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673|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不采用量化标准的原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15 14:58: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ADMINOPE=南京陈斌|一滴水|威望由 3 增加至 4|原创帖多篇,学术质量佳。|1187176215][这个贴子最后由一滴水在 2007/08/15 03:01pm 第 1 次编辑]

           中医不采用量化标准的原因
  原创作者:容建平
  什么是量化标准?量化标准就是运用一套以数量值变化关系,来表示事物不同程度状态的标准,量化标准有一个鲜明特点,就是能够实现精确认识,精确调控,在现代化的生产中,科研中,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量化标准的应用越来越普及,越来越精细,用数字说话,也已经逐渐成为了人们在工作中的口头禅,可以说,量化标准基本上成为了现代社会应用于管理和运用于指导实践的共识,成为体现具有现代科学气息的一种显示。
  以西医为主体的现代医学,它的确诊依据就是各种量化标准的数据,让数据说话,就等于用事实说话,在化验和体检的所有量化数据面前,患者身体的各种生理指标和病理指标,都以量化数据的形式准确地表示出来,血压多少,体温多少,血糖多少,血脂多少,红血球多少,白血球多少,甚至细菌病毒的数量多少,在一系列数据清楚地表达出来,让医生和病人都能够一目了然病情的状态,而医生则可以根据量化指标的数据,来确定疾病的现状,并以此来指导用药。
  中医对疾病的诊断没有系列性的量化标准,而且一向都没有以各种量化数据来讲话的传统,由于这个原因,成为了有人批评中医不科学的证据之一,事实上,中医的诊断辩症虽然没有量化标准,但有一套症状标准,比如风、寒、湿、燥、火,阴虚、阳虚、血虚、气虚等基本性的症状,都有很细致的确认标准,只要翻开中医的基础知识教科书,都必然会看到有非常清晰的病理症状标准的详细解释。
  尽管中医有症状标准,并且运用症状标成功地指导实践有几千年的漫长历史,但没有量化数据的症状标准在当今社会中还是受到了质疑,重点在于质疑症状标准显得太过笼统和太过模糊,比如中医的阴虚,它只有一个概念性的表达,至于虚到什么程度,则没有数字化的详细数据,从现实上看,没有量化数据的支持,是中医诊断中的普遍性问题,以现代的思维眼光看,很显然,没有量化数据,根本就不能说已经确诊人体的病理变化状态,这明显是一种不够科学的行为。
  不论中医或者西医,都是治疗疾病的方法手段,既然西医中的量化标准体现了现代科学的发展方向,为什么中医不转向采用量化标准,而一定要坚持采用症状标准呢?难道用科学技术为现代医学建立起来的各种系列性的量化标准,还不能准确地真实地反映人们内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吗?
  其实中医不采用量化标准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中医采用症状标准,已经完全能够满足辩症论治的需要,而量化标准对于指导中医的治疗用药方面,却没有重大的和必要性的特别意义,另外,过分地强调量化标准,反而有违背中医简单化和能够普及化的初衷。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这不是有违科学吗?其实不是,这是中西医各自理论在指导实践中的必然走向。
  西医对疾病的治疗,是以具体的细菌病毒为目标,而中医对疾病的治疗,则是以具体的人为目标,这是两种医学的最大不同之处,它反映在治疗上各具特色,对中医来说,西医的那一系列的量化标准,基本不适用于中医的辩症论治,尽管西医的量化标准可以确诊病人中细菌病毒的具体数据和生理变化数据,但中医却没有相对应的,以具体个性的细菌病毒为目标的针对性药物,对于西医量化标准中的血压、血糖、尿蛋白等具体数据,中医也没有针对性的具体治疗药物,如果用西医的一系列量化标准确诊依据,中医将面临着没有相应针对性治疗方法的无所适从尴尬局面。
  正是中医面对着西医的量化标准无所适从,不能依照量化标准的数据采取针对性的医疗药物,又不能从实验室内证明中药能够有消灭细菌病毒的作用,更没有有证据证明中药能够怎样降血脂降血糖的科学原理,等等,在没有一致共识的情况下,如果强行要中医采用西医的量化标准为依据的话,无所适从的中医面对着量化标准这些现代科学,只有被挂上伪科学照牌的份。
  将西医的量化标准强加于中医是行不通的,那将会引导中医走向一条自取灭亡的死路,在西医量化标准的规范下,先废医存药,后再医药全废将是中医要走的一条必然之路。
  由于西医的量化标准不能如实地表达中医的症状特点,因此对中医的辩症论治不能产生积极有效的重大作用,比如说发烧,病人发烧的体温是38度,或者是39度,这对中医的诊断都没有什么重大意义,中医要判断的是这发烧属于什么症状而起,重点在于查明是属于风寒症的问题,或是风热症的问题,又或者是什么症中的问题,如果属于风寒症,就采用疏散风寒的药方,如果属于风热症,就采用疏散风热的药方,至于体温为多少度,对治疗上的用药基本上起不到特别的指导意义。
