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580|回复: 8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日常病案摘录:再发一例脉沉洪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8-17 22:34: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孙曼之在 2009/01/27 11:31am 第 1 次编辑]

日常病案摘录:再发一例脉沉洪案
和*广    男     46岁     地址:略          (第479本)
初诊:2008-8-14
     今天早晨忽然两手麻木拘胀灼疼。询平素汗多,大便正常,小便稍频。形中色黑潮红。糖尿病发现四五年,常服西药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原来体胖,自从发现糖尿病以来渐下降。脉右沉软数,左沉洪大数(p=96),舌淡苔腻滑。
处方:
         黄芪15克     桂枝20克     生石膏30克     炙甘草5克
         川芎10克     当归10克        荆芥5克       防风5克
          羌活5克      独活5克
                                      水煎服,三剂

二诊:2008-8-17
     双手麻木拘胀灼疼显减。脉右沉软,左沉洪较前为小(p=88),舌淡红苔薄滑。
处方:
                                 上方加赤芍15克,煎法同前,五剂

文字
2
 楼主| 发表于 2008-8-17 23:32:53 | 只看该作者

日常病案摘录:再发一例脉沉洪案

春弦夏洪,最近洪脉自然不少,虽然夏季炎暑皜皜,浮洪居多,然而湿热蕴蒸,气机阻滞,阳热内郁,沉洪脉亦复常见。近日关于有无沉洪脉的讨论正在进行,旧案沉洪脉已有数例,今再发一例以供研究。
3
 楼主| 发表于 2008-8-17 23:34:26 | 只看该作者

日常病案摘录:再发一例脉沉洪案

本案显然属于糖尿病并发症之一,在糖尿病没有彻底治愈之前,只能是短期疗效。但中医辨证施治对于这一类病消除症状还是可以比较快见效,这是应该注意的。本例以其肢麻热郁脉洪脉沉而数,符合大续命汤证,但炎暑汗出故去麻黄,再加风药疏风通络。近几年来渐渐消瘦为气虚日耗,又加黄芪益气升阳。
4
发表于 2008-8-17 23:54:02 | 只看该作者

日常病案摘录:再发一例脉沉洪案

[这个贴子最后由哲医在 2008/08/18 00:13am 第 2 次编辑]

