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中药 方 剂 精 要 》(导读2)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7-15 07:46: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watermark]  国中医研习
  《 中 药 方 剂 精 要 》
  总 编  王惟恒
  主  编   
  胡顺强  王义祁  
  主  审
  国医大师  著名中医药家  博士生导师
  原南京中医院院长
  周仲瑛
  
药苑撷英
  (一)麻黄—外感第一药
  麻黄,乍听起来好象“麻烦”,说起它名字的由来,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据说有个挖药的老人,收了一个徒弟。谁想,这个徒弟很是狂妄,才会一点皮毛,就要另立门户。师傅知道:想走的留不住。当他临走时,师傅还是不放心地告诫说:“你若行医时,有一种‘无叶草’的药,不能随便卖给人吃。因为这种草的根和茎用处不同:发汗用茎,止汗用根,一朝弄错,就会死人!记住了吗?”徒弟复诵了一遍,不过,他念时有口无心,压根儿也没用脑子想。
  师徒分手,各自卖药。这徒弟虽不无术,可胆子却很大,什么病都敢治。没过几天,就让他用无叶草治死了一个。死者家属哪肯善罢甘休,当时就拉去见官。县官问道:“你是跟谁的?”徒弟只好说出师傅的名字。县官传来那师傅,欲责其教不得法之罪。师傅辨称无罪,说:“关于无叶草,我清清楚楚地教过他几句口诀。” 县官转问徒弟:“你还记得吗?背出来我听听。” 徒弟背到:“发汗用茎,止汗用根,一朝弄错,就会死人。”县官又问:“病人有汗无汗?”徒弟答道:“浑身出虚汗。”“你用的什么药?”“无叶草的茎。”县官大怒:“简直是胡治!病人已出虚汗还用发汗的药,能不死人?”说罢,命人打了徒弟四十大板,判坐三年大狱。师傅没事,当堂释放。
  因为“无叶草”这药曾让人闯过大祸惹过麻烦,为警示后人,那师傅就给它起了个“麻烦草”的名字。后来又因为这草的根是黄色的,才又改叫“麻黄”。
  这当然只是一个传说,不过我们也可以从中了解麻黄的一些功效。麻黄是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草质茎。性温,味辛而微苦,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它的主要成分为麻黄碱,并含少量伪麻黄碱、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麻黄多糖等。麻黄挥发油有发汗、解热作用;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均有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伪麻黄碱有明显的利尿作用;挥发油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其甲醇提取物有抗炎作用。其煎剂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因其发汗解表力强,被称为解表第一药。中医多用它来治疗风寒感冒,咳嗽气喘,水肿等病证。
  【应用举隅】
  (1)治荨麻疹:以麻黄15克,黄芪20克,桂枝15克,白术15克,当归15克,防风20克,白芍15克,甘草l0克。有人用此方治疗寒冷性荨麻疹46例,痊愈 35 例,好转11例,全部有效。
  (2)治风寒感冒:以麻黄l0克,桂枝l0克,杏仁l0克,生甘草5克,生白芍l0克,连翘l0克。加水500毫升,煎取300毫升,分两次服,每日1剂,3天为一疗程。有人以此方治疗夏季风寒型感冒106例,治愈 76 例,总有效率91.5%。
  (3)治心动过缓:麻黄10~20克,制附片5~10克,细辛5~10克,淫羊藿30克,丹参30克,每日1剂,2周为1疗程。据报道,此方治疗心动过缓100例,显效72例,总有效率达93%。
  (4)治小儿哮喘:以麻黄、细辛、射干、紫菀、款冬花、半夏、五味子各4.5克,生姜6克加减,临床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103例,治愈16例,有效7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2.2%。
  麻黄的常用剂量为2~10克。发汗解表,利水消肿用生麻黄,止咳平喘用炙麻黄。
  麻黄这味药药力峻猛,因其发汗解表力强,被称为解表第一药。用量不可太过,防止汗出不止。用蜜制或捣绒使用可减缓它的发汗之力。前面故事中提到的麻黄根是麻黄的根,它的作用与麻黄正好相反,具有收敛止汗的作用,千万不可错用。
