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舍病从证治疗结石性胆囊炎高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8-20 21:50: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杏林童子在 2008/08/20 09:54pm 第 1 次编辑]

[watermark]何某某,女,55岁。家庭主妇。2008年7月15日初诊。
右上腹疼痛伴高烧4天多。既往有胆囊泥沙样结石及慢性胆囊炎史。本次发病后因右上腹疼痛伴高烧39度以上,经西医诊断为泥沙样胆结石、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每天用头孢曲松等抗生素及解痉药静滴,连续三天疼痛已止,但高热不退,自动转诊中医。刻诊:发热,身困倦,胸脘及右上腹满闷,纳差。发热每天午后至夜间尤甚,次晨稍减。汗粘腻。口苦不渴。舌苔白而厚腻,脉弦而濡滑。
辨证:时值盛夏,为暑湿、湿热之邪蕴结少阳胆腑及中焦气分,暑湿、湿热之邪蕴结少阳胆腑及中焦气分,少阳枢机不利,三焦气化失司。
治法:和解少阳,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方用小柴胡汤合三仁汤加减:柴胡20g、黄芩18g、法半夏10g、杏仁12g、净苡仁30g,白蔻10g、厚朴10g、滑石30g(布包入煎)、通草6g、郁金15g、淡竹叶10g、苇根15g、藿香20g。3剂,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忌食油腻。
7月18日复诊:患者自述,服1剂热减,服两剂热退,现已完全不发烧了,纳食如初。唯右胁部闷胀不适。舌苔薄白略腻,脉弦略濡。仍用原方去苇根、藿香,加木香10g、金钱草、石打穿各30g,减黄芩为15g、杏仁为10g、滑石为20g。5剂。随访:患者服完5剂后未见不适即自动停药,至今无明显异常。
按:本例基础病虽为胆囊泥沙样结石、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但以高热为主要表现。时值盛夏,有暑湿、湿热之邪蕴结少阳胆腑及中焦气分的病机,故在辨治时舍病从证,以和解少阳,宣畅气机,清利三焦湿热为治,湿热之邪去而高热自解。
              2008-8-20
[/watermark]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2-23 19:21 , Processed in 0.05457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