    孙先生以及孙先生的学生,在诊疗实践中诊得沉洪之脉,足见治学严谨,诊脉技术精湛。在正宗的诊脉方法中(即《脉经》的脉法),洪脉和细脉都是单因素脉象,是由脉体的大小构成的,脉体大为洪脉,脉体小为细脉。不洪不细的脉为平脉。这是洪脉和细脉的实质。平脉是脉象发生变化的基础。所以,在诊疗实践中,反映脉体变化的脉象分三类,一类是洪脉,一类是细脉,一类是不洪不细的脉。至于有些医家说洪脉是来盛去衰、如波涛汹涌、滔滔满指等,那是对洪脉的形象或指感特征的描述,不是说洪脉的实质,对细脉的描述也是如此。另外,浮沉二脉也是单因素脉象,是由脉位的变化构成的。脉位浅在为浮脉,脉位深为沉脉,比沉脉更深的脉位为伏脉,不浮不沉为平脉。这是浮沉二脉和伏脉的实质。所以,在诊疗实践中,反映脉位变化脉象分四类,一类是浮脉,一类是沉脉、一类是伏脉,一类是不浮不沉的脉。(所谓比沉脉更深,是指脉位下沉的程度超过了沉脉的界限。按〈脉经〉的规定,沉脉和伏脉是有界限的。因为,沉脉并不都是主病的脉象,有时可以是正常脉。但伏脉都是主病的。洪脉也不都是主病的。)
    在正宗的脉法中,浮脉、沉脉、伏脉、不浮水沉的脉、以及洪脉、细脉、不洪不细的脉,都有明确的具体指标和明确的界限,(需读懂《脉经》方知)因篇幅太长,在此不一一说明。
    由于洪细二脉和浮沉二脉都是单因脉象,其构成条件没有冲突,所以,在诊疗实践中,洪细二脉既可以和浮脉相兼,也可以和沉脉相兼。比如,既有沉细脉,也有浮细脉,若浮细脉无力,则是濡脉。洪脉也是如此,既有浮洪脉,也有沉洪脉,但沉洪脉出现率较低,并且,洪脉就不能再和伏脉相兼了,只能和沉脉相兼。(因为洪脉的实质是脉体大)。用最通俗的一句话来说,所谓沉洪脉,其实质,就是脉体大而在沉位。这有什么不可以呢?若从阴阳而论,脉体大属阳,脉位沉属阴,这是阴阳不属的特殊情况,古代圣贤称这种情况是“阳伏于阴”,病机比较复杂。
    从明医网和本论坛对沉洪脉所发的贴子看,孙先生及孙先生的学生在诊疗实践中诊得沉洪脉,是符合脉理和实践情况的,并且,深得圣贤之道。
    以上,哲医对洪细二脉和浮沉二脉的表述,收载在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最新实用诊脉法》中,在2007年8月,收载这些内容的〈最新实用诊脉法〉已通过省卫生厅组织的专家会议组鉴定,鉴定级别是国内领先水平,并获“全国首届经络脉法专题研讨会”特等奖。健康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保定日报和中国农村医药报有报道。
    顺便提示两个问题:
    一,在明医网和伤寒论坛,有些贴子,用《脉经》书中括号里的内容驳斥孙先生的观点,硬说临床上根本没有沉洪脉。其实,那些括号中的内容,都是夹行小字,不是《脉经》的原文,而是后人注释时掺进去的。比如,《脉经》书中有一括号里的内容是“千金翼以革为牢”。这句话,可以肯定,绝对不是《脉经》说的。因为,《脉经》是晋代出版的,作者是王叔和,《千金翼》是唐代出版的,作者是孙思邈,二人根本不是一个朝代,相隔太远,王叔和不可能知道《千金翼方》的内容。显然是后人加的。再如,《脉经》论述洪脉时,也有一个括号,即“一曰浮而大”,这也是后人加的。千万别用这几个字驳斥孙先生的沉洪脉,那就很没意思了。
    二,洪脉和伏脉确实不能相兼,所以,千万别用脉位极沉的程度来驳斥孙先生的沉洪脉。因为那是伏脉。伏脉和沉脉是有界限的。沉脉确实可以和洪脉相兼,但伏脉不能和洪脉相兼。

5
发表于 2008-8-18 18:59:05 | 只看该作者

日常病案摘录:再发一例脉沉洪案

下面引用由孙曼之2008/08/17 11:32pm 发表的内容:
春弦夏洪,最近洪脉自然不少,虽然夏季炎暑皜皜,浮洪居多,然而湿热蕴蒸,气机阻滞,阳热内郁,沉洪脉亦复常见。近日关于有无沉洪脉的讨论正在进行,旧案沉洪脉已有数例,今再发一例以供研究。
很有临床意义,感谢分享!
6
 楼主| 发表于 2008-8-18 20:00:31 | 只看该作者

日常病案摘录:再发一例脉沉洪案

以下是中医交流论坛署名wxm的回复:
    洪脉为阳脉,阳脉俱浮而速,极大在指下,“若波涛汹涌”。而沉脉为阴脉,常沉而迟,举之不足,按之有余。请问,它们能为同时出现的脉象吗?
7
 楼主| 发表于 2008-8-18 20:02:55 | 只看该作者

日常病案摘录:再发一例脉沉洪案

下面是署名为野歌的回复:沉
   
    洪脉,是没有的,只有寒闭,才能出现表细紧里洪的病脉。
    哪有沉洪脉的,李东垣就知道吗,在实际切脉中从没发现过,从理论上来看也是不可能的,除非是表寒紧,里热表闭,哪有单一的沉洪脉的,洪脉受热,热向上,寒走里向下。
8
 楼主| 发表于 2008-8-18 20:04:13 | 只看该作者

日常病案摘录:再发一例脉沉洪案

下面是署名为琼瑶的回复:
     说的对,王叔和脉经上24种脉象里沉、洪是相对的,就像浮和沉不能共现一样。
9
 楼主| 发表于 2008-8-18 20:06:35 | 只看该作者

