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414|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世家漫谈三分治七分养 刘弘章说,多吃 六味地黄丸??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4-12 15:06: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他们刘家多吃养正散,
他文章中说,六味地黄丸,可替代养正散,

许多人喜欢自行服用六味地黄丸补肾;一些中老年男性,更是把它当作补肾壮阳的保健品长年服用;此外,许多女性听说六味地黄丸有美容保健的功效,也会经常服用以延缓衰老。
“六味地黄丸确实是一味好药,但也不宜这样不加区分地长年服用。”中国中医药大学肾病专家、彭建中教授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六味地黄丸是补肾名方
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这六味中药组成。最早是“八味地黄丸”,见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后来,宋代名医、儿科专家钱乙把八味地黄丸里面的附子和桂枝这种温补的药物去掉了,变成了现在的六味地黄丸,并用它来治疗小儿先天不足,发育迟缓等病症。
后来,明代中医有一派非常推崇“肾”的作用,认为肾是人的“先天之本”,一时间,很多名医倡导补肾,比如明代名医薛己最善补肾,他就主张,肾阴虚用六味地黄丸,肾阳虚用八味地黄丸。薛己的实践为许多后世医家认可,他们倡导的补肾观点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
适用于肾阴虚
仅从历史医家的主张就可以看出,六味地黄丸以滋补肾阴为主;此外,从药方的组成来看,它可以达到三阴同补(补肾阴、补肝阴、补脾阴)的效果,比如熟地黄可以补肾阴;山茱萸则是肝肾同补,通过补肝来达到补肾的目的;山药能健脾益肾,通过健脾来补后天。由此可以看出,六味地黄丸只适用于阴虚,阳虚者就不适用了。
如何判断是阴虚、还是阳虚呢?肾阴虚的典型症状是潮热、盗汗、手心和脚心烦热、口燥咽干,此外还有遗精、梦遗、早泄等。肾阳虚的典型症状是腰膝酸软、不耐疲劳、经常觉得乏力、四肢发凉、喜热怕冷等。有些肾阳不足的人,也可能会出现勃起功能障碍、早泄、滑精等性功能问题。
那么,目前中年人是肾阳虚多还是肾阴虚多呢?对正常人群,做这样的区分没有意义。阴虚、阳虚是指肾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才有的症状。大部分人可能仅仅处于肾气轻微不足的状态,远未到肾阴虚或肾阳虚的程度。
几种人不宜吃
1、健康人群
对于正常人群,如果没有明显肾阴虚的症状,我认为不适宜于自行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
2、明显是阳虚(包括肾阳虚、脾阳虚)的人不宜服用
肾阳虚的人面色偏白,体质虚弱,喜夏不喜冬,这样的人不适于吃六味地黄丸。许多因肾阳不足引起的勃起功能障碍患者,还一味地服用六味地黄丸,病症就会“雪上加霜”。彭教授特别提醒到,他们应该选择治疗肾阳虚的药物,比如金匮肾气丸。
3、肾阴虚但脾胃功能不好的人
六味地黄丸是偏于补阴的药,配方中阴柔的药多一些,吃了后会妨碍消化功能。中老人一般脾胃功能不强,服用更要谨慎。间断吃,影响不大;长期连续服用的话,就不可取了。
服药之前应该先去咨询医生:有没有肾虚,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该不该服用六味地黄丸,服多长时间,尽量避免由于盲目用药而造成的身体不适。
2
发表于 2006-9-23 12:12:18 | 只看该作者

中医世家漫谈三分治七分养 刘弘章说,多吃 六味地黄丸??

凡藥俱毒
既要"養"
就不該吃藥
3
发表于 2006-9-23 15:41:49 | 只看该作者

中医世家漫谈三分治七分养 刘弘章说,多吃 六味地黄丸??

下面引用由hcyzlby2006/04/12 03:06pm 发表的内容:
宋代名医、儿科专家钱乙把八味地黄丸里面的附子和桂枝这种温补的药物去掉了,变成了现在的六味地黄丸,并用它来治疗[color=#DC143C]小儿先天不足,发育迟缓等病症。

4
发表于 2006-9-24 05:27:22 | 只看该作者

中医世家漫谈三分治七分养 刘弘章说,多吃 六味地黄丸??

下面引用由hcyzlby2006/04/12 03:06pm 发表的内容:
……中国中医药大学肾病专家、彭建中教授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中国中医药大学?
轻飘飘的记者,没分量的文字。
5
发表于 2006-10-1 21:14:00 | 只看该作者

中医世家漫谈三分治七分养 刘弘章说,多吃 六味地黄丸??

六味滋腻,长期服用有碍脾阳,可予陈夏、香砂六君丸,总之凡药三分毒,不可自行长期服用,要遵医嘱
6
发表于 2006-10-18 03:12:28 | 只看该作者

中医世家漫谈三分治七分养 刘弘章说,多吃 六味地黄丸??

要遵医嘱
7
发表于 2006-10-21 14:27:25 | 只看该作者

中医世家漫谈三分治七分养 刘弘章说,多吃 六味地黄丸??

药独汤好,成品有质变
8
发表于 2006-10-21 18:55:37 | 只看该作者

中医世家漫谈三分治七分养 刘弘章说,多吃 六味地黄丸??

  辨证论治最科学  不要道听途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2-23 20:42 , Processed in 0.08467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