  由于中医和西医对疾病有着各自不同认识观点,有着各自的指导理论,在西医的量化标准中,根本就没有中医必须要明确的阴虚、阳虚、气滞、寒热、燥湿、风,等等症状的概念,而中医偏偏就需要这些症状标准来辩症,需要梳理清楚以引发这些症的原因来用药,中药的主要治疗对象是症状,事实证明,中医决不能盲从地照搬西医的量化标准来规范自己,辩症论治是中医的特色之一,采用具有中医特色的症状标准来辩症就已经足够,西医的量化标准数据对中医的辩症论治没有重大的意义。
  如果说西医的量化标准不适用于中医,对中医的辩症论治起不到什么特别作用的话,那么以中医的症状为基础,为各种基本性的症状建立起一系列的量化标准,总该有现实意义了吧,这样做,将是中医迈向现代化和科学化的重要一步。
  中医治疗针对的是症状,这一点是非常明确的,于是有其症就用其药,以达到消灭症状为治疗目的,因此,中医为诊断而建立的症状标准,和中医以消灭症状为目的的治疗标准,已经形成一种系统性的配套,而在现有的症状标准基础上再建立量化标准,是否对辩症能起到一种促进作用呢?
  从实际情况上来看,为中医的症状标准建立起量化数据,对中医的辩症论治也起不到什么重大的作用,比如治疗阴虚,病人只要出现阴虚症状,中医就必然要采用滋阴生水的药物来治理,不论阴虚发生到什么程度,用药都一样,只要症状不变,用药就基本不变,如果症状发生变化,则要随症变通用药,对阳虚、血虚也一样,只看症状,不看程度,虚的程度对指导用药没有实质性的重要意义。
    如果对症状标准也进行量化的话,这种精确的量化标准虽然时髦新潮,有时代的风尚,但这时髦和时尚不但对治疗起不到积极作用。反而会产生出两个方面的问题,不利于中医的发展和推广。
    问题之一:中医如果要推行量化标准,就必须对中医确定的症状建立起系列性的标准数据,这个工作量计算起来非常庞大,比如要建立一个阳虚的数据标准,首先要建立起一个全身阳虚的标准数据系统,其次要为五脏建立起一个各自独立的具有各脏特色的阳虚标准数据系统,为了建立这些标准系统模式,又要采用先进的科学设备为检测手段,要为所有的症状都建立详细的量化标准,就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果这样做的话,老实说,要让一个中医医生既要检测数据工作,又要进行辩症论治,这不仅仅是增加工件量的问题,而是难以胜任的问题。
    如果建立起的这套量化标准体系对治疗没有重大意义的话,又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大的力气去建立这用不上的标准呢?
    问题之二:现代医学的实践告诉人们,对量化标准的测验,已经是一种独立于治疗之外的专业知识,是一个治疗专业医生不能兼顾的工作范围,于是,治疗是一种专业,检测则又成为另一种专业,各不相干,如果中医要实行量化标准,就要大量增加检测方面的人材,现代化医院中从事各种检测专业的医生队伍不断庞大就是最也的例子,这样一来,中医的医生在诊断上就要对检验数据产生严重的依赖性,这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从此,中医简便的优势将荡然无存,中医的普及化就会成为过去。
    应用症状标准的最大优点,是每一个中医医生都能够独立地把握它,能够直接从病人身上发现症状,无需依赖它人的帮助,也不需要什么科学技术设备的配合。而应用量化标准的最大缺点,就是治疗的医生不能独立地把握它,不能直接地从病人身上判断出量化数据,必须要依靠专业的检测人材和专门的检测设备来帮助,才能得到所需的量化数据。
    其实中医有一些病症,只有具体的症状表现,而根本上是无法建立起量化数据标准的,比如痰,中医有广义的痰和狭义的痰,狭义的痰就是从人口中吐出来的有形有质的粘液,而广义的痰却没有特别的形质,它就是人体中的津液,当人体内流动的津液出现停滞,而这种停滞又妨碍了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需要后,就成为广义的痰,停滞的津液成为痰后,会从症状上表现出来,但这种广义痰的本质为正常的体液,根本就无法用具体痰的量化数据来体现。
   又比如瘀,瘀也有广义的瘀和狭义的瘀,狭义的瘀就是由内伤或者外伤引起的血液积聚,而广义的瘀则是有形的人体肉质,中医对不正常地存在的肉质都定为瘀,这个不正常地存在肉质包括性质变异的肉质和不应该生长出来的正常肉质,如宫外孕的胎儿,中医就定它为瘀积,这宫外孕的瘀根本没有办法用瘀的量化数据来体现,从现实来看,这宫外孕的胎儿也是正常生长的生命体,根本不可能有什么瘀的数据存在,但中医认为它是不正常地存在的肉质,它的存在就是瘀积。
    从原理上分析,症状其实就是病人体内各种量化数据的综合体现,量化数据不同状态的综合性外在形式就体现症状的变化,量化标准虽然能够为医生和病人提供病症的程度,但对中医的辩症论治没有特别的指导意义,特别是量化数据带有严重的依赖性这一点,不符合中医方便、简单、有效,便于普及的原则,这一切,就是中医不采用量化标准的原因。
    既然简单的症状标准已经满足治疗上的需要,为什么一定要采用复杂而又依赖性强的量化标准呢?相比之下,容易把握的症状标准比不容易把握的量化标准显得更加先进,更加科学。
2
发表于 2007-8-15 16:12:08 | 只看该作者

