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5-7-6 15:32 编辑
[这个贴子最后由仁海中西医在 2008/05/06 06:23pm 第 3 次编辑]
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成因及其防治 常见病防治系列讲座 山东青岛 仁海中西医 于殿生
一、分型与病因:
笔者将原发性高血压病根据患者的胖瘦分为肥胖、瘦削、不胖不瘦三种类型。
产生高血压病的病因尽管众多,身体胖瘦不同,但均累及细小动脉、发生玻璃样变性,亦即细小动脉硬化,最终导致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细小动脉硬化的发生是由于血浆蛋白,包括纤维蛋白,有时还有脂质,深入内皮间隙,继而凝固为均质的玻璃样物质。其原因是细小动脉反复痉挛,管壁受压力及缺氧的影响等。随着疾病的发展,皮下的玻璃样物质积聚越来越多,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中膜平滑肌可被压萎缩,使细动脉管壁弹性减弱、变脆。
二、预防
高血压病的预防重在预防动脉硬化,以避免高血压病的进一步发展,从而保护靶器官——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
1、肥胖体型
此类型的高血压病,大多为中老年患者,近年有十分明显的向年轻化发展的趋势,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增高,但以舒张压高为主要矛盾。由于过度肥胖,导致病人血液循环系统容积减小。打个比方说,我们可以把整个人体看成是一个密闭的皮囊。皮肤虽具有一定的弹性,但其弹性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其弹性达到最大限度时,因皮肤扩张所形成的容积不再增大,这时过度肥胖者的脂肪却在增加,致使血液循环系统、内脏、骨胳等均受压迫,但循环系统受压迫后产生的影响较大,因而血管变细,随之循环系统的容积减小,但这时血液的量不减少,最终导致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加大,动脉管壁硬化而出现心、脑、肾等脏器功能失调的一系列病症,此即是肥胖体型高血压病形成的机理。因此,肥胖体型高血压病的预防,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减肥与抗动脉硬化。
减肥的方法无非是“减收增支”。人体趋向胖瘦的判断标准只有一个:即根据“收支“情况”。“收”即指饮食的摄入,“支”即指糟粕的排泄与能量消耗,如汗、大小便和体力活动等。“收大于支”即趋向增加体重,“收小于支”即趋向减轻体重,“收支平衡”即保持体重的相对不变。肥胖人的消化吸收功能良好,一旦肥胖成为疾病的时候,那么,这种“良好”的消化功能,即变为病理性食欲亢进,此时就应采取各种措施,抑制食欲,使其降低到正常范围。如饭前食用黄瓜,或其它无多大营养的水果,使其与消化液搅拌,也即用水果竟争消化液,以降低食欲。所谓“增支”就是增加糟粕的排泄、能量的消耗,如汗、大小便的排泄、体力活动等,但以增加大便排泄为优,严重时可利小便以降压,但这只是权宜之计。
2、瘦削体型
此类体型高血压病人绝大多数为老年人,一般收缩压甚高,舒张压大都正常或偏低,略高者较少,脉压差均较大。此类高血病人均因动脉硬化、动脉管壁缺乏弹性、管腔狭窄所致。当心脏收缩时,由于动脉管壁缺乏弹性而缓冲作用减弱,因此收缩压急剧上升;当心脏舒张时,虽然动脉管壁狭窄,但由于瘦削体型的人血液量相对减少,因此舒张压大都正常、略低间或略高。此即是瘦削体型高血压形成的机理。至于此类高血压的成因,则或为长期劳作、精神紧张,或长期酗酒、大量吸烟,或嗜食辛辣、性格暴躁等等。总之,此类高血压的主要矛盾在于动脉硬化,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动脉硬化是基本措施,加之调摄精神、忌食辛辣、多食水果等。
3、不胖不瘦体型
此类型高血压病人的年龄不定,青、中、老年,各个年龄段均有,但以中、老年为多。,多与遗传因素有关,防治也较为棘手,平素少饮酒、多饮茶、多食酸性水果,情绪宜稳定,并保持大便通畅。
三、治疗
1、肥胖体型
患者素体偏胖,或素食肥甘,营养过剩,加上缺乏运动,致使体内气机壅塞,血流欠畅而有头昏不适、胸闷心慌、动则气喘、易汗嗜睡、身重懒言、甚至下肢浮肿。本型之治疗原则为泻有余,如去壅导滞、活血化瘀,清热利湿兼以育阴,使水湿去而阴不伤。
2、瘦削体型
患者素体偏瘦更加身心劳累过度而致阴虚阳亢,阴虚则加速动脉硬化而有肢麻诸证,阳亢则气血上涌而有头痛头晕等证。本型之治疗重在补不足,如滋水涵木、镇肝潜阳,稍加利湿之品,可防滋补太过而有腻滞之弊。
3、不胖不瘦型
