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798|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匿名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
发表于 2005-9-29 20:51:2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经络真的存在吗?

是的,祝总骧先生是用现代科技手段证明了“经络的客观存在”。但祝总骧先生并没有证明了“经络的实质性组织是什么”!既然人体经络是客观存在的,经络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它是如何“决生死、处百病”和“行气血、营阴阳”的呢?
以解剖学方法研究的
《经络实质组织生理学》
概述:2500年前的《灵枢、经水》说“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2000版教材《针灸学》第6页)中,就已有“解剖”这个概念。这说明:用解剖学方法研究人体医学,并不是现代医学的首创。
《黄帝内经》载:“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健康报》(2004.08.04 )经络是什么,存在于人体何处?经络有哪些作用,是通过什么途径实现的?这些问题既是中外科学家研究的重大课题,也是老百姓非常想了解的奥秘。
自1999年以来,笔者以《针灸学讲义》、《针灸学》、《中医学概论》及近年间由吴以岭主编的《络病学说》等现代中医书籍里,提供的《内经》、《难经》和《经气流注》对经络形态及其生理活动的描述;与现代医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和《组织学与胚胎学》中对“固有结缔组织、组织液”的形态及其生理活动的描述进行对比研究;结合15年间运用《陈氏点穴功夫解穴疗法》为人祛除病苦的实践印证后,发现:
俩千多年前古中医学里就已有了的“动脉、血、脉、心脏、肺、大肠------”等概念名词,绝大多数都出现在现代医学的《解剖学》中;其余“经络、卫气、经气------”等占绝少数的概念名词,在现代医学的《解剖学》中被“固有结缔组织、组织液”所替代!要想真正推动现代医学与中医学对经络认识上的统一,必须将这个客观事实论证出来。
一、经络《卫气行》描述的是
现代医学中“固有结缔组织内组织液”
众所周知:中医基础理论描述经络,是人体通行气血、沟通内外表里、统一联系的一个系统。它的主要内容有: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
《灵枢、营卫生会篇》说:“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全,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邪客篇也说:“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以应刻数焉。”本藏篇说:“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楱理,司开阖也。”有说:“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楱理致密唉。”
《针灸学讲义》(37页)说:“由于卫气不循行在经脉之内,所以它另有循环的路线。”
《灵枢、卫气行篇》说:“卫气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是故平旦阴尽,阳气出于目,目张则气上行于头,循项下足太阳,循背下至小指之端;其散者,别于目锐眦,下手太阳,下至手小指之间外侧;其散者,别于目锐眦,下足少阳,注小指次指之间;以上循手少阳之分侧,下至小指之间,别者以上至耳前,合于颔脉,注足阳明以下行,至跗上,入五指之间;其散者,从耳下,下手阳明,入大指之间,入掌中。其至于足也,入足心,出内踝,下行阴分,------阳尽于阴,阴受气唉;其始于阴,常从足少阴注于肾,肾注于心,心注于肺,肺注于肝,肝注于脾,脾注于肾,为周。”
上述论点中流露出两个重要概念——营气、卫气,并讲明它二者都生源于饮食(即“谷”)。同时指出:营气经胃肠“注之于脉,化以为血”;卫气在脉外另有循环的路线,起着“温分肉,分肉解利,充皮肤,肥楱理,司开阖,皮肤调柔”的作用。
今人对“营气”转化成了现代医学的血循环内容,不会有异议!但处于脉外的“卫气”是什么实质、及其所处在什么组织里呢?
《生理学》18页“细胞外液又可分组织液和血浆两部分。组织液或称细胞间液,是存在于细胞间隙的液体,包括淋巴液和脑脊液。”“在细胞内液和组织液之间隔有细胞膜,组织液于血浆之间隔有毛细血管壁。细胞膜和毛细血管壁都有一定的通透性,水分和一切能透过细胞膜和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均可在细胞内液、组织液和血浆之间进行交换。因而,这三部分体液虽彼此隔开,却又相互沟通。”
《正常人体解剖学》68页“消化管的一般构造:消化管大部分的管壁由内向外,可分为粘膜、粘膜下组织、肌织膜和外膜。------粘膜下组织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含有血管、淋巴管和神经丛等。肌织膜(肌层)------除口腔、咽、食管上部和肛门等处属于横纹肌(骨骼肌)外,其余各段均为平滑肌。外膜是被复在管壁最外面的一层结缔组织。”
《组织学与胚胎学》204页:“大唾液腺的一般结构,表面包以薄层结缔组织被膜,被膜伸入实质分隔为小叶,实质由腺泡和导管组成”。205页:“肝表面有结缔组织被膜。结缔组织在肝门处増厚,与肝门静脉、肝动脉和肝管一起伸入实质,将肝分隔为许多肝小叶。小叶之间有肝门静脉、肝动脉和肝管分支的结缔组织小区为门管区。”192页:“粘膜由上皮、固有层和粘膜肌组成。(1)上皮:口腔、食管和肛门是复层扁平上皮,胃肠道是单层柱状上皮。(2)固有层:主要由细密结缔组织构成;含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淋巴组织。------”
通过现代医学中的这些片段可看出:由饮食生出、不入血管而处于脉外的“卫气”,只能是现代医学中固有结缔组织内的“组织液”。
3
发表于 2005-9-30 13:07:3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经络真的存在吗?

