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12|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摸脉能否测知男女探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8-19 14:30: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摸脉能否测知男女探讨
                                   金栋  河间市人民医院
    摸脉诊病是中医四诊之一,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历代医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至今仍沿用。中医摸脉是从临症中积累的经验,绝对是经验之谈,但单凭脉诊,贻误大焉![1,2]而摸脉能否测知男女,在历代脉学专著及相关医籍中皆有记载,即“左大顺男,右大顺女”[3]。明清以前的医家,皆遵之而很少有人对其准确性提出质疑。至明清时期的医家如张介宾、王孟英等出,始有质疑者。那么摸脉到底能否测知男女?
1 摸脉测知男女 乃遵“男左女右”之说
    摸脉测知男女,首见于中医第一部脉学专著晋•王叔和《脉经》。《脉经•平妊娠分别男女将产诸证第一》云:“妇人妊娠四月,欲知男女法,左疾为男,右疾为女……又法,尺脉左偏大为男,右偏大为女。”[3],后世医家诸如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妊娠恶阻第二》、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脉例第一》与《诊妇人有妊歌第二》、元•滑寿《诊家枢要•妇人脉法》和明•李中梓《诊家正眼•女人脉法》等,皆宗之而有相同、相似论述。据《脉经》之旨凡是脉象表现为左侧“疾、尺脉偏大”等则诊为男;而右侧“疾、尺脉偏大”等则诊为女。即“左大顺男,右大顺女”,其道理何在?乃源于“男左女右”之说。
    因为左为阳,男为阳;右为阴,女为阴。就气血而言,气主动属阳,血主静属阴。以脉象而论,因左为阳,故左脉属阳主气,左脉疾、左脉大,即气盛为阳,男为阳,故有“男左”之说;右为阴,右脉属阴主血,右脉疾、右脉大,即血盛为阴,女为阴,故有“女右”之说。诚如张介宾《类经》所云:“以左右分阴阳,则左为阳右为阴;以寸尺分阴阳,则寸为阳尺为阴;以脉体分阴阳,则鼓搏陈实为阳,虚弱浮涩为阴;诸阳实者为男,诸阴虚者为女,庶为一定之论。”[4]
    “男左女右”之说,在历代医籍中尚有“子宫左右”之论。如明•楼英《医学纲目•受胎》云:“[丹]……阴阳交媾,胎孕乃凝。胎之所居,名曰子宫,一系在下,上有两歧(中分为二,形如合钵),一达于左,一达于右。精胜其血,及刚日阳时感者,则阳为之主,受气于左子宫而男形成。精不胜血,及柔日阴时感者,则阴为之主,受气于右子宫而女形成。”[5]其后张介宾《景岳全书•妇人规•子嗣类•辨古》[6]亦有相同论述。楼英又云:“按丹溪云:……胎在左侧,血气护胎而盛于左,故脉亦从之,而左疾为男,左大为男也。胎在右,则血气护胎而盛于右,故脉亦从之,而右疾为女,右大为女也。”[5]清•沈又彭《沈氏女科辑要•受胎总论》云:“褚澄言:血先至裹精则生男;精先至裹血则生女……道藏言:月水无后,一、三、五日成男;二、四、六日成女。东垣言:血海始净,一、二日成男;三、四日成女。《圣济》言:因气而左动,阳资之则成男;因气而右动,阴资之则成女。丹溪乃非褚氏而是东垣,主《圣济》左右之说立论,归于子宫左右之系,可谓悉矣。窃谓褚氏未可非,东垣亦未尽是也。盖褚氏以气血之先后言;道藏以日数之奇偶言;东垣以气血之盈亏言;《圣济》、丹溪以子宫之左右言。各执一见,会而通之,理自得矣……褚氏、《圣济》、丹溪,主精血子宫左右之论为有见,而道藏、东垣日数之论为可疑矣。”[7]沈又彭又云:“至若丹溪男受胎于左子宫,女受胎于右子宫,此是语病,犹言偏于子宫之左,偏于子宫之右耳!原非有二子宫也。”[7]历代医家对子宫形态的认识,若未有现代医学解剖学的观点,目前恐怕仍处于争议之中。结合现代医学的认识,子宫者,一系而二岐,宫体中空形如合钵也。即“一系向下”,宫颈(阴道)者也;“上有两歧,一达于左,一达于右”,输卵管向两侧延伸者也;宫体中空,“形如合钵”者也。因此“子宫左右”之论,非也;而其精血、阴阳、左右、男女之论的准确性亦值得怀疑。
