋而合地回答了大家所关心的众多问题。希望大家喜欢和商讨,并关心中医及针灸的国内外发展。
针灸针麻之花开英伦
袁其伦(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
英国伦敦
                  
   新年伊始,英国BBC电视台(二频道)新近连续播出了有关针灸针麻及中医知识的电视节目。作为一位旅居英伦的中国学者,非常感谢BBC电视台这一明智的举措。由此不仅向英国民众介绍了中国国粹的现代意义,而且增进了中国同胞的自豪感和对一举措的敬意!
当人们沉浸在电视中科学对照的画面和讲解员动人的介绍之时,当人们惊讶于小小银针竟然可以在清醒状态下达到开胸动心脏手术的效果之时,当人们感叹中国古老医术具有了现代魅力之时,众多的探求和问题随之产生了。例如:中国人是怎样创造了针灸疗法的?神秘的经络是什么?针灸疗法有什么特点?针灸疗法为什么可以治病?针刺麻醉是怎样起作用的?针灸针麻将怎样贡献于人类健康事业……如此等等,不外乎涉及到针灸针麻的历史性和科学性两大问题。作为长期研究这些问题的中国学者,本人愿借此机会进一步向同胞们和英国民众及学者,从一个独到的角度介绍中国的这一伟大创造,以及有关它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此强化已播出电视节目的主题,深化针灸针麻科学原理的认识,泛化针灸针麻对现代医学的促进,从而催生针灸针麻之花也盛开在英伦大地,并在已经来临的春天里与中国大地交相辉映!
1 针灸疗法的创造史
1-1 针灸术的创造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所创造的针灸疗法有着五千年的悠久的历史。那也是通过古代先民以数万年的长期经验积累所使然。可以想象得到,原始社会时期的先民们在劳作和生活中的偶然碰撞或烧灼到身体某一部分时,致使身体原有病痛被减轻的现象,逐渐被认识和总结。其中道理并不复杂,例如牛、猫等动物都有用舌头舔抵伤口或在石头上摩擦缓解疼痛的习惯(现代生理学已能解释其中原理),何况人类有更高的智能?约在5000年前,已有资料表明当时的人们已经知道磨制尖锋的石器(砭石)、或竹针、骨针(如鸡骨)等做工具,锤叩或剌激某些特定的点、或线、或面(也可理解为大的点),从而治疗疾病。灸法是用燃烧过的小树枝作刺激工具。由此,针灸技术被逐渐创造和总结了出来。
1-2 经络的发现
远在数万年前的原始社会时期,我国勤劳勇敢的先民们在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的同时,也逐渐加深了对自身身体的认识。例如可以观察到某些部位的伤痛,皮肤表浅血管的位置等等。当然,这种观察是长期的,逐渐积累的。正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里表明的那样:“在整个古代……生理学只要超出最显而易见的事情(例如,消化与排泄)便是十足的臆测,在血液循环还不知道的时候,也不能不是如此”。
然而,中华文明的特点决定了先民们对“脉”的观察和了解(抑或先民们对“脉”的观察和了解是促成中华文明这一特点的重要因素?)。从远古甲骨文及古篆文中,可以发现我国古代特别重视人体自身血管系统的种种生理病理现象的认识和总结。据《史记》记载,在公元前5世纪我国就有了“阳脉”、“阴脉”、“中经维路”、“绝阳之络”等概念。这些文字表明,在约3000年前的我国古代就对现今称为“脉管”、“血管”、“血液循环”等的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这种情况不仅是恩格斯未能总结到的,就是目前中医学界中的许多人也是未能重视到的。
后来在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0~221)到秦汉时代(公元前221~公元220),中华医学就有了辉煌的发展。例如战国时期的名医秦越人(号翩鹊),就善于应用经络知识进行脉诊、针灸、汤药、按摩等。在马王堆汉墓(公元前168年)出土的《经脉》帛书中已记载了以“脉”为中心的初始经络系统。由此展示了春秋战国前后我国医学文化真实而古朴的面貌。因此可以说,由于针灸技术与人体经络系统的有机结合,促使两者都得到了升华和提高,所以针灸疗法也就被创造出来了。
2 经络物质及意义
2-1对经络认识的误区