经络真的存在
4
发表于 2005-9-30 14:48:0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经络真的存在吗?

“存在”是肯定的!就是本坛中难以找到讨论“经络实质及其生理”的同道。
5
发表于 2005-9-30 22:01:0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经络真的存在吗?

手段的低下并不能否认经络的存在!!!!!!!!!!!!!!!!!!!!!
6
发表于 2005-10-1 10:58:1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经络真的存在吗?

80年代后期,对经络的生物物理特性的物质基础的探讨,  已
经冲破了生理和物理现象的探讨,进入了形态学基础的研究。
通过低阻抗、隐性感传和高声特性的组织学研究,表明这三种现象
至少已有四种物质形态结构与之密切相关,即经脉线上角质层的厚
度、神经结构和肥大细胞的相对集中以及肌层中结缔组织结构的存
在。根据这些结构在不同层次中的存在,祝总辗等提出经络系统不
是一种简单的线性组织,而是一种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的立体
调控系统的理论,这是经络生物物理学研究的第十项重大突破。
7
发表于 2005-10-1 11:07:4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经络真的存在吗?

中医,是中国的医学,是中和的医学,更是中庸的医学,天人相应的医学。因此,偏激的人,喜欢走极端的人,喜欢人云亦云的人,是永远不可能学习好中医,也不会接受中医。
8
发表于 2005-10-1 11:52:1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经络真的存在吗?

經絡當然是存在的
可參看先前的討論
王唯工博士的研究成果頗有價值
9
发表于 2005-10-1 12:47:0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经络真的存在吗?

下面引用由壹一2005/10/01 10:58am 发表的内容:
80年代后期,对经络的生物物理特性的物质基础的探讨,  已
经冲破了生理和物理现象的探讨,进入了形态学基础的研究。
通过低阻抗、隐性感传和高声特性的组织学研究,表明这三种现象
至少已有四种物质形态结构与 ...
研究经络实质及其生理的目的在于应用!
怎样让中医学子们快速的掌握经络学内容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进而改变“不老不能成名医”的中医界态势?(说“不老不能成名医”是为了好听!准确的说是“不老学不会治病”)
我提出了“经络实质是现代医学中的固有结缔组织”的观点和依据,也准备下了“以固有结缔组织为经络实质指导临床实践”的十五年来之总结,就等着迎接“各位高手答辩、驳斥”的挑战!

10
发表于 2005-10-1 20:23:1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经络真的存在吗?

下面引用由壹一2005/10/01 11:07am 发表的内容:
中医,是中国的医学,是中和的医学,更是中庸的医学,天人相应的医学。因此,偏激的人,喜欢走极端的人,喜欢人云亦云的人,是永远不可能学习好中医,也不会接受中医。