   对上述各家之论及摸脉测知男女之说,明清时期之医家曾有质疑,如《景岳全书•妇人规》云:“凡辨男女之法,自古及今无不以阴阳二字为纲领。然言多矛盾,悉属疑似。……胎有男女之辨……等说,总属臆度渺茫,非有确见也。余不敢遵信。”[6]《类经•脉色类》云:“备察诸义,固已详尽;然多彼此矛盾,难以凭据。”[4]《沈氏女科辑要》云:“王叔和《脉经》,以脉之左右浮沉,辨所生之男女……恐臆度之见,非确论也。”[7]对于上述历代医家之“辨胎”以脉测知男女之法和论述,清•王孟英给予了非常中肯、客观的评说,对为医者或有启示。王孟英云:“诸家之论,皆有至理,而皆有验有不验。余自髫年即专究于此,三十年来,见闻多也。有甫受孕而脉即显呈于指下者;有半月一月后而见于脉者;有二三月而见于脉者;有始见孕脉,而五六月之后反不见孕脉者;有始终不见于脉者;有受孕后反见弦涩细数者;甚而两脉反沉浮难寻者。古人所论,原是各抒心得,奈死法不可以限生人,纸上谈兵,未尝阅历者,何足以语此?”[7]并举一例,来说明并非“男左女右”。王孟英云:“忆辛丑秋,诊周光远令正之脉,右寸关忽见弦大滑疾,上溢鱼际之象,平昔之脉,未尝见此,颇为骇然。及询起居,诸无所苦,惟汛愆半月耳!余曰:妊也,并可比其为男。继而其父孙际初闻之,诊乃女脉,曰:妊则或然,恐为女孕。余曰:肺象乎天,今右寸脉最弦滑,且见上溢之象,岂非本乎天者亲上耶?孙曰:此虽君子创解,然极有理,究不知瓜红何似耳?迨壬寅夏,果举一男。聊附一端,以为凿凿谈脉者鉴。”[7]其所举之例,若从脉象而论,正“右脉浮大”主女者也,故孙氏所言孕女也。而至出生,果如王氏所验,“果举一男”。
2 孕妇回首测知男女  亦遵“男左女右”之说
    历代医籍尚有其他方法,来“辨胎”推测所孕之男女。如《脉经•平妊娠分别男女将产诸证第一》云:“遣妊娠人面南行,还复呼之,左回首者是男,右回首者是女也。又法,看上圊时,夫从后急呼之,左回首是男,右回首是女也。”[3]此是根据孕妇回首是左是右来判别男女,民间也有流传,据经文之义亦系“男左女右”之说。何也?诚如《医学纲目•受胎》所说:“按丹溪云:男受胎在左子宫,女受胎在右子宫,斯言大契是说也。盖男胎在左侧左重,故回首时,慎护重处而就左也;女胎在右侧右重,故回首时,慎护重处而就右也。”[5]及《沈氏女科辑要•辨胎》所云:“受胎时偏左成男,气血聚于左侧左重,故呼之则左顾便,脉必形于左尺;受胎时偏右成女,气血聚于右侧右重,呼之则右顾便,脉必形于右尺。此一定之理也。”[7]此客观规律是否准确或应验,王孟英所言极是,即“诸家之论,皆有至理,而皆有验有不验……古人所论,原是各抒心得,奈死法不可以限生人,纸上谈兵。”[7]此说一语中的,不言而喻。
    或用孕妇之夫的乳房是否有核来验证“男左女右”这一说法,如《脉经•卷第九•平妊娠分别男女将产诸证第一》云“又法,妇人妊娠,其夫左乳房有核是男,右乳房有核是女也。”[3]此法实属荒诞,但言之凿凿,皆有至理,何其不误导之?上述非“摸脉测知男女”之法,在《千金要方•卷二•妇人方•妊娠恶阻第二》[8]也有相同记载。
   “男左女右”之说由来已久,实际上是由中国古代哲学思想阴阳学说取象比类推演而来。
3“男左女右”,实系阴阳学说之推演
    阴阳学说是古代哲学范畴,是研究阴阳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理论,是古人探求宇宙本原和解释宇宙变化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9]。实际上是一种说理的工具。
    根据阴阳学说的理论,宇宙间凡是“阳”气所指向之处,便是功能旺盛之处;喻指事业兴旺、发达旺盛,功成名就的地方,主吉、为正、为顺[10]。如南方气候炎热属火为阳,北方气候寒冷属水为阴。东方为太阳升起之处,主升发为阳;西方为太阳降落之处,主肃降为阴,故东南方为阳,主吉。古代圣人认为“面南而立”即“面南背北”站立则为正、为顺。如古代宫廷建筑、民居建筑等,皆遵“阳南而阴北”即“面南背北”而建,如此则为正、为顺。
