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95|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泻心汤。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12-18 20:58: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半夏,就是半个夏天,是指夏秋之交,脾胃运转,气转秋天。主要是和胃,至津液。把心火移于肠胃,蒸化肠胃的湿入肺部,润肾。和阴阳,春夏为阳,秋冬为阴,半夏和之。
  他的应用就不用说了,四四。
2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8 20:59:18 | 只看该作者

[讨论]泻心汤。

让我们看看,半夏泻心汤。
半夏9克,黄芩、人参、甘草各6克,黄连3克,大枣4枚,干姜6克。
半夏,干姜是主药,就不用说了,黄芩,黄连,助之,人参,甘草,大枣,防之太过,补正。
   偶说的半夏是将夏天之气化为秋天之气。半夏,生姜,和胃降肺。夏天之热是什么使之降呢?是冬吗?不是,中间,有肺的过度,比如大热,用白虎汤,白虎是什么呢?就是肺。夏天温度高到了极点,那,必向阴专化,秋天之萧降之气。
再看,泻心汤,黄芩,黄连是干什么的,就是泻心火啊。夏与秋之间是什么呢?
脾没季节,只是每季的最后18天,脾胃占四偶,也是此理,他们之间,还要脾来将之专化,那就是人参,干草,大枣,二来防其过燥。
  中景之法,是萧否,否,阴阳不交也,上面偶说过,春夏为阳,秋冬为阴,看看有些太极图中间的白园是什么?大盖就是脾胃吧。徐徐。欢迎高手,指教。
3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8 21:00:34 | 只看该作者

[讨论]泻心汤。

偶对五泻心汤的看法:
半夏泻心汤,见外帖。
大黄黄连泻心汤,表里皆虚之否。虚及,快脱,用附子泻心汤。
生姜泻心汤,则是半夏泻心中脾胃阳虚腹泻。甘草泻心汤则是生姜泻心汤的基础上,多泻伤了津血。
从他们出现的顺序可看出,中景,开方的轻重。
   偶,只是个小生,请教大方之家。谢谢。
4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9 11:28:10 | 只看该作者

[讨论]泻心汤。

[出处}《伤寒论》
    [组成]:柴胡半斤(24g),黄芩三两(9g),人参三两(9g),甘草三两,炙(6g),半夏半升,洗(9g),生姜三两,切(9g),大枣十二枚,擘(4枚)。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
    1、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2、妇人热入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以及疟疾、黄疸等病而见少阳证者。
    [方解]:本方为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剂。少阳经脉循胸布胁,位于太阳、阳明表里之间。伤寒邪犯少阳,病在半表半里,邪正相争,正胜欲拒邪出于表,邪胜欲入里并于阴,故往来寒热。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其支者,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邪在少阳,经气不利,郁而化热,胆火上炎,而致胸胁苦满,心烦,口苦,咽干,目眩。胆热犯胃,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故默默不欲饮食而喜呕。若妇人月经适断,感受风邪,而发寒热有时,系邪热内传,热与血结,故经水不当断而断,此亦与少阳有关。治疗大法,邪在表者,当从汗解;邪入里者,则当清下;今邪既不在表,又不在里,而在表里之间,而非汗、下所宜,故惟宜和解之法 。方中柴胡苦平,入肝胆经,透泄与清解少阳之邪,并能疏泄气机之郁滞,使少阳之邪得以疏散,为君解少阳的目的。胆气犯胃,胃失和降,佐以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邪从太阳传入少阳,缘于正气本虚,则邪无向之机。炙甘草助参、枣扶正,且能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以祛邪为主,兼顾正气;以和解少理为主,兼和胃气。使邪气得解,枢机得利,脾胃调和,则诸证自除。
    小柴胡汤为和剂,一般服药后不经汗出而病解,但也有药后得汗而愈者,这是正复邪却,胃气和降而致。正如《伤寒论》所说:“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渽然汗出而解。”若少阳病证经误治损伤正气,或患者素体正气不足,服用本方,亦可见到先寒战后发热而汗出的“战汗”现象,此种情况表明正虚较甚,病情较重,应严重观察,防其虚脱。
    [运用]:
    1、本方主治少阳病证。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苔白,脉弦为证治要点。因柴胡升散,苓、夏性燥,故对阴虚血少者忌用。
    2、若胸中烦而不呕,为热聚于胸,去半夏、人参,加瓜蒌以清热理气宽胸;渴者,是热伤津液,去半夏,加天花粉以生津止渴;腹中痛,是肝气乘脾,宜去黄芩,加芍药以柔肝缓急止痛;胁下痞鞭,是气滞痰郁,去大枣,加牡蛎以软坚散结;心下悸,小便不利,是水气凌心,宜去黄芩,加茯苓以淡渗利水;不渴,外有微热,是表邪仍在,宜去人参,加桂枝以解表;咳者,是素有肺寒留饮,宜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以温肺止咳。
    3、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疟疾、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急性胰腺炎、胸膜炎、淋巴腺炎、中耳炎、产褥热、急性乳腺炎、睾丸炎、胆汁返流性胃炎、胃溃疡等属少阳证者。
5
 楼主| 发表于 2004-12-23 11:41:09 | 只看该作者

[讨论]泻心汤。

肾气丸
【 来  源 】金匮要略 ,  张仲景, 206前               
【 处  方 】干地黄128克  薯蓣64克  山茱萸64克  茯苓48克  泽泻48克
【 用  法 】上八味,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5丸,用酒送下,加至2
【 功  用 】温补肾气。                                                        
【 主  治 】肾气不足,腰酸脚软,肢体畏寒,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频数,舌质淡胖
,尺脉沉细;及痰饮喘咳,水肿脚气,消渴,久泄。现用于糖尿病、甲状
腺功能低下、慢性肾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及支气管哮喘等属于肾气不足
者。                                                            
【 禁  忌 】如有咽干、口燥、舌红、少苔等肾阴不足,肾火上炎症状者不宜用。      


肾气丸                        
【 方  论 】
方中地黄、山茱萸补益肾阴而摄精气;山药、茯苓健脾渗湿;泽泻泄肾中
水邪;牡丹皮清肝胆相火;桂枝、附子温补命门真火。诸药合用,共成温
补肾气之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2-23 16:31 , Processed in 0.05256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