日常病案摘录:再发一例脉沉洪案

下面是署名为原病式的回复:
     孙先生沉洪脉这种表述还是不规范的。脉学一般以<<脉经>><<濒湖脉学>>为宗,二书所述洪脉皆属浮脉。
     下面是我从<<脉经>>上引用下来的
脉形状指下秘诀第一(二十四种)
浮脉、举之有馀,按之不足。(浮於手下)芤脉、浮大而软,按之中央空、两边实。
(一曰,手下无,两傍有)洪脉、极大,在指下。(一曰,浮而大)滑脉、
往来前却流利展转,替替然,与数相似。。。。。。。
下面是《頻湖脉学》关于洪脉的论述:
《頻湖脉学》洪  脉
体状诗:脉来洪盛去还衰,满指滔滔应夏时,
        若在春秋冬月分,升阳散火莫狐疑。
相类侍:洪脉来时拍拍然,去衰来盛似波澜,
        欲知实脉参差处,举按弦长愊愊坚。


-=-=-=-=- 以下内容由 孙曼之2008年08月18日 09:08pm 时添加 -=-=-=-=-
    孙先生爱讲"沉洪脉",就"沉洪脉"吧,说到底是孙先生对"洪脉"的理解不准确,洪脉是浮脉的一种。搞出一个“沉洪脉”来对稍有一点中医常识的人来讲都感到很荒谬!孙思邈是讲过"医者意也",但不是医者臆也,中医也有它的一些规范,不是你想怎么讲就怎么讲。我讲话很直接,请孙先生不要介意。

-=-=-=-=- 以下内容由 孙曼之2008年08月18日 09:10pm 时添加 -=-=-=-=-
     王叔和的《脉经》经过后世不断的传抄再版流传至今,括号里面的内容能保存下来肯定有它的意义。凭什么就认定括号里的内容一定是衍文、异文,是错误的?就算括号里的内容我们不要去管它,王叔和关于洪脉的阐述只交待了脉的形态,洪脉的部位没交待清楚。但是,别急。后世医家对洪脉阐述有明确的部位补充描述,先举例如下。
         滑寿的《诊家枢要》原文“洪。大而实也。举按有余。来至大而去且长。腾上满指。为荣络大热。血气燔灼之候。为表里皆热。为烦。为咽干。 为大小便不通。左寸洪。心经积热。眼赤口疮头痛内烦。关洪。肝热及身痛。四肢浮热。尺洪。膀胱热小便赤涩。右寸 洪。肺热毛焦。唾粘咽干。洪而紧。喘急关洪。胃热。反胃呕吐口干。洪而紧。为胀。尺洪。腹满。大便难或下血。”按:如果洪脉有浮沉之分,还能“举按有余”吗?如果有沉洪脉的话,举是没有的摸不到的。“腾上满指”,明确的指出为洪脉在部位上属浮脉。
        李时珍的《濒湖脉学》原文“洪(阳)洪脉,指下极大(《脉经》)。来盛去衰(《素问》)。来大去长(《通真子》)。洪脉在卦为离,在时为夏,在人为心。《素 问》谓之大,亦曰钩。滑氏曰∶来盛去衰,如钩之曲,上而复下。应血脉来去之象,象万物敷布下垂之状。詹炎举言如 环珠者,非。《脉诀》云∶季夏宜之,秋季、冬季,发汗通肠,俱非洪脉所宜,盖谬也。 〔体状诗〕脉来洪盛去还衰,满指淹淹应夏时。若在春秋冬月分,升阳散火莫狐疑。 〔相类诗〕洪脉来时拍拍然,去衰来盛似波澜。欲知实脉参差处,举按弦长 坚。 〔主病诗〕脉洪阳盛血应虚,相火炎炎热病居。胀满胃翻须早治,阴虚泄痢可愁如。寸洪心火上焦炎,肺脉洪时金 不堪。肝火胃虚肝内察,肾虚阴火尺中看。洪主阳盛阴虚之病,泄痢、失血、久嗽者忌之。《经》曰∶形瘦脉大多气者 死。曰∶脉大则病进。”按:如果洪脉不是浮脉还能举按皆有“满指淹淹”吗?“拍拍然”就是浮脉的一种形象描述。
    徐进京先生关于洪脉的理解我认为是有误的,当然到底是因为我没读懂《脉经》还是徐生先误解了《脉经》?各位自有评判“(需读懂《脉经》方知)”注:徐先生原话。孙先生关沉洪脉这种说话也是要不得的,虽然孙先生学验俱丰,但毕竟也没有完人嘛。所以,关于学术问题,该讲的还是要讲,不能搞一团和气。