    就人体而言,“面南背北”站立为正、为顺,则人体之左为东属阳,之右为西属阴。就男女而言,男性刚暴为阳,女性柔和为阴。左为阳,男为阳;右为阴,女为阴,故就有了“男左女右”之说。就气血而言,气主动属阳,血主静属阴。以脉象而论,因左为阳,故左脉属阳主气,左脉疾、左脉大,即气盛为阳,男为阳,故有“男左”之说,即“左大顺男”;右为阴,右脉属阴主血,右脉疾、右脉大,即血盛为阴,女为阴,故有“女右”之说,即“右大顺女”。因此有了“男左女右”之说。
    另外,在封建社会由于受“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等夫权思想的影响,皆遵“左为尊为上”、“东为大为首”,故“男左女右”之说,尚是一种权力的象征。因此“男左女右”之说成为一种习俗,并且形成一种自然规律而客观存在,无论是民间百姓,还是朝廷命官大多遵从沿用。所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约定俗成,例子甚多。如公厕中男女厕所的设置、如厕,遵“男左女右”;结婚戴婚戒,遵“男左女右”;还有结婚照像、男女同席进餐以及夫妻二人出席某些礼仪场合等等,皆遵“男左女右”而排序。如果颠倒位置,则有人戏笑。既便是目前测量血压,中风偏瘫、麻木等,民间百姓亦有尊“男左女右”者。然而若将“男左女右”之说取象比类推演至人体,来解释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现象,则未必皆是[10]。如将“男左女右”学说之客观规律,推演至中医摸脉测知男女,其准确性未必皆准确。
4摸脉测男女,不足为据
    若根据阴阳学说的理论,以气血、男女配阴阳,来说明男女在生理上有差异,反应在脉象上则形成了“男左女右”之说法。此“男左女右”之说是否真能反应男女生理上的差异,并通过摸脉体现出来,其准确性值得怀疑。中医摸脉诊病绝对是经验之谈,是从经验中总结出的规律。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很难验证摸脉诊病的准确性,亦更难验证摸脉测知孕妇所怀是男是女之准确性。有哪位学者从统计学角度,客观公正的统计过摸脉测知男女性别的准确性?试问中医前辈、医学泰斗,哪个敢说,我摸脉肯定能确知是男是女?答案无疑是否定的。一般情况下,孕妇所怀之胎儿,非男即女(但亦有双胞胎者、两性阴阳人者等)。既便不摸脉,男女性别比例尚各占一半,若偶尔言中,则信为神手,而广为流传;如此则认为中医摸脉可以测知男女性别,误也。若未言中,则为庸医,或遭诋毁,有谁为此去传颂乎?因胎儿性别之差异,在于外生殖器如睾丸的有无,所以B超检查是根据孕妇宫内有无阴影而定性别,但有时也会失准。摸脉测知男女,是根据“男左女右”学说而来。而“男左女右”之说,则是根据古代哲学思想阴阳学说取象比类推演而来,其准确性明白人一看便知,不言而喻。因此,以摸脉测男女的方法不可取,亦不足为据[10]。
5 结语
    综上所述,摸脉测知男女法,其理论根据乃遵“男左女右”之说。而“男左女右”之说,系由古代哲学思想阴阳学说取象比类推演而来,其规律的准确性未必皆准确。将“男左女右”学说,推演至中医摸脉测男女,其准确性未必皆是,不足为据。
参考文献
[1] 金栋.单凭脉诊 贻误大焉[N].健康报,2009-02-26(4版)
[2] 金栋.摸脉诊病刍议[J].中外健康文摘,2009,6(12):195—196
[3] 王叔和.脉经[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7,227—228,228,228
[4] 张介宾.类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167,167
[5] 楼英.医学纲目[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798,799,799
[6] 张介宾.景岳全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686,650—651
[7] 沈又彭.沈氏女科辑要[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5—26,28,28,28—29,26,28—29,29