二、“组织液”应有《卫气行》和经气流注运动的论证
上文结果同时也可看出:现代医学中对“组织液”的运动描述,只有作为《内环境》的“血管内-血管外-组织细胞(器官)内-组织细胞(器官)外”的运动(注:血管内和组织细胞(器官)外是同一地方),没有中医经络学说中《卫气行》和经气流注的运动描述!这即可解释为是“因现代医学运用将整个结缔组织分割成很多块进行观察研究的还原方法,无法观察到整个结缔组织内的组织液活动而造成”的结果,也可解释为是“结缔组织内的组织液,可能根本就没有《卫气行》和经气流注的运动”的结果。但俩种解释相比较,后者显然有些强词夺理。这就突出了中医整体进行取象类比研究的系统方法,与现代医学的还原方法相比较,各有哪些所长、哪些所短的问题!事实上,现代医学是以西医为主体建成,而西医是以“器官”为研究对象;中医是以器官外、将器官相互连接着的“经络”为研究对象。因而,这各有哪些所长、哪些所短的问题,也就一直被临床实践疗效上的“各有所长、所短”所证明。而现代医学要想真正认识清楚中医临床实践疗效上的“各有所长、所短”,就只有搞懂“中医经络学说中的卫气行、经气流注”是咋回事,其次再无别路可行得通。
1、必须确立“血管和神经都是与脏、腑、肌、骨一样的与经络相对立的器官”的解剖学观点:
1、1《灵枢、本藏篇》所描述“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的十二经脉,能在现代医学中分出“入脉内”的《血循环》和“不入脉”处于脉外的《组织液》两支不同的运行路线。那为什么不能把十二经脉,界定为是由运行气的“经”和运行血液的“脉”合成的词组呢?
《中医学概论》198页“难经”独取寸口的理论:“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生死吉凶之法,何谓也?然。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动脉也------五脏六腑之所终始,故法取寸口也。”《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夫脉者,血之府也。”
古人为什么不说:“夫经脉者,血之府也。”?而单说“脉”是血之府呢?这不是已经告诉了我们“经脉是俩个不同的组织”么?而且,古人已区分出了脉中有“动脉”的不同了啊!
可见:我们今天把“经脉”界定为是由运行气的“经”和运行血液的“脉”俩个实质性概念合成的词组,是“即符合古人的本意、又切合现代医学观察到的实际情况”的返朴归真。近年来吴以岭教授主编的“络病学说”中:“狭义地讲,络脉有分为运行气的气络(“经络”之络)和运行血液的脉络(脉络之络)。这成为了络脉学的两个学科分支。我们目前研究的是络脉学科的其中一个分支——脉络,脉络就是中小血管、微血管。”,进一步推动了“经脉是俩个不同的实质性组织”的界定。因而,各级各层次血管,都是与“经络组织”相对立的器官组织。必须指出:对立关系必须有双方直接接触的基础才能建立!而不可能建立在双方间接接触的基础上。
1、2《灵枢》对十二经别进行描述时说:“(1)、足少阳之正,别入腘中,其一道(注释:即一条或一支)下尻五寸,别入于肛,属于膀胱,散之肾,循膂,当心入散;直者,从膂上出于项,复属于太阳。(2)、足少阴之正,至腘中,别走太阳而合,上至肾,当十四椎出属带脉;直者,系舌本,复出于项,合于太阳——此为一合。”
《中医学概论》(1959年版)115页:“灵枢”经别篇虽无病侯的记载,但从经脉篇所记载的病侯,其发病部位,有一些并非经脉所能到达,而是经别到达的部位。
《正常人体解剖学》189页“在每条纤维、集束以及整个神经的周围,均包有结缔组织被膜。”
为什么《灵枢》经别篇无病侯的记载呢?按“人体的器官与生理功能之间,具有一定‘体’与‘用’关系”的观点来看,这经别是不可能无所主病侯的!除非当时不认识“经别”是什么,------而古人当时的科技水平能力,也确实应是如此。再者,古人为什么要把这种组织命名为“经别”,而没有象对“十五络脉和奇经八脉”内容的组织那样——命名为“别脉”呢?
根据古人不把经别命名为“别脉”的事实(十五络脉和奇经八脉皆命名为“脉”,必然是根据“这些组织皆与十二经脉组织内容起码大致相同”的事实来进行),和古人把经别描述为“直、入、走、系、属、出、合、道”的线条形象,结合现代医学《正常人体解剖学》对神经组织形态的描述,中医经络学说中的“经别”应是现代医学《正常人体解剖学》中的神经组织。“经别”也同样是由经络组织与别(神经)组织,俩个不同实质性概念合成的词组。