-=-=-=-=- 以下内容由 孙曼之2008年08月18日 09:12pm 时添加 -=-=-=-=-
     孙先生描述的"沉洪脉"正确的描述应该为"脉沉实"或"脉沉大而有力","沉虚洪"脉的正确表述应该为"脉沉大而无力"或"脉沉大不耐重按"。本案处方附子理中汤加杜仲、牛膝我认为是可行的。从脉象症状来看,本症还是以里证为主,当慎用表药。孙先生喜用发散类风药,认为风药可以通经络升阳气,从他的医案来看,十有七八会用到风药,但风药多燥烈,易伤阴耗人正气,有是症方可用是药,里证用表药徒伤其表,古人云:勿犯虚虚实实之戒!当慎之!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8-18 20:53:51 | 只看该作者

日常病案摘录:再发一例脉沉洪案

下面还是原病式的回复:
     由以上论述可以知道,洪脉的基本特征是来盛去衰,是大,是一种形态描述,与浮沉脉的深浅位置规定性完全无关,”洪脉是夏应时之脉,夏季阳气浮于表,脉象洪,浮而大,来盛去衰,根据孙先生所述如果夏时有人脉沉而大,来盛去衰这样的“沉洪”脉是不是也属应时正常之脉?其实从夏脉洪就可知洪脉不但是形态有描述,深浅位置也是有交待的。
     任何人都不可以完全掌握真理,孙先生也不必为自已一个小小的疏误而去自圆其说。


-=-=-=-=- 以下内容由 孙曼之2008年08月18日 08:55pm 时添加 -=-=-=-=-
其实,我已经讲得很清楚了,<<脉经>><<濒湖脉学>>里面关于洪脉的阐述也很清楚,如果孙先生一定要在这里强拗,那就没办法了

-=-=-=-=- 以下内容由 孙曼之2008年08月18日 08:56pm 时添加 -=-=-=-=-
哪本书上有"沉洪"脉这种说法?孙先生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吧!硬拗确实没什么意思。以下是引用《脉经》的原文,与孙先生所引用的稍有出入,不知是孙先生把括号里的内容贪污了,还是所引用的版本不同?
脉形状指下秘诀第一(二十四种)
浮脉、举之有馀,按之不足。(浮於手下)芤脉、浮大而软,按之中央空、两边实。
(一曰,手下无,两傍有)洪脉、极大,在指下。(一曰,浮而大)滑脉、
往来前却流利展转,替替然,与数相似。(一曰浮中如有力,一曰漉漉如欲脱)数脉、
去来促急。(一曰一息六七至,数者进之名)促脉、来去数,时一止,复来。弦脉、
举之无有,按之如弓弦状。(一曰如张弓弦,按之不移,又曰浮紧为弦)紧脉、
数如切绳状。(一曰如转索之无常)沈脉、举之不足,按之有馀。
(一曰重按之乃得)。。。。。。

-=-=-=-=- 以下内容由 孙曼之2008年08月18日 09:01pm 时添加 -=-=-=-=-
     孙先生讲我引用的都是"异文""衍文",根椐呢?实际上根本就没有“沉洪脉”这一说,孙先生口口声声来自经典,请你从脉学经典上引用一段"沉洪"脉的论述给大家看看。《脉经》也好,《濒湖脉学》也好关于洪脉的论述已经很清楚了,孙先生偏偏视而不见。当然,现在的那个许谁谁,编的一本什么书你也拿来做依据。那我就只有服了you了!




-=-=-=-=- 以下内容由 孙曼之2008年08月18日 09:02pm 时添加 -=-=-=-=-
     孙先生所引与<<脉经>><<濒湖脉学>>关于洪脉定义的描述是有冲突的,以谁为宗?脉学书籍内容相互矛盾的很常见,一般而言以此二书为规范。


-=-=-=-=- 以下内容由 孙曼之2008年08月18日 09:03pm 时添加 -=-=-=-=-
说来说去,孙先生还是把自已所坚持的错误当真理。世界上哪来的“沉洪脉”?