[8] 孙思邈.千金要方[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1987:19—20
[9] 孙广仁主编.中医基础理论[M].第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32
[10] 金栋.男左女右辨疑[J].中外健康文摘,2009,6(5):206,206,206
                       2009-08-19                                    
[DISABLELBCODE]
2
发表于 2009-8-19 14:58:49 | 只看该作者

摸脉能否测知男女探讨

中医顶级人物真的能做到,非普通态摸脉法,要有“悟性”,用普通态脉法者不太精。此语并非打击普通技法之医生,我欣赏研习中医的人。
另医病与测男女无关,不过能大体知孕妇腹中之男女者也算是高人也,阴阳二气之理解亦谓能者。
3
发表于 2009-8-19 16:13:04 | 只看该作者

摸脉能否测知男女探讨

[这个贴子最后由醒世无量在 2009/08/19 04:15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又见山那边2009/08/19 02:58pm 发表的内容:
中医顶级人物真的能做到,非普通态摸脉法,要有“悟性”,用普通态脉法者不太精。此语并非打击普通技法之医生,我欣赏研习中医的人。
另医病与测男女无关,不过能大体知孕妇腹中之男女者也算是高人也,阴阳二气 ...
  “悟性”不仅体现在脉诊胎儿性别上,而且是能否学好中医的最为重要的原因(而不是之一)。
  无量所认识的传奇老中医伊常华先生于2005年90岁因病去逝,他的脉诊是非常准确的,怀孕一二个月后,他就能够通过脉象摸出胎儿性别。
  为什么说伊老是传奇中医呢?因为他是文盲,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识,他的方子全记在脑子里,而且老人用药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就是药量特别大,为此,还曾数次因为药量大的原因,差一点在江西中医学院专家门诊检不到药,他曾就我的问题回答说:“现在的人参量小了没什么用,一般每次都要不少于十克,而且还要高丽参。”
  老人家也是一个老顽固,1999年,我问他为什么不把医术传给他的女儿(他没有儿子),他说:“他们学不了。”他是否从悟性角度谈这个问题,现在不好说,不过看他的女儿们悟性也的确有问题。
4
发表于 2009-8-28 16:07:39 | 只看该作者

摸脉能否测知男女探讨

摸脉测知男女,是中医数千年文明的总结,这个不用怀疑,而现在医学发展,已知道两侧卵巢是交替排卵,如果已生过一胎,那么第二胎想生什么,已都可以事先按排好了,生男生女已不是什么难事!
5
发表于 2009-8-28 16:41:00 | 只看该作者

摸脉能否测知男女探讨

超声波已能提前知道胎儿是男是女,摸脉测知男女,是中医数千年文明的总结,这个不用怀疑,应当怀疑,不是文明总结,是骗术。
6
发表于 2009-12-28 22:32:33 | 只看该作者

摸脉能否测知男女探讨

摸脉测男女,民间有传说,有的百姓认为非常准确,而历代中医脉学著作中也有相关论述,但是否准确,皆有验有不验。
2007年6月27日,科技部副部长尚勇在罗马召开的“中欧中医中药大会开幕式”上致辞说,“中医不但能够通过脉搏诊断妇女是否怀孕,而且能判断男女”,并称“这是系统生物学最好的一种应用与实践”。尚勇的发言发表在2007年6月28日的《科技日报》上,当时并未引起反响。但大约一个月后,以“打假”闻名的中科院院士何祚庥通过博客发表公开信,质疑科技部副部长尚勇的说法。何祚庥在信中除了向科技部副部长提出了9点质疑,还向卫生部部长陈竺提问,“你是否认同这是系统生物学的一项成就?”没多久,这封公开信被转发到各大论坛,成为最热门帖子之一,舆论哗然,质疑声不断。目前,科技部和卫生部还没有对此作出回复。那么摸脉果真能判断胎儿性别吗?为此经查阅历代有关医籍后认为,其准确性值得怀疑,故撰写上述文章以阐述自己的观点,不当之处,敬请指正,多谢了。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  金 栋.