如前所说,利用工具刺激身体某些部位以缓解病痛的方法也许是人类的共性。中华民族之所以创造了针刺疗法主要是因为独到地发现了人体存在着的经络系统,并与针灸技术的相因为用。
    那末,在中外都充满神秘感的经络究竟是什么呢?许多中国人没有搞清楚,更不用说外国人啦!外国医生在中国进修归来,也对复杂的经络穴位感到头痛。他们对神经系统比较熟悉,故多以神经学说为指导,居然也有治疗效果!于是他们开始无视甚至否定经络的存在,有的干脆就用神经系统替代经络系统,什么神经针灸学、反射针灸学应运而生。这种风潮近些年越来越劲,所谓的东洋针灸医学和西洋针灸医学也在跃跃欲试。
    其实,外国学者对中医学术及其现代研究的进展并不尽然了解。他们对于经络知识及针灸疗法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认识不够,从而妨碍了他们对中华医学的正确认识以及合理立法。借此机会,本文将深入浅出地介绍这方面的情况,以适应学术界和当代社会的需要,并进而促进中医学和西医学的共同发展。
2-2 对经络物质研究的介绍
从许多古代经典著作里可以理解到,在中国古代医家心目中,经络应该是看得见(如“以竹廷导其脉,知所始终”),摸得着(如“十二经皆有动脉”),有一定分布规律(如“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支节”),还可以用于指导针灸治病(如“凡刺之理,经脉为始,营其所行,知其度量,内刺五脏,外刺六腑。”“刺营者出血,刺卫者出气”)等等。这些在约2000年前典籍中的精辟论述,不仅反映了中华医学的光彩历史,而且也启示了当代学者研究经络物质的探讨方向。  
正因为这样,促使本人循此方向做了长期的潜心钻研。通过沿引大量古、今文献的深入剖解,在1986年于北京召开的“中国针灸学会经络研究会第一届学术讨论会”上,笔者正式宣读了经络本质的“血管及其神经学说”并指明了:经络的外周物质基础主要是血管及其交感性神经复合结构,中枢物质基础主要是也为血管-神经复合结构的下丘脑。实事求是地说,这种复合结构是人体已知结构,它的已知功能和未知功能在当代躯体性神经研究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却完全被忽视了。这正如古代诗词里所表现的那样:“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当代研究者都喜欢从单一结构来研究经络,殊不知中华医学的古代精髓早就展示了对这种复合结构的深刻认识。因此,上述揭示非常有利于经络物质及其属性的全面认识,也非常有利于针灸疗法及其特点的科学阐释。这在下几个问题的介绍中可以证明其意义。
2-3 中国医学特色与西方医学特色
在世界的东方,因中国文化的许多特点,致使在公元前的帛书之后从“脉”发展成“经脉”的概念时,就明显体现了中华医学的进步和深化。这种观点有如下两点史实为证:一是成书于秦汉时代帛书后的典籍《黄帝内经》全面地归纳和发展了经络学说,注重了脉、经络及与气血、脏腑等的相互联系。二是在随后的汉晋时代的几百年间,以经络学说为主要理论基础的中医学、脉学、针灸学和气功学也都受到了系统的总结和定型至今,从而形成了中华医学的完整体系。
对于以上我国传统医学的诸多显赫成就,可见经络在古代并不是一个谜,而是充分认识了的和广泛应用了的一种人体结构!现代研究已充分揭示了这种人体经络就是以血管及其交感性神经复合结构为主要基础的。在这种意义上用“血管加交感性神经”,或更简单地将“经脉”或“经络”理解为一种复合物质结构,再去解读医学帛书或《黄帝内经》中的概念和道理时,可能许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因此,以血管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为物质基础的经络系统应该是独到地体现了中国医学特色。这种物质基础的整体属性和运动属性,恰好解释了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两大特点。