  (二)趣说紫苏的由来
  相传东汉末年的一天,名医华佗在一家酒店里小饮,巧遇一群青年正在比赛吃螃蟹,吃空的蟹壳堆了一大堆。华佗上前劝他们说:吃多了会闹肚子,还可能有生命危险。这群青年不但不听他的劝告,反而大吃不止。
  当天,这群青年和华佗都投宿在这家酒店里。半夜里,吃螃蟹的几位青年大喊肚子痛,有的痛得在地上打滚。由于当时还没有治疗这种病的良药,华佗非常着急。忽然,华佗想起一次他在采药时,见到一只小水獭吞吃了一条鱼,肚子撑得像鼓一样。它一会儿下水,一会儿上岸,显得很难受。后来,它爬到岸上,吃了些紫色的草叶,不久便没事了。华佗想,那种紫色的草叶能解鱼毒,一定也能解蟹毒。于是他立即唤醒徒弟到郊外去采了些那种紫色的草,又立即煎汤给几个青年服下。过了一会儿,几个青年的肚子果然不痛了。青年们这才知道他就是名医华佗,个个对他的医术赞不绝口,并拱手称谢。
  华佗心想,这种紫色草药还没名字,病人吃了它确实会感到舒服。今后就叫它紫舒吧!意思是服后能使腹中舒服。因为字音相近,又属草类,后人就把它称作了紫苏。《长沙药解》记载:“苏叶辛散之性,破寒凝,而下冲道,扩胸腹而消胀满。”长沙一带的老百姓,吃鱼蟹时都放点紫苏,看来是有备无患了。
  紫苏是一味辛温解表药,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其味芳香,叶、茎为紫色或紫绿色,具有解热抗菌、发表散寒、理气和营等作用,并能解鱼蟹毒。《别录》说它:“下气,除寒中。”《药性本草》载:“以叶生食作羹,杀一切鱼肉毒。”《本草正义》说:“紫苏芳香气烈……外开皮毛,泄肺气而通腠理。上则通鼻塞、清头目,为风寒外感灵药;中则开胸膈 、醒脾胃、宣化痰饮,解郁结而利气滞。”
  【应用举隅】
  (1)治风寒感冒:紫苏能散表寒,发汗力较强,用于风寒表证,见恶寒、发热、无汗等症,常配生姜同用;如表证兼有气滞,有可与香附、陈皮等同用。
  (2)用于胸闷、呕恶:紫苏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恶,不论有无表证,均可应用,都是取其行气宽中的作用,临床常与藿香配伍应用。此外,紫苏梗能行气安胎,常配砂仁、陈皮、生姜以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3)解鱼蟹毒:食鱼蟹后引起的呕吐、腹泻、腹痛,可用单味紫苏煎服,或配合生姜同用。
  (4)治慢性气管炎:取干苏叶与少量干姜(10:1)制成25%苏叶药液。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次100毫升,10天为一疗程,对咳、喘、痰三症均有一定疗效。药理研究也证实,紫苏能减少支气管分泌物,缓解支气管痉挛,并有明显的镇咳与祛痰作用。
  (三)白芷止痛又美容
  在宋朝汉阳史君王璆所著《百一选方》中,曾收录香白芷一味,炼蜜为丸名“都梁丸”,治妇人痛有效。“都梁丸”的来源,有一段有趣的传说:                       ◎ 白芷
  据说北宋初年,南方有一富商的女儿,每逢行经腹痛剧烈,致形体日衰。富商带她欲往京都寻求名医,到汴梁时女儿经期适至,腹痛难忍。正遇一采药老人,仔细询问病情后,老人从药篓中取出白芷一束相赠,嘱咐洗净水煎饮服。富商谢过,按法煎制,一煎服了痛缓,二煎服了痛止,再服几剂,来月行经,安然无恙。从此,妇女行经不舒,服白芷蜜丸,在民间广为流行。因此丸源自京都汴梁,故名“都梁丸”。
  白芷,又名香白芷。为伞形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根。味辛,性温。功能祛风解表、散寒止痛、除湿通窍、消肿排脓。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白芷除了具有解热、镇痛、抗炎等作用,还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色素在组织中过度堆积,促进皮肤细胞新陈代谢,进而达到美容的作用,临床常用治风寒感冒、头痛、牙痛、眉棱骨痛、鼻渊、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毒蛇咬伤等。
  【应用举隅】
  (1)慢性鼻窦炎:可取白芷、苏梗、薄荷、苍耳子、辛夷各30克,加水煎沸后熏蒸,以鼻吸收热蒸汽治疗鼻窦炎,每天闻熏2~3次,每次20分钟,闻熏后避免立即受寒刺激。
  白芷为治鼻渊头痛之要药。治鼻渊、鼻塞不通,浊涕不止,头额胀痛,多与苍耳子、辛夷同用,如苍耳子散;若鼻涕黄厚腥臭,证属风热者,宜加配丹皮、蒲公英、鱼腥草等品。
  (2)治小儿慢性肠炎:取白芷、干姜各5克,葱头1个,与适量蜂蜜共捣为糊状敷贴脐部。
