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259|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现代针灸学系列之三:纵横谈经络科学本质在中国医学特色中的作用及意义(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2-6 07:53: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watermark]3  经络科学本质是运动观中的主要物质基础
万事万物在不断变化、消长,这是大自然的客观规律。我国古代医家还认识到了人体内的许多变化规律,这种运动观不仅体现在经络系统可以运行全身气血及传导感应方面,而且在病理情况下对病邪的感受、传递,以及疾病的转归等方面都有深刻的认识。后者正是中医辨证施治特长的基本原因,现分述如下。
3.1  经络可以运行气血
前面已说经脉是气血运行的物质基础,经脉以此运行和调控气血,也是古人多有论述的。例如《灵枢》中说:“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劲强,关节冲利矣。”“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这些经文说明了经脉在生理病理情况下的重要调节作用。
经络的这些作用和功能,即使按照现代理解的血管及其交感性神经复合结构的作用,也是完全符合的。血管系统输送了身体内外必需的氧气、各种营养物质、激素,以及新陈代谢产物等,真是无时无刻不可不通。交感性神经及其脑中枢(下丘脑)在反射性调节机体状态和对付疾病等方面都是首当其冲的;特别是在应急状态下,交感神经系统在提高机体防御机能方面,研究证明都有重要的和必不可少的作用。现代神经-体液理论的研究,恰好反映了经络在我国古代医学已说、但尚未说清楚的方方面面。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中医学现代化也是有许多有利条件的,关键是研究者们的思路转变到正确的方向来了没有?
3.2  经络可以传导多种感应
由于经络是人体内的一种正常生理结构,因此具有正常的生理功能。按照古代记述,经络对于来自于机体内外的多种变化和刺激,还有感应功能和传导功能,这也体现了一种运动观。例如《灵枢》说:“五脏之有疾也,应出十二原……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这种通过经络由内向外传导的感应常用于诊断方面。又如《素问》说:“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这种由外向内的传导可能不被人的意识所感知,但仍被古代医家总结出来了,并可归入现代所称的“隐性循经感传现象”。在《灵枢》中也有“显性循经感传现象”的生动描述:“百姓之气血各不同形,或神动而气先针行,或气与针相逢,或针已出气独行,或数刺乃知,或发针而气逆……”在《三国志》中还记述了名医华佗对针感传导现象的应用:“当引某许”,“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应该说这些记载对后人研究经络本质是很有启发的。
笔者提出的“血管及其神经”学说认为,血管系统是有感觉现象的,这在人们静脉推注热生理盐水时,会沿脉管产生一股热感时体会得到的。这种感知的物质基础,就是沿血管壁分布的与交感神经相对应的交感性传入神经。进一步的资料说明,后者作为内脏性传入神经,其特点就是在一般情况下它的传入冲动不被意识所感知,即所谓感觉的“阈下冲动”;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使冲动达到感觉阈值之上时,人们的意识才能感知。其中原因是大脑皮层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这种排挤内感受性冲动,以保证外感受性冲动能及时在皮层信号化的作用[6]。因此,当风雨伤人等外邪客于络脉再注于经脉时,这种传导可能不会被感知。但在针刺穴位的强烈刺激下,穴位内的躯体性神经和交感性神经都能被激活而产生兴奋,所以针感可以被认为是两者的复合感觉。但在“某些特殊的针感,即当交感性传入神经冲动起主导作用时的那些针感才可能出现循经感传”[2]。前述静推所产生沿该静脉径路所产生的热感也被学术界认为是一种循经感传现象。由此不仅合理地区分了一般针感与循经感传,而且也阐述了经络科学本质在诊治疾病中的基础作用。
在此顺便提及感传的速度问题。循经感传的速度经测查一般较慢,约10-20厘米/秒,甚至更慢达0.1厘米/秒左右。学术界为此的解释大伤脑筋。然而许多人对感传的认识都犯了一个概念的错误:即感传是对感觉现象的传导,而不是神经纤维本身的传导!循经感传时是血管壁内外的交感性传入神经对动(静)脉血流速度以及组织液流动速度的感知!后者的生理学速度就约在0.1-20厘米/秒。这也就进一步说明了交感性神经在经络中的实质作用。
4  经络科学本质是整体观的主要物质基础
把一个人作为一个整体,让某一局部与整个机体联系起来,这是符合唯物辩证法的。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医家就有了这种正确的认识,并且以经络为主要物质基础,还对生理功能的协调、疾病的发生及转归变化等有了系统的认识,从而使传统医学繁荣发展至今。随着经络物质基础的论证和明了,其中原因也就昭然若揭了。
4.1  经络在人体平衡调节中的作用
从一个完整的机体来说,人体平衡是头等重要之事。中医学不仅早就有这方面的论述,而且认定调节人体平衡的重要物质基础就是经络系统。例如“阴平阳秘”可以反映人体的正常状态;“阳胜则热,阴胜则寒”可以反映人体的病理状态;“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可以反映体内平衡的崩溃,生命现象不能维持等等。又例如“经脉者,行血气,通阴阳,以荣于身者也”(《难经》),针灸激发经络就能“泻其有余,补其不足,阴阳平复”(《灵枢》)等等。