另一个有意义的事实是: 几乎与中华医学同时发展起来的西方医学,在公元前却由埃及医生发现了支配随意运动的躯体性神经。后经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及英国、俄国等国际性的深入研究,形成了以躯体性神经系统和大脑为重点的整套体系的西方医学特色。由于民族文化和研究思路的不同,再加上西方近代科技的巨大进步,致使西医学在唯物观和微观研究方面有了长足发展。
因此,东西方文化不同方向的发展历史,也导致了医学发展的差异。从根本上来说,西方医学是科学的,中华医学也是科学的!尽管中华医学尘蒙着许多古代文化的虚言之词,但历史的经验、时间的考验、实践的检验,也都证明了其中蕴涵着宝贵的智慧和真理。更何况现代研究的揭示,发现两者可以相互媲美和相辅相承,从而早日达到“世界医学大同”
的崇高境界。
例如,尽管英国学者谢灵顿(Sherrington)和俄国学者贝柯夫等人对交感神经系统有专门的研究著述,但他们未能象中医经络学说这样的深刻总结和广泛应用;另在外环境对人体内部的影响方面(天人合一),在机体接受刺激所引起的内脏变化方面(经穴-脏腑相关),在现代人体平衡理论的研究方面(阴阳平衡),在针对疾病提供多样性诊治手段方面(中医药加针灸技能)等等,西方医学都不可避免地要借助中华医学数千年的宝贵经验和科学精髓。所以,中、西医学要完成现代化的宏大目标,倡导中西医结合是非常重要的。勿庸讳言,中医学早已主动靠拢西医学了,西医学该怎么办?
3 针灸疗法的特点
3-1 以经络穴位为剌激对象
在应用针灸疗法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选择经络穴位作剌激对象。一般来说,经络穴位的性质和位置可以明显影响治疗效果。目前学术界对穴位实质的认识很有分歧,但大多数针灸医生理解为神经末梢起到了作用,这也是客观的。然而,本人还独特地分析到了这些神经末梢中不仅有躯体性神经纤维,而且还有分布于血管壁内外的交感性(内脏性)神经纤维在起着实质性的作用!尽管后者所占比例甚小,以至许多中、外学者都不约而同地忽视了它;但它却在感受针灸剌激方面,在实现循经感传方面,在特异性调节内脏器官方面,在实现躯体性神经的效应作用方面等等,都有着鲜为人知的重要作用。这种分析的关键之处就是强调了作为经络物质的血管及其交感性神经复合结构在穴位中的实际作用。也就是说,穴位结构也是复合的,并在针灸剌激下可以产生复合的反应。这种特点也提示了针灸术中的多种刺激方法都能产生疗效的内在原因。
这种躯肢穴位内的多种组织结构中的两种神经,都在针灸刺激时起了作用的新颖观点,为科学认识穴位实质及其合理分类提供了前提,也为指导针灸疗法提高疗效奠定了基础。例如针灸疗法要求针灸刺激必须是良性的特点,应多半是归于交感性神经末梢对伤害性剌激更敏感的性质;这种神经的广泛适应性又为针灸术多种方法的复合应用提供了生理基础。由此,以电针法治疗痛症为例,就要求选择对压觉敏感的穴位(如合谷、足三里等),以及最佳剌激参数是低频、中等强度,和适当的剌激时间以保证实现良好的效应等等。
2-2 以经络物质为传导和调整基础
形象地说,经络犹如藤,穴位就是藤上的叶;叶的性质是如此,藤也不会例外。在针灸剌激使穴位内的神经末梢兴奋后,躯体性神经可以感受大部分针灸剌激并传向中枢甚至皮层意识,但与此同时它却非特异地通过交感神经(传出)影响脏器的活动,这个过程是大多数学者已认识到了的。另外,穴位内的交感性神经中的传入纤维可以感受那些仅仅适宜于它兴奋的那些针灸参数的刺激,并且还有多沿血管壁向中枢传导的特点。一方面神经冲动可以特异地通过交感神经调节相应脏器的活动,如古代“肚腹三里留”之经验;另一方面神经冲动又可以传向交感神经系统的高级中枢---下丘脑,实现神经-体液的全面调节。            
皮层内脏生理学认为,交感性神经的传入冲动一般情况下不进入皮层意识,是谓“隐性循经感传”;但在这种冲动的强度超过了躯体性神经的传入冲动后,方可进入皮层意识,这样在外周可见“显性循经感传”现象,或在皮层实现痛觉缺失(有的称为“麻醉”)现象。举例说正如许多人已感受过的那样,在静脉推注热的高渗葡萄糖水时,沿血管所产生的热感就可被学术界视为显性循经感传;研究表明如果这种推注达到较多的数量时,那末身体产生痛觉缺乏现象也就可能发生。从中不仅说明了经络物质的独特作用,而且也阐释了经络现象以至针刺麻醉的产生。更深层的原因是缘于皮层在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对交感性(内脏性)神经冲动的抑制能力!
2
发表于 2006-4-13 19:02:54 | 只看该作者