         2009-12-28.
7
发表于 2009-12-28 23:17:52 | 只看该作者

摸脉能否测知男女探讨

摸脉能否测知男女探讨?
金 栋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
前言:
摸脉测男女,民间有传说,有的百姓认为非常准确,而历代中医脉学著作中也有相关论述,但是否准确,皆有验有不验。
2007年6月27日,科技部副部长尚勇在罗马召开的“中欧中医中药大会开幕式”上致辞说,“中医不但能够通过脉搏诊断妇女是否怀孕,而且能判断男女”,并称“这是系统生物学最好的一种应用与实践”。尚勇的发言发表在2007年6月28日的《科技日报》上,当时并未引起反响。但大约一个月后,以“打假”闻名的中科院院士何祚庥通过博客发表公开信,质疑科技部副部长尚勇的说法。何祚庥在信中除了向科技部副部长提出了9点质疑,还向卫生部部长陈竺提问,“你是否认同这是系统生物学的一项成就?”没多久,这封公开信被转发到各大论坛,成为最热门帖子之一。目前,科技部和卫生部还没有对此作出回复。那么摸脉果真能判断胎儿性别?
为此经检阅历代医家的有关论述后认为,其准确性值得怀疑。故此撰写此文稿阐述自己的观点,不当之处,敬请指正,多谢了。以下是文章内容。
【摘要】 摸脉测知男女,首见于中医第一部脉学专著晋·王叔和《脉经》。据《脉经》之旨凡是脉象表现为左侧“疾、尺脉偏大”等则诊为男;而右侧“疾、尺脉偏大”等则诊为女,即“左大顺男,右大顺女”。此乃源于“男左女右”之说,而其说实系由中国古代哲学思想阴阳学说取象比类推演而来。明清以前的医家,皆遵之而很少有人对其准确性提出质疑。至明清时期的医家如张介宾、王孟英等出,始有质疑者。通过检阅历代医家的相关论述并结合自己的临症经验后认为,摸脉测知男女的准确性值得怀疑,不足为据。
【关键词】 摸脉测知男女;男左女右之说;探讨
摸脉诊病是中医四诊之一,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历代医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至今仍沿用。中医摸脉是从临症中积累的经验,绝对是经验之谈,但单凭脉诊,贻误大焉![1,2]而摸脉能否测知男女,在历代脉学专著及相关医籍中皆有记载,即“左大顺男,右大顺女”[3]。明清以前的医家,皆遵之而很少有人对其准确性提出质疑。至明清时期的医家如张介宾、王孟英等出,始有质疑者。那么摸脉到底能否测知男女?兹不揣浅陋,陈述管见。
1 摸脉测知男女 乃遵“男左女右”之说
摸脉测知男女,首见于中医第一部脉学专著晋·王叔和《脉经》。《脉经·平妊娠分别男女将产诸证第一》云:“妇人妊娠四月,欲知男女法,左疾为男,右疾为女……又法,尺脉左偏大为男,右偏大为女。”[3],后世医家诸如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妊娠恶阻第二》、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脉例第一》与《诊妇人有妊歌第二》、元·滑寿《诊家枢要·妇人脉法》和明·李中梓《诊家正眼·女人脉法》等,皆宗之而有相同、相似论述。据《脉经》之旨凡是脉象表现为左侧“疾、尺脉偏大”等则诊为男;而右侧“疾、尺脉偏大”等则诊为女。即“左大顺男,右大顺女”,其道理何在?乃源于“男左女右”之说。
因为左为阳,男为阳;右为阴,女为阴。就气血而言,气主动属阳,血主静属阴。以脉象而论,因左为阳,故左脉属阳主气,左脉疾、左脉大,即气盛为阳,男为阳,故有“男左”之说;右为阴,右脉属阴主血,右脉疾、右脉大,即血盛为阴,女为阴,故有“女右”之说。诚如张介宾《类经》所云:“以左右分阴阳,则左为阳右为阴;以寸尺分阴阳,则寸为阳尺为阴;以脉体分阴阳,则鼓搏沉实为阳,虚弱浮涩为阴;诸阳实者为男,诸阴虚者为女,庶为一定之论。”[4]