根据经络本质的“血管及其神经”学说,古代的经络系统包括了现代的脉管系统、交感神经系统及其中枢结构——下丘脑。脉管通过导行和舒缩功能来调节体温,是调节人体平衡中最为常见的功能活动,但是这种调节是被动的,即要在交感神经的支配下进行。神经生理学认为,交感神经系统不仅具有对外环境变化的适应性,适应过程的选择性,动员机体各种功能的广泛性等生理属性,而且它在与中枢的密切联系、与内分泌系统的同步变化、与血管系统和内脏器官的互动关系、与副交感神经系统相辅相成等联系功能方面,对机体在生理或病理状态下维持机体平衡方面有着最为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作为也具有血管-神经结构的下丘脑,通过它的整合作用可以调节内脏功能和激素分泌,参与痛反应和痛觉的控制,从而在体温、心血管功能、胃酸分泌、垂体分泌以及情绪活动等方面,成为了机体内环境稳定机制的实际控制者[6]。
4.2  经络在诊治疾病方面的整体作用
正因为经络系统的整体性联系,所以使中医学在诊治过程中就有了整体性的特点,也给辨证施治提供了整体基础,这在古籍记载中多有论述。例如:“终始者,经脉为纪,持其脉口人迎,以知阴阳有余不足,平与不平,天道毕矣”(《灵枢》) 。“凡刺之理,经脉为始,营其所行,知其度量,内刺五脏,外刺六腑”(《灵枢》) 。“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灵枢》)等等。
在诊断方面,就传统中医学来说强调了望、闻、问、切的四诊法,现代针灸学已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了五诊法,即望、问、切、按、检[7],后者就是以经络的科学而实现的结构加以认识和总结的。例如望诊中的精神和形色等方面,无不与交感神经系统和血管系统的整体机能相关。问诊中的冷热、出汗和疼痛方面,尽管可能有局部病症,但还是交感神经系统和血管系统的整体机能的一部分。切诊中目前常取桡动脉处的寸口脉法,但实际上也反映了整个机体心血管和血流动力学的机能状态,以及处于支配地位的交感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按诊中局部形态和感觉变化可以说大都与局部血管的充血与缺血、炎症,以及交感神经的敏钝和营养性改变等密切相关。在吸收先进科技的检诊中,如皮肤或穴位的温度和电阻的变化,实际上也是检测血管及其交感神经的机能状态。常言道:“管中窥豹,见一点而知其全貌。”中医学的诊断方法就充分的体现了这一哲理。其科学含义也如上分析所述。
在治疗方面,中医学也讲究整体论治,绝非西医学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目前的研究已经揭示了阴阳、表里、虚实、寒热都与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亢进与低下有关,并且可用针灸或药物作相应的调节或治疗疾病。例如现代针灸学指出:尽管孔最穴与命门穴与肺和气管在交感性神经节段方面分别是相关和不相关的,在调节机理方面分别是特异和非特异调节机理,但同时取孔最和命门以治疗哮喘和气管炎却很有效验。由此也体现了整体性治疗这一中国医学的一大特点。
进一步说,现代针灸学更是根据作为经络科学本质的血管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的枢纽作用,总结出了与它们密切相关的血液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递质系统、中枢痛觉调制系统(包括下丘脑等)、内脏系统等七个部分共同组成了生理应激系统[2]。这个系统从整体上保证了机体在生理病理状态下,以及诊治疾病过程中的整体性或系统性调节作用。例如针灸针麻原理也就可以归结为生理应激原理[6]。这些全新的认识,也是研究经络科学本质的又一重大意义之所在。
5  小结
通过经络本质的研究及科学揭示,升华了针灸学及中医学的科学内涵,从而真正认识到了中国医学特色和中医学的所长。这就是在两千年前就成熟了的经络系统,实际上就是脉管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为重点的整套体系以及以此为物质基础的整体观和运动观。本文以古今资料对照的方式,再一次阐明了经络的主要物质基础就是血管及其交感性神经复合结构。这种观点不仅能够纵向地认识中医学全面发展的深刻原因,而且也能够横向地解释经络系统的属性及作用。此举为现代针灸学的创立及中医学现代化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西医学一向自恃科学并代表时代医学潮流,然而它在外环境对人体内部的影响方面,在机体接受刺激所引起的变化方面,在现代人体平衡理论的研究方面,在针对疾病提供多样性诊治手段方面等等,都不可避免地要借助中国医学数千年的宝贵经验和科学精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西医结合也是非常必要的,现代医学体系也才能早日建成。
6  参考文献
1  袁其伦.经络概念剖析和与血管及其神经的关系.中国针灸(网络版),2003;第3期
2  袁其伦.现代针灸学概论.重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90
3  袁其化.穴位实质及与脏腑相关的新认识和新应用.中国针灸(网络版),2004;第1期
4  袁其伦.血管及其神经在循经感传中的实质作用和机理认识.中国针灸(网络版),2004;第2期
5  袁其伦.经络科学本质与针灸诊疗规律及原理.中国针灸(网络版),2003;第2期
6  袁其伦.现代针灸学的理论与临床.香港:华杰国际出版有限公司,1997
7  袁其伦.现代针灸学临床实用手册.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watermark]
2
发表于 2006-2-6 08:42:5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现代针灸学系列之三:纵横谈经络科学本质在中国医学特色中的作用及意义(下)