素体强壮,精力充沛。气有余便是火,或上涌于头而头痛、头晕,或滞于心而胸闷心慌。本型之治疗重在清热泄火,抑制各个脏器的病理性亢进,并加滋阴之品,以消除动脉硬化,改善脏腑功能,使邪火去而正不伤。
-=-=-=-=- 以下内容由 仁海中西医 在 2008年05月06日 06:14pm 时添加 -=-=-=-=-
http://www.rhzxy.com/bbs/dispbbs.asp?boardid=80&Id=111中 西 医 结 合 治 疗 高 血 压 病
仁海中西医 于殿生
笔者将高血压以患者胖瘦分为三型,以病情缓急分为两期。即肥胖型、瘦削型、非胖非瘦型;急性发作期、慢性进展期。
一、辨证施治
1、肥胖型 患者素体偏胖,或素食肥甘、营养过剩,加之缺乏运动,致使体内气机壅塞,血流欠畅。本型之治疗重在去壅导滞、活血化瘀、清热利湿,兼以育阴,使水湿去而阴不伤。药用天麻钩藤饮、枳实栝蒌薤白半夏汤、五苓散合白虎汤加减。
2、瘦削型 患者素体偏瘦,更加身心劳累过度而致阴虚阳亢,阴虚则加速动脉硬化,阳亢则气血上涌有头痛头晕肢麻等症。本型治疗重在滋水涵木、镇肝潜阳,稍加利湿之品,可防滋补太过而有腻滞之弊。药用镇肝熄风汤、杞菊地黄丸合芍药甘草汤加减。
3、非胖非瘦型 本型患者素体不胖不瘦,平时精力充沛,前期无不适感觉,只有当血压达到一定高度,靶器官受到损害时,才会产生相应的症状,但本型大都有家族遗传病史。本型高血压治疗起来有相当地难度,基本应该以清热为主,所谓热有余便是火,火有余便是毒;其次是抗动脉硬化,增加动脉管壁的弹性。药用白虎汤、承气汤合天麻钩藤饮加减。
4、急性发作期 有脑血管意外倾向者,如伴剧烈头痛、头晕、喷射样呕吐,甚或意识欠清,可给利血平、甘露醇与保护脑细胞药物,脱水降低颅内压、改善脑功能。有冠心病倾向者,如伴胸闷、心绞痛、心慌等,可给予硝酸制剂和改善心肌代谢药物,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急性期应配合中药以治其本,可分别根据胖、瘦、非胖非瘦三型给予相应药物。有脑血管意外倾向者,早期一般不予活血化瘀药物,以防诱发出血。
5、缓慢进展期 该期指病情相对稳定,可根据上述三型分别应用中药治之。或清热而减慢心率、或滋阴养血软化血管壁、或改善心脑功能等等,需酌情处理。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有许多优点,如急性期急则治其标,或标本兼治,以西药为主,或中西药并用;慢性期缓则治其本,以中药为主,或佐以西药。应用中药调理整体、辨证施治,降压效果持久,且副作用较小。目前西药降压药物主要分五大类:利尿剂、ß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扩张剂。实践证明中药亦有相应效果,如泽泻、猪苓等利尿,减少体内血容量可有效减轻对血管壁的压力,提高血管壁的弹性,故肥胖者首选之;石膏、栀子、黄芩等清热,能减慢心率,降低心排血量,可有ß-受体阻滞剂的作用;龙骨、牡蛎、石膏、石决明等镇静潜阳,能镇静安神、减慢心率、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可有钙离子拮抗剂的作用;栀子、黄芩配猪苓、泽泻等清下焦湿热、利水湿,可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作用;天麻、麦冬、白芍、生地黄、当归等滋阴养血,有扩张血管、改善动脉硬化的作用,本类药品尤宜于瘦削型高血压患者。
二、典型病例
例1 : 男 50岁 患高血压病20余年。体胖,头痛头晕,以头晕较剧,视物模糊,胸闷心慌、轻微活动即加剧,被迫卧床达年余,血压205/115mmHg,X线片示左心室肥厚,心电图示心肌缺血,眼底检查示合并底动脉普遍狭窄,尿常规示蛋白尿,舌红苔黄腻,脉沉细弦而数,初经用甘露醇等,症状有所改善,但停药后即加重,随改用中药治之。处方:天麻 黄芩 怀牛膝 龙骨 牡蛎 白芍 甘草半夏 槟榔 丹皮 生地黄 泽泻 猪苓 瓜蒌仁 麦冬 桂枝 石膏 水煎服。日一剂,分二次服。三剂后即觉症状减轻,20余剂诸症大减,加减服用近100剂诸症全消,血压恢复至140/90mmHg ,眼底检查示眼底动脉正常,心电图示心肌供血良好,10年后追访无复发。
例2 : 女74岁 患高血压病20余年。体瘦,头痛头晕,呕吐,上肢麻木,被迫卧床十余日,测血压210/85mmHg, X线片示心肌肥厚,心电图示心肌缺血,眼底检查示有棉絮状渗出,舌质红有裂纹,苔少,脉浮大弦数。初用甘露醇等脱水降压,头痛头晕症状改善,随予中药治之。处方:天麻 钩滕 山茱萸 怀牛膝 白芍 甘草 生地黄 麦冬 石决明 丹皮 龙骨 牡蛎 桂枝 茯苓 枳实 ,水煎服,日一剂分二次服。10剂后大有改善,共服近40剂,后改服丸剂巩固之,血压恢复正常眼底无渗出,心肌供血改善,现己8年余未见复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