1、3《灵枢》描述十二经筋的结构形态时:足太阳之筋,起于足小指,上结于踝,邪上结于膝,其下循足外踝,结于踵,上循跟,结于腘;其别者,结于踹外,上腘中内廉与腘中并上结于臀,上夹脊上项;其支者,别入结于舌本;其直者,结于枕骨,上头,下颜,结于鼻;其支者为目上网,下结于鳩(注:颧颊之间);其支者,从腋后外廉,结于肩髃;其支者,入腋下,上出缺盆,上结于完骨;其支者,出缺盆,邪上结于鳩(注:颧颊之间)。
在描述本经筋的病侯时:其病小指(趾)支跟肿痛,腘挛,脊反折,项筋急,肩不举,腋支缺盆中扭痛,不可左右摇,------名曰仲春痹。
------
手太阳之筋,起于小指之上,结于腕,上循臂内廉,结于肘内锐骨之后,弹之应小指之上,入结于腋下;其之者,后走腋后廉,上绕肩胛,循颈,出走太阳之前,结于耳后完骨;其支者,入耳中;直者,出耳上,下结于颔,上属目外眦;本支者,上曲牙,循耳前,属目外眦,上额结于角。
在描述本经筋的病侯时:其病小指支肘内锐骨后廉痛,循臂阴,入腋下,腋下痛,腋后廉痛,绕肩胛,引颈而痛,应耳中鸣痛,引颔,目瞑良久,乃得视,颈筋急,则为筋瘻,颈肿,寒热在颈者。------名曰仲夏痹。
------
《组织学与胚胎学》34页“致密结缔组织分布于真皮、器官被膜、肌膜、肌腱和巩膜”。68页“肌组织是由具有收缩能力的肌细胞构成的组织,肌细胞之间有少量的结缔组织”。(这页内容表明了肌组织,也是整体经络实质裹络着的结构形态)。
《正常人体解剖学》43页“肌一般都以两端附着于骨,中间跨过以个或几个关节。------肌的辅助装置为筋膜、滑膜囊和腱鞘等。------筋膜位于肌的表面,分为浅筋膜和深筋膜两种。(1)浅筋膜位于皮下,又称皮下筋膜,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2)深筋膜位于浅筋膜深面,又称固有筋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遍于全身且互相连续。------腱鞘包于某些长肌腱表面,多位于手足磨擦较大的部位。腱鞘由外层的腱纤维鞘和内层的腱滑膜鞘共同组成。腱滑膜鞘呈双层套管状,分内、外二层。内层紧包于肌腱的表面;外层紧贴于腱纤维鞘的内面。内、外二层之间含有少量滑液。内、外二层相互移行的部分,称腱系膜,内有血管、神经通过。”
相同的道理,古人所以把这一种组织另命名为“十二经筋”,也是因为他们看到“这一种组织”与《十二经脉》和《十二经别》所概念内容的组织不同,才这样做的!根据古人描述:“经筋”起于、结于骨及其关节或入结于骨窍的附着于骨上,即不入胸腹腔又不入颅脊腔;在结合现代医学《正常人体解剖学》对运动系肌肉组织形态的描述,中医经络学说中的“经筋”应是现代医学《正常人体解剖学》中的运动肌与其外裹的经络之和组织。再者,古人对“经筋”病侯的描述,即表明古人对“经筋”认识的比对“经别”认识的透彻(其病,即现代医学中的运动系统疾病——如类风湿、风湿、腰椎间盘突出等),又表明古人所说的“经筋”即不是现代医学中血管延伸的细微、更不是神经延伸的细微!“经筋”也同样是由经络组织与筋(肌块)组织,俩个不同实质性概念合成的词组。
1、4《素问、皮部论》说:“皮部以经脉为记者,诸经皆然。”又说:“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
《组织学与胚胎学》34页“致密结缔组织分布于真皮、器官被膜、肌膜、肌腱和巩膜”。(注:这页内容中,证明了皮肤之皮及其下肌膜之间皆属于经络实质的组织内容)。
古人所用“十二皮部”这个概念中,“部”不是实质性组织的名词!为什么不命名为“十二经皮”而是《十二皮部》呢?难道古人那时不知道“部”不是实质性组织的名词么?当然不是。根据现代医学对皮肤组织结构和对血管外组织结构的研究结果——“皮肤组织结构和血管外组织结构是同样质性的组织”来看,古人那时本意就是将“皮肤”定义为经络实质中的内容了。所以,今天不能把“皮部”也象经脉、经筋、经别等词组那样——认作是俩个实质性组织,而必须是认作“经络”一个实质性组织才是正确的。
1、5《素问、金櫃真言论》说“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