      谢谢!
3
发表于 2006-3-3 20:42:4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现代针灸学系列之三:纵横谈经络科学本质在中国医学特色中的作用及意义(下)

下面引用由yuanqilun2006/02/05 11:53pm 发表的内容:
在此顺便提及感传的速度问题。循经感传的速度经测查一般较慢,约10-20厘米/秒,甚至更慢达0.1厘米/秒左右。学术界为此的解释大伤脑筋。然而许多人对感传的认识都犯了一个概念的错误:[color=#FF0000]即感传是对感觉现象的传导,而不是神经纤维本身的传导!循经感传时是血管壁内外的交感性传入神经对动(静)脉血流速度以及组织液流动速度的感知!后者的生理学速度就约在0.1-20厘米/秒。这也就进一步说明了交感性神经在经络中的实质作用。
精彩!
4
发表于 2006-3-4 21:05:5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现代针灸学系列之三:纵横谈经络科学本质在中国医学特色中的作用及意义(下)

有關血管與經絡的關係可參看王唯工博士"氣的樂章"一書
王博士是美國約翰霍浦金斯大學神經科學博士
對此有深入的研究
5
发表于 2006-3-4 21:59:5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现代针灸学系列之三:纵横谈经络科学本质在中国医学特色中的作用及意义(下)

下面引用由逸湘2006/03/04 09:05pm 发表的内容:
有關血管與經絡的關係可參看王唯工博士"氣的樂章"一書
王博士是美國約翰霍浦金斯大學神經科學博士
對此有深入的研究
逸湘先生和王博士是什么关系?王博士的学术观点是怎样的,能不能传点资料上来让大家看一看?
6
发表于 2006-3-6 14:00:1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现代针灸学系列之三:纵横谈经络科学本质在中国医学特色中的作用及意义(下)

下面引用由逸湘2006/03/04 09:05pm 发表的内容:
有關血管與經絡的關係可參看王唯工博士"氣的樂章"一書
王博士是美國約翰霍浦金斯大學神經科學博士
對此有深入的研究
王氏确实可令中医们的眼界豁然开朗,可惜对传统理论的理解还有所欠缺,否则必成一代宗师。不过,即便如此,他现有的东西也还属难能可贵。
7
发表于 2006-3-6 15:17:4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现代针灸学系列之三:纵横谈经络科学本质在中国医学特色中的作用及意义(下)

刘力紅博士說研究中醫要兩種人
王博士就是那種不懂中醫的人
他的目的也不在成為中醫的一代宗師
一代宗師還是要真懂中醫的人來成就
王博士的研究成果只能是研究中醫的幫助
畢竟他沒創造出新理論
也沒創造新療法
只是在幫助現代人了解中醫
8
发表于 2006-3-6 15:20:5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现代针灸学系列之三:纵横谈经络科学本质在中国医学特色中的作用及意义(下)

下面引用由荒城之月2006/03/04 09:59pm 发表的内容:
逸湘先生和王博士是什么关系?王博士的学术观点是怎样的,能不能传点资料上来让大家看一看?
我和王博士毫無關係
有關王博士的學術觀點一年前就討論過
我被一些人罵得很慘
你若有興趣先翻翻舊帖吧
如找不到
我再重傳一些資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23:00 , Processed in 0.09717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