“男左女右”之说,在历代医籍中尚有“子宫左右”之论。如明·楼英《医学纲目·受胎》云:“[丹]……阴阳交媾,胎孕乃凝。胎之所居,名曰子宫,一系在下,上有两歧(中分为二,形如合钵),一达于左,一达于右。精胜其血,及刚日阳时感者,则阳为之主,受气于左子宫而男形成。精不胜血,及柔日阴时感者,则阴为之主,受气于右子宫而女形成。”[5]其后张介宾《景岳全书·妇人规·子嗣类·辨古》[6]亦有相同论述。楼英又云:“按丹溪云:……胎在左侧,血气护胎而盛于左,故脉亦从之,而左疾为男,左大为男也。胎在右,则血气护胎而盛于右,故脉亦从之,而右疾为女,右大为女也。”[5]清·沈又彭《沈氏女科辑要·受胎总论》云:“褚澄言:血先至裹精则生男;精先至裹血则生女……道藏言:月水无后,一、三、五日成男;二、四、六日成女。东垣言:血海始净,一、二日成男;三、四日成女。《圣济》言:因气而左动,阳资之则成男;因气而右动,阴资之则成女。丹溪乃非褚氏而是东垣,主《圣济》左右之说立论,归于子宫左右之系,可谓悉矣。窃谓褚氏未可非,东垣亦未尽是也。盖褚氏以气血之先后言;道藏以日数之奇偶言;东垣以气血之盈亏言;《圣济》、丹溪以子宫之左右言。各执一见,会而通之,理自得矣……褚氏、《圣济》、丹溪,主精血子宫左右之论为有见,而道藏、东垣日数之论为可疑矣。”[7]沈又彭又云:“至若丹溪男受胎于左子宫,女受胎于右子宫,此是语病,犹言偏于子宫之左,偏于子宫之右耳!原非有二子宫也。”[7]历代医家对子宫形态的认识,若未有现代医学解剖学的观点,目前恐怕仍处于争议之中。结合现代医学的认识,子宫者,一系而二岐,宫体中空形如合钵也。即“一系向下”,宫颈(阴道)者也;“上有两歧,一达于左,一达于右”,输卵管向两侧延伸者也;宫体中空,“形如合钵”者也。因此“子宫左右”之论,非也;而其精血、阴阳、左右、男女之论的准确性亦值得怀疑。
对上述各家之论及摸脉测知男女之说,明清时期之医家曾有质疑,如《景岳全书·妇人规》云:“凡辨男女之法,自古及今无不以阴阳二字为纲领。然言多矛盾,悉属疑似。……胎有男女之辨……等说,总属臆度渺茫,非有确见也。余不敢遵信。”[6]《类经·脉色类》云:“备察诸义,固已详尽;然多彼此矛盾,难以凭据。”[4]《沈氏女科辑要》云:“王叔和《脉经》,以脉之左右浮沉,辨所生之男女……恐臆度之见,非确论也。”[7]对于上述历代医家之“辨胎”以脉测知男女之法和论述,清·王孟英给予了非常中肯、客观的评说,对为医者或有启示。王孟英云:“诸家之论,皆有至理,而皆有验有不验。余自髫年即专究于此,三十年来,见闻多也。有甫受孕而脉即显呈于指下者;有半月一月后而见于脉者;有二三月而见于脉者;有始见孕脉,而五六月之后反不见孕脉者;有始终不见于脉者;有受孕后反见弦涩细数者;甚而两脉反沉伏难寻者。古人所论,原是各抒心得,奈死法不可以限生人,纸上谈兵,未尝阅历者,何足以语此?”[7]并举一例,来说明并非“男左女右”。王孟英云:“忆辛丑秋,诊周光远令正之脉,右寸关忽见弦大滑疾,上溢鱼际之象,平昔之脉,未尝见此,颇为骇然。及询起居,诸无所苦,惟汛愆半月耳!余曰:妊也,并可比其为男。继而其父孙际初闻之,诊乃女脉,曰:妊则或然,恐为女孕。余曰:肺象乎天,今右寸脉最弦滑,且见上溢之象,岂非本乎天者亲上耶?孙曰:此虽君子创解,然极有理,究不知瓜红何似耳?迨壬寅夏,果举一男。聊附一端,以为凿凿谈脉者鉴。”[7]其所举之例,若从脉象而论,正“右脉浮大”主女者也,故孙氏所言孕女也。而至出生,果如王氏所验,“果举一男”。
2 孕妇回首测知男女  亦遵“男左女右”之说