《组织学与胚胎学》29页“结缔组织在体内分布最广,形式多样。由组织液、纤维、基质和细胞组成。”30页“固有结缔组织分有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组织等四类。一般结缔组织指固有结缔组织。细胞散在分布,无极性。一般都有血管。疏松结缔组织又称蜂窝状组织,分布广,常见于器官之间、组织之间及细胞之间。
结合现代医学已发现“血管根生于心脏和神经根生于脑生”的描述,可以说:人体是由经络组织把“以心脏为中心的脏腑系统(内为阴)和以脑髓为中心的运动系统(外为阳)”的阴阳俩个系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之实形。其运动系统以脑髓为中心,含每一块骨、骨骼肌、皮肤、感觉器和神经;脏腑系统(也称“被运动系统”)以心脏为中心,含五脏六腑和血管。如果把经络组织也看作一个系统,则立足《经络实质生理》的解剖学角度看:人体是由经络、脏腑和运动等三个系统组成有机实形,脏腑系统以“血管”为其系统功能性器官;运动系统以“神经”为其系统功能性器官。脏腑和运动俩系统的众器官,都是被经络“外裹内络”、具有着与经络相对立存在的关系。
这样将人体划分为三系统进行认识的研究方法,更有利于对“中医经络学说中的卫气行、子午流注”是咋回事的揭示。用这个观点看中医学中那个“阴阳鱼”的图案时,可看出,其“阴鱼”即是指此脏腑系统,“阴鱼眼”即指此脏腑系统里含的神经组织;其“阳鱼”即是指此运动系统,“阳鱼眼”即指此运动系统里含的血管组织;而将“阴、阳鱼及其阴、阳鱼眼”都外裹内络,组合“阴阳鱼”图案的正是此经络系统。
2、进一步认清整个组织液的生源内在本质:
2、1《灵枢》营卫气会篇说:“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这已为今人指出了组织液的生源之一——“饮食”。
现代医学《生理学》24页说:“组织液是血浆滤出毛细血管壁而生成的”。这又为今人指出了组织液的生源之一——“血浆滤出”。
现代医学《生理学》36页“随着医学科学的研究进展,一些内脏器官的非系统功能被陆续发现。如心脏的内分泌、肺的非呼吸功能、胃肠道激素和肾分泌生物活性物质等等,------”。因为人体内任一“器官”都是处在经络的外裹内络中,所以,这实际上又为今人指出了组织液的生源之一——“器官分泌”。
上述三个生源,共同合生成了组织液的整体。
2、2《素问、离合真邪篇论》说:“真气者,经气也。”《灵枢、刺节真邪篇》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也。”
《生理学》119页:“由中枢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种类很多,主要可分为三类:(1)乙酰胆碱;(2)单胺类(如多巴胺、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3)氨基酸类(------)。上述这些递质,有的是对事关大局元起兴奋作用(如谷氨酸),有的起抑制作用(如多巴胺-----)。”130页描述植物神经时说:“由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的化学递质,称为外周递质。主要有以下三类:------”48页:“------即心脏不仅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而且还是一个内分泌器官。”58页:“前列腺素(PG)是一组20碳不饱和脂肪酸组成的活性物质。最初是在人的精液中发现的,当时认为此物质来源于前列腺,故命名为前列腺素。前列腺素广泛存在于各种重要组织(如肾髓质、肺、脑等)和体液中,种类较多。------肺几乎能合成、释放各类PG,其中以PGE和PGF为主。”61页:“胃液是胃腺分泌的一中无色、酸性液体,pH约为0、9~1、5。”62页:“小肠内有胰液、胆汁和小肠液。”63页:“小肠液由小肠腺所分泌,成人每日分泌量为1~3L。”65页:“大肠液由大肠腺和大肠粘膜杯状细胞所分泌。”
结合现代医学对神经组织生理和器官内分泌活动的描述,笔者认为古人所说的“气者、经气”,应是现代医学中的神经递质和各器官分泌液!是现代医学中的神经递质和各器官分泌液,与“卫气(谷气)”合并而充身。另外,还有一个临时性的被现代医学称为“各器官的代谢产物”的成份。由于各器官排泄“代谢产物”和分泌液的场地,都是组织液所处的结缔组织里------所不同的是“代谢产物”,只是路过一下后随之进入血循环中去了,所以“代谢产物”可以不算组织液的内容。