中医不采用量化标准的原因

***** 版主模式 *****

该贴子是管理员从<a href=forums.cgi?forum=2>医理探源</a>转移过来的!
3
发表于 2007-8-15 19:26:08 | 只看该作者

中医不采用量化标准的原因

下面引用由一滴水2007/08/15 02:58pm 发表的内容:
从原理上分析,症状其实就是病人体内各种量化数据的综合体现,量化数据不同状态的综合性外在形式就体现症状的变化,量化标准虽然能够为医生和病人提供病症的程度,但对中医的辩症论治没有特别的指导意义,特别是量化数据带有严重的依赖性这一点,不符合中医方便、简单、有效,便于普及的原则,这一切,就是中医不采用量化标准的原因。
   既然简单的症状标准已经满足治疗上的需要,为什么一定要采用复杂而又依赖性强的量化标准呢?相比之下,容易把握的症状标准比不容易把握的量化标准显得更加先进,更加科学。
本文的核心观点,是中医“证候”的诊断依据或指标,应当以“简单的症状标准”,而不是复杂的实验室的、理化的量化数据,阐述的有深度,及一定的合理性;
需要注意考虑的是,上述的“简单的症状标准”,是针对中医“证”的诊断而言。而中医“证”的诊断,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在诊断学上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其更多的是偏重于病理生理学,一种整体的、功能的病理改变或病理状态,而基本缺失了病理解剖学的诊断及真正意义上的“病因”(如生物性、物理性、化学性)学的诊断。
4
发表于 2007-8-15 19:37:37 | 只看该作者

中医不采用量化标准的原因

下面引用由南京陈斌2007/08/15 07:26pm 发表的内容:
需要注意考虑的是,上述的“简单的症状标准”,是针对中医“证”的诊断而言。而中医“证”的诊断,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在诊断学上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其更多的是偏重于病理生理学,一种整体的、功能的病理改变或病理状态,而基本缺失了病理解剖学的诊断及真正意义上的“病因”(如生物性、物理性、化学性)学的诊断。
即使是在现代医学中,许多的疾病(功能性疾病)其诊断标准或依据,也是仅仅依赖于症状、体征、及一定的病史……,所谓的实验室的、理化的量化数据,很多的时候只是在起一个排除、鉴别诊断的作用。
5
发表于 2007-8-15 19:49:40 | 只看该作者