现代针灸学系列之五:针灸针麻之花开英伦(上)

针灸哪能搞了麻醉
胡扯淡
3
发表于 2006-4-13 19:28:23 | 只看该作者

现代针灸学系列之五:针灸针麻之花开英伦(上)

       在国内曾经报导过针灸针麻一事。
4
发表于 2006-4-13 19:49:59 | 只看该作者

现代针灸学系列之五:针灸针麻之花开英伦(上)

说话可能说得过分一点,惟针灸麻醉值得商确,需要进一步研究.
下面引用由薄涛2006/04/13 07:02pm 发表的内容:
针灸哪能搞了麻醉
胡扯淡
5
发表于 2006-4-16 17:59:41 | 只看该作者

现代针灸学系列之五:针灸针麻之花开英伦(上)

下面引用由薄涛2006/04/13 07:02pm 发表的内容:
针灸哪能搞了麻醉
胡扯淡
三年前,我见过使用针灸麻醉的手术!但不是大手术,一些手术使用针灸麻醉,千真万确的确有其事!!
6
发表于 2006-4-16 19:06:53 | 只看该作者

现代针灸学系列之五:针灸针麻之花开英伦(上)

[这个贴子最后由陈鑫剑在 2006/04/16 07:27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yuanqilun2006/04/04 10:41pm 发表的内容:
...2-2 以经络物质为传导和调整基础
形象地说,经络犹如藤,穴位就是藤上的叶;叶的性质是如此,藤也不会例外。...
这有“误导人们思想认识”的作用!
因为人在“休眠”中,可以被外力刺激穴位而苏醒。而《藤》在休眠时期的没有“叶”------无法在外力刺激“叶”中苏醒。
-----------------------------------------------------------------------------
经络与穴位的关系,用“市场与工商管理部门的关系”进行类比还差不多。



7
 楼主| 发表于 2006-4-17 06:49:02 | 只看该作者

现代针灸学系列之五:针灸针麻之花开英伦(上)

回6楼:欢迎商讨。本人的比喻表明:叶和藤的性质是一致的。科研资料早已表明,经络上的若干点不是连贯的,即叶与叶的联系是通过藤相连的。这是其一。其二,杨继洲曾说:宁失其穴,勿失其经。所以,刺激穴或经在本质上应基本一致,不过穴位是经脉上更突出的点罢了。
8
发表于 2006-4-17 14:42:19 | 只看该作者

现代针灸学系列之五:针灸针麻之花开英伦(上)

关于经络与穴位

经络的由来有几个版本:
返观内视说,这需要很高的养生修习,若果能够达到这一步,则经络的线性描述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意的运用,由有意达无意,精-气-神-虚-无为,所以说,真正重养生者是不需要这一线性描述的,否则即为妄为-偏执。
阿是经验累积说,这种说法是穴位的连线,其基本点在于穴位的作用,与线性无关,而穴位的作用是在于穴位是一个低阻抗点,是外界能量(能量场)与体内生物场实现有效沟通与高效整合的捷径通道,所以才有穴道之称,同样,不能理解穴位的低阻抗特性,则研究经络的线性描述无必要或无意义!
http://cntcmorg.w37.leoboard.com/cgi-bin/topic.cgi?forum=2&topic=5715
9
发表于 2006-4-17 15:31:51 | 只看该作者

现代针灸学系列之五:针灸针麻之花开英伦(上)

[这个贴子最后由南京陈斌在 2006/04/17 04:01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yuanqilun2006/04/16 10:49pm 发表的内容:
回6楼:欢迎商讨。本人的比喻表明:叶和藤的性质是一致的。科研资料早已表明,经络上的若干点不是连贯的,即叶与叶的联系是通过藤相连的。这是其一。其二,杨继洲曾说:宁失其穴,勿失其经。所以,刺激穴或经在本质上应基本一致,不过穴位是经脉上更突出的点罢了。
我与先生在《宁失其穴,勿失其经。所以,刺激穴或经在本质上应基本一致,不过穴位是经脉上更突出的点》上的观点是一致的。
[color=#DC143C]不一致的是“如何解释《穴位是经脉上更突出的点》”的问题!
我的观点是《穴位对经络内生理活动,有象“工商管理部门与市场与的关系”那样的管理关系》------这与先生“叶与叶的联系是通过藤相连”的观点相同吗?
再引:
人在“休眠”中,可以被外力刺激穴位而苏醒。而《藤》在休眠时期的没有“叶”------无法在外力刺激“叶”中苏醒。




10
发表于 2006-4-17 22:12:55 | 只看该作者

现代针灸学系列之五:针灸针麻之花开英伦(上)

[这个贴子最后由nightman在 2006/04/17 10:14pm 第 1 次编辑]

针灸麻醉,确有其事,现在也有应用!
我亲眼见过,并且与有关人员进行过“探讨”,
[color=#DC143C]针灸麻醉不是瞎扯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9-29 08:46 , Processed in 0.06504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