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0688|回复: 18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二期——孙曼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6 07:06: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发言人在 2009/05/19 00:31pm 第 1 次编辑]

为了繁荣全球中医药论坛文化,活跃网站气氛,促进大家相互间的了解,便于网上网下沟通交流,现推出《论坛人物专访》栏目。
时间规定:不定期。
采访人选:会员推荐或自荐。
采访方式:由大家提出各种问题,被采访的人跟贴回答。希望大家踊跃跟贴,提出想知道的问题,被采访者要主动配合,积极回答大家的问题,并且尽量将问题回答的详细一些……
采访对象:本期的专访对象孙曼之,请做好全方位的准备哈。
一、自我简介;
二、个人主要学术思想或观点;
三、事业与人生之心路历程;
四、论坛感悟与建议;
五、推荐书目;
六、推荐医家(古今);
七、业余爱好;
(以上问题以自愿答复为主,可全部,可部分)
八、会员提问……
2
发表于 2009-1-6 11:04:37 | 只看该作者

第二期——孙曼之

期待中。千唤万户始出来!

-=-=-=-=- 以下内容由 中西医融合观2009年01月06日 03:21pm 时添加 -=-=-=-=-
千呼万唤始出来!

-=-=-=-=- 以下内容由 中西医融合观2009年01月06日 03:23pm 时添加 -=-=-=-=-
谢谢渔翁纠正,我还没有发现。
3
发表于 2009-1-6 15:06:08 | 只看该作者

第二期——孙曼之

期待!曼之老。
4
发表于 2009-1-6 23:05:04 | 只看该作者

第二期——孙曼之

呵呵,敬请提问!
5
发表于 2009-1-6 23:12:12 | 只看该作者

第二期——孙曼之

[这个贴子最后由孙曼之在 2009/01/07 11:09pm 第 2 次编辑]

    本人自传:
    孙曼之为本人真实姓名,男,61岁,陕西渭南市人。本人因自幼身体残疾,自学文化课程,文革期间自学中医,1975—1977年应聘在渭南县卫校任教。后因身体多病未及转正即回家修养。1983年参加陕西省个体医生职称考试后个体开业至今,先后参加多次个体医生的各种考试,1988年取得中医主治医师职称。自1987年以来参加过多次省、国家以及国际中医学术会议并得到好评。曾经在部、国家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三篇,又有二篇论文分别作为合作作者被《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伤寒论国际研讨会议论文集》收入。1995年通过国家考试获取“陕西省乡村医生中专水平证书”,证件号为:“陕医考乡医证字(95)9653号”。今年经过当地卫生主管部门审核,恢复了1989年获得的中医主治医师职称。
6
发表于 2009-1-7 00:19:25 | 只看该作者

第二期——孙曼之

孙老自学成才,学养深厚,望谈谈早年自学之坎坷历验,有益后学!
7
发表于 2009-1-7 08:49:37 | 只看该作者

第二期——孙曼之

孙先生是论坛令人敬佩的少数学者之一!
8
发表于 2009-1-7 10:16:03 | 只看该作者

第二期——孙曼之

敬请孙老谈谈孜孜以求,历尽艰辛终不悔的心路历程,于学于人,均将有益。
9
发表于 2009-1-7 12:12:58 | 只看该作者

第二期——孙曼之

先生精勤力学,至老不倦,博览群书,学识丰富。师古而不泥于古,采众长,为己所用。临症精思明审,运用古方以治今病,常有得心应手之妙.值得学习!
10
发表于 2009-1-7 23:04:33 | 只看该作者

第二期——孙曼之

[这个贴子最后由孙曼之在 2009/01/07 11:08pm 第 1 次编辑]

     答:诸位过奖了,我谈一下我的学习中医历程,对于现在热爱中医、学习中医的年轻人,也许还是有用的吧。
     我自幼身体残疾无法上学读书,一直在家自学。由于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因此虽然是自学,但始终按照正规要求按部就班的学习完了从小学至高中的所有文化课程。和那个时代的所有青少年一样,我也曾经渴望成为未来的科学家并为此而努力学习数理化,读过大量的这方面以及天文学、无线电等书。当时在我们全家人的眼光里,中医的疗效是很可疑的。小的时候,虽然外婆也领我们兄妹到西安中医院请那些老中医看病,但生活在国家行政单位里面的我们家庭,却很少找中医瞧病的。至于街道哪些游医,简直与摆卦摊无异,几乎是骗子的同义词。后来,在文革中,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个人前途成为新问题,于是在几位熟识的老中医说服下,开始了自学中医。而这样一个学习,对于我而言实在是异常艰辛而曲折。
    在开始阶段,我企图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解释所有遇到的中医概念或临床中出现的现象,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以后,就发现这样做却往往行不通。于是逐步认识到中医是不能用科学来随便解释的,认识到中医的剂量不同于西医的血液药物有效浓度,认识到取象比类虽然在科学的逻辑推理中毫无意义,但却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而中医的基本方法只能是辨证论治,除此以外任何企图简化或取消这个方法的努力都只是死路一条而已……,但是当真正地认识到这一点从而努力用中医固有的方式进行思维的时候,已经是大约十年以后的事情了。
     当然,我并不后悔早年曾经学习了科学知识,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使我能够采用一种古人所没有的眼光来整理中医古籍,对于伤寒论进行一番历代注家所没有的研究,从而发现了前人始终不清楚的内在联系,科学的方法也使我对于中医史有了一个前人没有的新认识,提出黄帝内经成书年代的具有坚强证据的考证。
    我相信,古人辨证论治的方法产生于那个运用取象比类整体观念的认识论的时代,因此我们就只能遵循他们的方法才能够掌握之,而今天我们学习中医,研究中医,却不能离开科学的研究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正确认识中医发展史,才能够更快的掌握辨证施治方法。
    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中医,整理中医文献,同时学习中医的方法论来进行临床实践,而不要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代替中医固有的方法论,否则就永远也不能掌握辨证论治的操作方法,这就是我在学习中医过程中最深切地体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4 12:44 , Processed in 0.06467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