中医不采用量化标准的原因

下面引用由一滴水2007/08/15 02:58pm 发表的内容:
西医对疾病的治疗,是以具体的细菌病毒为目标,而中医对疾病的治疗,则是以具体的人为目标,这是两种医学的最大不同之处……
这里应当注明一下,是针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而不是所有的疾病(内伤杂病);
在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中西医的最大不同之处,的确在于二者的治疗目标的差异。西医是以病因为疾病的本质,将治疗的重心放在了致病病原体上;而中医则是将机体的生理病理状态视作为疾病的本质,将治疗的重心放在了调整、纠正机体的紊乱、失衡的生理病理状态上(即所谓的“具体的人为目标)。
6
发表于 2007-8-15 20:24:14 | 只看该作者

中医不采用量化标准的原因

中医有自己的量化标准!但是不一定个个中医懂。中医的量化标准是在阴阳学中,而不是西医的那一套,中西医各自存在的科学性是对立的!
7
发表于 2007-8-16 06:53:58 | 只看该作者

中医不采用量化标准的原因

这才是具有中医实践基础的 科学的眼光 于那些自标科学卫士 而实无科学精神的‘斗士’大不相同
8
发表于 2007-8-16 16:18:16 | 只看该作者

中医不采用量化标准的原因

容建平的文章有严重问题。
    首先证候是一组症状、体征(含舌象、脉象),代表的是整体的某个病理状态,与症状的含义大不相同。其次证候不能量化是它本质上是整体综合反应状态,是人体疾病客观存在的一种形式,决不是中医理论问题。因为理论只有真正反映临床事实,指导治疗取得良效,才是科学所在。
    所以证候-状态病不可能量化,是正确反映疾病客观存在,这将是人类认识自身疾病的一大进步。正因为如此,状态应对医学-中医学必将成为人类现代临床医学的两大支柱之一,与西医互补,造福人类千秋万代。
9
发表于 2007-8-17 11:57:10 | 只看该作者

中医不采用量化标准的原因

下面引用由悉尼张有和2007/08/16 06:18pm 发表的内容:
其次证候不能量化是它本质上是整体综合反应状态,是人体疾病客观存在的一种形式,决不是中医理论问题。因为理论只有真正反映临床事实,指导治疗取得良效,才是科学所在。
   所以证候-状态病不可能量化,是正确反映疾病客观存在,这将是人类认识自身疾病的一大进步。正因为如此,状态应对医学-中医学必将成为人类现代临床医学的两大支柱之一,与西医互补,造福人类千秋万代。
容先生的看法是证候的临床诊断不需要量化标准数据,不是“不能量化”。(其实中医不采用量化标准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中医采用症状标准,已经完全能够满足辩症论治的需要,而量化标准对于指导中医的治疗用药方面,却没有重大的和必要性的特别意义,另外,过分地强调量化标准,反而有违背中医简单化和能够普及化的初衷。)
个人的看法,一、中医证候的诊断标准或依据,有症状标准已能基本满足中医临床“证候”诊断的需要,达到知其然的效果;
二搞些量化标准数据,对于更好的理解、阐述证候内在的病理内涵,还是很有帮助的,可以达到知其所以然的作用。
10
发表于 2007-8-17 12:09:05 | 只看该作者

中医不采用量化标准的原因

下面引用由南京陈斌2007/08/17 11:57am 发表的内容:
个人的看法,一、中医证候的诊断标准或依据,有症状标准已能基本满足中医临床“证候”诊断的需要,达到知其然的效果;
对于中医临床诊治而言,“症状”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与意义。症状是中医进行临床诊治的出发点与归宿点。一、中医的辨证论治,是以症状为导向,为切入点,症状是中医证候诊断的重要指征及依据;二、中医的辨证论治必须随症状的变化而变化;三、中医辨证与论治是否正确恰当,必须以症状的消长进退为依据来评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5 07:02 , Processed in 0.06058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