历代医籍尚有其他方法,来“辨胎”推测所孕之男女。如《脉经·平妊娠分别男女将产诸证第一》云:“遣妊娠人面南行,还复呼之,左回首者是男,右回首者是女也。又法,看上圊时,夫从后急呼之,左回首是男,右回首是女也。”[3]此是根据孕妇回首是左是右来判别男女,民间也有流传,据经文之义亦系“男左女右”之说。何也?诚如《医学纲目·受胎》所说:“按丹溪云:男受胎在左子宫,女受胎在右子宫,斯言大契是说也。盖男胎在左侧左重,故回首时,慎护重处而就左也;女胎在右侧右重,故回首时,慎护重处而就右也。”[5]及《沈氏女科辑要·辨胎》所云:“受胎时偏左成男,气血聚于左侧左重,故呼之则左顾便,脉必形于左尺;受胎时偏右成女,气血聚于右侧右重,呼之则右顾便,脉必形于右尺。此一定之理也。”[7]此客观规律是否准确或应验,王孟英所言极是,即“诸家之论,皆有至理,而皆有验有不验……古人所论,原是各抒心得,奈死法不可以限生人,纸上谈兵。”[7]此说一语中的,不言而喻。
或用孕妇之夫的乳房是否有核来验证“男左女右”这一说法,如《脉经·卷第九·平妊娠分别男女将产诸证第一》云“又法,妇人妊娠,其夫左乳房有核是男,右乳房有核是女也。”[3]此法实属荒诞,但言之凿凿,皆有至理,何其不误导之?上述非“摸脉测知男女”之法,在《千金要方·卷二·妇人方·妊娠恶阻第二》[8]也有相同记载。
“男左女右”之说由来已久,实际上是由中国古代哲学思想阴阳学说取象比类推演而来。
3 “男左女右”,实系阴阳学说之推演
阴阳学说是古代哲学范畴,是研究阴阳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理论,是古人探求宇宙本原和解释宇宙变化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9]。实际上是一种说理的工具。
根据阴阳学说的理论,宇宙间凡是“阳”气所指向之处,便是功能旺盛之处;喻指事业兴旺、发达旺盛,功成名就的地方,主吉、为正、为顺[10]。如南方气候炎热属火为阳,北方气候寒冷属水为阴。东方为太阳升起之处,主升发为阳;西方为太阳降落之处,主肃降为阴,故东南方为阳,主吉。古代圣人认为“面南而立”即“面南背北”站立则为正、为顺。如古代宫廷建筑、民居建筑等,皆遵“阳南而阴北”即“面南背北”而建,如此则为正、为顺。
就人体而言,“面南背北”站立为正、为顺,则人体之左为东属阳,之右为西属阴。就男女而言,男性刚暴为阳,女性柔和为阴。左为阳,男为阳;右为阴,女为阴,故就有了“男左女右”之说。就气血而言,气主动属阳,血主静属阴。以脉象而论,因左为阳,故左脉属阳主气,左脉疾、左脉大,即气盛为阳,男为阳,故有“男左”之说,即“左大顺男”;右为阴,右脉属阴主血,右脉疾、右脉大,即血盛为阴,女为阴,故有“女右”之说,即“右大顺女”。因此有了“男左女右”之说。
另外,在封建社会由于受“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等夫权思想的影响,皆遵“左为尊为上”、“东为大为首”,故“男左女右”之说,尚是一种权力的象征。因此“男左女右”之说成为一种习俗,并且形成一种自然规律而客观存在,无论是民间百姓,还是朝廷命官大多遵从沿用。所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约定俗成,例子甚多。如公厕中男女厕所的设置、如厕,遵“男左女右”;结婚戴婚戒,遵“男左女右”;还有结婚照像、男女同席进餐以及夫妻二人出席某些礼仪场合等等,皆遵“男左女右”而排序。如果颠倒位置,则有人戏笑。既便是目前测量血压,中风偏瘫、麻木等,民间百姓亦有尊“男左女右”者。然而若将“男左女右”之说取象比类推演至人体,来解释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现象,则未必皆是[10]。如将“男左女右”学说之客观规律,推演至中医摸脉测知男女,其准确性未必皆准确。
4 摸脉测男女,不足为据