由于各器官组织的分泌液,都对人体具有各自独特的功能!所以,组织液本质是各器官组织的功能载体。可见:组织液是一个由“卫气、真气(神经递质)和经气(各器官分泌液)”等三种功能载体和成的相对性实体。为什么说是“相对性实体”,不说是液体呢?因为组织液在人体内热力作用下,是一种气液混合体!
3、组织液在人体内不能不进行《卫气行》运动的理由:
3、1《组织学与胚胎学》30页“固有结缔组织分有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组织等四类。”34页“脂肪组织分布于皮下、肠系膜、黄骨髓。”
多年来运用《陈氏点穴功夫解穴疗法》为人祛除病苦的实践中得知:饮食中的“脂”类营养物质只有绝少部分可进入血循环运动------一旦有过多部分进入血循环运动,就会使人体出现“高血脂”的系列症状!而脂肪组织“沿肠系膜向皮下、黄骨髓分布着”的人体结构状态,没有“组织液在血管外进行《卫气行》运动”的过程,就不可能实现。因为,肠系膜、皮下和黄骨髓都即不具备“向整个血循环提取脂类物质”的条件,又不是具备“向整个血循环提取脂类物质功能”的器官。如果看不到“组织液在血管外进行《卫气行》运动”的过程,那脂肪组织“沿肠系膜向皮下、黄骨髓分布着”的人体结构状态,就会沦为“神的推动”。
3、2《生理学》58页:“前列腺素(PG)是一组20碳不饱和脂肪酸组成的活性物质。最初是在人的精液中发现的,当时认为此物质来源于前列腺,故命名为前列腺素。前列腺素广泛存在于各种重要组织(如肾髓质、肺、脑等)和体液中,种类较多。------肺几乎能合成、释放各类PG,其中以PGE和PGF为主。”
《正常人体解剖学》263页:“本世纪初有人向兔子静脉内注射台盼蓝(TryPan blue),发现全身组织只有脑和脊髓未被染成蓝色,遂引出血-脑屏障的概念。”(说明了血循环不能直接与脑、脊髓直接相连接和直接作用)264页:“(2)血-脑屏障:水、气体可自血液进入脑脊液,但象蛋白质样的大分子不能进入脑脊液,提示血液与脑脊液间存在着屏障。这屏障在脉络丛处,其结构基础是:(1)脉络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2)包绕血管内皮细胞的基膜。(3)脉络丛上皮细胞由室管膜上皮形成。脉络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是有孔的,但脉络丛上皮细胞间有闭锁小带,后者在血-脑屏障中起重要作用。
“肺几乎能合成、释放的各类前列腺素,出现在了肾髓质、脑组织中”的客观事实,根本不可能是“血-脑屏障作用的基础上”的血循环来形成!除非有“组织液在血管外进行《卫气行》运动”的过程,否则“前列腺素存在于肾髓质和脑组织中”的客观事实就无法实现。
3、3《生理学》106页“由于各器官的代谢水平不同,所产生的热量也不一样。人体安静时,主要产热器官是内脏,其中以肝脏代谢最为旺盛,产热最多。在运动或劳动时,肌肉活动增强产热增多,成为主要产热器官。”107页“人体安静状态时,内脏生热量占人体热量的56%、肌肉和皮肤生热量占人体热量的18%;劳动或运动状态时,内脏生热量占人体热量的8%、肌肉和皮肤生热量占人体热量的90%”。
这“人体休息时的生热源主要是内脏;劳动时的生热源主要是运动系统器官”的客观事实表明:热力在人体内各脏器及其作用下的运动系中各经筋、皮部上,是不均衡的、有的部位高有的部位低和某些部位时高时低的。而众所周知的“液体遇过高热作用会化为气体、遇过低热作用会结为固体”规律下,组织液在人体内“各脏器及其作用下的运动系中各经筋、皮部上都不均衡,有的部位高有的部位低和某些部位时高时低”的热力环境中,怎能不在固有结缔组织里发生《卫气行》的运动呢?因为,人体内的脂肪,是组织液处在“自身量大和环境热力少”的部位时,结成的固体。所以,形成了“组织液和脂肪都是处在固有结缔组织内”的人体内部结构状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0-2 03:27 , Processed in 0.17803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