  (3)治痔疮:取白芷60克,紫草15克,苦参、滑石、黄柏各30克,水煎熏洗,每日2次,每次40分钟左右。
  (4)治牙痛:取白芷100克,冰片2克,浸泡于75%的医用酒精中,加盖密封10天左右,用干棉球蘸药液置疼痛处,即可止痛,且无毒副作用。
  《本草纲目》谓白芷“长肌肤,润泽颜色,可作面脂”,是历代医家喜用的美容药,可与白僵蚕、白附子、菟丝子等共研细末调制成面膜敷面,可收到柔面增白之效。用白芷、玉竹、川芎、防风等研成细粉,用食醋调成稀膏,可治疗黄褐斑。临床报道,用白芷香豆素制成0.5%的酊剂和软膏,外涂患处,可治白癜风。
  (四)幸得辛夷鼻病瘥
  “清溪尽是辛夷树,不及东风桃李花。”候方域《壮悔堂集》中的这两句诗,赞的是桃李花,极誉李香君之才貌姿色;贬的是辛夷花,比喻平凡女子虽多而无娇容。辛夷花虽不好看,但却有药用价值,它入药的妙用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古代有位秦举人,得了一种怪病,经常头痛头昏,流脓鼻涕,腥臭难闻。他四处求医问药,百般治疗,然而终无效果。后来他得到高人指点,来到一个夷人居住的地方,遇见一个白发苍苍有仙人之貌的老人,就上前施礼,寻求治疗鼻病的灵药妙方。老人笑着说:“这有何难?”就从山上的落叶灌木上采摘了几朵紫红色的花苞,让他将花苞与鸡蛋同煮,吃蛋喝汤,每天一次。十天之后,秦举人脓鼻涕大量减少,半个月就痊愈了。举人留下银两,拜谢老人,并带回一些种子,下山去了。回家之后,他将种子播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2年之后,灌木生长茂盛,长出了毛笔头样的花蕾。举人采集这些花蕾,遇到脓鼻涕的患者,就将它赠给病人,都收到显著疗效。但病人问及这药叫什么名字时,举人却不知如何回答了。他想.这药是辛亥年间夷人介绍的,于是就随口答曰:“这叫辛夷花”。辛夷的名字就由此而来。这个传说告诉我们,辛夷是治疗脓鼻涕的特效药物。
  这个故事,当然未必是真人真事,但辛夷能治鼻病,却是千真万确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就指出,辛夷花善治“鼻渊,鼻鼽,鼻窒,鼻疮及痘后鼻疮。”书中还写道:“肺开窍于鼻,……辛夷之辛温,走气而入肺,能助胃中清阳上行通于天,所以能温中治头面目鼻之病。”                                           ◎辛夷中药饮片
  辛夷花又称木笔花、望春花,为木兰科落叶灌木木兰的花蕾,主产于河南、安徽及四川等地。早春开花,花期2~3月。花蕾未开时采摘辛夷花,除去枝梗,置通风干燥晾干可入药。性温,味辛。散风寒,通鼻窍。现代研究指出,辛夷含有柠檬醛、丁香油酚、茴香油、生物碱等,具有镇痛、镇静的作用;其制剂能收缩鼻黏膜血管,并可产生一层蛋白凝固物,使分泌和渗出减少,因此,可以治疗各种鼻腔疾病。现代用辛夷花治疗急性或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肥厚性鼻炎、鼻窦炎、副鼻窦炎等病,均有良效。
  【应用举隅】
  (1)治肥大性鼻炎:将辛夷花配制成软膏,做成油纱条,填入鼻腔2小时后取出,每日或隔日1次,10天为1疗程。一般在用药4~5次后鼻腔通气好转,见效后再用5~10次可巩固疗效。
  (2)治副鼻窦炎:将辛夷花8克,与儿茶、乳香各4克,冰片1克等混合,研成细末,用甘油调成糊状并浸透棉球,塞入鼻腔,15分钟后取出,每天2次,4次为1疗程。
  (3)治急性鼻炎和过敏性鼻炎:将辛夷花、苍耳子、千里光、鱼腥草各150克浓煎,取汁500毫升,加薄荷精及防腐剂配制成“鼻通1号滴鼻剂”,用其滴鼻。有人用此法治疗各种鼻炎279例,对过敏性鼻炎和急性鼻炎疗效最佳,对慢性鼻炎也有一定疗效。
  辛夷花多为外用,也可煎汤内服。常常与白芷、防风、藁本、柴胡、苍耳子、薄荷、黄芩、银花、连翘等同用。为方便服用,今已制成鼻炎丸、鼻炎片等中成药。辛夷花常用量为3~10克,因花蕾带毛刺,煎药时宜用纱布包裹,以避免服药时对咽喉及食道的刺激。注意:辛夷用量应严格掌握,不要过量;偶见出现头晕、心慌、胸闷、恶心、全身皮肤瘙痒等过敏反应,发现过敏反应必须立即停药;辛夷花能兴奋子宫,孕妇忌用。

[/watermark]

-=-=-=-=- 以下内容由 wangweiheng2009年07月15日 03:59pm 时添加 -=-=-=-=-
纠正:
主审
国医大师  著名中医药学家  博士生导师  原南京中医学院院长
周仲瑛
特此致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2-24 21:21 , Processed in 0.17183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