若根据阴阳学说的理论,以气血、男女配阴阳,来说明男女在生理上有差异,反应在脉象上则形成了“男左女右”之说法。此“男左女右”之说是否真能反应男女生理上的差异,并通过摸脉体现出来,其准确性值得怀疑。中医摸脉现独取寸口,亦称气口、脉口,结合现代医学的认识,此处正是桡动脉,是心脏动脉的一个分支。如果客观公正的讲,一般情况下左右桡动脉的脉搏跳动即脉象,在同一个人是一样的,无男女性别生理之差异。妇女怀孕后,当然亦无性别差异。中医摸脉诊病绝对是经验之谈,是从经验中总结出的规律。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很难验证摸脉诊病的准确性,亦更难验证摸脉测知孕妇所怀是男是女之准确性。有哪位学者从统计学角度,客观公正的统计过摸脉测知男女性别的准确性?试问中医前辈、医学泰斗,哪个敢说,我摸脉肯定能确知是男是女?答案无疑是否定的。一般情况下,孕妇所怀之胎儿,非男即女(但亦有双胞胎者、两性阴阳人者等)。既便不摸脉,男女性别比例尚各占一半,若偶尔言中,则信为神手,而广为流传;如此则认为中医摸脉可以测知男女性别,误也。若未言中,则为庸医,或遭诋毁,有谁为此去传颂乎?因胎儿性别之差异,在于外生殖器如睾丸的有无,所以B超检查是根据孕妇宫内有无阴影而定性别,但有时也会失准。摸脉测知男女,是根据“男左女右”学说而来。而“男左女右”之说,则是根据古代哲学思想阴阳学说取象比类推演而来,其准确性明白人一看便知,不言而喻。因此,以摸脉测男女的方法不可取,亦不足为据[10]。
5 结语                                                            
综上所述,摸脉测知男女法,其理论根据乃遵“男左女右”之说。而“男左女右”之说,系由古代哲学思想阴阳学说取象比类推演而来,其规律的准确性未必皆准确。将“男左女右”学说,推演至中医摸脉测男女,其准确性未必皆是,不足为据。
参考文献
[1]  金栋.单凭脉诊 贻误大焉[N].健康报,2009-02-26(4版)
[2]  金栋.摸脉诊病刍议[J].中外健康文摘,2009,6(12):195—196
[3]  王叔和.脉经[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7,227—228,228,228
[4]  张介宾.类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167,167
[5]  楼英.医学纲目[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798,799,799
[6]  张介宾.景岳全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686,650—651
[7]  沈又彭.沈氏女科辑要[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5—26,28,28,28—29,26,28—29,29
[8]  孙思邈.千金要方[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1987:19—20
[9]  孙广仁主编.中医基础理论[M].第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32
[10]  金栋.男左女右辨疑[J].中外健康文摘,2009,6(5):206,206,206
(此文发表于《光明中医》杂志 2010年1月第1期 P117-119 待发表)
              2009-12-2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4 03:07 , Processed in 0.05321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