-=-=-=-=- 以下内容由 孙曼之2008年08月18日 09:05pm 时添加 -=-=-=-=-
关于洪脉,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当然是比较靠谱一点的资料,如<脉经><濒湖脉学>等)。做一个综合性的阐述,不足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 脉象:洪脉之象,浮大有力,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以大为主要特征。
医家多以来盛去衰描述洪脉。
二)相类脉
  洪脉,以脉大为主要特征。实、芤、革、虚、散亦皆浮大,故须加以鉴别。
  1.洪与实:实脉浮中沉皆大而有力,洪脉大而兼浮,但脉力逊于实脉,且按之力减。
  2.洪与虚:虚脉浮大无力,按之益甚,脉力远逊于洪。
  3.洪与散:散脉其形更浮大,边际模糊,状若无涯,浮游飘忽,极为无力。
  4.洪与芤:芤脉亦浮大,然按之陡然空豁。不似洪脉之有力,按之满指滔滔,无空豁之感。
  5.洪与革:革脉亦浮大,其浮大有如鼓皮之绷紧,缺乏弹性,且按之空豁,不似洪脉之浮大,搏幅亦大,按之有涌盛之感。
  6.洪与大:多数医家将洪与大视为一脉,洪即大。大脉只强调其脉体阔大且有力,不强调脉位之浮沉。洪应兼浮,且脉之搏幅亦大,脉虽有力,尚较柔和,不似大脉之力强,洪大应分之为妥。
(三)脉理与主病
  常脉
  夏季与心之常脉应洪。夏季阳气旺盛,气血涌盛于外,鼓荡充盈于血脉,致脉洪。心主火,与夏相应,故心脉为洪。《素问·王机真脏论》曰:“夏脉者,心也,南方火也,万物之所以盛长,故其气来盛去衰,故曰钩。”  
2.病脉
  (1)热盛:外邪入里化热,或五志化火,或痰、湿、食积、瘀血蕴而化热。热盛蒸迫气血,脉流迫疾,鼓击血脉而脉洪。症见壮热、烦渴、大汗,或出血、疮疡等。《难经》14难曰:“脉洪大者,苦烦满。”《伤寒论》26条:“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温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金匮肠痈篇》:“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
  (2)气虚:饮食劳倦伤脾,脾胃气弱,正气虚衰,阴火内炽,激荡气血而脉洪。《脾胃论》卷中:“脾证始得,则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此洪,乃因虚所致,故当沉取无力,治以甘温除大热法。
    (3)阴虚:阴虚不能内守,阳气浮于外而脉洪。或阴竭于下,阳越于上,阳脉洪大,阴脉沉细。阴虚阳浮者,舌当光绛无苔。
  (4)阴寒内盛:阳气衰微,阴寒内盛,格阳于外而脉洪。此洪也,必沉取无力,舌质淡胖。
  (5)虫扰:蛔虫扰动气血,气血逆乱,脉亦可洪。《金匮·趺蹶篇》曰:腹痛有虫,“其脉当沉若弦,反洪大,故有蛔虫。
  《素问·脉要精微论》曰:“大则病进。”丹溪曰:“大,洪之别名。”新病脉大有力为邪盛,久病脉大无力为真气外泄。皆为病势将进一步发展恶化,故曰病进。


-=-=-=-=- 以下内容由 孙曼之2008年08月18日 09:07pm 时添加 -=-=-=-=-
     朱丹溪对孙先生讲的"沉洪脉"这种脉象的描述一般为"重按脉大而有力",""沉虚洪脉"一般为"重按脉大无伦"。规范的来讲,孙先生想表述的脉象的意思大家都看得懂,但却不合脉理。洪脉不但有形态的规范,在部位上也有规范。要不,为什么说夏脉洪是常脉,没有部位上的规范,夏天脉“沉洪”岂不也成常脉了?洪脉就是洪脉,哪有什么浮洪脉沉洪脉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26 16:04 , Processed in 0.14035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